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

2016-12-27 13:32吳宏峻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生活性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內容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改為我們開啟了新時代,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學起來"有聲有色",同時給了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學習中"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很多數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生活性;學習習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評價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則被動吸收、機械記憶,特別是數學,學生沒有自己的體驗,數學課讓他們倍感枯燥乏味。但是新課改為我們開啟了新時代,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學起來"有聲有色",同時給了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學習中"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很多數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好數學奠定基礎。

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做好學習這件事必不可少而且尤為重要。以前教師上課要求學生課上坐好,不交頭接耳,積極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學生卻總是被動的去執行,這并帶動不了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固然不會提高多少。新課改后的教學不再局限于以上簡單的形式,我們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敢于與別人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看法,樂于與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學習。良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促成,教師要耐心引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體會接受,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扎實基礎,受益匪淺。

二、學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翻看數學課本,我們不難發現,課本中的例題及彩色插圖基本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聯,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同時也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我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數學所帶來的樂趣。如:在教學"立體圖形"一課前,我事先布置課前觀察作業:要求學生觀察家中的物品,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的,哪些物體是正方體的,哪些物體是圓柱體的,哪些物體又是球體?通過課前的參與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我還努力創設條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學習并理解數學。重點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了數學的真正價值。又如:簡便運算15-7,可讓學生結合平時逛超市購物付款的經驗來幫助理解:媽媽拿了一張十元紙幣和一張五元紙幣,買一條7元的毛巾,她應該怎樣付錢?營業員應找給媽媽多少錢?最后媽媽還有多少錢?這樣設計可以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小數不夠找大數"的規律。再如: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學習"走馬路,靠右行""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一知識點時存在了很大困難,因此我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中,選取學校一段小路和一層樓梯,讓學生在玩樂中思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所帶來的樂趣。

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和枯燥感,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體驗課堂的樂趣。同時,還可以使教師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心里中,和他們一起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與帶來的快樂。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合作交流。

新課改提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知識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生實行再創造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四、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作業

4.1設計童趣性的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我們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如:可以設計一些故事,創設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4.2設計探索性的作業

完成數學作業不只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是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如:觀察作業、調查作業、實驗作業、小組合作作業等形式。

4.3設計生活性的作業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4.4設計自主性的作業

五、適時的課堂評價激勵

教師課堂評價的時機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會影響評價的結果,甚至于適得其反。因此,評價時的動機應選在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可親、可信賴之時。

5.1瞬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激勵性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口頭評價。更重要的一點,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縱向評價??疾焓芙逃邆€體進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學生個體自身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評價反思,調整心態和評價行為,不斷進步。激勵性評價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做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評價的認知和接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在課堂中,讓不同的學生全力投入、充分發揮,獲得發展。

5.2延緩評價,給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不能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應以鼓勵的行為方式或語言,或提問等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延緩性評價把評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去發現、去分析、去論證。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每當一種意見提出時,教師都請學生給予評判。如:當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教師對學生解答的評價不是按標準答案,而是用語言提示誘發、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獨創性。當學生理解不正確或不完善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錯誤所在,補充設問,點撥學生引發討論,引起深入思考,讓學生在不斷的爭辯中明確認識,經歷一個自悟自得的創新過程。當在學生理解得不夠準確,表達不夠完整時,教師運用反問,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產生疑問,引起思考,進行比較,進而排除謬誤,獲取真知。

5.3多角度評價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激勵,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對激勵的渴望更甚。在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時,要用發展的觀點,以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數學的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無論其現狀何等不理想,離教育目標有多遠,都應該通過評價加以肯定,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不斷發展。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并且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及對教師的評價時,都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

總之,在新課改春風的吹動下,我應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適應新時代、適應新課改、適應每一位學生。

參考文獻:

[1] 于樹增:《行進在新課改中》,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 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常作?。骸蹲鲆粋€會偷懶的教師》,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簡介:

吳宏峻(1964.10-)男,漢族,學歷:大專,職稱: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如何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猜你喜歡
生活性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淺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策略
基于交往空間的江南傳統民居“生活性”保護淺析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設計“練習”
讓數學課堂成為探索能力的訓練場
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