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扎根理論的地理奧賽參賽體驗研究
——以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為例

2016-12-10 01:29許偉麟劉燕儀
地理教學 2016年23期
關鍵詞:奧賽扎根范疇

許偉麟劉燕儀

(1. 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北京 100000; 2. 華南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基于扎根理論的地理奧賽參賽體驗研究
——以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為例

許偉麟1劉燕儀2

(1. 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北京 100000; 2. 華南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近年來,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和參與,但是關于學生參賽體驗的研究開展較少。本文以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為例,運用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對29篇學生參賽感想文章進行分析,建構了以3個主范疇和8個副范疇為核心的學生參賽體驗模型。研究發現:學生地理奧賽的體驗隨著時間進程和空間轉移而變化,由賽前期待體驗、賽中親歷體驗、賽后回憶體驗三個部分組成。在此過程中,學生對地理奧賽的體驗完成了從未知、想象、互動、建構、內化、表征的由淺及深的涉入,并轉化成為學生難忘的回憶。本文補充學生參加地理奧賽體驗的實證研究,同時對于宣傳地理奧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研究方法上引進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供老師和學者探討。

地理奧賽;參賽體驗;扎根理論;模型建構

一、引言

近年來,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地理奧賽)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關注。2006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僅有20支隊伍共80名學生參與。經過10年的發展,2015年11月在廣州舉辦的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已經吸引了 18 個?。ㄊ校┑?81 支參賽隊共計357位中學生參加,可謂盛況空前。但是,學生的參賽體驗如何?這一問題卻鮮有得到地理教育界的關注。本文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下,通過對參加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學生的賽后感想進行分析,試圖構建出反映學生參賽體驗的模型,從而補充學生地理奧賽參賽體驗的實證研究,這將是本文最大的創新點。實踐意義則為我們更好地宣傳和動員學生參加地理奧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這一方法最早是在1967年由美國學者Glaser與Strauss所提出[1],在國內外廣泛應用于多個學科領域。扎根理論強調只有建立在真實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基礎上的理論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主張對豐富的材料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核心范疇,從而建立起來自樣本對象的真實感受、又可以廣泛適用于其他人群的理論模型[2]。具體而言,在收集文本資料的基礎上,扎根理論主要經由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三個步驟推進完成[3]。扎根理論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學生奧賽參賽體驗這樣的探索性研究,故為本文采納。

2.資料來源

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賽結束之后,賽事組委會在“天成自然教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上推出了“賽后漣漪”學生參賽感想的系列文章。截止2015年12月26日,公眾號共推送23次,刊登來自11個不同學校的29位學生的參賽心得。撰稿人數占參賽學生總數的8.12%,文本累計字數36573字。撰稿學生分別來自廣東、安徽、北京等不同省份,其中有獲獎學生,也有非獲獎學生。多數文章談及參賽的過程和細節等,能夠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參加本次地理奧賽學生的心得體會。收集29篇文章,以文章在微信公眾號的刊登日期+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對文章命名,如11月21日刊登楊志宇同學文章《我與地理奧賽的故事》,即命名為“1121Y ZY”,作為接下來扎根理論分析的文本資料。

三、分析過程

1.開放性編碼(概念化與初步范疇)

開放性編碼是指將文本資料打散成獨立的語句,并對這些語句提取核心要素,用通俗化的語言對其精煉

概括,形成初步概念;把近似的初步概念聚集起來,形成屬于同一范疇的概念叢;對概念叢進一步抽象并命名,最后形成初始范疇。

經過認真反復閱讀29篇學生的參賽感想,本次研究共提取初始范疇26個,分別命名為:源于興趣、獵奇心理、老師和親人鼓勵、知識儲備、模擬訓練、知識面廣、試題量大、題型新穎、英語閱讀、試題生活化、設計調查思路、野外定向、搜集數據、關注現實、考驗體力、團隊協作、地理的生活化感知、地理人使命感覺悟、師情友情陪伴、志愿者悉心幫助、收獲新友誼、超越自我、求知欲滿足、無關功利、分享經歷、來年再會。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列舉部分開放性編碼示例(見表1)。

