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淺析

2016-12-14 09:40鄭雅婷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互聯網+時代

鄭雅婷

摘 要:“互聯網+”時代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發展。從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的重要意義出發,對面臨的挑戰和根源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給出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師;“互聯網+”時代;教師職業道德;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8-0134-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和信息呈幾何式增長的態勢,對教師教書和育人產生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教師自身職業品德的修持和職業技能的修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既是為師之前提,也是從教之根本,更是知識革命時代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認識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的重要意義

1.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是歷代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是教師職業發展的一種道德要求,是充盈教師精神家園的活水之源,也充分體現著歷代知識分子對清風正氣的良性追求。在古代,律己修身,行端守正,是知識分子引以為榮的道德責任自覺,也是一項制度的激勵約束機制,以此正衣冠,謹言行,養身心。俗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备咝J桥囵B高端人才的場所,高校教師作為人才成長的奠基人,對人才的立德樹品極為關鍵。所以,身正為范,德高為師,教師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在提升自身職業發展能力的同時,為學生樹立道德標桿,引導學生向上向善,是時代賦予教師的神圣責任和使命。

2.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是高校教師不懈的價值追求。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是高校教師為師從教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引領學生價值取向的有效載體和首要途徑。儉以養德,技以養教,精心育人,已成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核心理念,得到廣大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廣泛認同。高校教師要把“育人”挺在“教書”前頭,修好自心,育好他人,永做為師師表的道德模范、高尚師德的教師表率,以身教勝于言教,讓良好的純樸之風撲面而來,讓浩然正氣升騰回蕩。

3.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是高校教師成就事業的重要保證。愛因斯坦說過:“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备咝=處熥鳛楦咝=逃聵I和人類精神生命的重要創造者,這項工作所面對的是成長中的、充滿生命活力的青年。所以,高校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有以德育人的精神品質。但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有些教師面對信息技術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識轉化周期日益縮短的實際情況,勇于探索,獨立思考,持續學習等創造性意識不足,其綜合素質離師德的標準和規范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高校教師要從自身做起,點滴做起,做到謹言慎行,表里如一,特別是從學習到思考,從心靈到外表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體現出應有的道德素養和技能水平。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面臨的挑戰

1.思想的多元化,給教師的自我價值追求帶來深刻影響。面對信息技術時代,部分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有的宗旨觀念淡薄,要待遇的多,講奉獻的少,遇到困難就躲,見到好處就來,個人利益高于一切;有的遵規守紀意識不強,精神不振作,存在職業倦怠現象,有的僅僅滿足于課堂內短短的幾十分鐘,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跟蹤解答。個別教師對教學任務不求更好,只求尚好,推推動動,不推不動,拖后腿,磨洋工現象突出。

2.奢侈享樂之風的滋長,使一部分高校教師淡忘了傳統的優良從教好作風。有些教師能不講的課絕對不講,該講的課盡量少講,上課晚來,下課即走,與學生互動不夠。有的備課不充分,憑經驗教學,講到哪里算哪里,大有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勁頭。有的遇問題扯皮,逢事推諉,缺乏擔當,恐怕自己受連累或遭牽連。有的■里■唆,不能突出授課重點,成效不明顯。概括來說,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空虛,精神萎靡;二是揮霍公款,吃喝玩樂;三是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四是違反規定,濫發津貼補貼;五是驕奢淫逸,腐化墮落。

3.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現象。主要表現在:面對信息社會的到來,無論是心理還是技能上還遠遠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與學生溝通較少,除了上課間的互動交流,平常通過網絡、微信等新媒體的溝通并不多,對學生的一些新觀點、新問題,了解不夠,不能及時的參與交流,進行引導、斧正,導致課堂教學缺乏生氣和活力,往往教者侃侃而談,學者昏昏欲睡,教與學之間始終不合拍,有時甚至出現觀點沖突現象,不在一個話語體系中,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教者與學者不歡而“散”。又如,有的教師懶于學習,對社會等問題缺乏深入研究,學生接觸的信息又很廣泛,學習的渠道也多,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無法找到準確的答案,久而久之,教師的學術權威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影響。同時,有的教師對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不高,工作創新力度不夠,存在被動應付現象。長此以往,勢必導致“隨大流”“降格以求”“工作需要”等不良現象,從而出現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符合、與社會期待不適應的問題。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下滑的原因

