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質

  • 內蒙古廣化寺石質文物病害分析與防治策略
    此,內蒙古廣化寺石質文物是研究明清時期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藝術及探究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重要窗口。然而,廣化寺石質文物長期處于露天環境,氣候條件,區域地質環境,物理、化學風化及生物活動致使文物遭到了多種病害,加之季節性山洪沖刷等影響,石質文物已出現巖體失穩、巖面開裂、局部剝落等問題。因此,開展科學有效的修繕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本研究重點調查了廣化寺石質文物的病害類型,并進行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針對性防治措施,為廣化寺石質文物的保護提供科學參考。1 內蒙古廣化寺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8期2023-11-07

  • 石質文物保護技術與應用 ——以海曙區為例
    許多珍貴的文物,石質文物是其中重要一類。石質文物是指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以天然石材為原材料加工制作的遺物。海曙區作為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文物資源大區,擁有眾多石質文物。這些石質文物數量大,種類豐富,涵蓋了摩崖石刻、碑刻、牌坊、石雕等,分布廣泛,既有位于鬧市中的石牌坊,也有地處樹木蔥蘢的深山摩崖石刻。一、轄區石質文物的典型病害依據國家發布的石質文物相關行業標準,經現場勘察,并對石質文物進行全面病害調查評估,發現病害主

    收藏與投資 2023年9期2023-10-05

  • 蒲城石質山地植被恢復關鍵技術
    13300)蒲城石質山地區的土地條件相對較差,土層薄瘠、石多、土壤含水量低、保水能力低下。由于地質情況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存在造林上的困難,并且要投資較多的成本,這也成為該區域植被恢復工作有效展開的最大障礙[1]。為改變苗木生長的環境,并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進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改善樹坑區域栽植環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植樹造林的時候必須要打破傳統造林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的營養土配方、樹木栽培原則、整地技術、種植方法,建立科學、有效且因地制宜

    科技資訊 2022年16期2022-08-10

  • 淺談石質文物保護
    王作石質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大部分為露天存放并且歷史久遠,隨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如何更好地保護石質文物,最小干預地延長壽命,需要文物工作者深入研究、不斷探索,下文對石質文物的保護進行淺析。石質文物概述一、石質文物的概念石質文物是指各級文博單位收藏或保存的,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以天然石材為原料加工制作的遺物。主要包括石刻文字、石雕(刻)藝術品與石器時代的石制用具三大類別,以及各類文博單

    理財·收藏版 2022年6期2022-06-25

  • 大氣環境對石質文物遺址病變機理的影響研究
    筑維修[12]和石質文物與環境監測的研究[13-15],探索損傷、裂縫、腐蝕和凍害等治理方法[16]。石質文物建筑的巖石組成比較穩定,由于現代化工業建設造成的環境惡化、酸雨和氣候變化等原因,造成石質建筑的風化、病變、龜裂、多孔等多種形態的損傷,因此,開展室外石質文物遺址長期保存的不利因素分析,可提升預防性保護水平。1室外石質文物建筑材質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石器時代人類最早開始利用巖石,隨著歷史的演變,具有歷史意義、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遺物保存了下來,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05-11

  • 蕭縣石質山造林技術
    現有未造林的宜林石質山地面積有2 963.46 hm2,涉及10個鄉鎮和1個國有林場。根據巖裸占比等影響造林工程實施和林木生長的主要因子,將石質山分為4個立地類型。其中,采石塘口巖裸比例100%的,為Ⅳ地類,面積12.23 hm2;巖裸比例60%~99%的,為Ⅲ地類,面積73.0 hm2;巖裸比例40%~59%的,為Ⅱ地類,面積1 862.17 hm2;巖裸比例40%以下的,為Ⅰ地類,面積1 019.16 hm2,石質山造林任務較艱巨。2 其他地區石質山造

    安徽林業科技 2022年6期2022-02-09

  • 鄭州小雙橋遺址出土方孔石器的ICP-AES分析
    出土的方孔石器與石質農具的巖相分析結果表明:二者基本都屬于變質長石粉砂巖[6]。這似乎說明這批方孔石器形制上雖然受“東夷文化”影響,但可能在本地生產。圖1 鄭州小雙橋遺址出土的方孔石器本文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AES),測定小雙橋遺址方孔石器和同遺址出土石質農具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使用SPSS軟件的多元統計分析法,對比分析兩者的化學元素特征,進一步探討鄭州小雙橋方孔石器的產源問題。一、實驗部分選取小雙橋遺址出土的方孔石器殘片12件、石質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1年9期2022-01-09

