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青年創業環境研究

2016-12-22 01:11李春麗唐艷春韓和元
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學歷創業者廣州

李春麗 唐艷春 韓和元

?

廣州青年創業環境研究

為了提高廣州市城市競爭力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特對廣州青年創業環境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廣州青年創業率并不理想,而非廣州市戶籍的青年人創業積極性明顯高于廣州市籍,學歷越低和越高者的創業幾率都很低,同時,創業融資是其創業活動中最大的瓶頸。為此,需要轉變創業帶動就業的老思路,將創業上升到城市競爭力的高度;建立健全創業投融資體系;調整房地產支柱化戰略;加大創業教育和輔導的投入力度。

青年;創業;創業環境;創業動機

一、引言:青年創業與城市競爭力

所謂“創業”,有學者給出這樣的定義是:它是一種思考、推理結合運氣的行為方式,它需要憑借創業者自身的素質,于無序、不確定的環境里,去發現和捕捉創業機會,經過創辦新企業、開展新業務等方式,將所擁有的或能夠通過努力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將機會轉化為現實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實現資源的潛在價值,為社會創造一定的物質價值。[1]從該定義可見,“創業”的關鍵就在于一個“新”字——創辦新的企業、開展新的業務——而這無不要求創業者必須具備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新奇思路。同時,我們又知道,無論何時何地,哪個青年對新鮮事物不充滿好奇呢?哪個青年不擁有不受束縛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新奇思路呢?[2]這也就決定了真正能夠擔負起創業重任的多是青年。換言之,青年是創業的主體,是一國(地區)或城市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體。

廣州市自被國家確定為首批試點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以來,堅持“政府創新主導、部門聯動幫扶、社會多方參與,百姓積極創業”的主導思想,大力推動創業扶持和政策引導。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近些年來,廣州在鼓勵創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創業有了較快發展。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在創業方面,廣州不僅與包括硅谷、特拉維夫、洛杉磯、倫敦、多倫多這樣的國際創業之都有著巨大的差距,就是與國內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其差距也非常明顯。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地區之間創業活動的差異?多數研究者認為,創業環境是影響創業活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學者認為,創業環境對創業者的創業行為及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3]換言之,國與國,或城市與城市創業之間的差距,歸根到底就在于創業環境上的差距。所以,于廣州市而言,要想提升其城市的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就必須進一步促進青年創業的實現,其關鍵在于營造一個更為有利于創業的創業環境。于當前而言,是哪些因素制約著廣州青年的創業,從而導致我市與硅谷、特拉維夫、洛杉磯這些創業之都,甚至北京、上海之間的距離?面對當前及未來嚴酷的競爭環境,找出制約因素,進而提出促進青年創業的政策建議,幫助廣州市提高城市競爭力與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是廣州目前的當務之急,亦是廣州著實應予以考慮的現實課題。這正是本課題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創業環境的界定

(一)相關文獻的綜述

浙江工業大學郭元源與其導師池仁勇等人于2006年以城市混沌體系為理論根據,提出城市創業環境是一個混沌系統,其由諸多子系統組成,同時其又是更大系統的子系統。城市創業環境系統構成是復雜的,其眾多的要素和環境系統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處在不同的維度和層次上,在它們共同作用下,構成了城市的創業環境。[4]另外一個學者池仁勇認為,所謂的創業環境,就是指創業者周圍的境況,是一個龐雜的社會系統,由創業文化、政策、經濟和技術等要素構成,它是創業者及其企業產生、生存和發展的基礎。[5]

(二)基本概念及其內涵

綜合上述觀點,本研究認為,創業環境的內容具體如下:1.創業制度和法律環境。創業制度和法律環境包含的因素大致如下:(1)適應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政治經濟體制;(2)穩定的政治環境;(3)合理的稅收政策;(4)合理的租金成本;(5)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6)公正解決商業爭端的法制體系;(7)持續增長的居民可支配收入。2.創業啟動基礎環境。創業啟動基礎環境包括這些因素:(1)創業融資;(2)高質量的基礎設施;(3)高質量的勞動力市場;(4)創業者的創業教育和輔導。3.社會文化環境。除了上述環境要素外,社會文化環境同樣不容忽視,甚至可以說社會文化環境是影響創業行為的諸多變量中最復雜、最深刻、最重要的變量。所謂的社會文化是指某一特定人類社會在其長期發展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主要由特定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倫理道德規范、審美觀念、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等內容構成,它影響和制約著人們的行為觀念、需求欲望及特點和生活方式,對創業行為產生直接影響。于創業而言,這一因素主要包括: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傳統習俗和價值觀,以及輿論引導等。

