?

母親書簡(散文)

2016-11-26 12:57楊廷成
青海湖 2016年2期
關鍵詞:頂針玉樹母親

楊廷成

?

母親書簡(散文)

楊廷成

母親的花朵

那年春天,因罹患重疾在醫院里整整呆了兩個多月后出院的母親,托人從鄉下給我捎來一墩芍藥花種,讓我栽植于花盆里,她老人家真切期盼著我能看到孩童般燦爛無瑕的花朵,好讓我這遠離故土、在這喧鬧的都市里心境寂廖的人能聞到家鄉的味道,母親那善良、寬厚的心,兒子是懂得的。

就在剛剛栽下花種不久,春日的陽光透過寬大的玻璃窗灑進陽臺沐浴著花土的日子里,母親舊疾復發,很快從縣城醫院轉至省城醫院就治,肆虐的病魔緊緊地扼住母親的咽喉,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做不完的檢查,吃不完的藥片,打不完的點滴,曾經能扛起100公斤麻袋的肩膀漸漸瘦削下去,到最后妹妹為她整理床鋪時,我抱起母親,在我的臂彎里,她那健壯的身體輕如嬰孩,一雙深陷的眼睛里慈愛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們兄妹三人時,淚水就會奪眶而出,流淌在皺紋縱橫的臉頰上,我們都不忍心看了。在我們揪心的疼痛與嘶啞的哭叫聲中,那個春天,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離我遠去了,再也不能夠回來了,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懷念與悲傷。

在鄉下辦完喪事,回到城市的家里,才發現母親帶來的那株芍藥花已破土而出,在干裂的沒有一絲水分的陶盆里依然綻放著生命的綠色。我連忙接來清凌凌的自來水,慢慢地澆在花盆里,在我的心目中,那是遠逝的母親給兒子留在這世界的一個念想,我不能辜負她老人家的一片情意啊。

也許是在操心母親住院的事情,使剛剛種下的花種沒有得到及時的澆灌,或是陶盆中的土壤遠遠不及故鄉莊廓院里那般肥沃,那株使我充滿無限期待的花枝最終還是沒有打出苞蕾,甚至慢慢地從綠葉邊沿上枯黃,似乎無精打采地在訴說著悠遠的哀愁。

看著漸漸枯萎的綠葉,我把花枝移植出來,栽種到小區院里一片綠地的空隙處,澆水、松土、施肥,它卻沒挺直起翠綠的莖稈,隨著秋天的來臨,再也見不到它的一絲蹤跡了。冬天的雪花飄落在高原大地上,也厚厚地覆蓋在樓前的空地上,有時,我還在猜想,它肯定是禁不住這西風凜冽、雪似劍刃的天氣,追隨著母親到另外一個世界,在她老人家身邊怒放生命的色彩去了。

又一個春天來到了,清明過后,在一場蒙蒙細雨中,樓前的綠地上那些草芽兒一夜間鉆出地面,泛著喜人的綠色,那些個花樹也在春光的滋潤下,枝椏間呶出一簇簇花蕾。有天黃昏,我走近那片綠地,驀然間發現去年秋天我栽種芍藥的那個地方,齊刷刷地長出數片綠葉,在春日的夕光里,炫耀著生命的奇跡。我的心為之一震,眼睛直直地盯著那些嫩油油的葉芽兒流下淚水。它們在整整一個冬天的期待中,經歷了怎樣風霜雪雨的煎熬,懷揣著怎樣的一個夢想,使凍僵的靈魂歷練成永恒的憧憬延續生命的光華。它的重生又使我想起了母親,那個鄉下女人堅韌的品性。

想告訴遠在天國的母親,你送給兒子的花種終于在大地的懷抱里尋找到生命的真諦,在春雨中發芽綻葉,在夏夜里怒放吐香了。每年春天,我只要看見吐綠的新葉,就仿佛看到母親,她風塵仆仆地從鄉下而來,來到這片綠地上,傾聽著我來去匆忙的腳步,眺望著我燈光下夜讀的身影,那是一種多么祥和的溫暖啊。

