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改革不是“運動”——由《靜悄悄的革命》帶來的啟示

2016-12-20 07:49司成勇
江蘇教育 2016年57期
關鍵詞:佐藤功夫革命

司成勇

教學改革不是“運動”——由《靜悄悄的革命》帶來的啟示

司成勇

司成勇,天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吧傧汝牻M織與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專業建設負責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著有《學會提問——“學問”教學的理論研究與模式建構》《小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等。

對于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我早有耳聞。幾年前我借來該書讀了一遍,感覺作者的觀點和理念比較新穎、先進,但我的體會和認識似乎還不太深刻。近來我再次細讀了全書,感覺這本書不愧是一部佳作,得到了許多啟發:教學改革不是“運動”,而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是一種“慢”功夫、“真”功夫、“和”功夫。

一、教學改革是“慢”功夫

教學改革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慢”功夫。教師在參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不急不躁,要有一種慢火熬湯的精神,才有希望取得改革的成功。如果過于急躁,冀圖一蹴而就,往往事與愿違、欲速不達。佐藤學先生一直推崇“靜悄悄的革命”,他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會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p>

相較而言,我國的教學改革似乎更傾向于搞一些轟轟烈烈的革命,特別是政府主導的教學改革。政府主導的教學改革往往要統一步調,按照統一的改革目標、改革內容、改革方法、改革模式進行,先由政府頒布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然后組織專家對廣大教師進行改革理念、方法的培訓,接著讓廣大教師到學校中、到課堂上去開展教學改革的實踐,最后對改革的成果進行檢查、匯報。這種改革往往像疾風暴雨似地開展,改革工作搞得轟轟烈烈,影響范圍較大。但是改革過后,相關專家總結改革的成果時,卻發現:成功無幾、目標未達。無論從世界范圍來看,還是從新中國幾十年教學改革的歷史來看,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的成效往往不盡如人意。以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為例,這次改革采取了“研究—實驗—推廣”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重點立項、重點支持,在全國選擇重點實驗區進行試驗,然后通過國家級、省市自治區級、縣市級、校級培訓,在全國推廣實施。由于國情復雜,而地區間、學校間的差異又較大,教師參與改革的態度不一、能力參差不齊,這次教學改革并沒有切實做到步調統一、齊心協力??梢?,我國今后的教學改革應放慢節奏,少統一要求,多自主探索;少自上而下,多自下而上;少急躁冒進,多“悄悄革命”。即使要開展“研究—實驗—推廣”式的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也應該分步驟、分階段、分地區、分學校、分班級,慢節奏地、穩扎穩打地推進。

教學改革應注重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政策激勵、思想引導,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去。相關專家應向佐藤學先生學習,在引領中小學教學改革時,不把自己看作專家,高高在上地指揮學校改革,而是融入教師和學生中,“與教室里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在想觀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為教室中與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員”。這樣的工作態度往往能得到學校師生的響應,他們愿意把自己的問題向教育研究者傾訴,愿意與研究者合作與交流。這個過程雖然有些慢,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改革是“真”功夫

教學改革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不是 “作秀”,不能擺“花架子”。佐藤學先生在引領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直在積極地推進這一 ‘靜悄悄的革命’”,他“每周去各地的學校訪問,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養護學校等,看過數不清的教室,在各個教室里觀摩,近20年來一直如此”。在研究改革的過程中,佐藤學先生不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而是與實驗學校的教師打成一片。他觀察的出發點是與教室里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在觀察之前,先把自己看作教室中的一員。由于佐藤學先生與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平等對話、坦誠相待,實驗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都愿意跟他講真話、說真事。

書中提到小林老師“決心把那種期待學生會發生戲劇性變化的教學轉變為不間斷的可持續培養學生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他為學生寫詩,虛心傾聽并接受他們的意見,努力在教室里構筑“相互學習的關系”,培養學生 “與人交往”“與物交往”的能力。經過不懈的努力,小林老師取得了成功。他總結道:“判斷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習的姿態,看他們是否在持續學習?!?/p>

佐藤學先生在引領學校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在研究這一主題的過程中,他真誠地尊重學生,讓學生走上前臺,走到教學的中心。他提出“傾聽比發言更重要”,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皟A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為?!薄叭绻覀兿M谡n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么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里,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后,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p>

他倡導教師“積極參加公開研討”。教師之間開放課堂、上公開課也是令日本教師感到膽怯的事情。但是,佐藤學先生的教學改革團隊硬是一步步打開了封閉課堂的大門,踏踏實實地開展起了公開教學研討。他們克服了教師文化的局限,打破了封閉的教室和心理,確立了新的教學評價標準和立場。他們抱著“無論從哪次活動我們都能學習到什么”的想法,分享樂趣,談論活動中的困難,教師間有了真正的交流和合作。由于從研討會上獲得樂趣和收益,教師不再對公開課感到懼怕,最終實現了“開放日常的課堂”。

佐藤學先生引領的教學改革雖然是“靜悄悄的革命”,但卻真抓實干,改出了成效,是“真”功夫。

三、教學改革是“和”功夫

佐藤學先生創造并踐行了“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不僅教師之間相互開放課堂,開展公開的教學研討,學生之間也注重相互傾聽、相互學習,甚至學生家長也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學改革中來,成為推動教學改革的力量。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教師與校長、學校與社會之間密切地配合和協作,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才有望取得成功。一個教師如果試圖獨立地開展教學改革,不能說毫無可能,至少可以說很難取得巨大的成功。人的本質是其社會性,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教學作為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樣離不開合作。所以,教學改革是“和”功夫,也就是說,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心中有合作的意識、眼中有合作的對象、手中有合作的能力,要努力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創造一種“和”(即和平、合作、和諧)的氛圍。

怎樣才能創造出“和”的氛圍呢?首先教師要開放自我,把自己的工作、教室、課堂向同事、校長、家長開放,鼓勵他們參與,大膽地與他們交流。除了向外開放,教師還要大膽地向內開放,即向學生開放。無論是向外開放,還是向內開放,都需要教師具有改革的勇氣和開放的胸懷。許多教師往往在開與不開之間徘徊,生怕自己的教學問題與缺點被人發現,影響自己的形象和業績考評。這種心理看似合理,其實嚴重影響了教師的進步。只有教師集體克服了這種對開放課堂的恐懼,才能贏得共同的進步。教師之間要坦誠相待,與人為善。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在相互開放課堂時,教師不應帶著挑刺的眼光或看人笑話的心理去觀摩他人的教學。在觀摩時,教師可以遵循“2+2”的原則聽課,即在相互評課時,每次只提2個主要的優點和2個主要的缺點,不必把授課者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一股腦兒地拋出來。這樣,授課者容易悅納評課人的意見,從而積極地推進教學改革。另外,教師這一職業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和技能性,教師工作一段時間,對工作熟悉之后,會逐漸產生職業倦怠。教師應自覺地克服職業倦怠,虛心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同行學習,要有精益求精、挑戰自我的精神,敢于確立新的工作目標,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敢于超越自我,自覺地走上持續發展的教學改革之路。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對主動發言與注意傾聽、自學自習與相互學習、目中有生與目中有群等問題都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探討,有助于我們反思過去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新的改革打開一扇窗。

猜你喜歡
佐藤功夫革命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佐藤學:世界上沒有比教師更難的工作了
佐藤海山的詩
功夫豬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中日兩國合作學習理論的比較研究——以王坦與佐藤學為例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