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通的方法與路徑探究

2016-12-01 17:13朱孔陽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融通方法

朱孔陽

【摘 要】高職院校要實現與就業市場“零距離”對接,就必須要引進企業的文化、制度、理念,注重校企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融通,創建具有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創業的精神以及扎實的專業技能,為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校企文化;融通;方法;路徑

高職院校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教育教學規律和市場規律辦學,與就業市場實現“零距離”對接,即畢業生能實現“零距離”就業。高職教育要想更貼近企業,迅速適應企業的管理需求, 就必須引進優秀企業的文化、制度、理念,創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推動高職校企文化的融通,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創業的精神以及扎實的專業技能。那么,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該如何與企業接軌,突顯行業特色,更好地向現代開放的校園文化轉型,促進現畢業生與就業市場無縫對接達到充分就業,亟待我們去研究和踐行。

一、高職校企文化滲透融通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彰顯辦學特色,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所高職院校如果能具備先進的文化理念做引領,與企業合作緊密且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具備了這些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同步推進,同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與校企合作。因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該基于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基礎上,將企業優秀的文化元素吸收進來,創建出獨具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才能在激烈的高職院校的生源大戰和品牌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并占據一席之地。

(二)高職人才培養的需要:有利于畢業生早日適應企業的需要,促進就業和發展

據畢業生的跟蹤調查表明,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初期都有一個適應期,適應期的長短以及在此期間與企業發生的矛盾與沖突的根本取決于他們自身價值觀念和文化的差異。那么如何讓畢業生能盡早的適應企業的文化和要求?這就要求高職校園文化必須與企業文化實現滲透融通,把優秀的企業文化帶到校園里,帶到課堂和實訓室,使學生較早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感受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以及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在校期間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適應勢必會幫助他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是縮短在企業的磨合期和適應期,盡快能夠成為企業的新鮮血液投身到企業的生產實踐,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所以,盡早的實現校企文化的滲透和融通實際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是為學生的就業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高職學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強化責任意識,促進成長成才

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常見形式就是在企業建立實習就業基地,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到企業參觀、實習,切身實地的感受走上社會后,相關就業企業生產運營中對質量、品牌和效率的追求,體驗企業員工之間的分工協作、競技比拼的和諧氛圍,從而使學生感悟到企業對人才素質和知識技能的要求,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提升綜合素質、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的內在動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加倍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提生能力水平,不斷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覺性,

(四)企業文化提升的需要:有利于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在高職院校優秀的校園文化熏陶下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具有綜合素質高、社會適應性強、時代特征鮮明等特點,他們進入企業開展實踐工作后,一方面會很快融入到企業的文化環境中,不斷的適應工作氛圍,逐步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受優秀校園文化影響下的畢業生會無疑會豐富和提升企業制度文化,將企業文化環境的不足之處進一步修正和完善。在新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內涵融入到了企業文化中去以后,就更能夠使新老員工凝心聚力,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在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企業的物質文化。

二、高職校企文化融通過程中面臨的瓶頸

(一)校企文化融通中重物質文化而忽略其他文化,導致文化的割裂

近幾年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高職院校在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要求和辦學方向的指引下,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變得愈加緊密,而硬件和物質層面上的對接往往會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如課題教材研究、共建實訓就業基地、共建企業學院、共建企業訂單班等等。而很少會對校企文化方面或是軟件層面資源進行深層次的對接合作,如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素質等對接,還有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對接等方面的缺失,造成校企文化重物質層對接輕精神層對接的局面,導致了校企文化在融合過程中的割裂并形成了“兩張皮”的現象,進而使高職校企文化對接的建設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校企文化融通中不能凸顯“職業”特色,導致文化的趨同

高職院校發展歷史較短,辦學經驗普遍不足,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尚在學習探索階段,一般借鑒普通高校的建設模式較多,有一些院校一方面對自身辦學的歷史文化、行業精神和優良傳統沒有做好歸納和繼承,另一方面對升格后的更高層次辦學在校園文化的定位和發展方面規劃不夠全面和明晰,未能抓住高職院校中的“職業”特色,未能有效的將企業文化中的先進元素有效吸收,也就不能體現高職院校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從而形成了一種既不能充分體現高校性特點,又沒有充分體現職業特色的一種趨同的校園文化。