下面我們將依據上述三個維度及相應因子,對廣州市青年的創業環境分別予以檢視。

三、廣州青年創業環境現狀調查

(一)主要調查方法

1.文獻收集與研究法。依據相關文獻以及文本,收集有關廣州青年創業環境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和比較。

2.問卷調查法。本研究與李超領銜,由韓和元、蔣正元負責的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年度報告《廣州市創業環境調查》的相關調研同步進行。針對青年人群,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在廣州行政區劃內以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相關規定為標準,選取年齡介于18~40歲常住于廣州的600名青年進行調查,以此來掌握廣州青年創業現狀與需求,以期獲得其對廣州創業環境的相關意見。

3.個別深度訪談法。根據我們所擬定的訪談提綱,選取了20名青年進行了個別深度訪談,以此來發現創業環境所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1.樣本基本情況

本調查的對象主要為廣州行政區劃內的青年,我們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53份,回收率為92%。其中有效問卷為530份,占回收問卷的95.8%。其中,男性受訪者302人,占57%,女性受訪者為228人,占43%。(見表1)年齡分布方面,18~20歲的32名,占6%;20~25歲的139人,占26%;25~30歲的230人,占43%;30~35歲的100人,占19%;35~40歲的29人,占5%。(見表2)學歷分布分別為: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65人、學歷為高中的173人、學歷為大專的90人、學歷為本科的147人、學歷為碩士的為43人、學歷為博士的12人,占比分別為12%、33%、17%、28%、8%、2%。(見表3)

表1 性別分布及創就業情況

表2 受訪者年齡分布

表3 學歷分布與創/就業狀態情況

2.廣州青年創業狀態

(1)整體創業率。在成功受調查的530人中,創業者98人,占總受訪人數的19%;就業者387人,占受訪人數的73%;待業者45人,占總受訪人數的8%。(見表1、3)由此我們可見,廣州青年創業率并不理想。

(2)性別與創業。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選項為創業的98人中男性為55,占比為56%;女性為43人,占比為44%,男性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但同時,在選項為就業的387人中男性有230人,占比為59%;女性為157人,占比為41%??梢?,性別對創/就業的影響并不明顯。

(3)戶籍與創業。于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選項為創業的98人中,非廣州戶籍的為65人,占創業總數的66%;廣州戶籍的為33人,占創業者總數的34%。而于選項為就業和待的432人中,非廣州戶籍受訪者選擇“有打算創業”的為313人,占該兩類別總的72%;廣州戶籍的受訪者選擇“有打算創業”的僅為119人,占該兩類別總的28%。(見表4)可見,非廣州市戶籍的青年人創業積極性明顯高于廣州市籍。

表4 戶籍與創業情況

(4)學歷與創業。在選項為創業的98人中,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為3人,占創業者總數的3%,占同學歷層次的5%;學歷為高中的為27人,占創業者總數的28%,占同學歷層次的16%;學歷為大專的為17人,占創業者總數的17%,占同學歷層次的19%;學歷為本科的為39人,占創業者總數的40%,占同學歷層次的27%;學歷為碩士的為10人,占創業者總數的10%,占同學歷層次的23%;學歷為博士的為2人,占創業者總數的2%,占同學歷層次的17%。反觀選項為就業的387人中,則出現與之相對的正“U”曲線。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60人,占就業者總數的16%,占同學歷層次的92%;學歷為高中的132人,占就業者總數的34%,占同學歷層次的76%;學歷為大專的65人,占就業者總數的17%,占同學歷層次的72%;學歷為本科的為90人,占就業者總數的23%,占同學歷層次的61%;學歷為碩士的為30人,占就業者總數的8%,占同學歷層次的70%;學歷為博士的為10人,占就業者總數的3%,占同學歷層次的83%。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廣州的創業活動中,學歷與創業活動呈典型的庫茲涅茨曲線(Kuznets curve),即學歷越低和越高者的創業幾率都很低。

