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預習不再是學生的負擔

2016-12-02 16:06陳慶云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16年11期
關鍵詞:詞語課文文章

陳慶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闭Z文學習也是如此。每一篇課文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如果課前學生沒有先行預習,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就必然會由于對課文生疏而四處“碰壁”,從而影響學習新知的積極性。預習過了,對于學新知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實教學中,我們的預習卻不盡如人意:清晨,老師布置作業:今天,請大家把第7課預習好。學生只把書讀一遍,生字讀兩遍,就算了。以上現狀告訴我們:預習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不是我們安排下去,就會有滿意的收獲。

一、 明確預習什么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知道預習什么。語文的學習,無外乎“字、詞、句、段、篇”,圍繞這5個字,簡單地梳理一下預習內容:

字:生字的音節、字形、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詞:新詞、近義詞、反義詞、四字詞語的詞義。

句: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重點句子的理解、中心句、過渡句。

段:文章是什么結構,按什么順序寫的。

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訓練點,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以上預習內容,看似有些繁瑣,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教學課時,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字、詞、文章的主要內容、結構、順序,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第一課時);第二部分:對于文章的句子理解,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第三部分:文章的寫作訓練點(第三課時)。這么多的內容,要學生一次完成,那是不可能的,效果也不好。我們可以根據學情,合理地安排好時間,分三次讓學生預習好,可作這樣的安排:例如,今天在講第6課生字詞的時候,就可以安排預習第7課的生字詞;當理解第6課課文時,就安排預習第7課的課文理解,依此類推,就是提前一篇課文分三次預習。這樣,預習有了步驟,有了梯度,分散了學習任務,學習就會變得更加輕松。

二、 領悟預習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边@個“必須切實”的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是簡易、實用、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中高年級一篇課文的預習步驟及方法。

第一課時的預習:

1. 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在預習一篇課文之前,先讓學生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序號。這個小序號的標畫看似簡單,其實在小學生標畫的過程中,對文章就有了一種感性認識,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個自然段構成,這種認識,對于今后的讀寫會有較好的影響,使學生知道自己今后寫作也可以這樣安排段落。然后朗讀課文,第一遍讀是有聲朗讀,學生要一字不落地響亮地讀出來,并在讀的過程中,將不認識的字,用問號標示出來。

2. 再讀課文。(1) 畫生字詞——學生在完成第一次讀文后,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會認”的生字詞,在課文中用“O”畫出,四字詞語用( )標出。(2) 標拼音:借助工具書將原來畫上了問號的字(不認識的字)標上拼音。(3) 用波浪線“ ”畫出妙詞佳句。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些妙詞佳句往往會使他(她)們“一見鐘情”,這種詞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詞句可能對學生的思想有觸動,能給以啟迪;有的遣詞造句恰到好處給人以美感;有的是可以幫助學生自己正確、快速地理解課文等。這樣要求,會集中學生讀書的注意力,學生在讀書時,也會格外注意妙詞佳句,隨時標畫出來,養成積累的習慣。(4) 再讀課文第二遍,這一遍讀,仍然要求學生是有聲朗讀,關注標出的詞語,并能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 第三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第三遍,理清文章的脈絡,是什么結構,用什么寫作順序,然后,再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如果是離我們年代久遠的文章,還要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4. 預習生字。如何有效地預習生字,常用的方法是這樣的:注音、組詞、紅筆描摹易錯筆畫、寫出形近字或同音字、多音字。摘抄積累四字詞語。

第二課時的預習:

眾所周知,真正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應該是對課文的深入了解。我們的課堂常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教師在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下面無動于衷;有時候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等待著同學們的妙語連珠,可教室里卻鴉雀無聲;還有更為奇怪的現象,對于課文的理解,所有學生的答案如出一轍,都是來自于參考書。很明顯,同學們不會自己理解課文,不知道如何品詞析句,不懂得如何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因此,在第二課時預習理解句子時,重在先教會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

1. 總結歸納,教給方法。

(1) 對比詞語。例如,《老人與海鷗》一文中,“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睂τ谶@個句子的理解,學生可以運用對比詞語的方法,“撲”與“飛”字對比,從而感受到了海鷗是那樣舍不得老人,拼盡全力挽留老人的遺像時急切的心情,從而感受到了海鷗對老人深深的愛。

(2) 解釋詞語。例如,《再見了,親人》一文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解釋文中的“雪”字,意味著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炭”字是大娘送的打糕,明白了大娘冒著生命危險,給解放軍送食物的偉大,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就刻在了學生的心中。

(3) 想象和聯想,給課文補白。例如,《老人與海鷗》一文中第18自然段沒有文字,只有一個省略號,卻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符號,想象當時的海鷗還做了什么?學生思維瞬間被激發,情感也產生了共鳴,讓人感動得想落淚。

