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公共經濟管理創新

2017-01-03 14:46王換娥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公共管理

王換娥

[提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公共管理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明顯,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諸多領域的發展成本較高。本文以公共管理創新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為出發點,通過對我國公共管理與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提出轉變治理方式、創新公共管理理念、健全創新管理體制建設等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公共管理;經濟增長質量;路徑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論公共經濟管理的創新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2日

我國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現已進入相對平穩增長的階段。相對高速階段,我們現在應該把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的質量上來。為了盡快實現這個目的,就要將財政經濟手段與公共管理手段有機結合起來,雙管齊下,互動協同。然而,目前各級政府的公共管理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管理效率低下、行政色彩濃重等。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從創新管理機制、推動政府轉型和社會轉型入手,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

一、公共經濟管理的概念

在了解公共經濟管理概念之前,我們應當明確,公共經濟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它的內涵極廣,涵蓋了社會學、倫理學、法學、政治經濟學、哲學、管理學等學科。從不同的學科視角可以形成不同的概念,因此多年來學者對公共經濟管理的概念爭議較大。國外學者以政府是公共經濟管理主體為出發點,探討公共經濟管理中政府所發揮的管理和領導作用。而此后伴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縱深發展,學者們又把新的方法引入公共管理,如市場調節機制、工商管理等。這樣的改變,把公共管理的管理方式進行了創新,使得公共管理的主體進一步擴大,進一步推動了公共經濟管理理論的發展。

二、經濟增長質量與公共管理創新的內涵

有關經濟增長質量的概念,至今觀點眾多。有的學者將其歸入到政治經濟學領域,把產量、質量和生產效率等綜合因素的同步增長,構成經濟質量的提高;也有學者將其納入更廣闊的范疇,將經濟、社會、道德、環境、人文等多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有學者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應當側重于量的積累,是經濟長期發展的產物;也有學者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應當突出“質”的飛躍??傊?,無論那種觀點,都無外乎側重于經濟質量的主觀方面。筆者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是一個宏觀概念,要從政治、經濟、法律、哲學等方面綜合加以考慮,重點不是主觀方面的量或者質增長,而是把整個社會系統有機融合進去。

相對經濟增長質量來說,公共管理創新的概念較為清晰,是指公共管理創新的主體,為了公眾利益,對公共管理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改革完善,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合乎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制度。公共管理的主導者是政府內的公共組織或政府外的非政府組織。從公共管理的職能來看,兩者是互動關系:一方面經濟發展決定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要想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就需要以公共管理做載體并予以保障;同時,為了使市場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需要公共管理部門合理配置社會公共資源;另一方面創新管理機制也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手段。從以往經驗來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使經濟增長的數量先于質量而行,導致生態和社會成本過高,經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三、我國目前公共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公共管理理念陳舊。為了使主體思想的觀念更加規范,公共管理者在從事管理活動時秉承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原則構成了管理理念。就我國公共管理來看,主要表現為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無限政府”理念。顯而易見,計劃經濟以來,政府一直是公共管理的主體,行政色彩過于濃重,行政機關內部 “官本位”觀念根深蒂固,政府更側重于管理者的角色,而非服務者,行政色彩過于濃重,公民與政府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沒有話語權;二是“唯GDP論”。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很慘痛的,尤其是把經濟增長看成簡單的GDP增長,導致粗放型經濟和社會發展失衡,GDP成了官員評定和管理績效的硬指標。而對公共資源和產品的分配、環境治理、服務建設等缺乏關注,帶來的社會問題非常嚴重。

(二)公共管理模式存在弊端。第一,市場經濟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還只是設想。要想實現這個理想型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二,政府主導管理。目前非政府組織發揮的管理作用有限,而我國政府內部機構等級制度明顯,政府人員的權限和職責、領導的指揮方向、行政權力的運作、信息傳遞方式都有嚴格的規定,官僚體制明顯;第三,為了提高管理效率,政府會在適當的時期和地域設立臨時機構,并且雇用非正式的員工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但這些臨時機構和員工在高密度的工作和行政命令之下,注重的是按時完成任務,而對管理的過程相對放松,也導致了一些社會矛盾。

(三)公共管理體制落后。首先,如上所述,政府管理存在官僚制現象。由于管理體制中的層次劃分清晰,上下級關系明確,導致官僚氣息濃重。這種制度會導致公共資源浪費、工作效率低下,管理者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較差;其次,政府供給與實際需求不符。在公共管理過程中,由于政府和公眾的地位嚴重不對等,政府作為管理者,公眾作為被管理者,導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被管理者沒有發言權,缺乏向政府提出要求的有效通路,因此被管理者無法選擇管理者,只能被動接受管理,對管理者實施的管理方式也無法選擇,從而導致供需不符,最終導致公共資源和公共產品分配不均。要想實現經濟質量的提高,各級政府就應該加強對社會、環境、市場等方面的改進和完善,而政府卻利用行政手段進行了不當干預,落后的管理體質導致管理效率低下、社會失衡。