我相信,這株花樹在這個夏天里,一定會盛開出美麗的花朵,那是母親的花朵,開在兒子的心田里,永遠不會凋謝。

端午索兒

穿過古城的街巷,一陣陣濃郁的沙棗花香味撲鼻而來,隨著一陣陣吆喝聲望去,只見街邊站著一排排身邊立著掛滿五顏六色香包架子的鄉村女子,她們洋溢著喜悅之色的臉龐上似乎寫著一行字,端午節到了。

我的故鄉在遠離這座城市的鄉下,那是湟水河南岸的一個偏遠而幽靜的村子。孩提時代,那一幕幕記憶清晰、銘刻心底的端午節故事,使我此生難以忘懷。

每至端午時節,故鄉的村莊柳絲垂蔭、棗花飄香、麥節抽穗、布谷啼鳴,一幅世外桃源的鄉村畫卷便展現在我的眼前。孩子們攀柳摘枝插在莊廓墻厚重的木門兩旁,就連房檐上伸出的椽木上也插滿了翠綠翠綠的柳枝。母親們忙里忙外,準備著涼粉、涼面、菜包子等各種食物,男人們則邀親喚友,把濃厚的鄉村趣事泡在醇香的雄黃酒里。但令我至今最難以忘懷的是母親給我們系香包、拴索兒的事了。

從我記事起,每年端午節,母親都要給我精心縫制各種各樣的香包,系在洗得干干凈凈的粗布衣襟前。她還從走鄉串戶的貨郎手中買來彩色絲線,在她壯實的雙腿上搓呀搓,把那些個彩線擰成一股,拴在我的手腕和腳腕處,這個鄉俗叫拴索兒。后來,有了妹妹、又有了弟弟,每年端午節,我們胸前都掛著香包,圍坐在母親身邊,看那一根根絲線轉眼間在她用力的搓動中變幻成一條條索兒,拴在我們兄妹三人的身上。每至此時,母親一邊拴一邊念叨:索兒上了身,一輩子不忘根;索兒上了身,出門留下心;索兒上了身,晚夕不擔驚;索兒上了身,永遠是娘的人……這首樸質而韻味悠長的童謠伴著我們一天天長大,離開母親的懷抱,離開溫暖的故鄉,去追逐人生的夢想。

當我娶妻生子,成為人父時,每年端午節,母親不再給我手腕上拴索兒了,按她的意思說,就是我們在城里工作,索兒拴在手腕上,怪晃眼的,單位上的人看不慣。但她依然把索兒拴在我的腳腕上,她還告訴我,像我們這種常年奔波在外的人,只要有媽媽拴的索兒在身上,不管走了多遠的地方,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索兒,索兒就是媽媽把兒子鎖在心里頭了。從我記事時,以后漫長的歲月里,無論我在哪里,都記得在端午節時回家,端坐在母親跟前,看她一年年地剪斷上年拴的索兒線,再把新的索兒給我拴上,看她一年年地滿頭青絲變成白發。

那年春天,母親突發惡疾,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粗蓖Φ难碓谖业膽阎腥缛彳浀膵牒?,看著她那雙曾經給我力量與勇氣的雙眼如一盞風中的燈盞悄然熄滅,我們兄妹淚如雨注。辦完母親的喪事后不幾天時間,端午節又到了,我們兄妹相聚在故鄉的莊廓院里面面相覷,看著孩子系著不再是奶奶親手縫制的香包在院子里嬉鬧,一股悲情從心頭襲來。后來,我提議我們還是和往年一樣,買來絲線,自己學著母親的樣子做成索兒,自己系在腳腕上,當我把做好的索兒拴在腳腕上時,又禁不住想起為我拴了四十幾年索兒的母親,那個慈祥善良的鄉下女人。

又一個端午節到了,又到了拴索兒的時候,遠在故鄉,深埋在黃土地下面的母親啊,你可曾知道,就是那一根根細細的索兒緊緊地把我們母子拴在了一起。哪怕我走到天涯,也永遠走不出您的心間,哪怕我走到海角,也永遠能找到回家的路。

