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術對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作用

2016-12-14 05:27孫義忠劉寶平范先東
河北醫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夾板移位肱骨

孫義忠, 劉寶平, 范先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1醫院骨科,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術對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作用

孫義忠, 劉寶平, 范先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1醫院骨科,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的:探討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對兒童肱骨髁上骨折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的方法分為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組(觀察組)和小夾板外固定組(對照組)各20例,手法復位后,觀察組采用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對照組采用小夾板外固定,觀察兩組恢復狀況(強力性水泡、切開復位、愈合天數)、影像學情況(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關節活動情況,參照Flynn標準進行療效評價。結果:觀察組患兒強力性水泡發生率、切開復位率、愈合天數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改變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前臂力量和伸、屈角度數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優良率為90.00%,優于對照組的6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優良率優于小夾板固定治療,且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 小夾板固定; 手法復位;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

本研究采用改良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以探討臨床療效,為臨床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13歲,平均(6.5±2.7)歲;右側31例,左側9例;GartlandⅡ型26例,GartlandⅢ型14例;尺偏型22例,橈偏型18例;傷后至就診時間1~72h,平均(3.7±2.5)h。所有患兒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相關診斷標準[1],采用簡單隨機的方法分為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組(觀察組)和小夾板外固定組(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分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兒童肱骨髁上骨折診斷標準;年齡≤14歲;為新鮮、閉合性骨折或創口較小或經處理后傷口關閉者;無移位或輕度移位,適合于手法整復者;由于其他疾病或局部皮膚疾病不能施行手術者。排除標準:創口較大開放性骨折;不穩定型骨折或手法復位失敗者;神經血管損傷及伴有病理性骨折、全身情況較差者。

1.3方法:根據骨折類型選擇合適的復位手法對骨折進行復位,復位后分別采用小夾板固定和經皮克氏針固定。觀察組采用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患兒采用臂叢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先矯正骨折側方移位,再矯正骨折的前后移位,采用C型臂X線機進行透視,若有偏差可進行調整,直到滿意為止。選1.5~2.0mm克氏針,以肱骨外髁為進針點,冠狀面與肱骨干縱軸成40~50度角,矢狀面呈15度角經皮進針穿入,穿過對側骨皮質1mm,并于原進針點上緣或下緣作第二進針點,稍做角度改變同樣方法穿入第二根克氏針,若不穩定,可穿入第三根克氏針,針尾折彎剪斷留于皮外,無菌包扎,以石膏托屈肘70~90度位固定。術后抗生素常規預防感染,3周后拆除石膏托,同時做主動屈伸功能鍛煉,術后4周拔除克氏針。對照組采用制作好的小夾板外固定,復位滿意后,伸直型骨折于肘關節屈曲90~110度位置固定3周,屈曲型骨折于肘關節屈曲40~60度位置固定3周,3周后逐漸屈曲至90度位置再固定1周。固定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肢血液循環情況,檢查夾板下是否有壓迫癥狀,根據情況調整夾板松緊度,并定期行X線檢查了解是否有骨折移位情況。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恢復狀況(強力性水泡、切開復位、愈合天數)、影像學情況(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關節活動情況,參照Flynn標準[2]進行療效評價,肘關節伸屈度數減少0~5度,提攜角減少10~15度為優;肘關節屈伸度數減少6~10度,提攜角減少5~9度為良;肘關節伸屈度數減少11~15度,提攜角減少0~4度為可;肘關節伸屈度數減少>15度,提攜角肘內翻為差。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兩組患兒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患兒強力性水泡發生率、切開復位率、愈合天數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恢復情況比較n(%)

2.2兩組影像學改變情況比較:觀察組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改變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影像學改變情況比較(度,±s)

表2 兩組影像學改變情況比較(度,±s)

組別n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觀察組208.45±1.3869.71±3.5814.78±2.51對照組206.75±1.2577.15±3.7518.39±2.72 t 2.965.714.33 P<0.05<0.05<0.05

