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及其應用

2017-01-03 06:48張強劉繼鋒王學剛
防護林科技 2016年12期
關鍵詞:植苗石質保存率

張強,劉繼鋒,王學剛

(1.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2.賓縣萬人歡林場,黑龍江 哈爾濱 150424)

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及其應用

張強1,劉繼鋒2,王學剛2

(1.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2.賓縣萬人歡林場,黑龍江 哈爾濱 150424)

闡述了石縫造林的由來、概念、理論基礎及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的流程。在哈同高速沿線賓縣、方正、依蘭段示范應用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開展了石質荒山植被恢復,結果表明:播種造林出苗率達94.8%,三年保存率達91.6%,與常規播種造林出苗率與保存率相差無幾;3年播種造林林木平均株高、冠幅分別達82.7 cm、1.21 m,分別為常規生產播種造林的71.8%、82.8%,與常規生產播種造林差異不顯著(0.05水平),應用效果良好。

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示范應用

1 石縫造林的由來

石縫造林最初源于哈同高速邊坡綠化及沿線受損山體植被恢復工程。哈同高速建設期間在途經賓縣、方正、依蘭等地的山區,因切割山體形成了許多受損山體及其石質邊坡,按照工程建設要求,這些受損山體及沿線邊坡需要綠化或植被恢復。由于這些山體或邊坡大多為石質立地條件,采用常規造林技術恢復植被十分困難。林業工程技術人員經反復研究、試驗探索,將建筑工程上的常用工具電鎬或風鎬應用到石質立地植被恢復的整地上,結合林業常規造林技術,開展植被恢復,經過反復試驗、總結,形成了石縫造林技術,解決了哈同高速邊坡的綠化及受損山體的植被恢復問題,后經科技人員的系統總結,提煉出“石縫造林新技術”,從而填補了我國困難立地造林的一項技術空白。

所謂“石縫造林新技術”是相對于常規造林技術而言,針對石質立地,采用電鎬或風鎬于石縫處打植苗孔(規格依栽植苗木大小而定)栽植抗逆性較強、帶有營養土的容器苗或直播(一般為抗逆性較強的灌木)造林快速恢復石質立地植被的造林新技術。主要應用于石質立地類型,尤其是公路沿線的石質邊坡植被恢復及護坡工程[1]。

2 石縫造林的理論基礎

石縫是巖石風化的最初裂隙,是水分在巖石中運行及滯留的通道,同時也是灰土滯留的場所,是石質荒山植被演替或恢復的最初“原點”,該處具備了植物生存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水分、養分條件。通過在該處人工打造樹木成活與生長的整地措施,可加速植被演替或恢復進程。石縫造林也正源于此,使樹木成活、繁育成為可能,并通過逐漸改善立地條件使其他植物侵入,進而形成植被群落,使得石質荒山植被得以恢復或重建。

3 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流程

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為豆科胡枝子屬多年生落葉灌木,世界上大約100種,我國大約60余種,分布在全國各地,以東北為多,在黑龍江省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和完達山脈的淺山區,在西部地區的丘陵、荒山坡、雜木林間及林緣地帶也有野生分布。

胡枝子適應性較廣。喜光,稍耐庇蔭,在全光條件下能夠正常生長和天然更新;較耐寒冷,在-30 ℃低溫下不受凍害,比紫穗槐更耐寒、耐旱。在年降水量250 mm或季節性干旱常發生的地方,亦能生長良好。當沙地含水率低于0.77%時才萎蔫;耐風蝕,根系被風蝕部分露出地面,仍能生長;耐瘠薄,在風沙土、栗鈣土和黑土區等多數土壤區中均有分布;對土壤堿性也有一定適應性,一般在pH值為8.0時也能生長良好。其萌芽力強,枝條叢生,根系發達,主根不明顯,側根成網狀盤踞在0~40 cm沙中,根幅可達3.2 m,須根非常發達,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為此應用該樹種采用石縫造林方法在石質山地直播造林。

