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文摘與學術評價

2016-12-18 07:26高自龍
關鍵詞:中國人民大學文摘學術期刊

高自龍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北京 100872)

學術文摘與學術評價

高自龍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北京 100872)

學術文摘期刊是基于同行評議原則、按照學術質量標準、評選流程等選編(摘)優秀學術成果的出版物。在有效信息匱乏的大數據時代,學術文摘推優、推新的特質客觀上被賦予了一定的學術評價功能。與引文分析法不同,學術文摘分析法可以較為及時地反映學術成果及其載體的影響力。學術文摘雖然是另一種形式的同行評議行為,但依然不是學術評價的主體。學術評價可以參考學術文摘的二次選優結果,高效開展對評價對象的基本水平、基本趨勢、社會影響力等的評估。

學術文摘;推優特性;摘編標準;學術文摘分析法;學術評價

學術期刊與學術評價的關系問題,一直受到學界、科研管理部門等的廣泛關注。在對引文分析量化指標為主的“核心期刊”批評中,我們逐步厘清了學術成果評價與學術期刊評價、(權威)核心期刊或索引來源期刊遴選等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達至基本共識:期刊不能代替學術共同體對學術研究成果評價的主體地位,概言之即不能“以刊評文”。但在助推學術評價制度完善、學術共同體成熟的過程中,學術評價需要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探尋一種平衡。從實踐需要看,合理借鑒和參考各種有關學術期刊評價的工具、方法,仍具應用價值。其中,學術文摘分析法就是一種人們較少關注和研究的評價維度,值得深入探討。

一、學術文摘的推優定位

學術文摘期刊①本文將學術文摘的研究范圍限定為人文社科領域的文摘類學術期刊。是根據出版宗旨和內容定位,按照一定的標準、程序選編(摘)學術研究成果的二次出版物。目前在我國人文社科領域比較知名的有四大學術文摘,即《新華文摘》(1979年創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創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1984年創刊),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系列刊(1958年起陸續創刊)。

學術文摘期刊,其創刊的根本宗旨就是推新、推優、引導[1]。沒有推優的功能,學術文摘就沒有立身之本和存在的價值。學術文摘期刊的推優特性體現在它們各自的編選宗旨中,即都宣稱自己是從已公開發表的學術成果中精選(摘)出在學術思想、觀點、方法、材料等方面具有創新價值、前沿研究的優秀成果為讀者服務。例如,《新華文摘》“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新成果、新觀點、新資料和新信息”;《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力求綜合反映對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有深刻見解的學術成果,敏銳追蹤對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引導作用的前沿課題和熱點問題,積極關注基于科學批判精神并在學術層面展開的爭鳴與評論,精心提煉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的論著精華”;《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重點摘錄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研究中具有原創性或體現新觀點、新思路、新材料,提出或解決相關學術問題的優秀論文,以及學科研究中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或多學科與跨學科研究等方面的前沿成果,積極推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與國家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密切聯系的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或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的優秀成果”②參見三種學術文摘的官方網站。;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要求“期刊所選文章準確反映學科研究的熱點、難點、創新點、基本點和重大課題的研究成果,達到對應學科學術研究的一流水平”,“尊重差異,包容多元。期刊學術風格體現客觀公正,倡導學術爭鳴與探索,避免學術偏見,為讀者提供多元視角?!雹賲⒁姟吨袊嗣翊髮W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工作手冊》(內部資料)。

學術文摘期刊的推優定位,在編輯出版中又存在差異,各具特色,主要表現在專業側重點、學科覆蓋面、標準價值取向、編選程序規定、質量控制體系、選編數量規模等方面。各學術文摘都兼顧了學科與問題設置欄目,并努力體現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新華文摘》除了選摘學術論文,還選編文藝和美術、人物與回憶等作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的選編文獻來源主要是高等學校編輯出版的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相對于其他三家文摘的學科綜合性特點,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專業特色最明顯,除了100多種全文轉載類專業專題學術期刊外,還有十幾種專門對應一級學科的學術文摘期刊。

