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價值

2016-12-07 22:49謝強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8期
關鍵詞: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

謝強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臨床效果及運用價值。方法 4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對其進行血管造影診斷, 并根據診斷結果選擇針對不同出血部位的介入治療。對上述患者出血部位、診斷后治療方法、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43例患者經血管造影診斷后, 進行動脈栓塞治療34例(79.07%), 進行注射加壓素治療9例(20.93%);止血成功38例, 無效5例, 止血成功率為88.37%;經治療, 43例患者均未出現腸管壞死或穿孔、肝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34例動脈栓塞患者中1例出現彈簧圈異位, 發生率為2.33%。結論 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在消化道出血診治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推廣運用。

【關鍵詞】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診斷;介入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61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腹癥疾病類型之一, 該病發病突然、出血量大、出血部位及原因難以判斷, 具有較高病死率, 因此及時有效找出出血原因及部位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預后的關鍵。臨床用于診斷各種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檢查方法較多[1], 但均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 診斷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探討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在消化道出血診療中的臨床效果及運用價值, 特選取本院收治的4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4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25例、女18例, 年齡25~73歲, 平均年齡(49.68±7.87)歲。

1. 2 方法 ①對患者進行升壓與擴容處理, 根據初期臨床癥狀判斷患者可能出血部位, 并對該部位進行血管造影診斷;②出血部位明確后, 根據患者出血量等具體情況選擇動脈內灌注加壓素或栓塞治療;③對陽性發現者行動脈栓塞治療, 栓塞時采用明膠海綿或彈簧圈;④對血管較細患者采用同軸導管技術選擇性插入微導管進行栓塞;⑤針對不適合栓塞治療或下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采用動脈內注射加壓素治療:經患者血管緩慢注射加壓素, 注射速度為0.2 U/min, 注射20 min后進行血管造影復查, 檢測結果顯示出血明顯減少或停止, 加壓素劑量減半再進行60 min灌注, 病情穩定, 經血管造影復查無出血現象, 改為靜脈滴注加壓素, 持續24 h。

1. 3 出血程度評價標準及觀察指標 ①根據患者出血程度評價止血效果, 出血速度為0.5 ml/min時可在血管造影中顯現, 并以此為評價標準[2]:出血速度<0.5 ml/min評定為止血成功, 反之則為失敗。②對所有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

2 結果

2. 1 43例患者血管造影診斷結果及治療效果 43例患者經血管造影診斷后, 病因為十二指腸潰瘍17例, 診斷出血部位為十二指腸, 出血血管為胃十二指腸動脈, 其中行動脈溶栓14例、灌注加壓素3例;病因為直腸癌5例, 診斷出血部位為直腸, 出血血管為髂內動脈, 行動脈溶栓4例、灌注加壓素1例;病因為膽挫傷5例, 出血部位為膽管, 出血血管為膽動脈分支, 行動脈溶栓3例、灌注加壓素2例;病因為胰十二指腸切除4例, 出血部位為胰十二指腸, 出血血管為胰十二指腸動脈, 行動脈溶栓3例、灌注加壓素1例;病因為肝硬化7例, 出血部位為食管或胃底, 出血血管為胃冠狀靜脈, 行動脈溶栓5例、灌注加壓素2例;病因為中毒3例, 出血部位為食管或胃腔, 出血血管為胃冠狀靜脈, 3例患者全部行動脈栓塞;病因為肝癌并膽管破裂2例, 出血部位為膽管, 出血血管為肝動脈分支, 2例患者均行動脈栓塞治療。上述43例患者進行動脈栓塞治療34例(79.07%), 進行注射加壓素治療9例(20.93%);止血成功38例, 無效5例, 止血成功率為88.37%(38/43)。

2. 2 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經治療, 43例患者均未出現腸管壞死或穿孔、肝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34例動脈栓塞患者中1例出現彈簧圈異位, 發生率為2.33%(1/43)。

3 討論

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黏膜糜爛、腸道憩室炎等引起的疾病類型, 發病部位主要集中于胃部、食管、十二指腸、直腸、結腸與小腸, 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嘔血、便血。若未對患者出血部位做出有效診斷, 仍采取傳統保守治療措施, 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常導致病情發生進展, 對預后造成不利影響。

近年來, 隨著介入放射學的發展與進步, 血管造影在心臟大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腫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不明部位消化道出血中, 血管造影診斷技術可幫助主治醫師快速準確找出出血部位, 明確診斷后, 進行有針對性的介入治療, 可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及患者生存質量。在宋權等[3]研究中, 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經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 總有效率為89.7%, 取得顯著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 43例患者經血管造影診斷后, 進行動脈栓塞治療34例(79.07%), 進行注射加壓素治療9例(20.93%);止血成功38例, 無效5例, 止血成功率為88.37%。再次佐證了血管造影診斷結合介入治療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在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中, 介入治療具有止血方便、創傷小等顯著特點, 是快速安全的治療方案, 經血管造影診斷有針對性的選擇動脈灌注加壓素或動脈栓塞治療, 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 且安全性高, 在43例患者中, 出現1例彈簧圈異位動脈栓塞患者, 經緊急處理后, 止血成功。

綜上所述, 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在消化道出血診治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雷, 張佳欠, 王鑫森, 等. 疑難消化道出血39例的介入診療.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2):6486-6487.

[2] 孫富文.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診斷與治療. 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 2014, 36(2):143-144.

[3] 宋權, 王朝華, 謝曉東, 等. 血管造影診斷與介入治療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價值探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5, 5(7):175-177.

[收稿日期:2016-05-25]

猜你喜歡
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
探討危重病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的危險因素和治療對策
心血管介入治療后拔管反應的臨床研究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髖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療探討
探討晚間護理干預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觀察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發生率的應用
優質護理服務對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