(5)創業動機。在調查問卷中,就創業動機問題的設計,我們沿用了涂敏霞及其團隊的歸類方法即將“養家糊口”“不滿意現在工作狀況”歸為生存型動機,將帶有一定盲目性的“跟風”“羨慕別人成功”動機歸類為跟風型動機,而將“追求財富”動機歸類為功利型動機,“充實自己”“證明自己”“贏得尊重”以及“把握命運”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歸納為成就型動機。[6]在對選項為創業的98人的統計中我們發現,選擇生存型動機的為46人,占創業者總數的47%;選擇功利型動機的為26人,占創業者總數的27%;選擇跟風型動機為16人,占創業者總數的16%;而成就型動機的為10人,占創業者總數的10%。由此可見,目前廣州青年的創業行為仍主要由生存型和功利型動機所驅動。

3.廣州青年創業環境調查

(1)廣州青年創業環境評分情況

就具體的青年創業環境的調查,我們依據于上述所提及的我們所建構的三角度12維度模型,讓受訪者自行評分,其中我們根據調查問卷中“你目前是就業還是已創業”與“如果你目前未創業是否有意創業”選項的選擇,又將青年組細分為“已創業組”“有意創業組”和“無意創業組”三組。數據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方式,一個(問題)維度數值為1~5分,最高分為5分,即表明受訪者對該項內容完全認同,反之1分為其最不認同。最后得出統計結果,數據匯總結果如表5所示。

(2)調查結果分析

A.“有意創業組”最為樂觀。評分中“有意創業組”給出的總分值最高,達32.02分,較之“無意創業組”的30.33分要高,甚至比“已創業組”的31.76分也要高。(見表5)這表明“有意創業組”對創業環境更為樂觀。與“有意創業組”相對的是那些“無意創業組”所給出的總分值最低,為30.33分,其對創業環境持有一種消極態度。

B.創業融資,創業活動中的最大瓶頸。根據上述評分規則,3分意味著對問題中的命題既不認同也不反對,低于3分就說明對該問題的評介是否定性的,也就是說問題所涉及的因素對創業活動是不積極的,是創業活動中的瓶頸問題。在具體評分中,只有“基礎設施”和“穩定的政治環境”的得分超過3分,特別是“基礎設施”,四組所給的分值都是3.5附近。而形成對照的是“創業融資”,四組所給出的分值都最低,且都接近于2,表示的是大家對其都不認同。也說明該因素對創業活動是最不積極的,是創業活動中最大的瓶頸問題。這種判斷在后續的深度訪談中得到了證實。

表5 廣州市創業環境評分表

我是比較看好這個市場的,也的確想創業的,只是現在沒有資本啊。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味道。(10-W-25-B,2014年9月21日。注:10-W-25為訪談內容編碼,其中第一個數字10代表訪談的序列號;第一個字母M代表性別,男性用M、女性則以W表示;而第二個字母W為受訪者的姓氏;第二個數字為受訪者的年齡;第三個字母為以是否已創業和是否有意創業為標準對受訪者所做的分類,A代表已創業、B代表有意創業、C代表無意創業。下同)

對中國未來的經濟我比較樂觀,那么多的人口,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都像歐美那么富裕了,那該是多大的一個市場啊。但問題是我剛剛大學畢業,又是農村出身,沒經濟基礎,想創業問題是拿什么創啊。(17-W-T-24-B,2014年9月25日。)

我哪里有條件創業哦。你又不是不知道,廣州也好,全國也好個人創業貸款機制又不健全,社會專項捐助又少的可憐,想創業,啟動資金只能靠自己和家里的積蓄。是的,我出來工作的確幾年了,也死省活省的存了點錢,爸爸媽媽也存了些錢,加起來差不多幾十萬吧,當時的確想過創業的。但問題是我都二十七八了,到了結婚的年紀了。但丈母娘發話了,沒有房子、車子,結婚沒門。你也知道現在的房價高的都快上天了,沒辦法,婚還是得結、家還是得成啊。要不我不急,我爸媽都會被急死,天天在你耳邊嘮叨,你也煩啊。好了,為結婚,就必須買房,七湊八湊,幾十萬只夠格首付。房子一買,就更別指望創業了。每個月的按揭啊、管理費啊、生活費啊、停車費啊,雜七雜八的已經將我的工資掏空了。我到哪里去籌集創業資金啊。創業,創業是風險的買賣,哪里有穩賺不賠的道理呀,何況創業也不見得立竿見影的賺錢吧?,F在我是天天擔心工作沒了,要是工作沒了,按揭斷供了,我那房子也算是免費給銀行打工了。所以哪有心思談什么創業啊。(02-M-R-29-C,2014年8月31日。)