(4)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如果是自己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結果會是怎樣的呢?而李大釗同志又是怎樣的表現?通過換位思考,從而體會到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品質。

(5) 聯系生活實際。例如,《珍珠鳥》一文,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去體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

(6) 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中,“現在是什么形勢,我怎能離開?”學生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理解,就能明白形勢非常嚴峻,李大釗同志卻毅然選擇了留下,那種對工作高度負責,為了人民、為了國家,不怕犧牲的精神躍然紙上。

(7) 抓住標點符號。例如,《窮人》一課,我們可以抓住文中十多處的省略號,讓學生來體會桑娜把兩個孩子抱過來時,擔心害怕的心理活動。還可以抓住幾個感嘆號,來感受桑娜在擔心害怕的同時,毅然堅定地這樣做了,體會到桑娜的善良。

(8) 動作演示、歌聲表達。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伯父為車夫清理傷口時一系列的動作,學生將這些動作都演示了一遍。尤其是讀到“半跪”一詞時,學生通過做這個動作,親身體驗到了半跪著的難受,以及時間之久,從而感受魯迅先生那種同情窮苦人民的高尚品格。當學生在學習《七律長征》一文時,唱起了歌曲《紅軍渡長征源》,將革命先烈的事跡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走進了那段不可忘懷的歷史。

(9) 聯系上下文。例如,《唯一的聽眾》一文中,理解老婦人善意的謊言,就可以讓學生用上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甭撓瞪衔?,我們知道,“我”拉的小提琴聲像在鋸床腿,難聽至極;再聯系下文,我們知道老教授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根本不是聾子。體會到了老教授為了鼓勵我,給我信心,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從而體會到了老教授的善良、大愛。

(10) 抓住句子的修辭理解。例如,《黃河的主人》一文,描寫黃河氣勢的句子是一個排比句,并且還是一個比喻句,我們就能抓住這個修辭手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凸顯羊皮筏子的渺小,艄公的鎮定。

2. 靈活運用,提升能力。這些方法的運用,說起來簡單,要讓學生真正掌握,還需要一個過程。老師們可以在學期初的時候,先用一兩節課的時間,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引領學生理解,然后,歸納總結出這些方法后,寫在黑板的左邊,不要擦掉,長期保留,并讓同學們把這些方法抄在書上,每一次預習的時候都可以看看,我這個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理解。一開始,學生有參照,后面慢慢熟悉了,掌握了,就可以脫離參照,自如地運用了。

三、 讓預習落到實處

教師每天的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如果每一位學生的預習任務都要老師來監督,老師苦于無分身之術。如何保證預習落實到位呢?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了學習小組上?!靶〗M建設”這個詞兒,更多出現在語文課改和高效課堂上。其實不然,不管在哪種課堂模式中,小組建設好了,就能為我們激勵學生,監督、鞭策學生服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組建小組。在借鑒“高效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了自己班上的“學習小組”。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各方面能力等情況,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等原則分好組。一般情況下4人一組:每組①號為優等生;② 號為中等偏上學生;③ 號為中等生;④ 號為潛能生。同桌兩人為一小組,前后4人為一大組。對組內的成員進行了分工,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加強了小組文化建設。學習小組的創建,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成為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使那些跑得慢的學生不掉隊,也避免了班級課堂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懶惰、厭學,而不做預習準備的現象。小組創建好之后,還需要有一系列的獎懲措施,讓同學們在這個制度下自我約束,同時,又監督好組員。

2. 小組監督。一系列的獎勵和懲罰措施,讓這個小組成為一個共同體。一人加分,全組加分;一人扣分,全組得分受影響。如果說,有一位同學沒有完成預習等學習任務,那么,這個小組的每一位同學都要扣去相應的分數。課前,可以花5分鐘時間,讓小組內認真檢查預習情況,做好分數登記。這樣捆綁式學習,可以很好地讓優生帶動學困生,讓勤奮者督促懶惰者,讓好學者影響厭學者,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3. 組員互助。每個班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潛能生(也叫學困生),如小組里的4號同學,如果沒有小組的幫助,很多時候學習任務就會停留在完成數量的層面上,質量就差了。例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4號同學可能把握不了主要內容,請組內的1號同學教會他概括,當然1號幫助了4號,兩人都可以加分,這樣,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就提高了。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辈贾妙A習作業, 是一種教學藝術。教師要努力讓預習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不再是老師的“一廂情愿”,而成為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六小學)

猜你喜歡
詞語課文文章
容易混淆的詞語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找詞語
背課文的小偷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背課文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一枚詞語一門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