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時期河南歷史文化簡述

2016-12-14 10:00謝留枝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河南歷史文化

謝留枝

摘 要:隋唐時期,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文化交流頻繁,民族關系融洽,中外交流頻繁,文化光輝燦爛,澤被四方。國家強盛,經濟繁榮,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后的第二次大統一局面。

關鍵詞:隋唐時期;河南;歷史;文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8-0177-02

一、隋唐歷史發展簡況

隋朝前期,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一派繁榮景象。隋朝的第二個隋煬帝統治時期,開運河,修長城,營建東京,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他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窮奢極欲,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三次南巡江都,幾次出征高麗,致使舉國為役,全民皆兵,田畝荒蕪。導致人民不堪負重,全國反隋起義爆發,統治集團內部分化,隋統治迅速瓦解。

在隋末農民大起義的同時,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嚴重分裂,隋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而起。公元617年李淵十一月攻入長安立煬帝孫代王侑為隋恭帝,改元義寧,尊煬帝為太上皇,自為大宰相,進封唐王,掌握大權。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為首的衛士所殺,五月李淵逼恭帝禪讓,自己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仍都長安。

李淵建唐以后,通過戰爭和政治手段,逐步鎮壓和瓦解了各支農民起義軍,削除了各方割據勢力,使中國歷史又一次進入統一強盛的時期。

自建國之處,唐王朝就十分重視社會的安定和政治的開明,唐太宗時期,出現了五谷豐登,百姓安居的“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和唐玄宗時期達到國富民強、綜合實力大增的“開元盛世”。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使唐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最為繁榮的鼎盛時期。在政治上,打破九品中正制度,完善科舉制,建立起良好有序的政府管理機制。在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實現租庸調法,獎勵墾荒,勸課農桑,使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軍事上,繼續實行府兵制,實現中央高度集權。唐朝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尤其是詩歌發展達到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作為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唐朝與周圍鄰國保持著密切聯系,有著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當然,在唐朝繁榮強盛的背后也潛伏著深重的內憂外患。

公元755年爆發的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使唐朝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開始由盛而衰。后來雖有宣宗中興,但頹波難挽。公元875年爆發的黃巢起義,給唐朝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唐朝由此進入軍閥混戰,名存實亡的歷史時期。公元907年,朱溫逼迫唐末帝禪位,另立新政,唐朝從此滅亡。唐朝自公元618年建國到公元907年滅亡,共經21帝,歷時289年。

二、隋唐時期社會發展狀況

隋朝和唐朝前期的統治者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河南所在的關東地區為隋唐兩朝的都畿所在,政治、經濟地位十分重要,隋唐統治者非常重視這一地區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也辛勤勞作。于是,從隋朝建立到安史之亂前,河南地區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1.土地和賦稅制度

隋朝建立后,在全國實行均田制。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占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于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唐王朝在土地制度方面繼續實行均田制,賦稅制度方面則實行租庸調制。推行的租庸調制,使農民生產時間較有保證,賦役負擔相對減輕;政府的賦稅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鞏固。從而使國家富強起來。

2.人口的緩慢增長

依據隋大業五年(609年)全國民戶的統計,隋代民戶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其中河南、河北道戶數為493萬戶,占全國戶數的54%,河南道地區為290萬戶,成為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由于隋末唐初各種勢力的頻繁爭戰,河南、河北人口又急劇下降。至貞觀十三年,河南、河北道,民戶僅有65萬戶,僅占全國戶數的22%。河南道只有30萬戶,僅占隋時的1/10。唐前期不斷向河南地區徙民,再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長,唐開元、天寶年問,河南人口逐漸恢復,比貞觀十三年增長數倍。這一地區人口數量逐漸回升,為經濟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3.農業的恢復和發展

農作物種植。隋朝及唐代前期,河南地區仍然是糧食和桑麻的主要產區,農作物品種比前代有所增加。水稻的種植也較廣泛,茶也在河南一些地區栽植。

在蔬菜果品類作物中,傳統的蔬菜仍在各地種植,一些從國外傳入的蔬菜,也陸續以洛陽等地為中心向四周傳播種植。櫻桃、棗、核桃等也都是當時河南地區較常見的果樹品種。唐代河南府等地所產的酸棗仁,以及虢州耐梨、許州的柿等都是當地的主要貢品。另外,芍藥、牡丹、梅、荷、蘭、菊等花卉在一些重要都市和達官顯貴的園林及民間都有栽培。牡丹于隋煬帝時在東都洛陽開始栽培,后來因武則天的提倡而廣為種植。宋代洛陽的牡丹花被稱為天下第一,其基礎便是在隋唐時期奠定的。

隋唐時期河南地區的畜牧和漁業也有所發展。當時多利用陂池養魚。大業年間在梁縣(今汝州西南)廣成澤置馬牧。唐東都設有專門機構,管理養馬業。

4.手工業的繁榮

隋唐時期河南地區的手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傳統的手工業門類與新興的手工行業并駕齊驅。尤其是絲織、陶瓷、釀酒、雕刻、造紙等行業,擁有較多的手工工匠和較高的生產技術,產品量大質高,在全國的手工業生產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也代表這一時期河南手工業的發展水平。

5.商業的發展

隋唐前期,河南地區的農業和手工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商業作為社會經濟中的一個主要門類,也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所恢復和提高。由于社會的進步和交通事業、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河南商業具備了發展的條件。因此城鄉商業經濟都有所發展,與其他地區乃至國外的商業交往有所加強,一些新的商業現象也隨之出現。

6.文化繁榮

隋唐時期,國家強盛,經濟繁榮,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文化交流頻繁,民族關系融洽,中外交流頻繁,文化光輝燦爛,澤被四方。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后的第二次大統一局面。不僅國內各民族文化兼融,同時吸收亞、歐外來的優秀文化。隋唐時期文學、教育、宗教、藝術、科技等方面名家輩出,成績斐然,多姿多彩,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文化鼎盛發展的壯觀局面。隋唐是我國文學的大豐收時期,無論詩歌、散文、小說或是民間文學,都有很大的成就,文壇上呈現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盛況。僅就唐詩而言,詩人輩出,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偉大的詩人。唐代作品豐富,《全唐詩》收錄了2 300多人的詩歌,共48 900多首。隋唐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昌盛的國家。

猜你喜歡
河南歷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誰遠誰近?
河南廣電設立河南廣播電視臺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時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創刊60周年大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