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學生維權的意義探析

2016-11-28 11:45邢婧瓊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依法治校中職學生

邢婧瓊

【摘要】目前中職學校學生維權存在著意識淡薄和能力有限的突出問題,且社會各方面對中職生維權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中職生的權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中職學生維權問題理應作為一個全新的課題,受到社會的關注,并得到相關部門的幫助和指導。本文從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加快依法治校進程、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推動社會法治建設四方面闡釋。了中職生維權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生 維權意義 依法治校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黨的十八大進一步黨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立為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化落實,我國學生的法律維權意識有所提高,尤其是大學生依法維權的行為越來越普遍。然而,與大學生維權活動相比,由于中職學生年齡偏小,文化知識水平相對偏低等原因,導致中職生維權意識和能力有限,此外,且社會各方面對中職生維權重視程度不夠,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因此,中職學生維權問題就顯得邊緣化,很少有人對該問題進行專門調查和研究。據統計,目前中職在校生約2000萬,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有生命意義的獨立個體,他們有中國合法公民、未成年人和受教育者的多重身份,對應的相關權利也應受到正確的對待和保護,因此探析中職生維權意義,說明中職生維權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職學校學生維權的相關概念

我國法律上講的“權利”是舶來詞,起源于古羅馬法。從“權利”的產生來定義,它強調由法律賦予給具有獨立地位的主體的實現其利益的力量,強調主體之間自主平等關系,同時,強調國家站在“公正”立場上保護個人的利益。學術界關于權利的本質界定,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認識。一是德國法學家溫特夏德提出主觀說,他認為權利的最本質的體現是意思表達的自由。也就是說人能夠自由支配意識,意識能自由活動,但也強調意識能夠自由支配的范圍。二是德國法學家耶林提出客觀說。其基本觀點是權利的本質是法律保護的利益,不受法律承認和保障的利益,就不是權利。三是法力說,德國學者梅克爾認為權利的本質是法律之上力?!胺缮现Α敝赣煞伤x予的一種力量,憑借這種力量,既可以一定的物和他人。權利總是由“特定利益”和“法律上之力”兩個因素構成。我國著名學者王利明教授的觀點也屬于發力說,他認為權利的外形是法律上之力;權利的內容就是法律上的自由。根據此學說的解釋,可以將權利理解為“由法律上之力保證實現的自由”。

學生權利即學生依法所受保障的權利。學生權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就中職生的學生權利而言,狹義的學生權利指我國法律法規基于“中職學生”這一特定身份而言應享有的權利,學生權利不等同于一般的公民權利,因而與普通公民身份所享有的權利盡不相同,但二者具有緊密聯系。廣義的學生權利的外延除上述權利外,還有基于《憲法》等法律賦予的公民身份所應享有的一切權利。學生作為普通公民權利得到保障是是實現學生權利的前提基礎,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年齡、智力等身心發展程度的特殊性,處在不同受教育階段的學生所享有的學生權利是不完全相同的。中職學生權利主要指中職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過程中,基于普通公民身份和中職學生身份所分別享有的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所謂學生維權指的是學生權益維護,既指學生在校的合法權益,也指學生在校外合乎法律規定的具體權利和利益的維護。這里所說的“權利”可以理解為“由法律上之力保證實現的自由”,即學生依賴現有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職學校學生維權就是維護中職學生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

二、中職學生依法享有的權利

中職生兼有普通公民和學生的雙重身份,因此中職生依法享有這兩種身份所對應的權利,這是對其法律地位的肯定,也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中職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應明確其享有的具體權利,可以促進他們的維權工作開展,也是探究維權意義的前提。

有關學生權利的立法,可以分為根本法——憲法;基本法——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勞動法、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勞動法等;行政規章及校規等規范性文件三個層次。中職學生既有實體上的權利,也有為保障實體權利實現的程序上的權利。所謂實體性權利,是指權利主體依法享有的某種合理的、正當的利益、資格或自由,他人不得干預和侵犯。實體性權利可以分為三類.

(一)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實體性權利

根據憲法第33條至47條規定,可以將與學生有關的權利歸納為:人身自由權(包括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住宅不受侵犯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權、年滿18歲的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利(包括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獲得物質幫助權和受教育權)以及從事科研、文藝創作、文化活動自由權。

(二)依據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基本法的規定應享有的實體性權利

主要包括參與教育活動權使用教學設備、設施權接受良好教育權學籍權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權獲得公正評價、公平對待權獲得畢業證書、資格證書權獲得就業指導和就業幫助權。

(三)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其它實體性權利

主要有拒絕攤派權、自主選擇權、民主管理權、獲得良好服務權等。程序性權利指在實體性權利受侵害時產生的權利?!皩嶓w權利解決公民可以進行某種行為并從該行為中獲得利益的問題,程序權利則是解決當公民實體上的權利受到侵犯,尋求公正解決爭議的途徑問題。沒有程序上的權利,實體上的權利也就失去意義?!背绦蛐詸嗬倪\行是實體性權利實現的保障,它與實體性權利相輔相成。如果一項實體性權利沒有程序性權利保障實施,那么這項權利就形同虛設,兩者密不可分。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針對學生的基本法如教育法等對學生的程序性權利規定不多,學校對學生的程序性權利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我們應加強對學生程序性權利的研究。當前適合學生身份的程序性權利的主要有以下幾類:知情權(知悉、獲取與法律賦予該主體的權利相關的各種信息的自由和權利)、陳述申辯權(學生有權對學校所做的與其切實利益相關的行為進行辯解和質證)、要求回避權(學生有權要求與行為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學校工作人員回避)、求償權(當學生權利受到侵害造成損失時,學生依法享有向侵害人要求賠償的權利)、監督權(學生對教學情況和學校的管理工作擁有監督的權利,可以對其提出意見和建議)、申訴權(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對學校給予的處罰不服向學校有關部門申請重新做出處理的權利)、聽證權(行政相對人有權獲得聽取行政行為據以做出的證據材料的機會)。