正如我們于編號為02-M-R-29-C的深度訪談中所見到的,無意創業者并非不想創業,而是“創業融資”渠道的有限和高房價等宏觀環境對其創業意愿形成了明顯的擠出效應,進而窒息了他們的創業熱情,從而使其傾向于無意創業。從其評分來看,“無意創業組”除對融資問題表示不認同外,對廣州的政治經濟體制環境和法制環境也持有懷疑態度,這種態度也是其對創業缺乏熱情的原因所在。同樣,“已創業組”除“融資”問題外,最不認同的是當前的稅收政策和公正的解決商業紛爭的法制體系。而“有意創業組”除關注創業融資外,該組還對與創業直接相關的“創業教育和創業輔導”及“稅收”給出了較低的分值。這種評分透照出了他們關注的要點,于他們而言,創業教育與輔導及稅收將是他們在未來創業之路上將直接面對的。

四、廣州青年創業環境的優化策略及政策建議

(一)轉變創業帶動就業的老思路,將創業上升到城市競爭力的高度

問題事實上已經透照出了解決的思路,就如何優化廣州的青年創業環境,我們認為,首先應轉變思路,從上到下、從政府到社會都必須從原來的創業只為帶動就業服務的消極創業觀里走出來,必須將城市創業上升到關系城市競爭力獲得的高度上來,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以提升城市競爭力為總攬,積極推動創業環境的改造,為創業經濟提供環境保障。

(二)建立健全創業投融資體系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論的,創業融資為當前我市創業活動的最大瓶頸。廣州要想發展創業經濟,要想藉此提升城市競爭力,就必須拿出當年積極投資基礎設施的熱情,建立健全投融資體系,擴寬青年創業融資的渠道,如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小額貸款項目的推行、債券式創業基金的發起、知識產權的抵押;由政府引導,引入民間乃至國外資金設立三到四家創業風險投資基金,以此來打破這個制約創業活動的最大瓶頸。

(三)調整房地產支柱化戰略

當前我們所執行的仍然是房地產產業支柱化戰略,這一戰略的結果是政府短期的確可以獲得大量的財政收入,但這一收入卻是建立在犧牲城市長期競爭力這一基礎上的。首先表現在高房價對創業啟動資金的擠出上。正如學者張華所論,由于現階段我國個人創業貸款機制遠不夠健全,且社會專項捐助又非常之少,從而導致我國青年在創業時,其初始資金往往只能來源于個人和家庭的勞動及經營所得的積累。[7]而高房價下,人們將本該投于創業項目上的金錢都投到房地產上去了。其次表現在因高房價導致的高租金對資本積累的侵蝕。正如我們提到的,李嘉圖一直認為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就需增加資本積累,而其源泉來自純收入。而事實上高租金導致的結果是,創業者將純收入過多地用在了租金這一非生產型消費上,進而影響資本的積累。

(四)加大創業教育和輔導的投入力度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論,創業環境固然會影響乃至制約創業活動的開展,同樣,創業者本身的知識和素質也將直接影響到其創業行為。創業者由于創業知識的儲備、經驗的不同,導致的結果是創業能力不足。但也正如張玉利、任學鋒等人指出的,有些經驗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的。

[1]張秀娥,何山.芻議創業環境的內涵與維度[J].商業時代,2010(02):22-27.

[2]韓和元.全球大趨勢2:被債務挾持的世界經濟[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2:191-192.

[3]何海燕.上海青年創業環境分析及優化策略[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3.

[4]郭元源,陳瑤瑤,池仁勇.城市創業環境評價方法研究及實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2):141-145.

[5]池仁勇.美日創業環境比較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09):13-19.

[6]涂敏霞.穗港澳臺青年創業的意愿、途徑及機制的比較研究[J].青年探索,2013(03):21-28.

[7]張華.“青春創業行動”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經驗[J].中國青年研究,2006(02):52.

責任編輯:鄭曉珊

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2014年度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課題“廣州青年創業環境研究”(課題編號:2014C27)成果。

李春麗,女,碩士,廣州市團校副教授;唐艷春,女,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韓和元,男,碩士,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廣東 廣州,510635。

D669

A

1672-3562(2016)04-0070-06

猜你喜歡
學歷創業者廣州
學歷造假引發法律糾紛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步推進……
郭江濤:一個青年創業者的“耕耘夢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多彩廣州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讓創業者贏在起跑線上
互聯網創業者
知識無力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