  • 石質文物封護材料研究綜述
    的文化遺產,其中石質文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如石窟、石刻、石碑、石雕等。這些石質文物往往體積大,難以移動,長期暴露在戶外空間,由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和人們的惡意破壞,大量石質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風化、腐蝕、斷裂、脫落、污染物附著等威脅。除人類的主觀破壞以外,自然因素對文物的破壞更為嚴重,對石質文物保護技術和材料的研發已成為文物保護的迫切需要。本文擬對石質文物的病害因素,常見的石質文物保護材料的種類、保護原理、性能、特征以及應用情況等進行梳理總結,以期對石質文物封護材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1年8期2021-12-25

  • 奇石
    頭,饅頭般大小,石質看著不錯。收到石頭,摩挲著,發現石頭的邊緣有點凹,看著有點礙眼。不過總的來說還比較喜歡,于是留了下來。這小石頭到底值不值這個價呢?我加了一個奇石店老板的微信,將我買的石頭的圖片發給了他,讓他幫我看看。他回復說,石頭是真的靈璧原石。但石頭是自然形成的,沒有完美的石頭;至于值不值這個價,那就看你喜歡不喜歡了——喜歡就值,不喜歡就不值。老板的一番話,讓我頓有所悟。第一塊石頭,因為我的吹毛求疵被扔掉了,或許在別人眼里也不失為一塊好石呢!有人看重

    老年博覽·上半月 2021年12期2021-12-21

  • 硯臺收藏訣竅
    形制,進而考究其石質紋理。另外,雕工也有講究,明清硯臺的雕工雖更好、更成熟,但素工的文人硯有時價位反而更高。紅絲硯賞賞硯的技巧從視覺過渡到觸覺,用手撫摸感覺其是否滑潤細膩?;瑵櫿?,石質好;粗糙者,石質差。好的硯臺,石質摸上去如嬰兒肌膚般細膩光滑。另外,上品的端硯哈氣生霧,次品則哈氣速干。敲用手指托住硯臺,輕擊之,側耳傾聽。如果是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如果是歙硯,聲音以清脆為好。洗洗掉硯臺墨痕還其本來面目,更易看清硯臺是否有損傷或修理過的痕跡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2021-05-25

  • 塞罕壩石質山地與沙荒地退化植被森林營建技術研究
    ,對于華北北部的石質山地與沙荒地退化植被恢復雖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但是缺乏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的實踐化改造應用技術措施,尤其是能夠滿足塞罕壩及以北、以營建森林植被為主的系統集成管理技術。因而,本研究依據塞罕壩地區石質山地與沙荒地的土壤現狀以及氣候條件,在較系統的造林技術基礎上提出一些營建措施,旨在為塞罕壩地區石質山地與沙荒地退化植被森林營建技術提供理論依據。1 試驗地概況本研究主要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內的石質山地及沙荒地。塞罕壩機械林場位于河北承德市圍場縣的

    現代園藝 2021年6期2021-04-09

  • 石質山地干旱陽坡造林技術
    高平市林業局)石質山地主要是指經過多年雨水沖刷形成的以砂巖質和頁巖質為主的山體裸露山地和石頭山地,其地表土層不足15 cm,巖石裸露比例高達40%以上。由于沙石含量大,土層淺薄,肥力貧瘠,特別是陽坡,林木成活十分困難。我省晉東南地區,地處太行山中段,土石山區面積大,宜林地資源相對較少,荒山綠化工程多為荒巖裸露的石質山地,從而使林業生態建設受到限制,面臨著發展空間有限、后勁不足的困境。在石質山地造林,不僅可以加快荒山綠化速度,提高森林覆蓋率,還有利于改善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0年2期2020-12-22

  •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藏石質文物病害調查及對策
    縣。該館現藏各類石質文物500余件,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尤其以單體圓雕造像最具藝術特色,被譽為“可移動的敦煌莫高窟”。由于館藏文物歷史悠久,保存條件有限,多數文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和病害,急需開展科學保護?!? ?調查對象與方法本次調查依據參照《石質文物病害與圖示》(WW/T0002-2007)、《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技術規程——石質文物》(WW/T 0062-2014)相關標準及操作步驟進行。調查涉及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藏石質文物186件(套),目前主要