學術文摘期刊的推優定位說明,它既是一種知識服務的載體形式,也是反映學術成果影響力的一種途徑。在信息技術不發達的時代,紙質期刊是我們獲取最新、最前沿學術信息的主渠道,但個體的力量無法也不可能全面搜集到所需的期刊和文獻,學術文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網絡信息化和知識社會化傳播路徑高度發達的今天,已從“信息短缺”發展到了“信息冗余”(或者說“有效信息匱乏”)階段。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給教學科研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也有“稀缺頭腦模式”的困惑②哈佛大學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的“稀缺頭腦模式”理論認為,人們長期處于資源(如金錢、時間、有效信息等)匱乏的狀態,會在追逐這些資源的過程中養成一種“稀缺頭腦模式”。即使以后這種資源不再稀缺,也依然不容易擺脫,從而出現心理焦慮、智力和判斷力下降。例如,網絡時代信息過載所造成的無法掌控的茫然、焦慮心態。,需要在浩如煙海的學術信息、學術研究成果中,通過輔助性信息篩選機制——學術導航,幫助自己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如果說紙質期刊時代學術文摘的資料功能大于推優功能的話,那么,數字化時代學術文摘的推優推新、導航引領功能則大大超過了資料功能。學術文摘期刊的編輯和專家學者披沙揀金,精選(摘)出部分較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推薦給讀者,一方面對廣大讀者在較短時間里獲取有用的知識信息提供了捷徑和引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海量學術研究成果的一次再篩選和再評價,為讀者判斷學術成果的影響力和閱讀價值提供指導和參考。這個過程已不是簡單勞動的重復,而是包含著大量復雜勞動的價值再創造。因此,學術文摘的推優功能定位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而強化,其推優的評價特性越來越凸顯。

二、學術文摘的評價特性

學術文摘期刊的推優定位并不等于說隨便創辦一本文摘期刊就具有了一種評價特性。評價人文社科學術成果是一種對“評價的再評價”,除了本文后面還將談到的評價主體必須是“學術共同體”外,重要的是要做到標準科學、程序公正、結果公開、質量優良。權威學術文摘的論文摘編決不是隨意率性而為,而是嚴格按照選文標準體系、評審流程開展的學術推優活動。

第一,學術文摘的選文標準雖然主要也是政治標準和學術標準,但相較于大多數學術期刊,其推優評價特性決定了所遵循的標準更嚴、更高。

政治標準常常被一些原發性學術期刊理解為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條條框框,有的甚至刻意回避刊發這類文章。學術文摘則往往立足于分析文章所體現的立場觀點是否代表了人類文化發展的先進方向,是否符合國家民族發展的時代主題,是否發揮了推動社會發展、學術進步的正能量。從此宏觀視野審視文章,就基本不會偏離政治標準的大方向。比如,有的文章充滿了情緒化的批判戾氣,主觀片面,唯我獨“是”,實際上是沒有新意的炒冷飯或對自我推崇的某種理論的重復;有的文章拿西方標準任意“裁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現實③當然,也有任意“裁剪”別國現實的文章,這也不是科學的態度。在當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進程中,我們既要汲取各國家、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又要對我們的制度、理論、道路、文化有足夠的自信。,給出所謂的“解構”、對策;有的文章忽視西方的人權、民主、普世價值等抽象概念所內含的基本預設、分析框架和敘事手法,簡單照搬照抄,思想表達含混不清;有的文章明顯存在違背史實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凡此種種建立在不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基礎上的所謂學術研究論文,學術文摘在選編(摘)時都會特別注意審查和處理。

學術標準的構成比較復雜,往往是由系列指標組成的一個體系。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選評論文標準的一級指標包括:學術創新程度(判斷論文是否有創新、創新程度)、論證完備程度(判斷論文的研究規范和嚴謹、科學程度)、難易程度(評估論文所屬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過程中可能投入的勞動量)、社會價值(評估論文對社會進步、學術發展可能產生的推動作用)。為增強具體選評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在這些較抽象的一級指標下又設有多個具體的二級指標。[2]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期的職業化、專業化的磨練下,這些標準已經在學術文摘的編者心中內化為一種默會知識,這是一種單純靠模仿學不到的內在素質。

