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核心素養下的“嚴師”與“高徒”

2017-01-15 12:40王敏
贏未來 2017年16期
關鍵詞:嚴師核心素養

王敏

摘要: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師話必聽,學生無需反駁,學生對老師要“言聽計從”一詞恰恰是為師生設置了平等溝通的障礙,讓師生產生了距離感。同時也曲解了“嚴”的含義,是對“嚴”的懵然粗解。豈不知真正的嚴教,是一門含有哲理性的“愛心”教育。它是嚴而有愛,嚴而有情,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據,嚴而有方和嚴而有別。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只有嚴地恰到好處;嚴地垂先示范,才能嚴之有理,嚴之有效,達到為師育人職責。

關鍵詞:核心素養 嚴師 高徒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鬃釉唬鹤右运慕蹋何?、行、忠、信來作為教育孩子的指南。在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生涯中,經常會和家長打交道,大多數家長都希望我們為師者對孩子嚴格要求,其不知“嚴師”的真正含義為何!個別育人者也在實踐中對“嚴格”實施出現了偏差,有違背“嚴師”的真正的用意。加之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味強調教育中“嚴”的作用,似乎無嚴就不成教。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師話必聽,學生無需反駁,學生對老師要“言聽計從”一詞恰恰是為師生設置了平等溝通的障礙,讓師生產生了距離感。同時也曲解了“嚴”的含義,是對“嚴”的懵然粗解。豈不知真正的嚴教,是一門含有哲理性的“愛心”教育。它是嚴而有愛,嚴而有情,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據,嚴而有方和嚴而有別。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只有嚴地恰到好處;嚴地垂先示范,才能嚴之有理,嚴之有效,達到為師育人職責。

我認為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的標準,規范孩子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處事方法,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嚴格要求、奮發向上、樂觀自信、規范行為、明辨是非的好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1.讓孩子知道學校的各項規定都是通過論證,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而制定的,對規范學生行為都是行之有效有的,即使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不足,總的綱領是正確的,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改和完善,作為學生是學校的一份子有義務和責任嚴格執行學校的規定,做遵規、守紀的合格學生。

2.讓學生明白自己現年齡段的職責主要是學習,作業完不成是一種失責行為,在孩子完不成作業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施“嚴”,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但是這里的有效措施絕不是打罵教育,是通過事例為范,溝通明理為主,讓孩子在心中明確現階段應該以學習為己任,看電視、上網等等這些只是生活的附屬品,只要長效堅持明理溝通,久而久之孩子心中的價值觀取向就會發生改變,良好的習慣也就形成啦。

3.教育孩子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從始至終我都把這個教育點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知恩。從小教育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教育孩子們從生活的事例樹立感恩意識,只有懷著一顆感謝社會,感謝老師,感謝家長,感謝同學的心的孩子,才可以擁有健康的心;才可以正確的規范好自己的人生觀。

4.我們在制定制度,規范孩子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討、研究制定出孩子認可的、操作性強的規范孩子行為習慣的制度,這樣在執行起來,孩子樂于接受,愿意照做,更會增加其主動遵守的自覺性,平視孩子、和孩子平等對話、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是打開孩子自覺執行力的一扇陽光之門,孩子主動接受和被動接受效果完全不同,“嚴”的有法、“嚴”的有章才是真正的嚴師。

曾經在一則報道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不想上學媽媽沒有作出任何發瘋發狂的的舉動,而是給孩子請了一天假然后帶著孩子去撿了一天的垃圾,開始孩子特別高興,把撿來的垃圾瓶子賣掉換了4角錢,孩子提出來讓媽媽帶他坐車回家,媽媽問他錢夠么?沒有辦法,他只好跟著媽媽一起往回走,這個時候,看到了冰淇淋店。孩子想吃冰淇淋,媽媽說:冰淇淋需要一元錢,我們錢夠嗎?孩子沒辦法,最后孩子累的要命,哭著喊著要上學,要回家。這位媽媽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嚴厲的教育孩子感受幸福也需要了解痛苦和疲憊,了解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媽媽的教育方式沒有說到口干舌燥,沒有上火發飆,孩子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心理學家Rudolf Dreikurs早就有結論,他曾說;如果真的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家長需要行動而不是語言,我們教育者的嚴厲更要在此基礎上嚴之有道,嚴之有理,方可出高徒。

當然,雖說我給”嚴“添加了很多的邊框束縛,但并不是要放寬嚴的標準,而是要做到“嚴而有方”。所謂有方,就是有方法。例如某同學沒能完成作業,你可以讓他寫一篇沒寫完作業的那天的日記,這樣通過孩子的日記來了解孩子不完成作業的緣由找出癥結,對癥下藥。例如:某同學上課遲到,上學遲到的事看似小事,其細分析里面大有文章,我們一定要詳細了解,做出妥善處理。孩子們都會犯這樣、那樣的小錯誤,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只有師者把控好、引導好、溝通好,這不泛是個教育孩子的好契機。記住了,不犯錯誤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沒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只有通過錯誤和毛病才可以教育出真正的好孩子。用心靈架起愛的“嚴師”方可育出“高徒”;才可以啟迪教育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使教育得到雙贏效果。

僅僅是“嚴而有方”是不夠的,更要做到“嚴而有別”。嚴是一門科學,對學生要嚴到何種程度,則要視情況而定。如班會課上要求可以嚴格一些,執行當中則可放寬些;對初犯者可稍嚴些,對屢教不改者則要嚴厲些;對已改正錯誤的學生,則宜鼓勵為主。還有,教師還要學會給學生鋪設一個個進步的臺階,讓“問題”學生一步步地走上來,并遂步從嚴格要求到嚴格管理,最后使學生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和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

總之,“嚴”是一門學問,它是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的;“嚴”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教育方法;“嚴”是一種責任,它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嚴”是一道警戒線,它明確劃定教師不可逾越的鴻溝;“嚴”是一種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條不紊;“嚴”是教師的一顆愛心,它時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嚴就沒有愛,但是如果嚴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著一顆心來”,當一名有愛心、有則任的心“嚴”師,我們的“嚴”才能培養出一大批“高徒”。

猜你喜歡
嚴師核心素養
本期話題:你還敢當嚴師嗎?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把握好教育者的角色
為“嚴師”正名
我看嚴師等
燈下漫筆說嚴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