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資源配置助力供給側改革

2016-12-07 01:52付愛程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年24期
關鍵詞:去產能供給側資源配置

付愛程

[提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時期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針對我國目前出現的低端產業產能過剩和高端產業供給短缺的問題,應從根本上尋找原因,兩方面同時抓,以求有效地解決當下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供需錯位問題。優化資源配置在解決供需失調問題上有著重要意義,以創新驅動發展資源配置是當下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

關鍵詞:供給側;去產能;資源配置;高端產品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26日

一、“十三五”時期的經濟問題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

(一)當前經濟存在的問題。雖然從GDP數據看,我國經濟始終處于穩定增長狀態,但是當前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不僅表現在總體水平的提高等好的方面,更表現在供給與需求不一致等問題上。近年來,我國經濟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正面臨著很嚴重的結構性失衡。過剩的產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但滿足國民消費需求的高端產品卻有著很大的市場空缺?!肮┬桢e位”已經成為阻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障礙。從“馬桶蓋”熱潮,到如今跨境電商、代購的蓬勃發展,不難看出國民對高端產品的需求逐步增加,盡管進口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產,但由于進口產品在質量上更容易得到認可,人們仍然愿意以高價格購買進口產品。而傳統的中低端行業,卻出現了供過于求,產能過剩等嚴重問題,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高污染高排放等問題,還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使高端行業無法有足夠的自然資源和資本加速發展。由此,便會形成中低端產業消耗過多——高端產業發展受阻——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短缺——進口比重上升——國內經濟發展緩慢的惡性循環。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過了飛速增長的時期,從增長率的數據上,可以明顯感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遲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主要依賴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發展經濟,隨著我國自然資源的減少和工資水平的上升,我國經濟在資源和勞動力方面的發展優勢已經不突出,失去了對投資的吸引力。因此,在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快速增長期之前,要想助推經濟的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和結構轉型顯得尤為重要。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發展綠色低碳、對環境傷害小,乃至沒有傷害、對自然資源消耗小,而且生產產品質量高、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的產業,使得我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化的大背景下不再依賴于自然資源,也不必在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能夠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行得通的發展道路。同時,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助于增加民生福祉,不僅能夠讓國民享受到高質量的商品或服務,也能在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中進一步提高國民收入,提高社會福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行,無論對于國家發展戰略,還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都有著很大意義。

(三)針對供求失衡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供給方面入手,解決需求方面的問題。所以,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不能只盯著供給側的問題,因為經濟問題首先表現在需求側,供給側改革最終也是要服務于需求側??梢哉f,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是解決當下經濟失衡問題的手段。因此,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緊貼需求,預測需求側的變化趨勢,緊跟需求側的變化,以保證改革的有效性。簡言之,就是要從根本上讓目前的經濟轉型,給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使供給側發展更加靈活,緊緊圍繞著需求側的要求合理供給。李智等學者認為,完善企業競爭機制可以消除市場不健全導致的“供給障礙”,釋放閑置要素、消化庫存積壓可以消除經濟體制約束導致的“供給桎梏”,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能夠解決產業體系存在的“供給老化”問題。

二、資源配置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我國供給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于受發展水平的制約,主要依靠土地、勞動力發展經濟,致使在當前環境下自然資源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后,我國的客觀經濟優勢也再不明顯,而依靠自然資源進行經濟發展的后果卻日益凸顯。由于長期依靠中低端產品生產維持經濟增長,我國始終被認為是“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因為我國生產出的商品大多是廉價的、技術含量較低的商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需求不再停留在溫飽的條件下,使得國內生產的中低端產品無法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同時,諸如鋼鐵、煤炭汽車等傳統行業,卻因為長期以來的過多投資和持久發展,呈現出供過于求的現狀。中低端產品的生產,大多是以破壞環境、消耗資源為代價的,因此我國經濟目前既存在高端行業缺少供給,又存在中低端產業產能過剩的結構性失調。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我國經濟目前還存在著供給側要素投入不平衡、需求側投資與消費關系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均衡導致生產要素配置不合理等結構性問題。