重陽節的火焰

又是重陽。

河湟谷地落葉金黃、菊花遍地香。

每年這個時節,都有去登高的念想,而常常又落空。去年重陽夜前夕,給遠在京城求學的兒子發短信說起這件事,他回復說,自打離開故鄉之后,他有十年時間沒有去做這件事情了,每每回憶起當年和奶奶一起登高的情景,都是記憶猶新、感慨萬分。

在我的家鄉,村里很多人都遵循著重陽夜登高這一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古老習俗,母親自然也不例外。記得那時我還在一個小小的縣城里工作,每年重陽夜之時,就會回到村里,一家人簇擁在熱炕上,說說笑笑,看母親在炕桌上用一種黃色的草紙,剪出一疊疊鹿或馬形狀的紙片,鄉親們都管這種紙片叫鹿馬,是用來在重陽夜登高之時,放在火堆上燃燒的,以祈禱家人平安吉祥,光陰騰飛興旺。

村里人還嚴格地依照祖訓,在山頂上點起火堆,燃放鹿馬的時辰最好是在重陽日的零點時分。村子南邊有一座層巒起伏的大南山,我們家的祖墳也在那里的一個山峰底下,我們每年去登高的地方自然也就選擇在那里了。

母親帶著我們都是提前一個多鐘頭就向大南山走去,每次都是我挾著一捆曬干了的油菜籽莖稈、弟弟背著一捆早已用斧子劈開的木柴,母親的布包里裝滿了剪好的鹿馬、雙手牽著妹妹和她的孫子,踏著漆黑的夜色,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里走去。在一束手電筒微弱的光亮中,我們跟著母親前行,這時的山道上已有不少的鄉親們從不同的土巷里走出來、又朝著不同的方向走去,靜悄悄的山野里只有急匆匆的腳步聲響過,又很快被山風吹得很遠很遠。

終于到了山頂,大家席地而坐,深秋的山地里涼意襲人,但經過一陣爬山的體力支出和對登高的神圣期許,我們的心里都是熱乎乎的?;鹧婧芸炀忘c燃了,在山風的吹動下,火勢越來越旺、莖稈爆發出的噼里啪啦的響聲好像點燃了一掛掛鞭炮,火光映紅了每張喜悅的臉膛,也照亮了山地里的夜空。在母親的帶領下,我們拿著一疊疊鹿馬朝著火光里投去,傾刻間,柴火騰起的光焰把那些個紙片或化為火燼、或沖向天空被山風吹走,我們吆喝著、跳躍著、圍著火光轉圈,母親在旁邊看著我們手舞足蹈的樣子,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幸福笑意。

此時,放眼望去,在大南山的許多山峰上都燃燒起了火光,對面十分遙遠的湟水河北岸的大山上也有火光在星星點點地閃爍著。就在這樣一個夜晚,河湟谷地的鄉親們都像我母親一樣,在熊熊燃燒的火光中寄托著一個個美好的心愿。時間如過隙白駒,近十多年光景,母親疾病纏身,我調到省城忙于生計,弟弟做生意東奔西走,兒子去京城讀書,我們一家再也沒有機緣在重陽之夜去登臨故鄉的那座山峰,去感受那堆沖天的光焰,此事便成為相聚時常常提起的一件憾事。

如今,慈愛的母親已離我們遠去,辛苦了一生的她寂靜地沉睡在當年曾牽引我們登高的那座山峰下。我時常懷念著當年的那些場景:潑墨似的夜色,滿天的星斗,冰涼的山風,耀眼的光焰,飛舞的鹿馬,喜悅的叫喊,母親的笑臉。母親啊,雖然您老人家已悄悄地離開您疼愛一生的子孫,去了遙遠的另外一個世界,可當年您為我們點燃的那一簇簇重陽夜的火焰,是春天里的一縷縷光瀑,在寒冬里溫暖著兒孫們的心靈;是暗夜里的一舉舉火把,照亮著兒孫們坎坷前行的旅程;是您終生操勞而熬紅的眼神,在期盼中默默注視著兒孫走過的路和正在走的路……

農婦的情懷

日子真如白駒過隙,時間一晃就這樣過去了,今天是4月14日,是玉樹大地震五周年,也恰逢星期天。清晨,我起了個大早,沿著小草淺青、野花嫩紅的山徑攀援而上,日出時分,便爬上佇立在古城之南的山巔。沐浴在晨曦中,仰望西天的流云,我想起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風中的玉樹,想起我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間農婦。

