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前景展望

2017-01-03 22:15梁麗英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前景展望東盟中國

梁麗英

[提要] 我國與東盟自1991年建交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的貿易合作關系,雙方在不同領域內的合作不斷深入,貿易總額增長迅猛,促進了雙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在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合作關系的發展。本文介紹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發展現狀、找出兩者經貿關系存在的問題,并分析新形勢下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希望中國與東盟之間能夠排除困難,實現經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中國-東盟;經貿關系;前景展望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18日

一、緒論

中國與東盟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確定了友好的貿易關系,且雙方的經濟往來日益密切,自貿區建設步伐穩步推進。在“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合作將繼續深化。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往來的質量和數量都在快速的增加,貿易交易總額逐年攀升,2003年交易額僅為558億美元,而這一數值到2015年增加到4,720億美元,增長快速。隨著兩國經濟貿易合作的不斷深入,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關系受到文化差異、政治差異、經濟差異的影響,阻礙了雙方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在新形勢下對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前景展望分析,有利于減少雙方貿易糾紛,穩固雙方良好的貿易關系,實現經濟共同發展。

二、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現狀

(一)貿易額快速增長。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額在2015年達到4,720億美元,在2014年達到4,804億美元,為歷史最高值,相信在今年這一數值有望被突破。與1991年貿易總額84億美元相比,增加了56倍,增長速度十分迅猛,具體見圖1。從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額增長情況來看,進入到21世紀以后,貿易總額增長速度開始加快,除2009年和2015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貿易總額持續增加。從依賴程度來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度在東盟貿易伙伴中常年排名第一,東盟也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合作伙伴。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其中重要的目的在于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聯系,擴大雙方經濟利益。在2008年中國與東盟就自由貿易區的事情進行協商洽談,并于2015年1月正式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具有覆蓋人口多(19億人)、國家多(11個)、交易數額大的特點,自貿區建成后將成為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該自貿區的建設對于雙方經貿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自貿區貿易總額將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對于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圖1)

(二)相互投資持續增加。自建交以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相互投資總額不斷增加,截至2016年5月底,雙向投資額累計已經超過1,600億美元,雙方之間投資涉及領域眾多,包括建筑、物流、貿易、制造業、服務業等。圖2是2003~2015年中國與東盟之間相互投資的情況。每年相互投資數量總體上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除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4年世界經濟下行影響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現大的增加,其中2006~2008年期間年均增幅超過20%,2003~2006年年均投資額保持在30億美元左右。從中國在東盟地區之間的投資情況來看,2003年至2006年期間,中國在東盟地區的投資額度較小,快速增長是在2007年和2008年,年均增長近3倍,且2008年的金融危機并沒有讓中國在東盟的投資減少??傮w來看,中國與東盟之間相互投資持續增加,雙方貿易合作關系不斷加深。目前,中國與東盟之間開始拓展在其他領域中的合作,亞洲投資基礎設施銀行的運營標志著雙方之間的合作迎來新的發展點,該銀行由中國與東盟共同投資成立,雙方將在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和深入,同時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的建設也說明雙方將加強在電力、橋梁、農業、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梢灶A見,未來的幾年內,雙方互相投資的數額將會快速增長。(圖2)

(三)經貿關系日漸加深。近年來,雙方經貿關系不斷加深,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標志著雙方不僅在貿易、投資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密切,還進一步拓展了雙方的合作領域,合作關系逐步走向了機制化。目前,雙方最高合作機制已經逐步建立:包括“高層領導人會議”、“中國-東盟高官磋商”、“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中國-東盟科學技術合作聯合委員會”、“東盟北京委員會”以及“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這些工作機制的建立有效解決了雙方在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共同促進雙方在各個經濟領域內的進一步合作,也標志著雙方經貿關系日漸加深。

三、中國與東盟區域經濟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方面

1、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雖同為發展中國家,但是東盟整體的經濟水平與中國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不僅如此,東盟各成員國家之間的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其中新加坡工業化程度較高,而緬甸、老撾等國家經濟欠發達,工業化水平較低。經濟水平的不一致不利于成員國之間進行經濟協調,阻礙了雙方的深化合作。除此之外,近年來東盟成員國都以中國經濟為發展模板,在出口戰略方面也與中國相似,推行出口導向戰略,并且國內企業技術水平較低,人工成本較低,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附加值較低,這點也與中國出口產品類似,因此經濟優勢不能形成互補關系,一定程度上對雙方深化經貿合作關系造成大的影響。