(二)資源配置解決供給側結構失衡問題的途徑。我國目前存在的高端產品缺乏和中低端產品泛濫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往對中低端產業投資過多,而高端產業因為受生產技術低下、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影響,投入資源明顯不足,因此如果想大力發展高端產業,必然加大相關行業的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而對于傳統行業,因為已經存在過剩資源而且我國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因此減少中低端產業的投資,不僅可以節約不必要的投資消耗,而且有利于化解過剩產能,釋放閑置資本,使經濟重新煥發活力。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因此采取“揚長避短”式的發展,主要依靠我國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廉價的優勢發展經濟,并且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發展成果較為顯著。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發展的逐漸提高,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高度時,因為邊際效率的遞減,發展成果不再明顯,尤其當我國自然資源消耗過多,勞動力成本上升后,依靠資源和勞動力發展經濟的道路更行不通。當前,為了適應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我國應該優化資源配置,將改革重點放在薄弱環節上,通過宏觀政策引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扶持等方式彌補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不足,例如解決高端產業缺乏發展資本、中西部地區經濟實力不足等問題以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等。我國目前的薄弱環節,正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十三五”時期,應對“新常態”,抓住機遇,將以往發展不好的高端產業和未充分開發的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充分調動起來,必將會使中國經濟在下一輪的改革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資源配置的改革與實踐。針對我國目前一些產品供應過剩,同時又存在另一些產品供給不到位的情況,優化資源配置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應被列為工作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通過減少無效供給并擴大有效供給,最終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2015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若要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高端產業投資,使之加速發展,因此國家推出系列結構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的重組,并通過行政體制的改革,破除地方政府和一些行業部門對相關企業的過度保護,有助于節約下更多的人力和物質資源,將其投入到更有發展價值和空間的高端產業。我國目前在該方面做了包括國企改革、價格市場化、政府自身改革在內的多方面努力,旨在通過國企改革化解過剩產能,讓市場引導生產要素和資源合理配置,使經濟更靈活發展。

三、“十三五”時期如何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一)消除無效供給和減少低端產品的供給。根據經濟學原理,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普遍來看,國產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國外進口商品,而國產低端產品在占有政策保護、價格低廉等優勢的情況下,依舊不敵昂貴的進口商品,說明低端供給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滿足消費需求。除了低端產品外,我國目前還存在著大量的無效供給。它們在生產過程中耗費大量資源,卻不能夠在市場上取得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加重經濟發展負擔。但是,因為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國當下又暴露出貧富差異較明顯的問題,因此從民生角度出發,為保障國民基本生產生活,低端產品不能馬上被取代,否則可能導致因為高端商品價格高、一部分人沒有能力消費而引起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無效供給,應該立即著手消滅,比如在我國生產建設中需要鋼材,國內鋼材雖然價格非常低,卻沒有市場,究其原因,是粗鋼質量無法滿足工程對材質的要求,這一類的無效供給,占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貨幣的流通,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二)去產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其中之首就是去產能。因為產能過剩在眾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中,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而且最不容易解決。因為哪怕是一部分企業的產能過剩,都會引起整個行業的經濟發展不景氣。產能過剩從供給的角度看,導致了市場供需失衡,整個行業的產品價格都會因此受到影響,所以單個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不是個別問題,因為它也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副作用;從需求角度分析,產能過剩意味著生產加大,對原材料的需求就會增大,造成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利潤下降。同時,產能過剩的企業因為發展艱難,大多會選擇貸款等方式維持正常運作,又會進一步占用金融資源。簡而言之,產能過剩的直接危害就是導致整個行業利潤下降,即使是能夠提供有效供給的好企業,也會因為受到產能過剩企業給整個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作用,競爭力下降。而且,一些企業為了彌補產能過剩帶來的損失,采取擴大生產的辦法希望盈利,而不改變產品質量,繼續生產高消耗低需求的產品,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由此陷入惡性循環,使行業發展進一步受阻。在去產能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困難。發展經濟的宗旨,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國在過去幾十年中,依賴于一些低端產業發展,使這些產業規模巨大,現在這些行業因為技術跟不上、對市場的變化把握不準等原因,導致產能過剩,但如果為了化解過剩產能而立即、大范圍地扼殺產能過剩的企業,必然會導致大規模失業,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都會產生沖擊。因此,中央提出了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就要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的原則,爭取花費最小的代價,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還應該注意防止增量,不僅要防止已經出現問題的產業進一步擴張,也要防止尚未出現產能過剩的行業出現該問題。

(三)創新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存在的供求無法匹配的問題,主要源于有效供給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國產商品的質量或者與進口商品有差距,或者即使質量過硬,也因為受到國內消費者懷疑而缺乏市場,導致企業不敢過多生產。如果能從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方面解決國產商品的質量問題,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國貨,當前供求扭曲的問題就會得以解決。技術創新是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生產效率的重要方法。只有以創新為驅動力,大力發展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在國民消費更注重產品品質的環境下贏得市場,讓我們自主生產的高端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在當前世界范圍內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一味地投資并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而且在資本短缺的情況下,如果不通過貸款等方式,很難擁有足夠充足的資金支持,而貸款等方式的資金籌集方式,會加重企業經濟負擔,也可能會帶來經濟秩序混亂等負面影響。因此,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在資金不能完全保障的情況下,只有靠創新提高效率,才是最穩妥、適用于長期的發展策略。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智,原錦鳳.基于中國經濟現實的供給側改革方略[J].經濟理論與實際,2015.12.

[2]羅良文,梁圣蓉.論新常態下中國供給側結構性動力機制的優化——基于1994~2014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N].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6.2.

猜你喜歡
去產能供給側資源配置
我國制造業資源配置概述
把資源配置到貧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偵查資源配置原則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遼寧:衛生資源配置出新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