    東方收藏 2020年8期2020-09-17

  •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石質文物保護中運用分析
    僅人為因素能夠對石質文物產生一定的破壞,自然因素也同樣能夠對石質文物產生破壞,如地下水侵蝕、地震等,為了使石質文物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應運而生,并逐漸在石質文物保護中被有效應用。文章從石質文物保護研究的背景概述入手,對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石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研究。此次研究明確了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對石質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使此方法能夠在石質文物保護中被有效應用,進而為石質文物保護提供全新的技術手段。關鍵詞: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石質文物;保護;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0期2020-08-17

  • 雨水被誰叫醒了(組詩)
    納斯躺在誰的床上石質的發有沒有戳穿床著急的嘴唇指頭被誰偷走,把床刺傷也就是你的臉上發是石質的,換個說法,不朽的所以不是能夠被你梳理的今晚,維納斯來到你的床上脫光衣裳但請不要碰觸她從那對千年的眼里你是否看見了愛情,或是欲火是否看見石質的床,石質的臉以及不朽且石質的櫻花

    山花 2020年4期2020-04-14

  • 古城墻古磚的病害分類★
    83)1 國內外石質文物病害分類體系文物病害分類是其診斷的前提。石質文物的病害分類體系國內外研究眾多,主要包括Fitzner,Heinrichs等科學家提出的石質文物分類方法、歐共體提出的石質結構建筑損傷評定標準、中國國家文物局頒布的石質文物病害分類與圖示標準以及石質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規范等4種。1991年,德國的Fitzner,Heinrichs等科學家也提出了石質文物的分類方法[1],他們將石質文物病害主要分為三級。第一級有4個類別。第二級有25個典型類

    山西建筑 2020年1期2020-01-03

  • 高寒高海拔石質邊坡植被恢復施工技術應用
    肥 231552石質邊坡植被恢復是指運用生態學、水土保持學、土木工程學等各類科學知識,對邊坡的生態環境進行人工設計、建設與恢復,構建可以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邊坡環境,高寒高海拔區域的石質邊坡植被恢復增加了該項工作的難度,對施工技術層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 高寒高海拔石質邊坡植被恢復施工存在的主要問題1.1 氣候條件影響高寒高海拔區域的氣象條件復雜,首先高寒環境對植物的品種做出了限制,而石質邊坡植物的種植過程較為復雜,為植被恢復帶來較大的難度,尤其是高寒區

    商品與質量 2019年4期2019-12-21

  • 基于紅外熱成像儀分析石質文物的風化等級
    文物古跡。其中,石質文物憑借其自身的特性得以長久流傳下來。浙江省內存在許多歷史悠久的凝灰巖石質類文物。這些石質類文物在誕生之初就飽受自然界的侵蝕,特別是現代,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工業區在城市之中廣泛存在,使得大多數石質文物受到化學腐蝕,表面斑駁不全,若再不采取適宜有效的保護措施,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1 研究前景本文所述的對石質文物展開便捷有效的檢測以及盡快得出文物的風化程度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隨著文物保護新型理念的產生和保護意識的增強,文物保護研究人員加

    贏未來 2019年33期2019-12-14

  • 論述端硯的收藏價值
    征。本文從端硯的石質、石品和工藝三方面探討其對端硯的觀賞、實用和收藏價值的影響,旨在更好的鑒定端硯的價值。關鍵詞:端硯;石品;石質;工藝;價值與收藏1.引言硯,即“硯臺”,中國文房四寶之首,憑借其穩重的質感、獨特的觸覺、優雅的色澤以及持久耐用等特性,古往今來,一直深受文人墨客、雅痞貴族的喜愛,被視為一種高雅藝術品的象征。端硯,與安徽歙硯、甘肅洮硯和山西澄泥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并憑借其石質堅實、細膩、研磨不滯、發墨快,研出的墨汁細滑、書寫不壞筆、蟲蟻不蛀、

    神州·下旬刊 2019年9期2019-10-30

  • 碳酸鹽巖石質文物的酸雨風化機理及其控制技術淺析
    世界遺產中有許多石質文物,如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古遺址,其用材多數是沉積巖和變質巖。經調查,暴露于室外的云岡石窟的雕像與題記部分消失;北京故宮太和門欄桿上的漢白玉鳳凰望柱、天安門前金水橋的石獅石刻、圓明園如園中的石質構件等受到嚴重侵蝕;連云港孔望山石刻造像及龍門石窟、樂山大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風化[1-2];北京石刻博物館對北京石質文物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北京3萬多件石質文物中,已經有13%的文物屬于嚴重風化,27%的文物屬于一般風化[3],石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9年8期2019-09-06