學術文摘最強調學術論文是否有創新之處。學術研究旨在探索未知、修正已知、追求真知。學術成果是由經驗上或邏輯上可靠、真實的知識性信息以及規范的創新學術含量組成,沒有學術創新,嚴格說來是不能稱之為學術研究論文的。當然,學術創新很難,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領域,高、頂、尖的重大原創性學術成果更是極為少見,一般都是常規性研究創新,如修正完善已有的學說、理論、觀點、問題、闡釋,或提出新的(或改進運用已有的)方法、視角,發現新的資料、史料、證據、數據,或對已有成果做出新的概括、評析,等等。從當前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基本面判斷,即使常規性的創新研究成果也是有限的,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只具有促進知識教育與傳播價值①鄧曦澤認為,如果一個知識提供的信息是其他知識已經提供了的(即指沒有創新的知識),那么該知識就是無效的(零價值甚至負價值)。但是,基于知識傳播和教育的視角,反復傳播這些被遴選過的既有知識也有正價值。的重復性研究文章。學術文摘通過比較、鑒別、判斷,只能相對地(選)摘編出或多或少有創新之處的文章來。這同時也說明,學術創新是一項高強度的、高度精英化的創造活動,并非人人可以勝任;[3]各種考核和評價一概要求有“學術創新”是不切實際的。

第二,學術文摘優中選優的摘編論文的過程,也遵循了學術成果評價的一般程序。如果說原發性學術期刊對每一篇論文經過選題策劃、(匿名)評審、編輯加工、出版傳播等流程,是對學術成果的第一次同行評價的話,那么,學術文摘期刊則是在第一次主觀同行評價基礎上的第二次同行評選過程。

學術文摘的摘編流程一般也是三審三校,根據信息來源是否全面、專業學科覆蓋是否齊全、選編隊伍水平是否較高、標準體系是否科學可用、編選程序是否規范等工作要素,可以判斷學術文摘的規模、水平和影響力。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100多種學術刊,從信息來源、學科覆蓋、編選團隊、流程規范、精選質量等方面看,都具有專業化、標準化、規?;?、持續性的學術成果評選特征。

(1)信息來源廣。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每年收集整理國內公開出版的近4000種人文社科期刊和報紙,鑒別并分類標引出約40萬②因對構成學術論文的概念、內涵、外延、形態等等要素的界定不清,我國每年的論文發表數量一直是個模糊狀態,各種統計數據說法不一。篇學術論文,層層篩選出約1.5~2萬篇優秀論文予以轉載出版。

(2)學科覆蓋全。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學術系列期刊按專業學科門類設置,基本覆蓋了我國所有人文社會科學二級學科,而且對于一些交叉性較強的學科和邊緣性學科、新興學科,也設有相應期刊或欄目予以覆蓋。

(3)專業化的編輯隊伍和專家團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有100多名各專業學科編輯,1500位在各自學科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編委,150位知名學者輪流擔任執行編委,這種編輯與專家共同選文、評文、編輯的方式,實質也是一種同行評議。

(4)選文流程規范。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有一整套完整、嚴格的編選流程和質量監控機制③參見《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工作手冊》(內部資料)。,按照學術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經過各學科責任編輯、執行編委、學科編輯組、編輯部主任、總編輯的內評和外審多個環節,對論文質量進行篩選評估④據了解,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目前正實施網絡同行專家選(薦)文平臺改造工程,意欲打破現在的時空藩籬,推動范圍更大的同行專家評議的實施。。

(5)科學分類,同類比較。針對人文社科領域各學科之間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質上的差異,采取分類評估、同類比較方法,即在同一時間段內把同一學科的所有論文匯集齊全進行同類比較,從而判斷論文的質量水平。

