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繁榮背后有隱憂

2017-01-06 18:30
農家顧問 2016年12期
關鍵詞:冷鏈生鮮產業園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管理的不斷規范,不僅給農民的消費購物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通過網上銷售農產品也讓農民獲得了收益。有數據顯示,目前農村用戶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84.6%,農村居民對網購的接受率超過八成,2015年,農村地區電商交易額達到3530億元,同比增長96%。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測,2016年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4600億元。但應當看到,目前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困難,如特色產業規模小、產品數量不足、質量標準參差不齊,自身基礎設施差、冷鏈物流難配套、運維成本高企等,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電商發展過快,帶來了“收購難”問題。目前在許多地方,由于特色農產品供應量不足,形不成規模效應,以至于農村電商突飛猛進后,愈發凸顯“產量短板”。農產品生鮮電商的高成本投入和“籃子裝不下、車子拉不走”的尷尬局面,成了制約農村電商尤其是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產業規模小、生產缺乏統一標準、產品質量難以控制、品牌意識差,成為當前農產品電商生存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有實現規?;a,通過品牌化運作和企業化整合,提升農產品產量、質量,才能充分發揮電商的經濟效用。

要把互聯網的信息優勢變成農民手中的真金白銀,還要看農產品本身的競爭優勢和物流產業的發達程度。我國每年運輸途中腐爛變質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價值近千億元,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冷鏈物流體系,僅靠互聯網很難減少這些浪費。我國目前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其中95%的企業處在“賠本賺吆喝”的境地,主要原因就是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成本過高。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表示,冷鏈物流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冷鏈物流目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冷庫總容量為3710萬噸,冷藏車總保有量約為9.3萬輛,平均水平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滯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數據表明,2015年,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農產品冷鏈流通率為95%,果蔬冷鏈流通率為98%,而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只有10%、26%和38%。冷鏈缺失不僅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也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攔路虎”。只有政府、行業和企業共同努力,建立起完整的冷鏈物流鏈,再加上電商的信息流,才能真正打通生鮮農產品價值鏈。

國產農產品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標準。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耕歷史底蘊深厚,特色農產品甚多,為什么堂堂農產品就不賺錢呢?這與缺乏標準、沒有品牌、質量不一密切相關。國內絕大多數農產品由一個個散戶種養,從種子、肥料、飼料到種養殖過程,都是憑借自己的經驗隨心而行。農產品收獲以后,農戶的分揀意識也極為欠缺,大的小的、好的壞的,統統收進一籮筐。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只能按照劣質品定價。無標準、無分揀,是導致低價的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國內絕大多數農產品沒有品牌,只能賣“白菜價”。那么,有些地方費心創造了品牌,為什么還是不賺錢?就像五常大米,大家都知道好,但卻不愿意為其十幾二十塊一斤的高價買單,原因在于老百姓搞不清楚要買的這個大米到底是不是正宗貨。所以說,有了地域品牌,還要有商品品牌來承接。同時,有了商品品牌還需要一個關鍵的保障,那就是農產品的質量溯源。所以說,有地域品牌、有商品品牌,而且有監管,能溯源,這才是完整的農產品品牌。

近年來,各地為了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都在規劃建設電商產業園區,但是不少產業園區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前期招商理想,后期運營困難,部分電商產業園難以為繼,有的甚至剛建起就面臨關門的窘境。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畢竟,電商產業園的基本功能是優化實體經濟,如果沒有相應的實體經濟與其對接,衰敗是必然的。電商對于傳統農業來說,最大的優勢是信息互通,可以讓買家看到好產品,讓農民看到市場。同時,電商可以為農村帶來規?;a的新理念,成為品牌經營的新手段。反之,如果電商和產業、市場建設“兩張皮”,電商產業園就難以生存。農村電商產業園的建設要謹慎,說建就建只會導致同質化競爭,有園子無創造、有園子無產業、龍頭企業少、缺乏叫得響的品牌,只會導致產業園最后淪落為空置的商鋪。

背靠農村、面向市場,電商無疑是把“金鑰匙”。只有標準化生產、規?;洜I、集約化管理、品牌化運作、企業化整合,使農村電商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才能發揮最大能量,帶來產業升級新契機。

猜你喜歡
冷鏈生鮮產業園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要不要做冷鏈物流?
山西打造首個電商快遞產業園
山西首個快遞+農產品產業園將于10月建成
江蘇宿遷建成扶貧產業園
亞洲生鮮配送展
亞洲生鮮薈
冷鏈物流用復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鮮里的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勁達電裝聯手開發冷鏈物流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