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古代職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影響

2016-12-06 01:33
課外語文·中 2016年9期
關鍵詞:教育思想職業教育特點

摘要:在西方傳統中或多或少地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哲學家們似乎也沒有特別關心職業教育問題。盡管如此,仍有一個職業教育方面的哲學思想傳統值得我們關注。通過對西方古代的職業教育思想進行梳理,可以發現職業教育一方面在古希臘和羅馬的思想家中備受鄙視,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也在生產活動中持續地進行著并受到下層人民的重視。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是與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密不可分的。西方古代職業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局限于當時更不局限于西歐,對西方古代職業教育思想進行梳理,有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有利于我們更睿智地把握當今職業教育凸顯的問題,有利于我們更敏銳地洞察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育思想;特點

職業教育本來對個人與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教育也在生產活動中持續地進行著,但是古希臘與羅馬時期的哲學家們似乎并沒有特別關心職業教育問題。盡管如此,客觀上仍存在一些職業教育問題需要得到哲學的關注,而且確實有諸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西塞羅等哲學家與教育家對職業教育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他們對職業教育的一些觀點對西歐職業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史學者常將教育思想比作是深刻理解教育實踐的一把鑰匙。無疑,系統地梳理西歐古代的職業教育思想也將利于加深我們對西方職業教育發展歷程的理解,有利于我們更睿智地把握當今的職業教育問題以及更敏銳地洞察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

一、柏拉圖的職業教育思想

盡管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十分重視教育的作用,但是他設計的教育體系中并不包含職業教育。在《理想國》(Republic)中,柏拉圖主張人們應該根據國家的需要與自身的天賦接受教育。據此柏拉圖為組成國家的生產者、軍人和統治者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教育形式,他認為應該對國家的統治者進行全面的智力教育,對軍人進行身體的、軍事的和道德的教育,學徒制形式的職業訓練適合于生產階級。由于柏拉圖認為生產階級最為缺乏理性,且身體遠不如心靈高貴,所以他對體力勞動者充滿鄙視,并沒有在《理想國》中對生產階級的教育進行闡述。即便在《法律篇》中稍稍提到體力勞動者的教育,柏拉圖也將其看作是最低級的、卑賤的和非博雅的。柏拉圖認為“奴隸從事奴仆工作,所需的訓練可以在他執行職務中學到或得自其他奴隸的幫助。手藝人,通過學徒學習他們的職業,這與正式教育無關”。其實,柏拉圖并不把生產階級接受的教育形式稱為“教育”(education),而是將其稱為“技藝的”(technical,源于希臘語techne)教育。由此可見,柏拉圖實際上在心智活動與工藝活動(industrial activities)之間做出了相當明顯的區分。

二、亞里士多德的職業教育思想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闡述的觀點與柏拉圖的主張基本上一致。亞里士多德擁護奴隸制,并鄙視工、農、商業的體力勞動者。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一般人由身體與靈魂兩部分構成,而靈魂又可分為理性靈魂與非理性靈魂?!叭说睦硇造`魂的功能是沉思。因此亞里士多德又把沉思當作理智活動的美德?!眮喞锸慷嗟率滞瞥绮粡膶儆谕馕锏募兯季S活動,甚至認為其比政治活動和軍事活動還要高尚。相應地,當亞里士多德認為最高級的活動形式是大腦的沉思時,那么最低級的活動形式就成了用手勞作。這無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古希臘的社會分工。根據這種社會分工,奴隸用手勞作,而自由民則用腦工作。因此,亞里士多德認為農民和工匠等生產者雖然是必要的社會成員,但不應享有公民權。另外,在談論到誰將成為公民誰將成為統治者時,亞里士多德認為:“……在一個擁有理想制度的國家……公民不能過著技工或工匠的生活,這種生活是卑微的,十分不利于美德的形成……他們也不能來自于農民階級,因為閑暇對于發展美德和履行政治義務是必要的……沒有來自于優裕環境中的閑暇,就不能實行令人滿意的統治?!痹趧谧魃钆c閑暇生活二者中,亞里士多德顯然更偏愛后者,他認為前者是對人心智的無益耗費。

三、西塞羅的職業教育思想

認為體力勞動比腦力勞動卑微的傳統觀點對古羅馬產生了明顯影響,并在古羅馬教育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的觀念中也得到了生動的體現。西塞羅將人從事的職業劃分為“自由的”職業和“卑賤的”職業。他十分輕視體力勞動,將體力勞動者從事的職業劃入“卑賤的”職業之列。他甚至因為建筑、工程與醫療與手打交道,而將建筑師、工程師與醫生列在“自由的”與“卑賤的”職業之間。由于對生產勞動的輕視,羅馬人雖然在建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并沒有在技術教育方面取得突破。

在西方古典傳統中還存在另一個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觀念,即認為那種為特定的專業、行業或工作(甚至包括醫生、律師和雄辯家)培養人才的教育是技術性的、低級形式的教育。這個古典觀念對心智教育與勞作教育做出了明確的區分。一些古典作家們也認為,心智教育對于勞動技術的獲得沒有多少價值,心智教育著眼于理智的培養,其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完人。雖然醫學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但古代的醫師“被一種自卑感所困擾。從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到加林(Galen),他們都強調:‘醫生也是哲學家。他們并不希望將自己封閉在特定的專業中……他們也希望像所有其他人一樣努力成為有教養的人,成為了解他們經典的人,成為能夠像雄辯家一樣演說,像哲學家一樣辯論的人”。

四、結語

史學家常說不了解過去就無以理解現在。同樣,不了解過去的教育思想就不能深刻理解當時的教育現象,更無以準確地把握當今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通過對西方古代職業教育思想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其呈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首先,西方古代的思想家在閑暇教育與勞作教育、自由職業與非自由職業、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做出了明確的區分,并對職業教育懷有偏見。柏拉圖將身與心區別對待,并不將在生產活動中進行的學徒訓練稱為“教育”;亞里士多德重視閑暇與沉思,將勞作視為對心智的損害;西塞羅則直接將體力勞動者從事的職業看成是“卑賤的”。其次,職業教育思想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在處于奴隸制時期的古希臘與羅馬社會中,生產勞動由社會底層的人所從事,掌握特權的上層人士無疑是對體力勞動不屑一顧的,這反映在教育領域中就是對勞作教育的鄙視。最后,雖然職業教育在古希臘與羅馬時期不受社會上層人士的重視,甚或一些專業人士也為自己受到不全面的教育而感到自卑,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職業教育在生產活動中持續地進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下層人民的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師、紡織師、兵器師以及其他一些工匠等職業形成了或多或少的壟斷,并在社會中具有了一定的地位與特權。這些因素盡管在某種程度上引起了下層人士對職業訓練的重視, 但此時人們更多地只是關注職業教育的實用價值而非教育意義。西方古代的職業教育思想對后來西方甚至世界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教育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專業教育與自由教育之間的區別以及對這二者之間關系的考察。即使是到了現代,有關中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大學階段“專業教育”與“自由教育”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依然困擾著西方教育的發展。顯然,這種困擾與西方古代思想家在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做出區分的二元劃分法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 [美]S.E.佛洛斯特.西方教育的歷史和哲學基礎[M].吳元訓,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2] 滕大春.外國教育通史(第一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3]Aristotle.Politics and Poetics [M].NewYork:Heritage,1964.

[4]Marrou.H.I.A History of Education Antiquity [M].New York:Mentor Books,1956.

猜你喜歡
教育思想職業教育特點
淺論羅家倫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踐行知創造教育思想,開幼兒美術之路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貫徹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強師德建設的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