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研究

2016-12-01 16:19朱曉聚劉圓圓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措施問題

朱曉聚+劉圓圓

【摘 要】長期以來,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養老問題,而對農村的養老問題關注較少。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不斷加快,未富先老的形式不斷嚴峻,使得我們更加關注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另外,由于農村人口大量的外流,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在急速增長,使得我國農村老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本文結合我國農村養老服務的現狀,對完善我國農村養老服務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村養老服務;問題;措施

一、我國農村養老服務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老年人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家庭養老越來越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而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在農村,發展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具有可行性,不僅有現實基礎的支持,而且有利于形成農村社區管理和農村養老相互促進的機制,可以有效解決當前我國農村養老需求和供給矛盾。?借鑒城市的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模式,在此基礎上研究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模式。由于農村的經濟不發達,資金支持很難到位,很容易造成農村養老的資金投入不足,養老服務設施不健全,無法提供高質量的社區服務等問題,因此完善農村養老服務刻不容緩。

二、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還不完善,依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農村養老資金投入不足;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不健全,養老服務的供給方式大多僅僅提供資金支持,缺乏一套系統完善的服務體系;農村養老服務的社區服務人員數量不足,提供的服務質量不高;新型農村養老模式認可度低。

三、完善農村養老服務的措施

(一)農村養老資金投入不足,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資金投入

1、《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1)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程。(2)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隨著這些政策的不斷落實,可以緩解農民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和保障水平,從而使得人們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加大對養老資金的投入。

2、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國家給他們提供政策優惠,使得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彌補農村養老資金投入不足這個缺口。政府對他們創業的支持可以提高他們捐款的積極性,從而鼓勵他們拉動更多的人們進行捐款,解決養老資金投入不足這個問題。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老年人的生活補助,提高救助水平,保證能滿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根據老人自理程度,提供相應養老服務

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不健全,養老服務的供給方式大多僅僅提供資金支持,缺乏一套系統完善的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的供給需要滿足老年的不同層次需求,根據老年人的自理程度,提供相對應的養老服務,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能夠自理的老人。這一類的老年人,衣食住行方面一般不需要照顧,而對精神需求較大。針對這類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多種多樣的娛樂室,比如棋牌室、閱讀室、健身室等,滿足他們的多樣性需求。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他們渴望親人,社區服務人員要多與老人進行溝通交流,適當的給他們讀讀報紙、陪他們散散步、下下棋,做一些他們喜歡的娛樂活動,讓他們感覺像在自己家一樣舒服。(2)半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行動不方便,沒有能力滿足自己的有些需求。他們生活中的需求,如買菜、洗衣服、做飯等,可以提供小時工服務。小時工提供的服務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既節省人力,又緩解家庭的養老壓力。(3)失能老人。相對上述兩種老年人,這類老年人對生活照料的需求大于精神需求,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這就必須提供全天全方面在照顧。根據自理能力程度的劃分,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費,又可以節省養老支出,減輕家庭壓力。

(三)依據當地經濟發展,設立不同層次社區醫院

一個完善的老年服務體系,不僅要提供快樂幸福的生活環境,也要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社區醫院的建設根據農村養老院的實際情況而定。經濟發達的農村,可在養老院建立社區醫院,完善醫用設施,滿足老人就醫的需求。經濟落后的農村,沒有能力建立社區醫院,可就地取材,整合閑置資源,比如村委會、閑置的學校等,聘請本村醫生,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定期。同時,定期安排醫護人員為老人檢查身體。

(四)培訓當地婦女,解決人員不足問題,提高服務質量

農村養老服務的社區服務人員數量不足,提供的服務質量不高,這是很多農村老年人排斥養老院的原因之一。建立一支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穩定的養老服務隊伍,以保證為養老人員提供有效的服務。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可以聘請當地的婦女,根據婦女的文化程度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與指導。一是文化程度高。這類婦女學習能力較強,接受新鮮事物較快,對她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滿足老人的多樣性需求。二是文化程度低。農村老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需求和娛樂。針對她們自身特點,定項培訓,突出特長,讓他們掌握護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為老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特色服務。同時還要不斷提高他們從事養老服務業的職業道德、服務意識和業務技術水平。同時,積極號召當地有能力的老人自覺自愿組成老年志愿者隊伍,鼓勵他們加入社區服務的隊伍當中,使老年志愿者隊伍逐漸延伸為充滿溫情友愛的鄉鄰互助。聘請當地婦女提供養老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既緩解了當地婦女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社區服務人員數量不夠,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另外,農村養老院的建設地點盡量選擇距離學校近的地方,為老人和婦女照看孩子提供方便,滿足老人對親情的渴望和親人陪伴的需求。

(五)農村養老模式的改變,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認可度

農村養老模式的改變,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認可度。傳統的農村養老為家庭養老,人們“養兒防老”這種觀念根深蒂固,農村老年人思想傳統,排斥打破傳統的新鮮事物,所以對新型的養老服務認可度較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設計調查問卷,調查清楚人們對新型養老方式的顧慮,了解當地人們對新型養老模式各種顧慮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對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進行講解,消除人們對新型養老服務的擔心,鼓勵人們多提建議和意見。其次,免費讓老人在養老院試住一個月,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養老院全方位的服務。老人入住期間,經常與其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老人各方面的不同層次的需求,并不斷進行改進,以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需求。

四、結論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養老問題就不僅僅是解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保障老年人的護理照料、精神需求。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模式與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相比,更加適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它不僅可以滿足農村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基本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等,又可以減輕家庭養老的壓力。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需要政府、社區、家庭的多方支持,本著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的原則,探索和發展多種養老模式,滿足老年人對醫療、生活照料、精神需求等多樣化需求。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為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娜,蘇群.農村老年人居住意愿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62-69.

[2]李超.政府購買農村養老服務的目標定位[J].經濟研究考,2014

(52)53-57.

[3]姚兆余.農村社會養老服務:模式、機制與發展路徑——基于江蘇地區的調查[J].甘肅社會科學,2014(01):48-51.

[4]熊茜,李超.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模式向何處去[J].財經科學,2014(6):125-132.

[5]仉媛.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探析[J].河北學刊,2015(1).

猜你喜歡
措施問題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20條穩外資措施將出臺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