五年前,那場突兀襲來的大地震,使多少人在一瞬間心碎流淚,在這許許多多的人群中,有一個人也在為她這輩子從未去過、也未曾聽說的地方悄悄地流著淚水,那就是我遠在湟水谷地偏遠小村莊生活著的母親。

玉樹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我因公事路過家鄉小縣城,順便拐到故鄉的村子去探望母親,一提起地震的事,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的老人家對我說,她已經打發做生意的弟弟籌集錢款,購置那里急需的物品,準備去結古鎮救災。一輩子虔誠篤信佛教的母親懷揣悲憫之心,雖然她老人家不知道玉樹在哪里,但那里的人們受苦受難,她的心也就倍受煎熬??粗娨暽夏且环盒牧逊蔚漠嬅?,她在老屋的前堂里點燃起長明燈,每天都為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們深深祈禱。

兒行千里母擔憂。就在當天弟弟和一些熱心腸的伙伴們購置了滿滿一卡車救災急需的食品、被褥、帳篷等物資準備向玉樹出發時,母親來到車前千叮嚀、萬囑咐地要弟弟注意安全,她根本就不知道,從我的家鄉到玉樹結古鎮足足有一千多公里,況且那時的道路上已經塞滿了西去的車隊。

弟弟和同伴們星夜兼程,他是帶著母親的心愿來到了那片廢墟上,在分發完滿滿一車救災物品后,他也投入了救災大軍的行列,在玉樹呆了三天之后返回家鄉。后來,弟弟告訴我,在家鄉電視臺播放采訪他捐物救災的新聞時,母親的臉上才露出了這十多天少有的笑容。再后來,當母親從電視中看到有許多地震孤兒無依無靠時,她讓弟弟捎話給我,看能不能從省城有關部門想個辦法,領養一個孩子。她說你們兄妹三人日子過得都好,養大一個孤兒沒有任何問題。遵循她的愿望,我通過在慈善機構工作的同鄉友人打聽過此事,最后也沒有辦好,成了她老人家晚年生活中的一件憾事。

后來,弟弟告訴我,母親還給他說了一件心事,就是想在重建之后去玉樹草原看看,母親雖大字不識、偏居鄉下,可豁朗達觀、腳勤手快的秉性使她的眼光有別于村里的其他老人,近幾年的時光里,只要她身體允許,我們兄妹一有機會都帶她去游覽,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去玉樹看一眼,也許是她的真實想法。從小乖順于母親的弟弟也就滿口答應她,到時候一定帶她坐飛機看看遙遠的玉樹草地。

真是老天難隨人愿,就在玉樹大地震后的第二年,母親突患重病,也是在這春草萌動、大地回暖的四月間悄然長逝,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這五年,作為玉樹災后重建的親歷者,我看到了在美麗的三江源頭,新玉樹如雄鷹展翅般騰飛于藍天與大地之間。我的母親,那個質樸如泥般的鄉下農婦牽掛著的那方土地上的人們,正在太陽的光瀑下,心像花兒一樣開放,夢像鳥兒一樣飛翔……

母親啊,如果您在天上有知,就放寬您的心吧,讓我們一起為那片草原上的人們祝福,愿他們吉祥美滿,幸福永遠。

一枚頂針

母親離開我們快四年多時間了,盡管她老人家在彌留之際,將自己的一些貼身物件詳細地做了個交代,她根據村里的那些和她親近的老人和親戚間與她同輩的女人們的喜好,把她很珍愛的東西做了簡單的贈予留言。但睹物傷情,我們兄妹一直沒有去整理那些個遺物,它們就靜靜地躺在衣柜里、箱子里,似乎還在等待母親一件件地拾起,眼神中蕩漾出愛憐的神情。

