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2017-01-06 19:37陸素娟
學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2期
關鍵詞:探究性作業探究

陸素娟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訓練要改變傳統的機械重復的作業訓練,突出作業訓練的形式多樣化,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較高質量的作業訓練,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課外數學探究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有效作業訓練,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對于數學作業訓練的形式,教師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作業訓練的有效性。

一、突出基礎性作業訓練,夯實數學基礎

基礎性作業訓練不僅起到復習的作用,還可以幫助他們夯實數學學習基礎,讓他們具有較扎實的基本功,為進一步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因此,教師要從基礎題目入手,每天配備一定量的基礎訓練題目,這些訓練題不僅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還訓練他們的解題速度與準確率。比如,小學數學中涉及的基本運算題,讓他們具有一定的運算能力,較準確地完成四則混合運算題,形成一定的解題技巧。這些基礎性題目體現了學生課堂上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設計趣味性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趣味性的作業訓練,突出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這類作業訓練除了教材中設計的有趣的數學問題,比如,“你知道嗎”這一板塊,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樣化的趣味性作業,引導他們課后展開探究,進一步深入地研究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引導他們借助于網絡等手段,適度查詢補充較有趣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拓展數學學習的空間。如,當學生學習過“年、月、日”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布置他們借助于家中的日歷,探究日歷表中橫行與縱行數字之間的關系,自己總結發現蘊含的數學規律。

三、設計可操作性的數學實踐作業,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數學學科強調學生的理性思維,也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小學數學中,知識間的聯系比較多,一些簡單的問題在小學生的眼里卻是高不可攀的,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缺乏一定的數學感。因此,對于形象直觀的數學實踐作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一方面,可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所探究的問題,靈活設計可操作性的數學訓練題,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時,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并讓他們動手實踐測量出它的周長,不僅增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還充分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經過學習提煉,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設計具有探究性的作業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讓學生通過探究性作業訓練,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是設計探究性數學作業訓練的目的所在。實踐證明,通過數學探究性作業訓練,讓學生從數學思想層面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比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設計這樣的探究性問題: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思考:

1.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五、通過設計分層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這是數學學科作業訓練的基本要求。比如:對于能力較強的同學,設計題型多樣,具有探究性的數學問題,挖掘潛力,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而對于基礎一般的同學,可以夯實學生的基礎,選擇基礎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所以,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來設計不同層次作業訓練,滿足學生的需求。

總之,小學數學作業訓練,突出作業訓練形式的多樣化,提高作業訓練的質量,讓學生通過必要的作業訓練,起到鞏固所獲得知識,提升數學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同心小學)

猜你喜歡
探究性作業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