1.受時代消極因素影響?!盎ヂ摼W+”時代,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使信息魚目混雜、泥沙俱下,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充斥其中,使一些教師自我意識不斷強化,缺乏團隊集體意識,一切向錢看,凡事唯恐自己吃虧受損失。

2.高校教學評價管理機制滯后。近年來,大部分高校把目光集中在擴招、擴建上,在教師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建設上重視不夠,往往存在重引進、輕培養,重業務提升、輕德育修煉的現象。特別是一些針對教師開展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往往以業務學習和技能培訓來代替,使得一些教師呈現職業道德價值主體唯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評價利己化趨向。

3.教師職業道德認知存在偏差。目前高校教師中,年齡大些的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憑經驗、“滿堂灌”現象較為普遍,對網絡語言不熟悉,與學生溝通受局限,無法深入學生的內心,了解其思想動向。青年教師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雖然較易與學生打成一片,但既缺乏教學經驗,又帶有自我功利性,無益于更好的立德樹人。

四、“互聯網+”時代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的對策和建議

1.做好“互聯網+組織保障”文章,筑牢精神堡壘,開拓職業道德修養新境界。要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領導班子是團隊的靈魂,是把方向、定決策的主心骨,班長是班子的領頭人,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是領導班子特別是一班之長的首要工作,要做好這一工作,首先要正確處理班子建設的四大問題:政治方向問題、班子團結問題、科學決策問題和表率作用問題,切實履行“出主意、用骨干、抓落實”的工作職責,理清思路,帶出正氣,力爭使教師隊伍多出骨干,快出骨干;作為班子成員,要輔助班長、當好參謀、落實決策、抓好工作、嚴管隊伍、不出問題。堅持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工作精神,緊扣中心任務,在推進工作中,要“真重視、親自抓、敢負責、做表率”,切實做到“五個帶頭”:帶頭學習,提質提素,不斷提高自身在黨性修養、業務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帶頭落實,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帶頭做,要求別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要嚴以律己;帶頭實干,重在“實”,貴在“干”,樹立求真務實的權威,樹立立說立行的權威,實踐中出真知,工作中增才干;帶頭服務,服務好教學,服務好學生,服務好發展;帶頭廉潔,確保在廉潔自律上不出問題。

2.推行“互聯網+系統再造”,優化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所謂評價系統,就是要對教學行為、成效和個人業績進行科學評價,獎正罰負,賞勤罰懶的機制和體系。評價系統再造的關鍵是要依法治校,實行嚴格的追責、問責制度,建立新型的、系統的管控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對于客觀工作失誤、主觀工作錯誤(含能力不足)、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等行為要根據責任終身制的原則,問責到底,對于給高校形象造成嚴重損害的教師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評價系統再造說到底首先在激發教職工教學積極性、保障教職工個人利益不受損害的同時,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和高校整體利益的維護。要堅決反對“唯利是圖”、斤斤計較、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和行為,大力弘揚團隊意識、奉獻精神,要培養教師樹立為教書育人、立德樹人而工作的“大格局”,把高校打造成干事創業的平臺、展示個人才華、體現個人價值的平臺。

3.推行“互聯網+學習”,提升師德建設新水平。要以素質提升為中心,把學習作為政治追求、終身任務和工作方法,按照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的要求,樹立“教育培訓也是生產力”的觀念,在把握好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學習信息社會的網絡話語體系,拓展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渠道,增進了解,達成學術共識。同時,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學校公益活動等,把書本上的所教所學放到實踐中去檢驗和歷練,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此外,深化教學改革,整合教學資源,順應信息社會發展新常態,通過案例教學、互動教學、遠程教學等方式,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

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和技能修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教師的專業成長,事關高校師德建設的推進,也事關學生個人品德和社會道德的培育和提升,只有高校上下、社會各方共同關注、綜合施策,高校職業道德建設才能大有作為,取得新突破、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泓,尹貴斌,蔡麗華.網絡時代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4).

[2] 羅璇.淺議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J].群文天地,2013,(12).

[3] 李晶,范玉陶,鮑曉寧.淺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及提高途徑[J].山海經:故事版,2015,(5).

[4] 李國彪.淺談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及培養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0,(12).

[責任編輯 劉 瑤]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互聯網+時代
幸福從“心”開始
高校教師黨建參與的“四度”模型研究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及其促進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