今年夏天的一個休息日,我從城里回到鄉下,兄妹幾人打算遵循她的遺言,把那些鐲子、手機、按摩器、擴音耳機、衣物整理出來贈予她的生前玩伴們,也算是了卻一樁她的心愿吧。在小妹整理遺物時,一枚指環樣的金屬物件從柜子里滑落到地上,與地板磚相撞的一瞬間,發出一聲悅耳的脆響,在地上旋轉了幾圈后安靜地躺在那里,在午后的陽光下閃耀著金黃色的光澤。

剛上學的小侄女蕾兒蹦蹦跳跳地跑過來,撿起那小東西后,拿給她姑姑看,問這個是什么東西。當我的目光落到她手上時,看清那是一枚頂針,這東西在如今的農村早已尋不見蹤影。但在我兒時的記憶里,頂針與鄉下女人們終日相伴,那些年母親瘦弱的手指上常常戴著一枚頂針?;椟S的油燈下,看著母親縫衣納鞋的身影,那是我此生難以忘懷的溫暖場景啊。

小時候,家境貧困,我們一家大小身上穿的衣服、腳上穿的布鞋全是由母親一針一線地縫制而成,粗糙的土布,縫衣針穿透它十分吃力,全靠母親戴在右手中指的那枚頂針,將明晃晃的鋼針死死地頂住穿過衣物。尤其是在納鞋底時,母親先是用錐子在鞋底上穿透一下,然后把系著麻繩的鋼針插到縫隙間,再用頂針把鋼針頂過去,最后用力拽過去,有時實在手勁無力,她就會死死用牙咬著鋼針把它拽過去,這才算是一針。要知道,一副鞋底有時就這樣納上幾百針才能完成。那是一件多么枯燥無味、費心勞神的活兒呀。但母親除了每日白天繁重的農田勞作之后,夜夜都在重復著這種縫縫補補的活計。我至今還記得在那些漫長的冬日里,木格子窗外寒風呼嘯、雪粒打著窗紙噼啪作響,那方土炕溫暖如春,一張木制的炕桌上油燈忽明忽暗地閃爍著一圈光暈,這一頭,我趴在熱乎乎的被窩里雙手撫腮,看那油燈結起燈花時,就用一根細長的鋼針把它挑落,那一頭,年輕的母親一邊給我和父親縫制過年的新衣新鞋,一邊給我講述著什么牛郎織女、白蛇青蛇的故事。那些艱難的日子里,母親就是用這么一枚普普通通的頂針,給我們這個風雨飄搖的鄉村人家帶來了無盡的溫暖與盼望。

母親和她同輩的鄉村女人一樣,從來沒有進過學堂、也不識半個字,但她教育我們兄妹三人時說過的話、做過的一些極其細微的事,使我們受益終生。我高中畢業后,一個極其偶然的機遇就到縣城參加了工作。有一次休息日,我回到鄉下與母親閑暄時,知道了母親正為弟弟不用功讀書的事煩心不已。

那時候,家里條件已經好多了,衣服、鞋子都不用母親一件件、一雙雙地再辛苦操勞了。但她每年仍然還是給我們兄妹每人做一雙鞋,來打發鄉村寂靜的漫漫長夜。那天晚上,我們還是圍著母親坐在土炕上看她做針線活。母親每次使勁用頂針把鋼針頂過鞋底,又習慣性地把那枚鋼針在她已經泛出花白發絲間捋了一下后,看著我們說,這人吶,活一輩子也不容易,就像做這針線活,你想要這針穿過鞋底,你要永遠準備好一個頂針,并且一針一線、緊緊湊湊地把這活做完,哪個地方你偷懶少做了一針,那個地方就會早早地開線穿幫,這雙鞋也就穿不成了。聽完這番話,我感慨萬千,是啊,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旅中,誰都要時刻心里揣著勇氣和毅力的這枚頂針,你前行的腳步才會如母親手中的鋼針穿越艱難與困苦,去完成一個個夢想。

在這近20年的日子里,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母親也一直疾病纏身,我再也沒有看到她做針線活的情景,但我沒有想到,當年那枚極其粗糙的頂針她老人家一直珍藏著。我想,也許是她老人家在閑暇之日,時常把它拿起來看一看、摸一摸,回味這一路走來的風雨歲月,幾多回味、幾多感嘆哪。