表3 兩組患兒關節活動情況比較(度,±s)

組別n前臂力量(%)伸屈觀察組2088.62±9.42-5.37±1.14139.71±3.15對照組2075.25±6.51-3.28±1.57128.75±4.85 t 1.954.527.23 P<0.05<0.05<0.05

2.3兩組患兒關節活動情況比較:觀察組患兒前臂力量和伸、屈角度數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兒療效評價:觀察組患兒優良率為90. 0%,優于對照組的6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3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療效評價

3 討 論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常見肘部損傷,根據骨折移位大小分為GartlandⅠ型、Ⅱ型和Ⅲ型,GartlandⅠ型不存在斷端移位,石膏固定3~4周即可達到愈合目的;GartlandⅡ型骨折反側皮質組織完整,骨折端形成一定畸角,可試行閉合復位穿釘固定;GartlandⅢ型骨折皮質組織完全斷裂,骨折移位,為不穩定骨折,最為嚴重,閉合復位一般十分困難,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后容易發生移位,術后易出現肘內翻畸形及缺血肌攣縮,造成終身殘疾。導致肘內翻畸形的因素很多,主要與骨折遠端向尺側移位,以及尺側皮質擠壓、嵌插及骨膜破裂等有關。臨床治療方法較多,重點是恢復肢體功能和預防肘內翻畸形的發生,若處理不當可致神經、血管受損,對于移位不嚴重者手法復位外固定為治療首選,其操作簡單,安全可靠,避免手術帶來的創傷,減輕病人的痛苦。對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以內者,腫脹不明顯可行一期手法復位,骨折8h以上肘部腫脹明顯者,先行外展位牽引,2d腫脹基本消除后行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治療,對開放性骨折應充分清創處理后行內固定或夾板外固定治療[3]。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為祖國醫學傳統治療手法,多數學者認為此為首選治療方法,可以起到彈性固定作用,符合生物力學觀點,有利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能最大限度恢復肩部活動度,小夾板固定便于調整松緊度,能有效降低生物應用遮擋率,加強對肌肉收縮產生的生物應力的傳導,增強骨的生物代射,增加骨折端成骨細胞的形成,其操作簡單,安全有效。但也有不足之處,由于兒童上臂較短小不易固定,又不能限制前臂旋轉活動而影響固定穩定性,易引起斷端移位后傾;另外夾板對軟組織的擠壓不均,造成局部血液循環差,使腫脹消退不明顯,易出現Volkmann缺血攣縮、張力性水泡、骨筋膜室綜合癥等并發癥。

本研究觀察組患兒強力性水泡發生率、切開復位率、愈合天數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改變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前臂力量和伸、屈角度數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優良率為90.0%,優于對照組的65. 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復位、并發癥、恢復等情況優于小夾板外固定。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上準確復位、牢固固定及有利的功能鍛煉是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為首選,對移位明顯、復位不穩定及伴有神經、血管損傷者應選改良經皮克氏針固定,能有效減少再移位、內翻畸形等的發生,但對于無移位或輕度移位閉合性、復位后穩定骨折者應首選小夾板固定。

[1] 郭立宏.接骨散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臨床療效總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9):845.

[2] Flynn JC,Matthews JG,Benoit RL.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J].Bone Joint Surg Am,1974,56:263~272.

[3] 劉穎.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疼痛及并發癥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2,18(10):1482~1484.

河北省科技指標性課題,(編號:1021126D)

1006-6233(2016)11-1825-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27

猜你喜歡
夾板移位肱骨
MDT診療模式在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中的治療效果
石膏與小夾板在四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人工肱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肱骨近端復雜性骨折的效果
再生核移位勒讓德基函數法求解分數階微分方程
老年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選擇:保守治療,切開復位還是肱骨頭置換?系統評價及Meta分析
大型總段船塢建造、移位、定位工藝技術
邊條翼夾板結構強度設計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體周圍骨折的保守治療
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分析
定義風格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夾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