  • 我國石質文物保護研究進展——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分析
    文化遺產。其中,石質文物(包括石窟寺、石雕像、摩崖石刻和碑刻等)在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歷史悠久、分布面廣、價值高的特點。截止2017年,國務院已公布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共4 296處,其中269處為石窟及石刻類石質文物。由于石質文物通常體量較大,多處于露天或半露天環境,往往不可移動,普遍存在水害、賦存巖體不穩定而導致的結構損傷破壞、本體污染、表面風化等問題。隨著文物與周邊環境不斷交互作用,文物劣化情況日益加劇,亟待解決,石質文物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9年2期2019-04-23

  • 常見加固材料在石質文物保護修復中的應用
    了許多世人矚目的石質文物古跡,它們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不可再生的無價的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石質文物在我國各類文物中占有極大的比例,這些文物在歷史歲月中遭受長期的自然侵蝕,破壞嚴重。從石器時代的巖畫,到歷代的石窟造像、經幢石塔、牌坊石橋、石碑石雕石刻和各類石質古建筑等等[1],這些石質遺跡大部分暴露在自然界的風化環境中,特別是近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和酸雨對石質文物古跡的侵蝕更加嚴重,尤其是對碳酸鹽類巖石,如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等質地的石質文物,受到酸雨的

    文物季刊 2019年2期2019-04-02

  • 淺談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石質邊坡渠道防滲減糙設計
    )1 灌區概況與石質渠道現狀1.1 灌區概況人民渠二處管轄人民渠五·七期、六期干渠,灌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沱江、涪江兩江流域,地處沱江與凱江、凱江與涪江之間的丘陵地帶,是典型的丘陵灌區,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8.558萬hm2,已實現灌溉面積11.953萬hm2。干渠總長311km,其中,五·七期192.19km、六期干渠118.81km,石質渠道占渠道總長70%以上。2001年,水利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復了《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報告》,

    四川水利 2019年1期2019-02-14

  • 洮硯歷史文化初探
    泛。本文從產地、石質、硯工和產業現狀四個方面對洮硯的歷史文化進行了初步探討。關鍵詞:洮硯;產地;石質;硯工 ;產業現狀1 洮硯產地洮硯石料出產于黃河上游最大的之流——洮河流域,位于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洮硯鄉境內。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西傾山余脈析為三支,由西向東延伸。其南支夾在洮水與白龍江水中間,充當二水的分水嶺。由沿途的花爾干山、光蓋山等山峰形成迭山山系;北支從卓尼縣康多鄉入境,由沿途的白石山、廟花山,牙布山,候旗大山,露骨山形成形成白石山系;中

    卷宗 2018年26期2018-11-07

  • 淅川縣石質荒漠化土地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450045)石質荒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形式,在我國分布廣泛。關于石質荒漠化問題,周忠發[1]應用多波段、多平臺遙感影像,在野外調查與GIS技術的支持下,研究了石質荒漠化土地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分布、程度、成因等;熊康寧等[2]應用多時相、多波段、多平臺的遙感影像,通過人機交互解譯和GPS定位校正,進行了石質荒漠化程度評價、GIS制圖和分析;呂濤[3]參考相關資料及圖件,在ArcView和ENVI平臺上對2000年TM影像資料及典型地區TM 7個波段數據

    中國水土保持 2018年11期2018-11-06

  • 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石質文物清理技術探討
    其附近海域發現有石質文物,1996年西沙水下普查時發現并確認了該水下遺址,命名為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2015年,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海南省文物局聯合對其進行正式的水下考古發掘。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以石質文物和瓷器碎片為主要堆積,石質文物包括建筑構件、石像和生活用具三類,這些文物為研究古人在南海海域的生產、生活等社會活動提供了實物依據。從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的文物類型、價值、水深、水質及現有旅游基礎條件等多方面因素來看,該遺址具有良好的水下原址保護與