(三)校企文化融通建設未按??傮w發展規劃實施,全員參與意識不強,導致文化的紛亂

一些高職院校在整體辦學方向和發展規劃中對校園文化建設已有相應的實施意見,但是在實際與各類合作企業的文化融合過程中,沒有在學校既定規劃意見方案的指導下來營造校園文化,而是將校園文化與各類企業文化進行硬性的組合,從而脫離了融合企業文化的主體文化源頭,隔斷了校園文化頂層設計的整體脈絡,導致呈現出一種大雜燴式的紛亂的校園文化;在高職校企文化融合的過程中,簡有些院校單認為企業精神文化的融入等同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認識上存在偏差,缺乏全員參與意識,導致高職校企文化融合中的精神文化對接被認為是負責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和班主任的事,未能營造出師生共同追求的文化氛圍。

三、高職校企文化融通的方法與路徑

(一)精神文化融通--將先進的企業精神和企業理念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內涵建設

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觀的內核和核心就是企業精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應加強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與對接。一是使企業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融入學院的學院精神、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歌等,促使學院精神包含企業精神的融合和體現;二是加強學院與企業和市場的銜接,借鑒和吸納包括如市場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品牌意識、誠信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等在內的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戰略目標、經營理念的企業精神文化;三是學院積極構建企業化的校園文化,將最高辦學目標確立為為企業培養高質量應用型技術人才,基本的價值標準確定為為企業服務的質量,實施嚴格、規范、標準的“企業管理”,不斷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四是把企業文化教育納入高職教育的整體規劃,完善高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認同企業;五是通過開設選修課程展示企業文化調查和企業文化內容,通過邀請企業大咖來校舉辦講座,組織學生參加實訓實習,開展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活動等來傳播和實踐企業文化。

(二)制度文化融通——借鑒企業制度文化內涵創新高職院校的制度建設和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充分發揮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要求的積極作用,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培養高職生嚴謹治學和創新創業精神,也要通過強化諸如敬業、團結、誠信、守紀等與企業文化有緊密關聯的教育內容,將企業制度文化和校園制度文化相結合,特別注意培養行為規范,達到與企業員工相同的標準。如:學校要求學生在實訓期間統一穿企業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崗才準進入車間,車間內不準超越警戒線行走,不許擅離崗位、不準大聲喧嘩等等。這樣學校實施與企業接軌的實習管理制度,將學生作為企業的“準員工”,讓他們在學校內就接受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教育,感受濃厚的企業文化熏陶,領悟企業的嚴格管理和企業的文化內涵。

(三)物質文化融通——將企業元素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彰顯職業與行業特色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載體,一般可分為基礎設施文化和環境布局文化兩部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要在物質文化建設層面上處處突出“職”的特點,凸顯濃郁的企業文化色彩。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體現校企物質文化的互動,校園規劃、校園建筑和形象識別系統要體現職業特色,通過建設行業博物館、校史陳列室、大學生文化藝術中心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成為了校企文化融合的交匯點,加深了校企文化的溝通和交流,滲透著校企文化對師生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在教學實訓環境與設施布局中體現校企物質文化的互動,營造企業文化所要求的職業環境。在實驗實訓等教學場所建設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不僅要將理論、實踐、考核等融為一體,還要實現與企業第一線的生產、管理、服務相對接,從而營造出真實或者仿真的職業訓練環境和氛圍,將企業的質量、競爭、創新等先進意識有效地融入到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和實踐中。

(四)行為文化融通——培養職業素質,強化品牌意識,推動校企文化優勢互補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形象載體,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行為文化的融通要圍繞學生的素質、技能和就業,并在此基礎上突出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特色,強化品牌意識。一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滲透企業文化,在實踐教學和生產性實習中,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與實踐中擔任多種崗位的工作,使他們在工作中學會溝通、競爭與協作,提前進入角色,養成良好習慣,增強適崗能力;二是打造“科研技術進企業”品牌活動,高職院校要以提升服務企業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系列活動為,開展如“百名教師下企業”的雙師型教師企業頂崗活動,并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和措施,推動校企在技術研發、橫向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等項目的合作;三是打造校園“企業杯”科技文化活動品牌,應采取“請進來”的方式,舉辦由企業冠名的系列科技活動和專業技能競賽,還可通過專題講座、學術報告、文體活動等多種校內活動形式,邀請企業共同參與指導和評審,營造職業素質培養氛圍,用企業的先進理念和典型事跡引導高職生為滿足時代、社會、企業的職業素質要求不斷奮進。

【參考文獻】

[1]王慶鸞.校企合作視域下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2]任玥姍,劉志文。校企文化融合: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J]。職教通訊,2012,12

[3]康練.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研究 [J].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6

[4]李良.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研究[J].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10

猜你喜歡
融通方法
四鏈融通 創新發展 推動新商業人才培養改革
法國現代學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啟示
批判與融通:諸家善要排距與孟子思想構建
學習方法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融通生物借直銷上市?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