3.1 打孔整地

采用電鎬或風鎬于石縫處打植苗孔,孔深25 cm,孔徑30 cm。一般在一處打三個孔,成等邊三角形分布,孔心間距40~50 cm。然后在植苗孔內添加林下森林腐殖土(添加的森林腐殖土之前要經過殺菌消毒及殺蟲處理),添加土量為平坑,適當鎮壓,待播種。

3.2 播種造林

3.2.1 種子催芽處理 播種前將莢果碾去皮,用50~60 ℃溫水浸泡24 h,取出膨脹種粒,對未膨脹種子,如此反復浸種,然后放在25~30 ℃處催芽,也可用30 ℃溫水浸種24 h,撈出混2倍濕沙貯藏50~60 d。春、秋播種均可,春季用處理過的種子,秋季種子可不做處理。

3.2.2 播種 每個植苗穴播種經過處理的(春季)或未經處理的(秋季)的種子撒播入植苗穴中,每穴播種10~20粒,覆土0.5~1 cm,播后輕輕鎮壓。

3.2.3 撫育管理 出苗后及時除草、定苗,選長勢一致的健壯苗留下,每穴留3~4株,缺苗補植,并培土于根際。

3.3 造林設計

每三個臨近植苗孔為一叢,叢株行距一般為2 m×2.5 m,公頃叢數為2 000叢。

4 應用效果

在哈同高速沿線賓縣、方正、依蘭段石質立地,

按照上述技術流程從2014年結合黑龍江省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石質山地植被恢復技術推廣與示范”開展了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的示范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4.1 播種造林出苗率與保存率

應用石縫播種造林技術分別在砂石料場、風化石、巖石立地荒山播種胡枝子,據調查統計結果表明(見表1),播種造林當年平均出苗率為94.8%,3年后林木保存率平均為91.6%,而當地胡枝子常規生產播種造林出苗率與保存率分別為97.5%、94.2%,石質立地與之分別相差2.7、2.6個百分點,二者出苗率與保存率相差無幾,可見在石質立地采用石縫播種造林技術播種胡枝子是恢復該立地植被的十分有效的技術措施。

表1 不同立地胡枝子播種造林出苗率與保存率調查統計結果

4.2 林木生長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見表2),3年生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平均株高82.7 cm,其中當地常規生產播種造林3年生平均株高115.2 cm,石質立地采用石縫播種造林與之相差32.5 cm,為生產造林的71.8%,與對照差異不顯著(0.05水平);冠幅測定結果為石質立地胡枝子平均1.21 m,對照平均為1.46 m,二者相差0.25 m,為生產造林的82.8%,差異沒有達顯著性(0.05水平)。

表2 各立地類型胡枝子生長調查結果統計表

5 小結

石縫造林技術是針對石質立地而采用的一種新的造林技術,最早應用于哈同高速石質邊坡及筑路堆采料場植被恢復及邊坡綠化,樹種主要采用樟子松容器苗,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造林成活率平均達到了96.3%,且林木長勢良好。而胡枝子是一個抗逆性較強、適應廣泛的灌木,作為植被恢復的重要伴生樹種,對改善石質荒山的基質養分條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研究采用石縫造林技術在石質荒山開展胡枝子播種造林技術總結與應用,同樣取得了顯著效果。從而為石質荒山植被恢復提供了顯著的技術模式。

[1] 吳士英,王學剛,張維國.石縫造林新技術及應用效果[J].防護林科技,2012(1):104-105

1005-5215(2016)12-0098-02

2016-11-14

張強(1970- ),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大學,高級工程師,現從事林業科研管理及科技推廣工作,Email:zhangqing452@163.com

S541.5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2.039

猜你喜歡
植苗石質保存率
阜新礦區矸石山適生樹種分析
塞罕壩人工林跡地更新方式及適宜樹種分析
陳卉麗:石質文物修復技驚世界
洮硯歷史文化初探
拓片制作工藝對石質文物的損害及保護性研究初探
重點生態區位林分修復不同樹種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露天石質文物的風化和加固保護技術探討
淺析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方法
淺談植樹造林的主要技術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