可見,學術文摘的評價特質并非自封,而是其內在本質規定性的要求。事實上,一些大刊名刊得到學界業界高度認可,具有了評價的特質,也是因為其在編輯過程中遵循了較高的質量標準和嚴格的刊文程序。在這個層次和意義上,學術文摘與原發性學術期刊的評價特質是相同的。王文軍認為,“一流學術期刊是創新性研究成果的主要交流平臺,起著引領學術發展的重要作用,其嚴格的評審制度和審稿流程更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評價功能,這是不爭的事實?!保?]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關于編輯這個環節在學術評價中的作用尚存爭議。從學術評價的主體看,不僅相當數量的高水平編輯、主編自身就是學者,而且長期的職業訓練使編輯在學術成果質量的評價上養成了獨特的素養、視野和評判力。這個能力也受到了廣大學者的普遍肯定。因此,學術文摘的專業編輯和專家學者共同編選優秀成果,也應當是一種重要的學術同行評議形式。

三、學術文摘分析法的價值

學術文摘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學術研究成果被學術文摘期刊轉載(摘)或題錄索引的次數、數量、比例等,對學術成果及其發表載體的影響力進行評估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基于主觀同行評選結果基礎上的量化分析方法。

鄒志仁認為,學術文摘是一種對論文的科學水平進行間接評價的手段,通過學術文摘可以幫助讀者掌握本專業的發展水平和動向,幫助用戶選擇文獻、決定取舍。[5]與引文分析法不同,學術文摘分析法的研究結果可以較為及時地反映學術成果及其載體的影響力。實踐證明,學術文摘分析法對評價對象的基本面或趨勢性的質量評估非常有價值。比如,分析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論文轉載數據和十余年轉載排名資料可以發現,數據較準確地反映了我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陣營的分類、布局、水平、變化和發展態勢等狀況,有一部分期刊始終是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論文的重要來源刊,而且這些期刊在業界也具有較好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用轉載量、轉載率、篇均得分、期刊綜合指數等指標,研制并發布了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①指在統計期內,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數量較多且被學術界、期刊界同行評議為學術質量較好、影響力較大的學術期刊。名錄(目前已發布2012年版、2014年版)。將此名錄分別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目錄(2012—2013、2014—2015)》(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2013年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并集進行比對發現: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2年版有73%的重合率,2014年版有78.45%的重合率。這說明:

一是這些評價分析法的結果有較高的耦合度,說明以文獻計量為主的評價法與以主觀同行評議為主的學術文摘分析法,在期刊評價、評優的基本結論上趨同。

二是也體現出了一定差異。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1)有些學科的論文引用率低,影響了期刊的影響因子指標,所以不能入選核心期刊目錄。但引用率的高低對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選文沒有影響,所以能夠入選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刊目錄。(2)一些特別專、小領域的期刊,可能影響因子正好滿足了核心期刊的某些特殊評選要求,因而入選。但在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系列期刊上轉載的數量少,故而不在其重要轉載來源刊之列。(3)時間差造成了差異。影響因子計算有較長的滯后期,核心期刊表也是滯后數據的反映。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卻是即時轉載和統計的,時效性強,尤其是對學術期刊主編的學科取向、發文方向、欄目或定位調整等都有敏銳的感知,反映及時。(4)結果的差異也反映了人文社科領域學術評價的復雜性和標準的多元化,以及較多人文社科學術研究成果結論的不可重復驗證性。量化的評價方法受評價目的、數據來源、評價指標及權重值、評價程序等的影響很大,結論有差異恰恰是一種常態化的反映。否則,反倒不正常、不科學、不客觀了。

學術文摘分析法也存在缺陷,即主觀評估數據的科學精細化問題。要對每一篇學術論文進行科學評選,無論是從價值角度還是方法角度,都要體現出學術共同體的“共識性價值判斷”。但無論是評選論文的時空范圍,還是評選論文的主體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在任何時空點上對每一篇論文進行評價,都只能在“科學探究的終極目標”與“社會發展的現實觀照”中尋求恰當的衡量點位,無法取得“完全準確”的量化結果。即雖然能夠評估出同類論文質量水平的優、良、中、差的比例和排名位置,但對每一篇論文優劣程度做出非常具體、量化的評估還是非常困難的。同時,對同水平論文之間的區分度、不同水平論文之間的分位數界定等問題也都還需要探討。