    文物季刊 2018年5期2018-09-27

  • 出水石質文物的風化腐蝕
    水下考古發掘出的石質文物,這些文物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風格,種類眾多,有石雕男女人像、獅頂方柱、八棱石柱、龍柱、石板、石條、石磨等[1]。這批海洋出水石質文物出水時表面覆蓋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結垢物、海洋生物病害,掩蔽了文物的文化信息,溫濕度的變化會造成石質文物內部結構的破壞;部分石質文物呈現了風化腐蝕病害現象。這些病害現象是文物歷史滄桑的證物,但也會加速文物的風化腐蝕,破壞文物表面的微結構,若不及時處理,許多歷史文化信息將會喪失。本工作對石質文物材質本體進行了

    腐蝕與防護 2018年3期2018-04-11

  • 拓片制作工藝對石質文物的損害及保護性研究初探
    :隨著時間遷移,石質文物的風化越來越嚴重,石刻表面的文字、刻畫及其他圖案等在逐漸消失,為能長久保存這一歷史文化遺存,人們通過制作拓片來保存遺留下來的刻字、刻畫等,但這一方法也給石質文物帶來了一定的損害。本文主要通過對拓片制作過程中對石質文物的影響的分析,結合文獻資料,總結歸納出較為理想的拓片制作方法和手段,同時出于保護措施和對石質文物的保護材料的性能理想原則要求。關鍵字:拓片;石質文物;損害;保護研究石質文物與拓片制作技術作為我們珍貴文物和典型的傳統工藝,

    魅力中國 2018年37期2018-03-22

  • 兔眼玻璃體內微小石質異物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兔眼玻璃體內微小石質異物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張曉楠,程敬亮,張會霞,王斐斐,文寶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磁共振科,河南 鄭州 450052)目的:探討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和常規MRI序列對兔眼玻璃體內微小石質異物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試驗動物40只分成4組,每組10只,將0.2 mm的石塊、瓷器、煤塊和石墨各10枚分別植入右眼玻璃體內,以左眼作為對照,均于手術后2 h內行MRI檢查,磁共振檢查序列包括T1WI、T2WI、PDWI、3D-DESS和SWI。結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7年2期2017-07-18

  • 淺談端硯的價值與收藏
    征。本文從端硯的石質、石品和工藝三方面探討其對端硯的觀賞、實用和收藏價值的影響,旨在更好的鑒定端硯的價值。關鍵詞:端硯;石品;石質;工藝;價值與收藏1.引言硯,即“硯臺”,中國文房四寶之首,憑借其穩重的質感、獨特的觸覺、優雅的色澤以及持久耐用等特性,古往今來,一直深受文人墨客、雅痞貴族的喜愛,被視為一種高雅藝術品的象征。端硯,與安徽歙縣歙硯、甘肅洮州洮硯和山西絳縣澄泥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并憑借其石質堅實、細膩、研磨不滯、發墨快,研出的墨汁細滑、書寫不壞筆

    神州·上旬刊 2017年3期2017-06-27

  • 干旱石質山地不同造林方法效果分析
    25000)干旱石質山地不同造林方法效果分析董鑫(葫蘆島市林業局,遼寧 葫蘆島 125000)為解決遼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質山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問題,選取抗旱能力較強的側柏為供試樹種,采用魚鱗坑整地方式,分別采用常規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進行造林試驗,當年入冬前調查成活率,3年后調查保存率,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應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顯著高于其他2種方法,確定客土袋造林方法為最適合石質山地的造林技術。石質山;造林方法;保

    防護林科技 2017年5期2017-06-15

  • 淺談石質文物的技術保護
    ◎李靜淺談石質文物的技術保護◎李靜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遺留下來了各種各樣的文物,其中石質文物包括了石窟寺、露天石質文物等。這些石質文物在自然力的影響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加強相關技術的運用,實現對石質文物的保護。為此,文章對石質文物中運用到的相關技術展開討論,加強石質文物保護水平的提升。石質文物 技術 分析石質文物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在書寫我國燦爛文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記載了我國文化和歷史的變遷。石質文物主要包括石雕、石塔和古建筑等。由于石

    參花(上) 2017年5期2017-05-11

  • 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及其應用
    種造林技術開展了石質荒山植被恢復,結果表明:播種造林出苗率達94.8%,三年保存率達91.6%,與常規播種造林出苗率與保存率相差無幾;3年播種造林林木平均株高、冠幅分別達82.7 cm、1.21 m,分別為常規生產播種造林的71.8%、82.8%,與常規生產播種造林差異不顯著(0.05水平),應用效果良好。胡枝子;石縫播種造林技術;示范應用1 石縫造林的由來石縫造林最初源于哈同高速邊坡綠化及沿線受損山體植被恢復工程。哈同高速建設期間在途經賓縣、方正、依蘭等

