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在中國分區地理復習中的應用探析**

2016-12-10 01:29鐘華勝梅國紅
地理教學 2016年23期
關鍵詞:分區案例區域

鐘華勝梅國紅

(1. 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 福建 龍巖 364000; 2. 福建省武平縣第一中學, 福建 龍巖 364300)

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在中國分區地理復習中的應用探析**

鐘華勝1梅國紅2

(1. 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 福建 龍巖 364000; 2. 福建省武平縣第一中學, 福建 龍巖 364300)

區域地理是系統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鑒于高中區域地理復習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的特點,本文以中國分區地理為例,介紹了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在中國分區地理復習中的應用策略,以期對同行有借鑒作用。

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中國分區地理復習

一、問題的由來

1.教師開發區域地理教材的能力普遍缺乏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以下現象大量存在:高中地理教師對初中課程標準及地理教材很不了解,因而地理教學在初、高中銜接方面造成脫節,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由于初中地理教材對區域地理內容的縮減,高中學生區域地理的存量知識可想而知;加上缺乏統編的高中區域地理教材,導致不少教師大多依賴市面上的教輔材料,選擇某一版本,師生人手一冊,照本宣科。以上現象極大地制約了高中區域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2.教法僵化單調,學法單向靜態

目前,傳統的區域地理教學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表現在進行區域地理復習時,教師習慣地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資源、農業、工業、交通、人口與城市等要素入手,引導學生識記區域內的大量地理事實,歸納區域內的地理特征,理解區域內的內在聯系,描述區域內的地理變化過程等等。誠然,傳統教法有其合理的一面,在開始學習某一區域時甚至是必需的。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教師從世界各大洲、各主要國家到中國各大分區,自始至終都千篇一律地搬用這一“八股式”教法,導致教法僵化單調,教師依然以傳授區域知識為主,學生依然是以單向靜聽為主,師生缺乏交流互動,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由于所學內容和教法呆板枯燥,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表現為課堂上學生昏昏欲睡,課后負擔重、成效差,造成教學效果低下。

3.近年來全國新課標Ⅰ卷考查區域地理內容的新動態

縱觀近幾年高考文綜全國新課標Ⅰ卷對區域地理的考查,并不僅僅是考查區域地理的知識本身,而是以一中一外的區域為背景,以區域的某一“主題 ”為中心,考查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如2013年的“冬季溫暖之都——攀枝花”和“尼羅河鱸魚”、2014年的青藏高原“冬春季風沙活動”和西亞“磷酸鹽礦石加工”、2015年的“青藏高原凍土”和“大鹽湖鹵蟲產業”、2016年的“廣西橫縣茉莉花茶產業”和“堪察加半島的熊”,每一題組的三個或四個設問都以主題為中心進行設計,充分體現了全國新課標I卷多年來的綜合題命題走勢,即呈現“小口切入、鏈式追問、引向縱深”命題特點,體現了新高考要求由能力立意向素養立意轉變的態勢,旨在考查學生多層次、多角度、跨學科的綜合思維。為此,高中區域地理復習必須順應這一變化,筆者認為,采用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1.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的概念界定

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是指運用區域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學某個區域時,以該區域的某個典型特征或現象為中心,設計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逐步解釋或論證探究該現象的一種探究式學習活動[1]。它是一種摒棄了傳統“八股式 ”的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2.與傳統的區域地理教學模式的區別

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與傳統的區域地理教學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目標導向上,傳統教學是八股式的知識呈現,是按部就班式的、由因推果的知識串聯;而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是基于問題解決為目的、以問題探究為核心,設計一系列問題鏈,層層深入,逐步解釋或論證探究該現象,是執果溯因式的探究過程;二是在教學方式上,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是選擇某一區域最突出、最典型的地理特征作為主題,設計若干個以主題為中心的問題,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而傳統的區域地理教學是以教師講解區域地理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兩種教學方式采取的策略迥異,教學效果也就大相徑庭。

三、中國分區地理復習中采用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的適用性分析

中國區域地理作為重要的地理模塊之一,是開展主題探究活動的空間背景。對于中國這一幅員遼闊的國家而言,可選主題很多,每個主題都可作為一大專題進行中國地理的復習。但鑒于復習時間短、課時緊,必須精選唯一的大主題來統攬全局,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高要求。

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向來是我國的重大問題。選擇農業這一大主題,涉及自然、人文、農業歷史等諸多領域,時間空間交替影響,宏觀微觀相互轉換,各個層次的綜合性都很強;因而確定以區域農業為中心內容,包括區域農業生產條件評價、分析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實現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和途徑等內容,作為中國各分區共同探究的大主題。從表1可發現,農業這一主題可以很好地帶動其他所有地理要素的復習,能夠起到很好的核心統領作用。

表1 東部季風區農業生產條件評價與可持續發展措施比較

四、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在中國分區地理復習中的應用策略

1.案例的精心選擇

采用區域最典型的農業案例,通過對其深入剖析,可以帶動農業問題乃至所有相關地理知識的深入復習和探究。一個個案例就好像小主題,折射出區域農業的特點,并最終為區域農業這個大主題服務。因此,案例的精心選擇事關探究的質量和課堂的效果,必須高度重視。以下是選取案例的基本原則:

(1)注意典型性案例與非典型性案例的有機結合

我國東部季風區的典型農業類型為種植業,因此主要選取當地種植業的成功案例(見表1)。西北地區有大面積草場,以畜牧業為主,必須選擇一個畜牧業典型案例。鑒于系統地理中講述過大牧場放牧業的案例(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與我國內蒙古溫帶草原的對比),不必再選內蒙古溫帶草原案例,但可選新疆地區的山地牧場案例,并且與內蒙古溫帶草原作對比。

除此之外,也要考慮選取富有當地特色的農業和非典型性的農業案例,如:青藏高原的河谷農業、川藏之間的“茶馬古道”成因及其意義、新疆的綠洲農業、寧夏和內蒙古河套平原的灌溉農業,伊犁谷地的有機水稻種植業分布等等,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的規律性和復雜性交織并存,螺旋式提升其思維品質。

(2)注意中國內部各分區之間、中國分區與世界分區之間的比較和案例穿插

如:同樣是綠色農業、有機農業,東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區之間成因上有何差異?

同處在東部季風區的農耕區內,華北平原的魚塘——臺田模式、千煙洲立體農業模式和珠三角的基塘生產模式有何異同?兩地的發展模式是如何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又給當地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又如:我國的西北地區與中亞的自然特征類似,與西亞熱帶沙漠的干旱特征在成因、特點上存在差異。天山山地草場夏季在云杉林之上,春季、秋季在云杉林之下,冬季在山麓圈養過冬,春、夏、秋之間存在垂直轉場的現象,促使它轉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而非洲中部赤道兩側的熱帶草原的轉場呈水平狀態,促使它轉場的主要影響因素又是什么?

(3)所選案例要有利于探究活動的開展

開展探究活動的主題要有趣味性和適當的思維含量,如果探討的主題或話題學生不感興趣,或者沒有一定的思維含量,或者思維水平要求過高,都不利于探究活動的開展。例如,內蒙古草原地區的陰山為什么北坡的植被會比南坡植被長得好?賀蘭山以西為騰格里沙漠,以東的銀川平原年降水量僅200mm左右而蒸發量達1600mm,卻盛產稻米、枸杞等名特優產品,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它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賀蘭山

被稱為銀川平原的“守護神”?新疆地區種植業為什么灌水越多農作物產量反而越低等等,這些與學生的慣性思維和原有認知相沖突的話題,最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2.探究活動的開展與精心設計

(1)問題鏈的精心設計——以西北地區山地牧場為例

思考1:讀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見圖1),分析為什么天山北坡生長著茂密的森林,而南坡卻沒有? 天山北坡云杉林為什么只分布在半山腰?林上林下皆為草場,這兩種草場的成因有何區別?

圖1

材料:讀圖2,新疆的草場類型屬于山地草場,山上、山下實行季節性輪牧:冬季在山麓地帶的草場放牧(2000米以下),夏季在山地林帶(2000米以上)草場放牧。

圖2

思考2:新疆牧場主要為山地牧場,集中在天山、阿爾泰山。夏季牧場在林帶以上,冬季牧場在山麓地帶?請分析其原因。

遷移應用:新疆牧民季節性地轉場在冬、夏牧場之間。圖3為新疆某地冬、夏牧場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圖3

(1)圖3中四條轉場線路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牧民轉場主要受( )

A.草場垂直分布影響 B.山前綠洲規模影響

C.草場水平分布影響 D.聚落分布的影響

思考3: 圖4為東非高原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資料及兩地之間游牧路線示意圖。讀圖4,回答(1)~(2)題。

圖4

(1)該游牧活動( )

A.需要穿越熱帶雨林 B.隨著雨季南北移動

C.向南可至南回歸線 D.易受颶風災害侵擾

(2)游牧至甲地的時間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遷移應用:比較新疆山地牧場與東非高原赤道兩側草場轉場原因的差異。

思考4:我國西北某大型農場生產用地隨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圖(見圖5)和該農場農業生產聯系示意圖(見圖6),簡要評價該農場的生產經營優點。

圖5

圖6

通過以上案例可知:問題鏈設計應圍繞大主題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漸入佳境。各小主題的內容和思維含量要求總體均衡,切忌太難或太容易。否則,不利于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編成的學習小組的主題分配和表現評價。

(2)小組展示探究結果

課堂上,學生按探究內容和任務,分若干學習小組共同探討上述問題(建議先編制好導學案,課前預習、自主學習);討論結束后,各學習小組選出一位代表展示各自的探究結果,各小組之間可以先進行互評;教師在互動過程中,關注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對學生討論的結果及階段性表述進行點評、追問、糾錯,使答案不斷趨于完善。

(3)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表達探究成果——以西北地區為例

綜上所述,在中國分區地理復習中采用區域主題探究式教學,能有效破解區域地理復習中“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難題,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從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1] 湯國榮.基于主題探究的區域地理教學策略 [J].地理教學,2014(8):22.

* 本文系福建省普教室2016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高二區域地理教學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MJYKT2016-143。

猜你喜歡
分區案例區域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上海實施“分區封控”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分割區域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浪莎 分區而治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區域發展篇
大空間建筑防火分區設計的探討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