表1 開放性編碼示例

2.主軸編碼(選取主范疇)

主軸編碼是根據開放性編碼所形成的初始范疇的結果,將現象相近的初始范疇進行歸類和聚集,通過邏輯上的歸類形成主范疇和次范疇。為了表示不同范疇在文本資料中的重要程度,研究同時采用量化的方法進行補充。具體而言,統計含有副范疇編碼信息的文章數量和語句數量。

按照上述思想和方法,通過對26個初始范疇進行分析和對比,本部分最終歸納出3個主范疇和8個副范疇(見表2),分別為:賽前期待體驗(報名參賽動力、摸著石頭過河)、賽中親歷體驗(應對試題挑戰、躬身野外實踐、深化地理感悟、感受人際美好)、賽后回憶體驗(記憶沉浸狀態、記憶轉換狀態)。其中,應對試題挑戰、躬身野外實踐、感受人際美好、記憶沉浸狀態是學生參加地理奧賽主要的體驗維度。

表2 主軸編碼分析

3.選擇性編碼(挖掘核心范疇和整理故事線)

選擇性編碼的目的是從主范疇中挖掘核心范疇,深入討論核心范疇與主范疇及其他范疇的關系,進而建構相關的理論模型,并以故事線的形式進行講述。通過分析主軸編碼所提取的范疇維度,結合原始資料進行反復比較,筆者最終確立了“地理奧賽參賽體驗”的核心范疇,圍繞這一核心范疇將前文所提取的3個主范疇和8個副范疇建構起一個參加地理奧賽的體驗模型(見圖1)。模型以時間和空間為變化維度,講述學生參加地理奧賽賽前、賽中、賽后體驗的故事。

圖1 地理奧賽參賽體驗模型

(1)賽前期待體驗

這一階段,學生對地理奧賽的體驗更多是停留在未知與想象的狀態?;蚴窃从趯Φ乩淼臒釔?,或者是源于嘗試新鮮的獵奇心理,或是源于老師和親人的鼓勵和支持,鼓起勇氣報名參加地理奧賽成為一種超越自我的體驗。成功通過學校的選拔后,開啟了積極備考的旅程。經歷和經驗的不足使得師生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或是練兵往屆試題、或是閱讀地理雜志、或是模擬野外考察,乃至不同學校間的師生會共享資料、共同學習。經過一定知識儲備和模擬訓練,學生們憧憬著地理奧賽的到來。

(2)賽中親歷體驗

地理奧賽如約而至,學生親歷地理奧賽試題的挑戰。本以為時間相對比較充裕,結果發現綜合題的題量較大,覆蓋的知識面廣,其中兩組英文題目也增加了不小的答題難度。而景觀題的考察則形式新穎,四十道景觀題以幻燈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要求學生在九十秒時間內做出分析判斷,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應變能力是不小的考驗。其次,給予學生難忘體驗的是當天下午的野外考察。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野外考察給予了學生躬身實踐、親近社會的機會。學生奔赴深井古村、南亭村和長洲島三個考察地,根據試題要求設計調查思路,尋找目標事物,通過觀察、測繪、訪談獲得一手數據,最終得以發現、分析、解決地理問題。一個下午高強度的野外考察對學生而言是體力和智力的雙重考驗,學生也明白了團隊交流協作的重要性。

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對于地理這門學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一是對生活中地理的感知。生活處處有地理,地理的學習不僅限于課本,而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和思考,正如有的同學說道“地理奧賽區別于傳統紙面考試的最大特點:讓我們接近生活,在真實的大千世界中探尋規律?!倍亲鳛榈乩砣说氖姑杏X悟。面對異托邦的現實空間,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著向烏托邦的理想空間轉換的路徑?深井村的文化保護、南亭村的社會融合、長洲島的規劃治理,這些問題無一不引發學生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從地理的視角應該如何解決?

