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族聚居區的文化特征及其對漢語方言變體的影響

2016-12-17 22:51李生信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回族

李生信

(北方民族大學北方語言研究院,寧夏銀川750021)

?

回族聚居區的文化特征及其對漢語方言變體的影響

李生信

(北方民族大學北方語言研究院,寧夏銀川750021)

摘要:回族的分布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聚居區在地域觀念、文化認同、民族意識、宗教影響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民族文化特征。以回族文化為內核,特殊的語音變體、宗教色彩深厚的借詞、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專有詞等漢語方言變體類型逐漸形成。

關鍵詞:回族;漢語方言;語言變體

漢語是方言眾多且分歧較大的語言。促使漢語方言發生變化的因素是多元的,有歷史文化因素,有方言地理因素,也有社會環境因素。這些因素既有產生于語言自身的,也有來源于語言外部的。內在因素體現了語言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外在因素則比較復雜,是語言、歷史、社會、文化、心理等各種因素的綜合。漢語方言的差別雖然沒有形成不同的語言,卻形成了不同的方言變體。從各個方言變體的形成過程不難看出,方言變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

嚴格地說,回族話是一種漢語方言變體。在以往的回族話研究中,已經注意到了民族文化差異對漢語方言形成的影響,但關于地域文化差異對漢語方言形成的影響卻研究較少。其實,方言變體既是地域文化的外化形式,又是地域文化的底層遺存。方言是居住在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觀察事物、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有效方式,承載著這一語言群體的文化特性、風俗習慣、禮儀往來等人文要素,也折射著方言群體的社會心態、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刈逶捵鳛橐环N漢語方言變體,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域性。

居住方式是地域性最突出的表現?;刈遄鳛槲覈丝谳^多的少數民族,居住方式分為回族聚居、回族和漢族雜居、回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等形式,其中回族聚居、回漢雜居的地域特征對區域漢語方言變體的形成影響較大。在回族聚居區,民族文化特征更加外顯,是該區域漢語方言變體形成的重要因素。

回族以民族聚居、民族雜居的居住方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在寧夏銀川、吳忠、同心、涇源、西吉、海原,甘肅張家川、臨夏,新疆昌吉,青海門源、大通、民和、化隆以及河北孟村、大廠等許多地方都形成了回族聚居區。由于民族聚居的因素,回族聚居區表現出以下一些文化特征。

1.地域觀念。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形成,一般都經歷了漫長的民族歷史發展過程,有些民族聚居區本來就是民族發祥地或先民居住地,有些民族聚居區雖然是遷徙而來所形成的,但也經歷了長久的居住歷史。悠久的居住歷史陶冶了濃厚的地域情結,這無疑是鄉音方言形成的人文基礎。一個民族的形成經歷了長期的民族發展進程,以相同的地域、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心理特質為紐帶,形成了牢固的共同體。每個民族大都形成了以本民族為主體的共同居住區域,但民族居住區域并不是絕對不變的,由于各種因素,會出現民族遷徙。在民族遷徙中,會出現失去以往的共同地域、在新地域形成新民族聚居區的情況[1]。語言會隨著聚居區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刈濉按蠓稚?、小聚居”的居住形式使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出現了一些變化,區域漢語方言既保留了回族話中共有的民族語言特征,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又由于聚居區域不同而形成了新的地域方言變體。不同聚居區的回族話融入了所在地域的漢語方言,打上了地域文化符號的烙印。

2.文化認同。民族聚居區是民族文化形成的豐厚土壤,由于民族長期聚居,民族文化氛圍比較濃厚,民族文化特征比較外顯。民族聚居區基本保持著本民族的語言習慣、民族藝術、民族禮儀、民族服飾、民族節慶等文化特征。民族聚居區的民族經濟特點、民族生產方式也伴隨著民族文化而傳承,這些具有傳承性的民族文化幾乎融入民族生活的各個層面。語言是記錄和傳播民族文化的基本手段之一,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必然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語言現象,在民族語言的傳播過程中不斷融入民族文化成分。

