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藝術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2016-12-27 22:28林照華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專業教育藝術院校融合

摘要:高職藝術院校在專業教育上占有明顯的優勢,在文化素質教育方面卻又顯得相對蒼白。以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為例,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重專業輕文化、課程安排割裂失調、學生群體缺乏文化素質追求以及文化素質教育氛圍不濃。究其偏頗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理念不到位、專業文化各自為政、師生評價機制不健全以及文化素質教育資源匱乏。只有通過轉變教育理念,整合專業、文化課程,健全師生評價機制,營造良好的文化素質教育氛圍,才能促使高職藝術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高職;藝術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專業教育;融合

高等藝術職業教育是一種兼有高等藝術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的新型教育類型,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短時間內的轉型升格,如何培養合格的高職藝術人才成為了高職藝術院校面臨的重大問題。高職藝術院校在專業教育上,無論是在師資力量方面還是在硬件配套設施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然而,高職藝術院校的培養對象即生源質量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考上高職藝術院校的學生高考成績普遍偏低。因此,如何發揮文化素質教育的優勢,讓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有效提高高職藝術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成了高職藝術院校培養復合型藝術人才的關鍵所在。

一、學院教育現狀

面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積極推動中等藝術職業教育向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的轉變,于2011年4月從中等藝術職業學校成功升格為高等藝術職業院校。通過5年的努力, 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藝術教育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培養目標重專業輕文化

由于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升專時間不久,大部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還是延續新增專業申報時的培養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人才需求。在培養目標上,依然是重專業、輕文化。由于專業教師強調專業課的重要性,學生在專業學習上很刻苦,在舞臺上表演得有板有眼,專業成績突出。然而,在文化課上,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的學生遲到,有的學生甚至經常不上課。導致文化課教師對專業教師有意見,對學生也無可奈何。在這樣的人才培養背景下,又何談文化素質教育。

2、課程安排割裂、失調

在課程安排上,雖然有教務處把關,但在專業課和文化課的設置上,還是各個系部說了算,基本上是系部一家獨大,專業課的課程設置由專業系制定,文化課的課程設置由公共基礎部說了算。在時間安排上,教務處進行協調,但對專業課和文化課設置的合理性缺乏論證。各個系部開設課程隨機性太大,更沒有精力去開設文化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而且,專業課和文化課的安排,雖然沒有交叉,但專業課尤其是表演類型的課堂教學如劇目課、唱念課、舞蹈課等等,拖堂現象嚴重,導致文化課教師無法上課,常此以往,也就造成學生無法認真上好文化課,以致對文化課缺乏興趣。

3、學生群體缺乏文化素質追求

從高考中走過來的學生,因成績不理想而對文化課的學習失去信心,其學習積極性也就不高。另外,受專業課的影響,除了對文化課不感興趣,對提高自身素質的認識也模糊不清,也就談不上利用業余時間去閱讀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等方面的書籍。很多學生學習像"中國文化概論"、"藝術概論"、"文學欣賞"、"中西文化比較"、"文化禮儀"等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畢業而不得不去選修這些課程。課余時間,鮮見有學生自愿走進教室或圖書室看書、學習,少數學生雖然愿意到琴房或練功房學習,但是仍然以專業練習為主。再有,部分學生有了空余時間,不是用電腦玩游戲,就是用手機與人聊天,已然沒有了學習的想法與動力。

4、文化素質教育氛圍不濃

近幾年,學校也陸續開展了一些課外活動,但開設的活動質量參差不齊,數量不均。除了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備受大家關注,其余的活動影響力不大,像專題講座、社團活動、文化藝術比賽、辯論賽、演講比賽等,開展次數偏少,而沒有形成常態化??傮w上,文化素質教育氛圍不夠濃厚。