如今,這枚頂針我已帶回省城的家里,還用心地在古玩市場上淘到一個十分精制考究的紅木盒子,把它放在里面,它的質地也許僅是一塊生鐵而已,但我想起當年在田野里勞作的母親把它時常戴在手指上時的情景,我覺得這一枚頂針它比黃金指環純正,比鉆石寶戒高貴,它就是母親,這個鄉村女人一生的情操。

一地菊色

初秋的山里靜極了。

一場過山雨剛剛洗浴后的田野里,到處都彌漫著青草味的氣息,風吹過,路邊的小葉楊細小的樹枝嘩嘩作響,仿佛有人輕輕地在耳畔絮語。獨自一人行走在這高天厚土的曠地里,似乎能聽得見自己輕淺的腳步和暗自喜悅的心跳。

陽光從云層間潑灑而來,這閃耀著七色光斑的瀑布從天幕之中傾瀉到大地上,使人身上暖洋洋的。剛剛轉過一個彎道,驀然間,我看到眼前的亂石叢中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走近細細一看,原來是一叢叢、一簇簇盛開著的秋菊。

也許是被剛才的雨絲兒澆潤,每一枝仰臉微笑的花蕊間都掛著晶亮亮的露珠兒。這一地的菊色,藍色的猶如寶石熠熠生輝、紅色的好像火焰熊熊燃燒、黃色的恰似金箔閃閃發光、白色的就是純銀朗朗明澈……我在想,是誰在這荒山野嶺的一隅,撒播下這些希望的種籽,在秋風中開放著悠遠的思緒。

看著眼前的情景,我又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母親,想起了那個湟水北岸生我養我的小村莊。

在我的記憶中,年輕時的母親是一個極喜種花的農婦。在我的少兒時代,每年春天,勤快的母親就會在小小的莊廓院里和院以外的角角落落種上各色各樣的花朵,但她最喜愛種植的就是菊花了,依她的話來說,在這所有的花里面,唯有菊花是最易種植的,它不挑土壤的肥沃與貧瘠,不論陽光的愛撫與遠棄,不管水分的濕潤與旱涸,只要你在春天播下針尖般微小的種籽,一定會在秋天里看到燦爛、繁碩的花朵。是啊,菊花的秉性,不也正是如母親般那些許許多多鄉下女子做人的品格嗎?

記得那些年,立秋過后,寬寬窄窄的土巷空地上開遍了菊花,那些大我們幾歲的鄰家姐姐們每天上學時,就會摘下一朵插在烏黑發亮的辮子上,歡呼雀躍著如快樂的鳥兒飛出村子,看著她們歡快的身影,母親就會斜依著厚重的木質大門,臉上掛著淺淺的笑意。那時節,小小的莊廓院里香氣四溢、繁花搖曳,一只只粉蝶在菊花叢中上下翻舞,的確是一個快樂的童話世界。

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了,但我老家村子里的那一條巷道里,家家戶戶的嬸嬸、嫂子們依舊有種植菊花的習慣。每當秋天從城市的喧囂中回到故鄉寧靜的懷抱,那一巷道的菊色在秋光中盡情舞蹈,似乎是翹首期待的母親,在盼望她的兒子從遠方歸來。

夕陽流金,我們不舍離開這山地里盛開的一地秋菊,幾行多年前為紀念母親而寫下的詩行躍入腦際:曠野/這一地燦爛的菊色/在秋光中是如此地耀眼。是誰/擎起這一支支燃燒的火炬/為我溫暖這即將到來的寒冬。我想,此時,故鄉的菊花也是綻放這樣姹紫嫣紅吧。

在這山里曠達而純凈的天空下,人淡如菊;

在那故鄉厚重而寬闊的土地上,菊美如人。

責任編輯郭建強

作者簡介:楊廷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文學作品集《慈悲土地》等五部,詩歌集《鄉土風語》獲首屆青海文學獎。

猜你喜歡
頂針玉樹母親
玉樹新城
頂針 下
頂針 下
頂針(上)
我家門口的玉樹
玉樹留芳
給母親的信
白衣如風拂玉樹,冷浸溶月小龍女
悲慘世界
銀頂針的夏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