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課標下高中作文教學的改革

2016-12-14 08:32李偉
東方教育 2016年4期
關鍵詞:知識積累多元評價

李偉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在課堂教學上取得了許多實質性進展,但當前中學作文教學課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觀隨意性很大,學生的寫作只是處于一種被動、消極和敷衍的狀態。理想的作文應當是學生自己意志驅使之下的行云流水一般的文思泉涌,表達個人對社會,對時事,對生活的獨特感悟、體會或者觀點!

關鍵詞:知識積累;注重創新;寫前指導;多元評價

新課程的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有些教師在作文教學實往往只是隨便挑選一個題目,大而化之地說說要求或者讀讀范文,然后就讓學生匆匆動筆,長久地這樣訓練下去,學生并無多大進步,往往上次出現的問題下次依然存在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去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本文將就這一問題作一些淺顯的初步的探討,

一、高中作文要注重知識積累

(一)深入生活,豐富情感體驗是材料積累的前提

寫作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生產制作以及創造活動,它需要有物質基礎--材料。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要想寫出才思敏捷的曠世奇作就必須積累大量的素材!因為作文的實質是將頭腦中的意識、情感有"理"有"序"有"文"地轉化為書面語言,一個人頭腦中輸入和轉化為自己內存的材料量多且質優,寫作文時必然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否則就會捉襟見肘、左右為難。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試想一個人若對自然、社會、人生漠不關心,就根本談不上觀察與感受,與其說學生在校園內缺乏生活的閱歷,不如說他們缺乏生活體驗,缺乏對生活的敏感。通過寫作情景創設,讓學生深入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否則,生活再豐富,認識也未必豐富。

(二)、閱讀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式

社會發展到今天,如果我們事必恭親,顯然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觀察事物可以激發文思,研究古籍也可豐富文思。閱讀是對前人知識的最好繼承方式。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展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可以說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沒有真正的教育。許多人認為學生寫作欲望的枯竭,在于他們的校園生活太貧乏、太單調。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從實際出發,依據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努力開設好閱讀課,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當好教材的開發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二、高中作文要注重個性創新

社會也迫切地需要各方面的創新型人才,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情況并非如此,因為創新也意味著風險,一旦作文考砸,就意味著滿盤皆輸,因而教師和學生為保險起見,都以最常規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和寫作,創新就被扼殺了,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作文的個性創新呢?個人認為應當作如下幾點的改革創新!

一是要放寬要求,少設障礙,讓學生"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比如說作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寫作的時候用不同的文學表現手法來綜合進行創作,想象、夸張、排比、引用、比喻信手拈來的文章必定是氣勢磅礴,大氣凜然,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

二是一般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到舞臺劇、詩歌、散文乃至小小說、雜文都可成為學生筆底的風景,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去積極引導學生的個性創新,讓學生寫出獨特的自我。多對學生的創意發揮進行表揚、支持和鼓勵,開展多形式的寫作活動,鼓勵學生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分享,交流寫作心得和體會!

三、教師注重寫前指導

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白堅指出:傳統的作文教學是一種不太全面、不太科學的方法,它注重的是學生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學輔導工作,而不是學生寫文章之"前"的教學誘導過程。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這種難教、難寫的尷尬和這種傳統的作文教學法"馬后炮"的性質不無關系。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對學生進行作文前的指導呢?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應該說現在的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在不斷擴大,然而學生的寫作卻越來越困難,其實學生作文的最大障礙,也許不是無可炊之米,而是沒有想炊之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體驗人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寫作前沒有動力,寫完后沒有成功感,作文當然就沒有興趣,創作的熱情就一點點地熄滅。其實創造力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每個人都有創造的可能,只要我們的老師們花心思去鼓勵學生、賞識孩子、支持他們的創作才華,這個寫作的欲望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孩子是需要引導和賞識的一個群體,老師的贊賞和支持使他們銳意進取和積極創新的源動力!老師可以讓學生訂閱時事新聞報紙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積極為社會和諧建設諫言獻策!表達對大自然深切雋永的摯愛!表達對時代生活的點滴感悟!熱忱的投身于生活的驚濤駭浪之中,有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和閱讀之后才會有寫作的靈感和表達的欲望!愛寫作的人必定都是愛生活之人!要努力為孩子們創設積極體驗生活享受閱讀的情境!

(二)、講清楚要求、明確標準

每次作文前要給學生講清本次作文的具體要求及訓練重點,包括字數、文體、寫作方法,訓練的是選材、立意,還是結構、語言?讓學生心里有數。當然指導的方式可以是讓學生討論、發言,互相啟發、激發學生思維。進行頭腦風暴可以極大地觸動孩子們活躍的思維細胞,讓他們打開智慧的閘門,踴躍發言,互相學習和分享,我手寫我心,我文抒我情!讓孩子們愿意用發自內心最真摯最感人最智慧最美麗的語言去表達、去抒發、去創作屬于自己的成長結晶!

四、運用多元評價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善于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多用欣賞的眼光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作為教師我們要寬容的對待學生的寫作質量,重點在于培養他們愛上寫作、樂于用文字表達觀點、想法、思想以及情感!

其次是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改變過去教師是唯一評價主體的局面,讓學生、甚至是家長也來參與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注重學生的自評、互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正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學生自主的參與評價,學生會逐步養成獨立創作、獨立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新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失敗的傷痛永遠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總之,作文教學理應且必須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文寫作,知識積累是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也是基礎,只有積累了足夠數量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素材學生本身的情感體驗才得以豐富和敏銳!情感體驗的豐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再加之教師的合理引導和有效的多元評價,讓學生的寫作步入"自由"且"規范"的理想軌道。

參考文獻:

[1]呂叔湘:關于語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認識、王晨重讀張志公,走進新課標。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知識積累多元評價
抓住細節,做一個“有風格”的英語教師
重視初中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重視初中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引導學生閱讀 提高寫作能力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四點總結
淺談如何構建中職德育課多元評價體系
初中作文教學方法簡析
基于電子學檔的英語教學多元評價體系的探究
如何提高焊工實習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項目教學分組學習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