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婦需氧菌性陰道炎的患病情況調查及對母兒結局的影響

2016-12-14 05:27吳慶慶
河北醫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羊膜胎膜絨毛

吳慶慶, 王 燕, 徐 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產科, 北京 海淀區 100038)

孕婦需氧菌性陰道炎的患病情況調查及對母兒結局的影響

吳慶慶, 王 燕, 徐 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產科, 北京 海淀區 100038)

目的:通過檢測了解妊娠婦女需氧菌性陰道炎(AV)患病情況及其對母兒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陰道炎聯合檢測試劑篩查AV,陽性者取陰道分泌物培養確診為AV。分為自愿治療組和未治療組,再選一組正常孕婦,分別觀察其分娩方式、分娩孕周、胎膜破裂孕周、產后出血、絨毛膜羊膜炎、產褥感染、新生兒評分、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感染等情況。以明確需氧菌感染對母兒的危害。結果:在1981例產期婦女中,其中確診AV有237人,檢出率為11.96%。其中單純AV160例。未治療組孕婦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產后出血、新生兒感染發生率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正常組無差異。結論:妊娠期婦女需氧菌性陰道炎感染與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產后出血及新生兒感染的發生有關,孕期及時發現、診斷、治療妊娠期婦女生殖道需氧型陰道炎有重要意義。

妊娠婦女需氧菌性陰道炎; 妊娠結局; AV治療后

對我院門診診斷為需氧型陰道炎的160名產婦分組進行觀察,觀察其對母兒不良結局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產科門診常規產檢孕婦,使用需氧菌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五項聯合測定試劑篩查AV,陽性者取陰道分泌物培養確診為AV。AV感染者分為治療者,未治療組。選取同期于門診常規產檢的正常孕婦80例為對照組。選取我院產科門診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年齡20~35歲的孕婦;②自然受孕,無不良孕史,無內外科合并癥者;③產前檢查大致正常;④1周內無陰道用藥史及應用抗生素史的;⑤無其他陰道感染的(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的感染等)。

1.2方 法

1.2.1診斷方法:使用陰道炎聯合檢測試劑盒,對樣品進行檢測,樣本采集、檢測機結果判讀參照說明書。

對由陰道炎聯合檢測試劑盒篩出需氧型陰道炎陽性產婦送陰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培養結果為需氧菌即明確診斷為AV,列入研究對象。

1.2.2分組:根據上述診斷方法,將研究孕婦分為三組,分別為:AV治療者,未治療者,正常產婦。AV治療組80例,未治療組80例,正常組80例。

1.2.3治療方法及治愈標準:治療藥物:復方莪術油栓劑或克林霉素磷酸酯陰道泡騰片。方法:陰道放藥,每日一次,7~10d一療程。治愈標準:停藥1周后復查;如仍為陽性者,再次重復治療;如用藥后臨床癥狀消失,復查陰性,且細菌培養無致病菌生長,視為臨床治愈。

1.2.4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入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分娩孕周、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絨毛膜羊膜炎、產褥感染以及新生兒評分、新生兒體重、新生兒感染情況等指標。

1.2.5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1981位孕婦中,陰道炎聯合檢測試劑盒檢出陽性患者258例,陽性患者后行陰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培養結果為需氧菌者即明確診斷為AV。其中確診AV有237人,檢出率為11.96%。其中單純AV160例;篩查中發現混合感染77人,其中合并BV者40人,合并霉菌性陰道炎者23人,合并滴蟲性陰道炎者14人。

2.2未治療組和正常組的妊娠結局比較:80例未治療AV孕婦中,有19例發生胎膜早破,發生率為23.75%明顯高于正常組孕婦的8.75%;在80例未治療AV孕婦中,經臨床表現和胎盤病理檢查確診,有9例發生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11.25%;80例未治療AV孕婦中產后出血11例,13.75%,均明顯高于正常組孕婦。兩組的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產后出血發生率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剖宮產率、早產、產褥感染發生率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分娩后24h內產婦的出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時超過1000mL。

表1 AV未治療組和正常組的妊娠結局比較n(%)

表2 AV治療組和AV未治療組妊娠結局比較n(%)