最后,在一整天的比賽中,老師們體貼的陪伴,志愿者們悉心的幫助,使得學生感受到了人際的美好。而比賽中能夠認識的其他參賽學校志同道合的同學,談興趣愛好、聊人生理想,更是成為人生一比寶貴的財富。

由此可見,隨著比賽涉入程度的加深,地理奧賽的神秘面紗被逐漸撥開。學生建構起對地理奧賽立體的、具象的親身體驗,并且隨著賽事的結束又轉換成為賽后的回憶體驗。

(3)賽后回憶體驗

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廣州,學生回到了原來的城市。地理奧賽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生對地理奧賽的體驗已經完結,而是內化成為其他的兩種狀態。一種是記憶沉浸狀態,地理奧賽成為學生們難忘的經歷,時不時浮現在學生腦海里,又引發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人生的意義只有在不斷求知和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才能得以實現,生活的幸福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滿足。其次,對于地理奧賽的情感,不會因一次成功而興起,也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結束,正如一位沒有獲獎的同學所言:“世上花卉眾多,終究名花極少,無名小花奇多。我也希望自己是那馥郁芬芳的一只奇株,但是我只是那無名的一朵。我也會不甘,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我是愛著春天的一朵?!睆倪@一意義上講,地理奧賽超越了功利,成為學生心中“曲終人散心似靜,尤留春風在胸中”的難忘回憶。第二種是記憶轉換狀態,學生對奧賽的回憶和情感體驗會通過與他人分享地理奧賽的經歷進行表征,并且成為與地理奧賽“來年再會”的心理動因。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以第七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為例,利用扎根理論對29篇學生的參賽體驗進行探索性研究,通過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三個步驟的操作過程,建構了3個主范疇和8個副范疇為核心的學生地理奧賽體驗模型。研究發現:學生地理奧賽的體驗隨著時間進程(賽前—賽中—賽后)和空間轉移(就讀學?!悎觥妥x學校)而變化,由賽前期待體驗、賽中親歷體驗、賽后回憶體驗三個部分組成。體驗的內容包括了報名參賽動力、摸著石頭過河、應對試題挑戰、躬身野外實踐、深化地理感悟、感受人際美好、記憶沉浸狀態、記憶轉換狀態八個范疇。在此過程中,學生對地理奧賽的體驗完成了從未知、想象、互動、建構、內化、表征的由淺及深的涉入,地理奧賽由此成為學生難忘的經歷。

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有兩點:(1)理論意義上,本文基于對學生參賽體驗的研究發現并構建學生地理奧賽體驗的模型,補充相關的實證研究。(2)實踐意義上,本文認為相比于數理化的競賽,多數師生對地理奧賽的了解程度和參與熱情都比較低,這很大程度上與地理奧賽宣傳和相關學術研究不足有一定關系,而本文研究所發現的地理奧賽體驗8個內容構成可以為宣傳地理奧賽提供確切的依據。

最后,本文是將扎根理論應用于地理教育研究的一次嘗試。扎根理論這一研究方法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并且已在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中得到檢驗。但是,其所得出的研究結論在一定程度上難免與研究者個人的知識背景、敏感與細心程度等因素相關。因此,未來可將本研究的一些范疇按照問卷調查進行設計,采用量化的方法來檢查和調整本研究構建的理論模型。其次,筆者也將在后續的研究中繼續學習,提高扎根理論在研究中的信度,以期該方法能夠在地理教育和教學領域得到更多的認可和應用。

[1] 王錫苓. 質性研究如何建構理論?——扎根理論及其對傳播研究的啟示[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32(3):76-80.

[2] 孫曉娥. 扎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87-92.

[3] 伍威·弗里克, 孫進譯. 質性研究導引[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1.

猜你喜歡
奧賽扎根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野蠻生長的學科奧賽,該管管了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2017年斯洛文尼亞奧賽不等式試題的推廣
一輩子扎根在農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扎根故土 帶頭致富
不能把范疇不同的兩個問題混為一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