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創業就業

2016-12-27 13:44閆旭瑞賀瑞凰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創業者互聯網+時代

閆旭瑞+賀瑞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過去的精英式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就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甚至影響到社會和諧與穩定。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770萬,加上海歸的30萬,全國至少有1000萬大學生加入到了就業大軍。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 "行動計劃;在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就強調,要"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這些理念無疑為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要引導大學生利用好"互聯網+"行動計劃,適應并抓住"互聯網+"這個新的經濟形態和機遇,用創新帶動創業,用創業實現就業。

一、"互聯網+"內涵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這相當于給傳統行業加了一雙"互聯網"的翅膀,然后助飛傳統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出現了余額寶、 以及P2P投融產品;"互聯網+醫療",使得人們實現在線求醫問藥成為可能;"互聯網+通信",使得 "微信"成為交流的常用工具。"互聯網+"讓傳統行業獲得了大量的市場,成為全新的盈利方式,投資小,高收入,無風險。只要一臺電腦和網絡就可以創業,點點鼠標就可以賺錢。

二、"互聯網+"時代給創業就業帶來了無限的機會

1、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創業機會

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 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在傳統的衣、食、住、行、娛、游、學等各個領域,這些傳統行業被互聯網產品覆蓋,不僅改變了產業形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衍生出大量的創業就業機會。如"餓了嗎"APP的出現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方式。"滴滴"打車軟件的出現,縮減了出租司機候客與乘客候車的時間。

2、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創業就業平臺

"互聯網+"給經濟領域帶來了巨大變革和成就。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已有網民6.49億,其中智能手機用戶5.5億,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市場。在這個平臺中,想要尋找用戶是非常容易的。由此可見,這么大的市場容量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大的創業平臺。

3、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平等的創業就業環境

公眾在互聯網上發布和接收受信息是平等的,互聯網的開放與包容消除了時間、空間、身份等因素的差異,故不會因求職創業的社會成本不同而影響最終的結果。以就業創業環境中的性別差異為例,越來越多的女性創業者也投身互聯網,正通過移動互聯網、電商平臺等,獲得了全新的創業機會。相關數據顯示,新興市場中有30% 的小微企業由女性企業家創辦。阿里巴巴上開店的賣家中55%是女性,在女裝等女性用品頻道上大概有100家女性創業者開辦的網店,是男性創業者的5 倍。傳統觀念中女性處于就業創業不利地位的情形正在改變,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將獲得更加公平的創業就業機遇。

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就業存在的問題

1、盲目跟風,缺乏創新

創新是"互聯網+"時代創業的必要條件,創新一方面體現在技術上的創新,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對傳統經營模式上的創新。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進而導致大學生創業缺乏創新和突破,更多的是低水平的簡單復制:看到別人開網店,自己就去注冊;看到別人實施O2O,自己也上馬O2O;看到別人研發APP軟件,自己也緊隨其后。這種與"互聯網+"核心理念相背的創業、缺少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的創業必將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被無情淘汰。

2、知識結構不合理,綜合創業能力不強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管理學、營銷學、法律學等領域知識。"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對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個創業者不僅要具備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清楚地認識并理解"互聯網+"的內涵,掌握并能熟練使用與"互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這樣才能更有效利用互聯網平臺,成功創業。但目前,由于傳統的以學科為核心的教育方式的弊端,大多數畢業生多是專業人才,如學習法律、會計的學生對計算機、管理學的知識知之甚少,這必將成為"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的硬傷。

3、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尚不完善

雖然國家教育部于2002年就啟動了高校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并于2012年全面推開,但到目前為止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仍不完善,教學內容不全面,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技術課程更是缺乏,而且在教學當中還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訓練。

四、圍繞"互聯網+",做好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

1、理解"互聯網+"內涵,做好創業就業準備

大學生創業者要以"互聯網+"的核心理念為標尺,認真評估創業項目,所選擇的項目要符合"客戶需要"、"能填補市場的空白"、"具有創新性"等條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做到以客戶的反饋和感受為方向標,進行及時地調正。只有把握住這些核心理念,才能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2、培養大學生多方位思維,適應新經濟形態要求

大學生創業者應具備以下思維素質。(1)創新思維。要善于發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找到富有創新性的解決辦法。這就需要大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善于從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中,敏銳地發現行業需求、用戶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務,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2)服務思維。大學生進行創業就業實踐,就是要時時刻刻地想自己能為用戶、為企業提供什么服務,能解決什么問題。比如用戶感覺到沒有時間找男女朋友就出現了"世紀佳緣""百合"等網站。(3)體驗思維。體驗就是讓客戶感受到你的產品做得簡單、便宜,你提供的服務更加便捷、周到。只要能打動客戶的心,讓用戶體驗的滿意度超出預期,就能贏得用戶。因為互聯網時代是得用戶者得天下的時代。

3、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創業能力

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的同時,不僅要加強計算機知識、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學習,還要學習和熟悉管理學、營銷學、法律等方面知識,只有擁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才能獲得創新能力和創業的靈感。

年輕的大學生是充滿激情的一代,是知識和技術的擁有者,面對"互聯網+ "時代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應充分借助"互聯網+ "優勢,勇于創新、敢于嘗試,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實現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猜你喜歡
創業者互聯網+時代
郭江濤:一個青年創業者的“耕耘夢
讓創業者贏在起跑線上
互聯網創業者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創業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