(四)公共管理主體存在缺陷。首先,當前公共管理的方法比較落后。由于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以及官本位思想的約束,各級政府在公共管理的時候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強制性,信息不對稱,信息的透明度較低,主要通過下達行政命令進行管理,缺乏管理手段的創新,導致公共管理的滯后;其次,當前公共管理供給的主體范圍太窄,主體過于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管理事務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復雜,同時深化改革階段也暴露出更多的問題,這就需要公共管理的主體也隨之呈現多元化。傳統手段和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滿足公眾利益實現的需求。政府要學會放權,讓更多的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管理,但是政府仍然利用權力掌握公共管理,成為了最大的“股東”,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有限,使得公共管理的效率低下。

四、以公共管理創新機制促進經濟增長質量

(一)將公共管理主體范圍擴大,將非政府組織納入到公共管理中來,與非政府組織協同管理。前期階段可以以政府為主,非政府組織為輔,后期可以進一步擴大非政府組織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影響力,以優化管理結構,此時政府應當逐步縮小公共管理中的權利范圍,側重于對非政府組織的服務與監督。

首先,政府職能需要徹底轉變。當公共管理主體范圍擴大,實現多元化,政府職能勢必削減,在微觀經濟上,政府要適當減少干涉公共管理的力度,不能成為管理的主導。政府應當以提高社會效益為目的,由社會變量來決定政府的決策機制、權利運行和組織結構,豐富管理層次;其次,擴大公共管理主體范圍。從經濟角度來看,非政府組織在資源配置上較政府有一定的優勢,體現在可以有效節約經濟成本。另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較為靈活,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公益活動,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化解政府通過財政手段劃撥資金進行公共管理的困境。同時,廣大民眾也可以通過這些通路參與到公共管理中來,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節約了社會成本,提高了公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最后,擴大非政府組織的管理職能。盡管非政府組織在管理上具有一定優勢,但其弱勢也比較明顯,因此應當與非政府組織共同管理以實現治理資源的優化,形成政府、社會力量的多元參與和良性互動格局。

(二)以法治思維提高公共管理創新水平。首先,將法治思維運用到公共管理中,處處以法治為前提。各級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提高服務質量,從管理制度的擬定到實施全部實現法治化,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其次,應當進行行政制度的創新,按照陽光行政、責任行政的要求,通過公共管理手段實現公平正義,進一步優化行政管理環境;最后,注重風險預防和監控。任何管理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出臺都存在著一定的實施風險,要求公共管理的主體要在政策出臺之前做好充分的調研,對政策實施進行可行性分析,盡量降低實施風險,結合民意和實際情況,促進創新過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創新管理體制,轉變治理方式。要實現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政府職能的目標,就必須轉變社會治理方式,健全、創新管理體制,通過節約市場交易成本,實現公共經濟和資源的高效配置。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來創新管理體制:首先,評估機制進行完善。引入專業評估機構對公共管理事務進行有效、公開、合理評估,通過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制度創新和良性互動;其次,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回歸經濟規律本身,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設立公共管理網絡平臺,將公共管理涉及到的各項信息向社會公開,加大執法力度和公眾監督力度,優化民眾的建言通路,做到及時溝通,及時解決,切實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四)營造優良的創新政策環境,保障經濟質量持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國已經進入了創新驅動的新階段。在2006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國家明確提出:科技發展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任務,必須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2007年10月15日召開的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再次重申上述思想并明確提出,要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必須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高科技必須與傳統產業全面結合。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也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各級政府應當以會議精神為導向,在公共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執政智慧,通過產業孵化區和高新產業園區等基地建設和政策扶持,將創新理念落到實處,真正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為其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通過鼓勵、激勵政策以及稅收優惠,使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我國經濟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五)創新公共管理理念,促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就目前的公共管理現狀來看,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各級政府的公共管理還帶有比較濃郁的官僚色彩,社會管理模式比較陳舊。由于長期以來,行政機關以經濟建設為主要目標,忽略了社會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居于主導地位,沒有將非政府組織納入到管理主體中來,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管理過程中主要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忽視了源頭治理;管理手段陳舊,法律思維運用不足,行政色彩濃重。這些問題制約著社會的發展,因此當前的重點應當將社會管理進一步創新,提高層次,擴大視野,更新觀念,以人為本,服務優先。在公共事務管理及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的分配上處處以群眾的利益為先,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優化管理結構,把服務群眾落到實處,使社會運行安全有序,促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金太軍,王建潤,汪波.尋求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探索及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3.3.

[2]王薇,任保平.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公共管理創新機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9.

[3]唐杰.中國宏觀經濟短中長期問題與對策分析[J].開放導報,2013.6.

猜你喜歡
公共管理
如何為網絡新聞輿論立規矩
春節聯歡晚會的思想導向性增強對于公共管理的影響
我國政務微博參與公共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