二、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偏頗的原因

1、教育理念不到位

由于升專不久,學院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招生和各種硬件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上。管理層面上,沒有將文化素質教育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至今,學院還沒有建立文化素質教育領導機構,這也導致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資金和資源的投入不足。而在教師層面上,專業教師唯其專業課事大,很少關注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文化課教師有點想法也是曇花一現。如何讓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有效提高高職藝術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任重而道遠。

2、專業、文化各自為政

在課程設置上,專業、文化各自為政,各管各的,互不干涉。專業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存在著諸多缺陷,更談不上在專業授課的過程中滲透文化素質教育。由于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不高,文化課教師除了上好課,還要疲于應付學生的出勤率。開設的部分文化素質教育課,也因各種原因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3、師生評價機制不健全

現有的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公開聽看課、教師上課出勤率等對教師進行一定的評價。教師互評、學生問卷調查等,沒有形成常效的機制。學生成績評價還是延續中專教學管理時的老辦法,實行334制,即平時、期中成績各占30%,期末成績占40%。而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卻很少關注。

4、文化素質教育資源匱乏

文化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的修煉。在現代教育時代背景下,重新閱讀經典,則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文化素質教育資源極其匱乏,作為一所大學必備的圖書館仍然沒有建立起來,僅有的圖書室藏書量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閱讀需求。而迎合當代大學生的電子閱讀習慣的網絡學習平臺同樣欠缺。

三、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

1、轉變教育理念

教學改革是適應我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是學院做大做強的需要。學院將2014年定為"教學改革年",要求各系部開展教學改革大討論,思想觀念上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主要在專業教育上有所改變,如舞蹈系開展歌舞表演專業院外教學,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文化素質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作為管理層,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要認識到高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針對過去存在的在文化素質教育認識世上的偏差,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文化素質教育雖然是針對學生專業面窄、人文教育薄弱而提出的,但是文化素質教育不是專業教育的點綴、輔助,文化素質教育不是因為缺少人文知識而開展的一種補償教育,它和專業教育共同統一在培養健全、完善、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中,只有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才能讓學生在人格與學問、理智與情感、身與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兩者缺一不可。文化素質教育要充分發揮文化化人的作用。" 我國很多體育明星在其退役后選擇在大學里學習,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 要成立高職藝術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領導小組,在學校官方網站開辟專欄如文化素質教育網站,頒布《 高職藝術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及時發布文化素質教育相關信息。

其次,通過教學研討、課程進修、教學技能培訓等方式,引導專業教師更新現有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水平,改變固有的"專業至上"的教學思想觀念,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培養是綜合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全體教師的人文素養提高的工作,改變過去只有文化課老師傳授文化的觀念,努力使高職院校的老師成為既具備專業技能,又有文化修養的教師,樹立起在科學教育的同時滲透人文教育的意識,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構建一個師生間相互促進的道德關系,這樣高職院校的文化素質教育才能夠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 單靠專業教育,一時或取得可喜的成績,但時間一長就突顯它的短板。因此,在專業教育過程中,專業教師同樣要有能力、有意識地融入文化素質教育,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2、整合專業、文化課程

2014年,作為教學改革年,學院加大了教學改革力度。在文化課方面,要求入學新生的思想品德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非戲曲表演專業要突出黃梅戲特色,把黃梅戲基本常識、唱腔作為教學內容,這種將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專業課程學習中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說,還要加大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力度。

在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認真落實文化素質選修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選修《形勢與政策》、《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透視》、《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研究》等課程;在科學方面,可以選修《物種起源》、《科學的社會功能》、《生命起源和本質》等課程;在人文方面,可以選修《文學欣賞》、《中華詩詞之美》、《明史十講》、《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名曲名畫欣賞》、《劇本分析》、《中國美學史》、《西方美學史》、《文藝美學》、《東方電影》等課程;在管理方面,可以選修《管理學》、《文化管理學》等課程;在職業生涯規劃上,可以選修《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就業思維與面試技巧》等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選修《心理、行為與文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調適》等課程;在軍事理論方面,可以選修《軍事理論》等課程,確保文化素質教育能夠實質性開展。當然,要結合高職藝術院校的特點,來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在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與本科院校相比還有著諸如學制、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差異,不能照搬照抄現有本科院校的一些方法.高職教育中教學活動是 以就業為導向的,就業這個目標貫穿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其課程的設置特點體現在立足于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的提高,不追求知識的全面性與系統性,只要求所學知識必需、夠用、適度。"