3.民族意識。民族聚居區具有較為濃厚的民族文化特性,長期居住在這里的民族成員耳濡目染,從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陶冶,民族意識比較強?;刈搴推渌褡褰煌鶗r使用漢語,在民族內部交往時也使用漢語。在語言交際中,民族意識、民族情感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在所使用的語言中有所反映。在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中,由于長期的語用“別同”心理,有意無意間形成了漢語的方言變體,這種變體是旨在形成回族內部民族文化意識的共同語言特征。這種共同語言特征正是民族意識在語用方面的外顯,也是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變體形成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4.宗教影響。我國55個少數民族大都保留著本民族的宗教觀念,無論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維吾爾族,信仰喇嘛教的藏族、蒙古族,信仰佛教的傣族,還是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原始宗教的一些少數民族[2],都把語言作為傳播宗教觀念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的宗教理念必然會以各種語言形式進入本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中,影響民族語言的各種特質。宗教的這種影響力在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變體形成過程中同樣產生作用。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在宗教生活中,漢語的一般詞匯已經不足以完全表達伊斯蘭教理念,于是大量的阿拉伯語、波斯語詞匯轉化為漢語借詞進入回族使用的漢語方言,形成了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變體的特殊類型。

語言不僅具有交際功能,還具有文化傳承功能。方言在使用者的交際過程中,往往承載著情感認同、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使用者對方言的選擇,折射出對語言的態度。從前文對回族聚居區文化特征的分析不難看出,雖然方言變異有其內在因素,但真正促使方言變異的還是社會文化因素。在回族聚居區,回族文化的地域觀念、文化認同、民族意識、宗教影響等特征,促使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形成了以下一些變體類型。

1.特殊的語音變體。這種變體是回族文化地域觀念在語言中的表現,回族話作為漢語的方言變體,因為聚居區域不同而在語音上有明顯差別。寧夏回族說的是寧夏漢語方言,青?;刈逭f的是青海漢語方言,新疆回族說的是新疆漢語方言,陜西、甘肅、云南等地的回族話都融入了所在區域的方言之中,形成了各自的語音差別?;刈逶捲跐h語民族變體中又因聚居區域不同而形成了地域變體,表現出回族漢語方言地異音殊的語音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回族話在融入聚居地漢語方言的同時,在聲、韻、調等方面又表現出與該方言區漢族話的不同,形成了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別同”現象。如寧夏平羅回族話中有卷舌韻母ar,古日母止攝開口三等字“兒爾而耳餌”都讀ar,而漢族則長讀a;另外,除a組外,其余后鼻尾韻母均并入前鼻尾韻母[3]。寧夏銀川納家戶方言更能體現回族聚居區的語言特點。納家戶地處寧夏銀川近郊,方言和銀川話相近,屬于蘭銀官話銀吳片。納家戶回族方言和周圍漢族方言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同時,在民族內部,由于使用者的年齡和身份差異又分化出老派方言和新派方言。老派方言把普通話中的后鼻尾音韻母大都歸并到前鼻尾音韻母中,新派方言則把普通話中的前鼻尾音韻母大都歸并到后鼻尾音韻母中[4]。老派方言和新派方言的形成,表面上是年齡差別的結果,實際上是聚居程度差別的結果。老派方言使用者多為年長者,受聚居區的影響較大;新派方言使用者多為年輕人,受聚居區的影響相對較小。地域化的程度成為納家戶回族方言變體形成的一大要素,這是符合方言變體形成規律的,也恰好證明了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語音變體形成中的地域文化因素。

2.宗教色彩深厚的借詞?;刈逶捴械慕柙~主要指那些用漢語音譯或音意合譯的阿拉伯語、波斯語語匯。這些阿拉伯語、波斯語語匯,由于宗教表達的需要,融入回族使用的漢語方言中,形成了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的特殊類型。這些阿拉伯語、波斯語借詞在拼讀時,在聲韻方面已經漢語化了,回族人在讀“安拉”“胡達”這些借詞時,按照漢語的拼讀原理,在聲母、韻母上保持著漢語的拼讀組合規則,在聲調上卻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單從語言本體的角度來分析,聲調是回族使用的漢語方言變體中阿拉伯語、波斯語借詞特殊身份的標記。這些阿拉伯語、波斯語借詞融入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在語法上符合漢語語法的一般規則,在語調上卻表現出特殊性?;刈寰劬訁^漢語方言中這些阿拉伯語、波斯語借詞,大多為宗教用語,語用范圍主要在宗教生活、宗教禮儀等環境中。漢語中的借詞大多是因新事物、新概念的引入而進入漢語的新名詞,這些新名詞或者以音譯的形式,或者以意譯的形式,或者以半音半意的形式進入漢語詞匯中,成為漢語中的外來詞?;刈寰劬訁^漢語方言中的借詞來源比較特殊,語用者在使用時帶有民族情感因素,成為回族話中的一種特殊借詞。這些借詞的出現源于宗教需求。在回族聚居區使用這些借詞的頻率要高于回族散居區和回漢雜居區,在語用時也形成了特定的對象和場合,回族在族群內部交流時會經常使用這些借詞,回族和漢族及其他民族交際時并不常用?;刈寰劬訁^的穆斯林使用這些借詞的頻率高于一般居住地的穆斯林,回族宗教禮俗、宗教活動和宗教生活環境中這些借詞的使用頻率高于普通生活環境。