四、學術文摘與學術評價

學術評價是個世界級的難題。評價活動涉及評價目的、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標準及指標、評價方法、評價制度、學術生態文化等因素,這些復雜的變量皆會因評價目的的不同而變化。因此,不可能有一種完美的評價方法。人們往往把科學、客觀、公正、公平、民主等作為學術評價的理想原則,并把去行政化、去量化、去格式化、去審批化等作為治理目標和保障學術評價客觀、公正的重要條件。但從目前的評價實踐看,以純學術性作為學術評價的追求目標和最高標準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那種理想狀態從未有效實現。陳忠認為,從學術評價倫理看,不存在脫離社會條件和社會關系的學術評價。學術活動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政治文化目標相關甚至服務于它的知識活動,學術評價也總是在一定的政治、行政、管理體制下的組織行為,并由處于復雜社會關系、具有復雜情感的具體的人所從事的知識活動。學術評價不是要不要和如何去行政化、去量化,而是如何“優行政化”[6]“優量化”的問題。學術評價的核心問題是“去功利化”,這需要從社會制度、文化生態、科研體制、學術共同體培育、評價體系適應性等根基層面系統建設,才能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實際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學術評價體制。

不少研究者指出,同行評議也存在很多不足[7],在我國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學術共同體和普遍認可的學術評價體系的情況下,當前學術評價的可行做法是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采用同行評議(主體)+各種計量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摘法等)的復合多屬性評價法。葉繼元提出了從定性、定量二維評價法到根據實際條件層層遞進的三維評價法,即:形式評價(從評價對象的外部形態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評價)、內容評價(同行專家對評價對象實質性內容的評價)和效應評價(對評價對象的實際貢獻、“兩個”效益、應用結果、影響力的評價)[8]。這些思路和架構對評價研究與實踐很有啟發。這其中,首要的是必須弄清楚評價的目的和對象,不能把學術成果評價與學術期刊評價混淆,也不能把學術期刊評價等同于核心期刊或索引來源期刊的遴選。

關于如何正確看待學術期刊評價中的各種量化數據、排行榜問題,業界批評強烈,很多學者研究都指出了引文分析、影響因子等應用于學術評價時的缺陷。筆者認為,衡量學術成果水平的一個重要維度是其發布后的社會關注度。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被引用、被轉摘的概率要比低水平的論文高,刊載高質量論文數量多的學術期刊被轉摘的幾率大,當學術文摘的數據統計量達到一定閾值時,可以顯示出學術研究者對論文和期刊學術影響力的共識性判斷(或學術聚焦效應)[9]。比如,從各種學術期刊排行榜單看,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第一梯隊和最后梯隊的期刊名單絕大部分是相對穩定的,只有少數是變動的,而中間梯隊的期刊位次變動起伏較大,反映了處于上升成長期的學術期刊陣營的劇烈競爭變化。分析這些數據主要目的是從中趨勢性地判斷出某種期刊在哪個梯隊,以及在這個梯隊里的分位數的位置,從而擬定自我發展目標。

引文分析法、學術文摘分析法等等都不是學術評價的最好方法,學術文摘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存在爭議,但一概否定學術文摘、核心期刊、索引來源期刊、權威期刊等對學術成果評價的參考作用,用個別現象否定實際結果呈現出的一般規律性也不是科學的態度。在西方一些國家,關于利用引文分析法開展學術期刊評價也一直存有爭議。針對影響因子各種彼此對立的觀點,尤金·加菲爾德(E. Garfield)的總結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他引用Hoeffel的話說,“經驗表明,在各個學科領域,最好的期刊是那些投稿最難被接受、發表的期刊,而這些期刊也是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這些最好的期刊在影響因子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前就存在了很長時間。作為一種測度質量的方法,影響因子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因為其測度的結果很好地符合我們對每個領域最好的專業期刊的看法?!薄耙粋€更好的評價系統實際上要涉及從質量上審讀每篇文章的問題,但是,這意味著又要進行一次同行評議式的判斷,這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可以這樣審讀,這些審讀者的判斷也還要依賴于同行的評論和分析引用情況,我們稱之為引文上下文分析”。[10]