    防護林科技 2016年12期2017-01-03

  • 露天石質文物病害成因的故障樹分析
    0053)?露天石質文物病害成因的故障樹分析王 雙 王 浩 李雨株(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北京100053)在已有露天石質文物病害成因宏觀分析的基礎上,從生物病害、斷裂與缺損、表面(層)風化、表層空鼓與裂隙等方面,對露天石質文物的病害成因進行了故障樹分析,建立了較為直觀的病害成因判斷方法,為工程人員后續加固工作提供依據。石質文物,病害成因,故障樹分析法石質文物是指以天然石材為基礎的歷史遺跡,包括石質古跡建筑、石窟、石碑等多種類型,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

    山西建筑 2016年23期2016-11-03

  • 喀斯特地區石質邊坡生態恢復技術應用研究
    21)喀斯特地區石質邊坡生態恢復技術應用研究李玉梅1,劉敬霜2(1.百色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廣西百色 533000;2.廣西紅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西南寧 530021)喀斯特石質邊坡生態恢復是高速公路建設中的一個難題。文中針對目前常用的公路石質邊坡綠化處治方案,結合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喀斯特石質邊坡生態恢復處治案例,通過介紹生態恢復技術的設計原理、施工工藝及技術優勢,闡述了該技術在喀斯特石質邊坡處治中的應用效果和推廣價值。該工程石質邊坡生態恢復嘗試突破傳

    公路與汽運 2016年4期2016-09-14

  • 露天石質文物表面防護材料的應用探討*
    3003)?露天石質文物表面防護材料的應用探討*徐澤遠,顏明俊,章豪(淮陰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江蘇淮安223003)我國擁有大量的石質文物遺產,它們承載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然而,這些文物一般分布在野外,受惡劣環境的影響,正遭受較為嚴重的腐蝕風化。本文首先簡單討論了露天石質文物的危害因素和防護原則,然后重點探討了三類石質文物表面防護材料(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和新型仿生材料),最后對石質文物表面防護材料的發展進行了總結與展望。露天石質文物;文物保護;危害機

    廣州化工 2016年8期2016-03-13

  • 石質文物科技保護研究進展
    310018)?石質文物科技保護研究進展葉 良1,李強強1,孫平平2(1.浙江科技學院 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杭州 310023;2.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杭州 310018)總結了石質文物病害機理研究及病害檢測技術、石質文物清洗方法、石質文物保護材料、石質文物監測方法、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石質文物科技保護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現狀和取得的重要成就,并針對石質文物科技保護在保護材料、儀器設備等方面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石質文物;科技保護;現狀;研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5期2016-01-23

  • 露天石質文物的風化和加固保護技術探討
    67000)露天石質文物的風化和加固保護技術探討裴玲玲(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 河北 承德 067000)中國作為有著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創造和誕生了許多文物古跡。這些古跡與文物都是無價之寶,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價值。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文物如何保存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文針對露天石質文物的風化和加固保護技術進行探討。露天;石質文物;風化;加固保護技術一、露天石質文物破壞的原因石質文物是用天然的原石經過設計者的精心設計、雕琢而成的工藝品。在

    黑龍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12-07

  • 石質填方路基施工技術應用
    興313100)石質填方路基施工技術應用陳茂喜,章琪(浙江省長興縣人民政府畫溪街道辦事處城建辦,浙江長興313100)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我國多數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設步入了高速發展軌道。作為城市道路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快速路,在其施工中涉及的施工工藝復雜、施工技術廣泛且交叉、施工環境特殊,因此其施工技術及施工安全性備受關注。對于特殊的城市快速路路基施工,其難度更大,不合理的施工技術直接影響路基質量。針對城市快速路中石質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總結石質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5年5期2015-11-07

  •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及質量控制技術
    公路;路基施工;石質路基;質量控制引言隨著技術發展,石質路基成為現代道路建設中新型路基的運用日漸廣泛。石質路基施工技術不同于傳統路基施工,其使用的填料石塊通常具有塊粒徑范圍廣、塊間孔隙大、透水性較強等特性。因此,對特殊填方路基中的地基處理、相關施工技術及工藝運用等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及工程價值。1 路基施工對地基的要求1.1地基的承載能力針對石質路基,地基承載能力是石質路基壓實質量和安全正常使用的重要保證,直接關系到路基的安全穩定性。按照相關施工