2.3治療后的AV和未治療組妊娠結局比較:80例治療組AV孕婦中,有8例發生胎膜早破,為10%;4例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5.0%;產后出血3例,3.75%,都明顯低于未治療組孕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AV治療后與正常組無差異。

2.4新生兒窒息及、低體重及新生兒感染情況:AV未治療孕婦所分娩的新生兒中,新生兒感染率為7.5% (P<0.05);而新生兒低體重、窒息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新生兒感染為1例占1.25%,與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3 AV未治療組新生兒窒息及低體重及感染與正常組的比較n(%)

3 討 論

AV沒有明確的發病率。國內文獻報道其檢出率為10%~15%[1]。本研究發現需氧型陰道炎陰道菌群主要以大腸埃希氏菌、GBS、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糞腸球菌為主,其中大腸埃希氏菌占32.5%(52/160)。大腸埃希氏菌主要寄居在人類和動物腸道中,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大腸埃希菌為腸道正常菌群;大腸埃希菌很長一段時間被當作認為是非致病菌。近年的研究報道大腸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兒敗血癥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而且常在絨毛膜羊膜炎的胎盤組織中被檢測出,才引起研究者及醫生的重視。國內張靖霄等在103例大腸埃希菌感染陽性的病例中,發現大腸埃希菌感染與絨毛膜羊膜炎、產褥感染及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相關[3]。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大腸埃希菌可能對妊娠結局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中GBS占需氧菌群26. 88%(43/160);孕婦感染GBS可導致絨毛膜羊膜炎、子宮內膜炎、敗血癥、泌尿道感染、產褥感染等。GBS還引起的新生兒中毒性休克和肺炎、腦膜炎。在澳大利亞的某地區1/3的新生兒圍產期死亡原因是B族鏈球感染。其他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糞腸球菌等都無具體研究的報道。對需氧型陰道炎認識不足還未引起人們對其足夠的重視。

在研究中,AV未治療孕婦胎膜早破率為23.75%;AV治療組孕婦,胎膜早破發生率8%,未治療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治療后胎膜早破率明顯降低。同時,未治療組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為11.25%,治療組孕婦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為2.5%,低于未治療組??紤]需氧菌引起下生殖道的感染,其作用于羊膜,使得胎膜組織的張力和彈性下降,引起胎膜早破。

而本研究未治療組剖宮產率、早產、產褥感染發生率與正常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AV孕婦所分娩的新生兒中,未治療組新生兒感染率為7.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臍炎2例),明顯高于正常組。治療后新生兒感染與未治療組差異雖無統計學意義,但治療后新生兒感染率有所下降。分析可能與樣本量小有關,又或研究對象的局限性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AV與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和產后出血、新生兒感染率有關。因此,建議對孕婦進行篩查,并給予合適治療,以減少需氧菌感染引起的不良妊娠結局。目前對AV認識遠遠不夠,發病機制;治療時機的問題,是立刻根據培養結果進行治療,還是在特定階段用藥以防感染;而應用抗生素治療是否優于上述陰道放藥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 江培元,姜玲玲,焦國賓.1260例陰道分泌物檢測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4(6):556~557.

[2] Donders GG,Vereeeken A,Bosmans E,et a1.Definition of a type of abnormal vaginal flora that is distinct from bacterial vaginosis:aerobic vaginitis[J].Br Obstet Gynecol,2002,109 (1):34~43.

[3] 張靖霄,段麗紅,仁月嬌,等.妊娠期婦女生殖道大腸埃希菌感染與妊娠不良結局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4,26(9):1094~1096.

北京市西城區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4JH21)

1006-6233(2016)11-1930-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78

猜你喜歡
羊膜胎膜絨毛
產前超聲診斷羊膜帶綜合征2例
貓筆
產前診斷羊膜腔穿刺術改期的原因分析
絨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學成分的研究
Toll樣受體在胎膜早破新生兒宮內感染中的臨床意義
DNA甲基轉移酶在胚胎停育絨毛組織中的表達差異及臨床意義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結局臨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臨床意義
經腹羊膜腔灌注術治療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臨床效果觀察
羊膜載體對人子宮內膜細胞HGF、MMP-9、VEGF表達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