程序性權利的明確規定,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促使學生的權利得到更好維護,促進學生維權的法治化進程。但同時中學生需要明白權利義務的統一性,在享受各項權利的同時也應當履行相應義務。學生的基本義務有遵紀守法、遵守學生行為規范、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陶冶自身品德修養以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三、中職學校學生維權的意義

與高校大學生相比,中職學生有自信心不足、維權意識淡漠和維權能力不高等突出問題。由此中職學生在維權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相對弱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爸新殞W生維權問題”應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受到社會的關注,并得到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指導。所以,闡釋中職生維權的現實意義也十分有必要,其意義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的主體性越來越得到充分發揮,作為個體的每社會參與者其權利意識也不斷增強。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升了人們物質水平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整個社會是由無數真實有意義的個體組成,每個個體理應受到尊重。具體到學校教育中,學生不應當僅僅被看著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且應當重視具有主觀能動性個體,他們不僅僅是一個個義務主體,更是權利主體,學生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心。我們應扭轉重視學生義務、輕視學生權利的片面作法,切實關心和重視學生的權益,培養學生的權利意識,促使學生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懂得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從而減少不法行為在學生心理留下陰影,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最終有利于學生全面成才。

從哲學層面講,內因決定外因,外因要靠內因才能起變化。在當前我國落實素質教育的情況下,當學生權利意識覺醒時,社會、學校只有真正尊重學生自身的需要,使學生權利得到維護,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教育的政策才算是真正的落到實地,從外界環境上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維權氛圍,使學生真正受益。

(二)加快依法治校進程

隨著依法治國戰略和科教興國方略的確立和深化實施,“依法治教”也順理成章成為黨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針。其中,“依法治?!笔且婪ㄖ谓痰闹匾M成部分。何為依法治校?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同志曾在全國教育法制工作會議上對其含義作了闡述說明,其報告《全面推進依法治教,開創世紀教育振興的新局面》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基礎上,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機制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辦學依法接受監督的新格局?!?/p>

換句話說,依法治校就是要求學校依法照章辦學、依法接受監管。然而,目前學校教育管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學校管理規章制度方面的缺陷(以權代法、權大于法、違反法律現象眾多)、學校法治觀念薄弱、管理者服務觀念不強、管理程序不當(學校對學生實施獎勵或處分、進行學籍管理,常常會影響到學生合法權益的行使)、管理行為水平不高(相關部門對學校的監管力度不強、依法治校還沒完全成為學校的自覺行為、對學生反映的權利受侵害問題處理不夠到位)。這些都是學生維權工作進程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推動學生維權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才能使學校不斷更新法制觀念,逐漸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推進民主監督、民主管理,保證依法治校健康有序地進行。校園治理規范化運行發過來也促進學校人文環境良性運作,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創造健康的外在環境,尤其對中職學生這一年齡偏小又必須較早進入社會的群體來說,是對其人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的。

(三)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重視學生維權工作,對中職學校的教學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重視學生維權工作,重新確立了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使學校運行更加規范化,有利于學??诒慕?。正確定性中職學校的法律地位和服務方位也是適應當前中職教育改革步伐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維權工作也可以緩解中職學校當下辦學難的問題。目前,中職教育面臨著高等教育擴招帶來的沖擊,雖然中職生的人口總數仍然較大,但招生數量和質量每年都有都大幅度下滑,這使得中職教育處境艱難,甚至被許多人戲稱為“末流教育”。要改善此種局面,除了通過做好本身的學校形象宣傳、招生渠道拓展、提升辦學實力和提高就業率等方式以外,更需要加強自身軟實力建設,如改善學生管理工作、重視學生的主體權利、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要從根本上考慮學生的切身利益,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服務和管理理念,提高尊重學生權利和依法治校和的意識。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維權工作是中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推動社會法治建設

根據2014年6月25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推動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在修訂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學位條例以及勞動、社會保障、外國專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時,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要求修訂完善相關條款?!币约啊敖⒔∪殬I教育標準體系,完善各項標準的實施和檢驗制度?!钡囊幎ū砻鲊以絹碓街匾曋新毶慕逃龁栴},可以看出,中職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占據相當重要地位。推動校園法制化建設和學生維權意識的培養,要求中職生在校期間系統地學習了專業理論知識和法律知識,具有一定的維權意識和能力,并能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做法律知識的傳授者和宣傳員。不但是維權的受益者,也是維權意識的宣揚者,通過自身行動影響周圍群眾,讓廣大群眾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常識,為群眾提供學法用法的榜樣,為社會法制建創造良性的自動人為宣傳機制。因此,我們應該把中職學生群體當作促進社會法制建設的重要力量。

總而言之,中職學生依法維權,既有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又有推動社會法制建設的全局意義。一方面,中職生維權意識的提高,可以滿足自身健康發展需要,增強學校與管理者的民主意識,推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落實依法治校理念。另一方面,還可提升中職學校的教育服務水平,推動我國中職教育的改革,促使學校盡快與市場經濟接軌,從而為整個社會的法治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靜.學生權利及其司法保護[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2]王利民.民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秦偉.論高校學生的權利和義務[D].吉林:吉林大學,2004.

猜你喜歡
依法治校中職學生
中外大學法務工作機制比較研究
依法治校視野下的高職學生契約精神培育研究
當代大學法治文化的構建
論依法治校下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
依法治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制度化建設研究
淺談中職英語單詞教學策略
淺談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