學術評價的目的是去偽存真、促進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術評價的難點是在評價與被評價主體間的博弈中如何“去功利化”。從管理學角度看,適合、適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階段和學術環境,科學的量化分析和評價方法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客觀評價依據和參考。當然,各種量化評價研究機構需要利用大數據手段進一步提高引文質量的分析,公示和剔除各種人為干擾的負面數據;解決好不同學科不同的權重賦值和量綱歸一化處理問題,以促進各學科研究和學術期刊的平衡健康發展;公開評價數據和方法,增強評價結果的可驗證性;明確界定評價數據對評價對象的適應性,防止不恰當濫用,等等。學術文摘期刊需要開放辦刊,充分調動廣大專家學者參與遴選,增加推優的廣泛參與度和透明度,辦成評論性學術文摘,提高學術文摘的公正性。[11]

綜上,學術文摘期刊的基本功能是學術信息的二次傳播。學術文摘期刊雖然具備學術成果推優、推新的特質,是另一種形式的學術同行評議結果,但依然不是學術評價的主體,不能替代學術成果的學術共同體評價。學術評價活動可以參考學術文摘的二次遴選結果,高效地實現對評價對象的基本水平、基本趨勢、社會影響力等的評估。

[1] 王力力:《也談學術文摘期刊的評價特征》,《評價與管理》2011年第2期。

[2]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研制:《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http://www.zlzx.org/files/otherFiles/2011rssi.pdf。

[3] 鄧曦澤:《現代賽馬:知識、創新與科研考核》,《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5期。

[4] 王文軍、袁翀:《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生產力評價的新視角——C100指數的理念、構建方法及其初步測試》,《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5] 鄒志仁:《情報學基礎》,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28-229頁。

[6] 陳忠:《知識領域的公共悖論與學術評價的倫理可能》,《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5期。

[7] 耿艷輝、王立新、朱曉華:《期刊同行評議研究綜述》,《編輯之友》2015年第5期。

[8] 葉繼元:《“全評價”體系分析框架及其應用和意義》,《云夢學刊》2013年第4期。

[9] 高自龍:《耦合與借鑒:“核心期刊”之于學術評價的再思考》,《澳門理工學報》2016年第1期。

[10] 尤金·加菲爾德(E.Garfield):《困惑與著迷: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與含義》,http://Garfield.library.upenn.edu/ papers/jifchicago2005.pdf。

[11] 張愛華:《社科類文摘:如何更好承擔學術評價功能?》,《社會觀察》2015年第10期。

(責任編輯 孫俊青)

Academic Digest and Academic Evaluation

GAO Zi-long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cademic digest periodical is the publication which selects the outstan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the principle of peer review,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ademic quality criteria and selection process.In the era of big data lack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abstracts to elect and push the excellent and the new is objectively endowed with a certain function of academic evaluation.Being different from citation analysis,academic analysis can timely reflec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carrier. Academic abstract is another form of peer review,but it is still not the subject of academic evaluation.Academic evaluation can refer to the results of the selection of academic abstracts,carry out efficiently the assessment of evaluated objects'basic level,basic trend and social influence.

academic digest;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ing the excellent and the new;excerpts standards;academic analysis;academic evaluation

G311

A

1672-4917(2016)01-0036-06

2015-12-24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16XNE018)。

高自龍(1965—),男,山東諸城人,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編審。

猜你喜歡
中國人民大學文摘學術期刊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以學術期刊為橋梁促進科研與科普結合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學金圖解
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說明
臺港文摘
臺港文摘
健康文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