2、東盟成員國之間存在摩擦和矛盾。東盟成員國之間互為鄰居,歷史上常因領土問題發生摩擦,如馬來西亞與印尼、印尼與菲律賓之間常因島嶼問題發生爭吵;不僅如此,柬埔寨與泰國內部政治環境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其中泰國在2006年、2009年和2014年先后3次爆發政治沖突,給企業發展造成巨大影響,減小了投資者對泰國市場發展的信心,東盟成員國政治環境的不穩定局面,給雙方貿易往來帶來很大的影響,成為經貿關系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東盟成員各國之間這種不穩定的關系,使得同盟國之間沒有良好的整體性,各自都以本國的利益為主,缺乏大局觀念,內部合作缺乏必要的妥協與讓步。除此之外,沒有一個掌控局勢的國家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內部矛盾日益加深,影響了外來投資者投資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東盟經濟的發展,這使得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雙方的合作,某些關稅政策無法實施。

(二)政治方面。由于中國與東盟不少成員國之間彼此相鄰,領土爭端問題也由來已久,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南海爭端問題,這也是中國與東盟進行深入合作的重大障礙。南海問題的核心在于南沙群島,從歷史上看,我國早在宋朝就對南沙群島進行命名,也是最早對其行使主權管轄的國家,因此南沙群島是我國固有領土這一點無可爭議。東盟國家制造南海爭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為了進一步加大本國領海的范圍;二是南沙群島對于各國來說都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且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儲藏著巨大的油氣能源。南海問題升級后,一些大國和集團為了搶奪軍事要地限制中國,擴大自身對于南海的影響力,塑造中國威脅論,暗地支持東盟國家制造南海爭端,這使得南海爭端問題進一步加劇。目前來說,南海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這已然成為雙方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大障礙。

四、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前景展望

(一)區域內國際產業轉移趨勢不斷加強。由于中國國內制造成本不斷攀升,原本的低價勞動資源優勢也逐漸消失,政府大力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提升產業的技術性,淘汰落后產能,其中勞動密集型、利潤率低的產業逐漸向外轉移,其中東南亞國家成為主要的轉移目的地,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具有低價勞動力資源的東盟成員國成為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中國國內企業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及制造成本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需要向國外市場轉移,而東盟各國具有勞動力、土地等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雙方各取所需。中國企業通過產業轉移,帶來先進的技術,利用勞動力和其他資源優勢獲取利潤,東盟各國通過企業投資,解決人口就業問題,促進經濟的發展,雙方之間相互合作,合理分工,共謀發展,相互促進。因此,東盟成員國應當為外商投資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政策上給予大的支持,硬件上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境內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

(二)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廣闊。產業結構升級是發展中國家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任務艱巨,而發展服務業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中國與東盟在服務貿易之間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東盟國家具有優越的旅游資源,并且與中國的旅游資金相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能夠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因此中國游客去往東盟國家旅游的人數常年居高不下,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是熱門旅游國家,被國內游客稱之為“新馬泰”,且國內旅行團常年推出“新馬泰”7日游等活動,因此東盟國家在中國居民出境旅游人數排行中常年位居前10名。雙方也一直深化在旅游配套產業方面的合作,旅游產業發展帶動了地區酒店、餐飲、健康等服務業的發展,不少中國投資者到東盟國家投資服務業。目前,中國和東盟10國作為創始成員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正式運營,雙方在服務領域內的合作將會進一步加強。

(三)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金融一體化進程。金融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之間可以嘗試部門自由化,加快金融一體化的進程。主要措施如下:首先,應當繼續推廣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化,貿易本幣結算化是加強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重要方式,政府應加快貿易本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貿易本幣化提供硬件支持,減少本幣化結算時間;鼓勵企業在區域貿易中采用本幣結算,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增加企業貿易本幣化結算的積極性;同時,穩步開展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掛牌交易和兌換業務,大力支持東盟國家本幣互換人民幣資金用于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其次,優化區域金融合作機制,在此基礎上深化合作,強化跨境資本流動監管合作,促進資本在區域之間的合理有序流動。最后,應當共同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加強區域間金融代理結構設置制度,保障區域內資金高效、安全和便捷流動,并積極建立金融監管合作機制,形成跨境金融監管網絡。

主要參考文獻:

[1]張云亮.當前中國與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問題分析與前景展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左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及前景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13.

[3]盧紅飚.冷戰后中國與東盟關系中的臺灣問題[D].福建師范大學,2011.

[4]王瀚一.區域主義視角下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中的制約因素及解決對策[D].吉林大學,2015.

[5]沈銘輝,仇莉娜.中國-東盟經貿關系40年:回顧與展望[J].海外投資與出口信貸,2016.1.

[6]李玉貴,韓文靜.中國-東盟經貿關系發展成果與展望[J].前沿,2015.5.

[7]孫婧.中國與東盟貿易的競爭性和互補性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8]佟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體制下老中經貿關系研究[D].安徽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前景展望東盟中國
吉安市井岡蜜柚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
機關單位行政管理工作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