3.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專有詞?;刈寰劬訁^內的生活以伊斯蘭宗教信仰和伊斯蘭文化習俗為內核,聚居區內的漢語方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專有詞。這些專有詞只出現在回族使用的語言中,在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交際時并不使用,這是回族使用的漢語方言的一種特殊類型,也可以視為一種方言變體。這些民族專有詞,有表示禮儀的,如“開學”“穿衣”“點香”“沖洗”等;有表示教派的,如“教坊”“教門”“新教”“老教”等;有表現器物的,如“湯瓶”“吊罐”“吊桶”“拜毯”等;有表現婚姻生育的,如“踩生”“卸擔子”“守限子”等。這些民族專有詞是回族生活的真實寫照,如回族服飾名稱中的“號帽”“蓋頭”等詞,既突出了名物文化,又突出了宗教文化?!疤柮薄薄吧w頭”這些服飾名稱頗具形象色彩,這只是名物的表象,其內涵是回族宗教文化在名物中的體現?!按┮隆笔腔刈逶捴幸粋€特殊用詞,指稱為在清真寺念書畢業的滿拉舉行的宗教儀式,和漢語“穿衣”的一般用法完全不同?!皽俊薄暗豕蕖币彩腔刈迳钪凶畛R姷膶S性~。由于宗教理念,回族人對用水特別講究,跟水相關的專有詞在回族話中并不鮮見,除常用的“湯瓶”“吊罐”,還有“帶水”“換水”“著水”等以“水”為詞根構成的系列專有詞,這些詞伴隨著回族人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民族專有詞在回族聚居區使用得更加廣泛[5]。

當居住形式不同而導致方言產生變異時,在方言變異的初始階段,使用者的語言態度無疑發生著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方言變體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環境、民族文化、語言態度等;二是內部因素,包括語言生成的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自我調適等[6]?;刈寰劬訁^的漢語方言變體在形成過程中,這兩個因素都發生著作用,但外部因素往往大于內部因素。

作為社會現象的表現之一,語言的基本功能就是反映社會形態。語言的社會功能使語言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會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語言無法成為一個封閉系統,民族社會生活中的自然語言是在民族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民族社會的基本形態會在語言運用過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跡。和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聚居區域相比,回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為分布基本形式,回族聚居區在民族習俗、民族禮儀、民族文化甚至民族經濟類型等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與漢族聚居區的不同,這正是回族聚居區漢語方言變體形成的因素之一。

回族文化是伊斯蘭文化中國化的結晶,回族以漢語為民族共同語,這本身就是伊斯蘭文化本土化、中國化的突出表征之一。如果僅從語言結構系統來分析,回族聚居區的方言和所在區域的漢語方言在語言本質上是沒有區分的,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變體只是漢語方言的一個特殊類型;如果從漢語方言變體生成的種種要素來分析,回族聚居區的漢語方言變體十分特殊,民族文化因素在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炳鎬.中國民族聚居地區民族問題特點和發展趨向[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4(2).

[2]趙升奎.西部民族雜居區的語言使用特點[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3]李樹儼.平羅回族使用漢語方言的一些特點[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4).

[4]林濤,許鐘寧.納家戶方言的語音系統[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5]李生信.回族話形成的民族語言基礎[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6]孟萬春.語言接觸與漢語方言的變化[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責任編輯李小鳳】

收稿日期:2016-04-1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寧夏生態移民方言變化跟蹤調查及語料庫建設”(14BYY049);寧夏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回族聚居區、回漢雜居區漢語方言變體類型研究”(14NXBYY01)

作者簡介:李生信(1960-),男,寧夏海原人,北方民族大學北方語言研究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回族語言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6627(2016)04-0138-03

猜你喜歡
回族
管城回族區關工委開展線上交流會
略論回族學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
固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名單
回鄉風情 精彩無限
《回族文學》2015年總目錄
《回族文學》2014年總目錄
《回族文學》2014年征訂啟事
《回族文學》2011年總目錄
《中國回族歷史文化叢書》出版發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