    建材與裝飾 2015年13期2015-10-29

  • 西周石質列鼎考釋
    61061)西周石質列鼎考釋王靜芳,吳存浩(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濰坊學院文博院收藏了一組編號為W Y SD 02的銘文石鼎,數量為9個,規模依次遞減,當為周代最高統治者所使用的一種列鼎。這組有銘文石質鼎的面世,對于研究鼎的發展與演變以及周代的政治、經濟乃至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義。西周;銘文石質列鼎;形制在濰坊學院文博研究院所收藏的文物中有一組編號為WYSD02的石鼎,此組石鼎數量為9個,石質鼎自大到小,規模依次遞減,為石質鼎中最為顯赫的一種

    濰坊學院學報 2015年1期2015-07-12

  • 東山島丘陵石質山地樹種選擇技術研究
    改變東山海島丘陵石質山地長期裸露現狀,東山縣林業局在陳城鎮陳城村大帽山石質地開展了造林綠化試驗,選用甲竹桃、臺灣相思、馬尾松、木荷和厚莢相思等5種樹種進行塊狀種植,10年生時對其生長情況和防風效果進行了觀測,篩選適合于島上石質山綠化的樹種,為東山島荒山造林和疏林地補植提供樹種依據。2 實驗地概況實驗點位于漳州市東山縣陳城鎮陳城村,地處東山島南端,與詔安縣毗鄰,距離縣城15km。氣候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水較少,年平均降水量945mm,大部分降雨集中于5~

    綠色科技 2013年7期2013-08-28

  • 石質文物三維信息留存與應用
    100028)石質文物三維信息留存與應用李樹坤1?,侯妙樂1,吳育華2,胡云崗1,張玉敏3(1.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 100044; 2.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 100029;3.北京帝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對石質文物三維信息留存的幾種主要方法:基于傳統測量方式,基于近景攝影測量方式,基于三維激光掃描方式進行了系統論述,并對其原理、處理流程、優缺點進行了對比,結合實際工程實例給出石質文物三維信息留存的主要應用,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

    城市勘測 2013年2期2013-03-03

  • 徐州市山體石質邊坡復綠工程設計
    38)徐州市山體石質邊坡復綠工程設計朱 敏 (金陵科技學院園藝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結合江蘇省徐州市山體石質邊坡復綠工程設計的實踐,成功的將園林景觀設計學的原理與恢復生態學理論有機結合,并以此作為設計目標,科學應用了創新設計方法——“山勢造型修坡法”、“景觀視覺法”、“節水設計法”及“多樣化植物配置法”等,并運用以上方法,在徐州龜山、兩山口、九里山等宕口石質邊坡復綠工程中獲得成功,為江蘇北部地區山體石質邊坡復綠工程設計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景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2年10期2012-11-10

  • 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用于平拋和自由落體實驗
    料鐵質黑板1塊,石質球1個(直徑約4 cm),導軌1個,彈簧槍1支,實驗室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1只,大頭針1根,墨粉紙、白紙各1張,電烙鐵,導線若干.2.4 制作過程石質球沿直徑方向穿孔,孔徑略粗于導線為宜.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內部放電導線各自接出,一根與鐵質黑板焊接,一根與大頭針鈍的一端接觸.大頭針穿過石質球孔,固定大頭針于孔口,露出3 mm.導軌水平放置并固定,導軌一端安裝彈簧槍一支.2.5 實驗裝置如圖1圖12.6 實驗步驟(1) 鐵質黑板豎直方向固定,板

    物理通報 2011年4期2011-01-24

  • 特殊填方路基施工技術——張家口市城市快速路環城路施工體會
    路兩側都是輔路。石質路基作為一種特殊結構型式的路基,目前正得到廣泛應用。由于其填料的粒徑較大,且具有抗剪強度高、透水性強、孔隙率大、存在破碎性等工程特性,在施工工藝方面與常規的填土路基有較大區別。目前國內外對石質路基施工工藝沒有較為系統和完善的研究成果,施工現場缺少定量的技術指導,從而導致石質路基的施工質量得不到有力地保證。鑒于此情況,對石質路基中的地基處理要求、攤鋪與整平技術以及壓實工藝和邊坡的施工技術進行探究很有必要。1 石質路基的地基處理要求1.1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0年9期2010-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