3、健全師生評價機制

改革現有的教學評價機制,提高教師授課積極性。一是繼續完善和實施期末院考制,實行期末院考三統一:考試評判標準、考試內容、考試時間地點相一致;二是實施教師互評制,所有在職教師每學期安排一次公開課,進行打分,評價結果進入檔案;三是進行學生問卷調查,期末組織學生對教師進行無記名打分,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要加強學生成績的管理,尤其是文化課和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程,在成績評價上要嚴肅對待,不能走過場,嚴格遵守學??荚囍贫?,對達不到要求的學生要求其重修、重考。

4、營造良好的文化素質教育氛圍

一是開展文化素質教育講座,有計劃地、有組織地開展一系列講座,如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文學系列、科普系列、歷史系列以及藝術系列等,切實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在文化素質教育方面營造的氛圍。

二是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如各種社團活動、校園沙龍、文化藝術比賽、文藝匯演、體育活動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活動,到安慶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加強自身的課外閱讀,如中國四大名著、唐詩、宋詞、湯顯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實甫的《西廂記》、曹禺的《雷雨》、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高爾基的《母親》、雨果的《悲慘世界》等書籍,要長期保持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輔導,如公共課可開展英語等級、計算機等級、教師資格證等考級考證培訓和專升本輔導班;舞蹈系可以開展舞蹈編導培訓;綜藝系可以開展播音與主持、話劇、普通話等級等培訓;音樂系可開展專業考級培訓,爭取成為樂器考級考點;表演系可開設黃梅戲短期培訓班;美術系可以開展繪畫、服裝設計、舞美設計培訓等等,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

四是加大與同城高校的資源共享。筆者所在的高職藝術院校由于缺乏最基本的閱讀場所--圖書館,因此,筆者試想,能否讓筆者所在的高職藝術院校大專生在安慶師范大學圖書館辦理借閱證,以便高職學生借閱圖書。當然,筆者所在的高職藝術院??梢詾榘矐c師范大學大學生提供諸如黃梅戲表演等方面的指導與演出,進一步加強兩校學生的互動。

總之,高職藝術院校要想求發展,必須不斷探索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同時,要發揮其融合的長期效應,持之以恒,"要在高職院校中推動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同步落地,關鍵在于形成持續長久、一以貫之的制度機制,使創新的制度體系在專業素質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融合中,起到內生的作用。" 面對當前嚴峻的辦學形勢,高職藝術院校只有發揮文化素質教育的優勢,切實提高高職藝術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長期、有效地融合,培養出綜合性、復合型的高職藝術人才,才能在新的時期有所作為,才能為我國的經濟文化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淑蓮.地方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滲透融合初探[J].中國高等教育,2012(7):62-63.

[2]呂秋薇.高職院校應加強文化素質教育[EB/OL].[2012-06-02].http://theory.gmw.cn/2012-06/02/content_4264627.htm.

[3]戴敏利,王敏,李宏麗,劉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探索[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14,25(3):86-89.

[4]林麗萍.淺析高等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J]. 高職教育,2013(1):62-63.

作者簡介:

林照華(1979-)男,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高職藝術教育、文藝傳播與文化產業。

(基金項目: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高職高專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2016A0213;安徽省教育廳2014年省級質量工程教研項目"以用促學,以學促教,以教促研,以研促變--藝術人才教育培養與素質教育的契合"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 2014jyxm539)

猜你喜歡
專業教育藝術院校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資產管理工作在藝術院校的應用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
房地產專業教育與“三創”教育的耦合效應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等級考試為導向的藝術院校計算機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