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王朝兩個什么失誤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爆發

2017-01-16 10:35馬勇黃薇
報刊薈萃·非常關注 2016年12期
關鍵詞:清廷辛亥革命總公司

馬勇+黃薇

辛亥革命是怎么發生的呢?過去講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但如果當時清廷的政治改革當中,不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辛亥革命不會這樣發生。

1906年,清廷宣布預備立憲,公布了立憲的日程表,到了1908年清廷頒布《欽定憲法大綱》,這表明中國一定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過去革命敘事中講這都是假的,但一百年后不能這樣理解,畢竟體制性的變革不是一個兒戲,是國家根本制度的變革。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4小時之內,相繼死亡,但他們并沒有改變中國的歷史進程。緊接著攝政王和隆?;侍蠼邮芰诉@種政治變數,1910年中國的政治改革,當時正按部就班地走,中間清廷把9年立憲調整為5年,也就是說到1913年中國就應該成為一個憲政的國家。

過去講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是經過數十次的武裝起義、武裝暴動,用暴力革命去推翻清政府。但實際上孫中山的武裝起義基本上在兩廣,離清政府的心臟北京遠得很,那種暴力革命只能起到震動性的作用,不可能根本性地推翻強大的政權。孫中山1924年時把黃花崗起義講成一個革命的高潮,其實黃花崗起義實際上表明的是,這是革命最后的機會。因為清廷的立憲,把原來許多對朝廷失望的,加入革命的人都拉了回來。中國人也好,其他國家的人民也好,總體上來講,沒有誰是天生的革命者,只要統治者能有一點點改革的誠意,人民都不會去革命。當時最激進的劉師培、章太炎等人,都在1906年到1908年相繼到回歸到改革的陣營。

1911年春的黃花崗起義,3月29號開始,3月30號就結束了。就在當年的5月8號,清廷宣布了一個“皇族內閣”,一下輿論嘩然,因為13個內閣成員中要么是皇族,要么是皇室。漢人一算賬說,在原來的雙軌體制下,三個總理大臣中漢人可占一位,整個內閣層面占到50%稍微弱一點,但現在一改革,內閣中漢人只有4個,而滿洲人和皇族人占有9個。這樣就使孫中山和革命黨在海外宣傳的滿漢沖突得到印證,也讓立憲黨人覺得很失望。本來中國可以從這里走向君主立憲的一個機會就給錯過了,這是清廷的第一個失誤。

第二個失誤就是在“皇族內閣”宣布的第二天,清廷又宣布了一個很重要的經濟政策,把鐵路干線收歸國有。我個人覺得收歸國有有它的正當性,但時機選錯了。一八六幾年時,中國人就知道了鐵路,但一直沒有修。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實際上把中國拉向了世界“一體化”的軌道。幾年的時間,就出現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和礦產資源的開采,于是就面臨著物流問題,怎么從內陸運送到沿海去,于是要修鐵路。朝廷沒有錢,但有政策,允許外國資本、民間資本等介入到鐵路修筑里來。問題也因之誕生,因為技術標準不一樣,全國的路網聯不起來,1910年已發展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于是清廷派盛宣懷跟四國銀行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由他們出錢把全國的路權買回來,然后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

當時跟廣東、湖北、浙江、湖南談得都很好。最后剩下的是四川。這件事上四川情況非常特殊,他們先成立了一個“川漢鐵路總公司”,并沒有本錢,完全向四川7000萬人民去集資,集資共計800萬。但這800萬修路遠遠不夠,因為要修的這段路很危險(直到去年這段宜萬鐵路才通車),成本太高,于是川漢鐵路總公司的人,把錢挪到上海炒股票。1911年盛宣懷要收回股權時,川漢鐵路總公司生意上已虧了一半,他們就說那股票不要了,你們賠我們800萬就可以了。盛肯定也不愿意。事情就這樣徹底抖摟出來了。當時有人挑動人民的情緒,希望事情鬧大,可以就此掩飾挪用這筆錢的責任……結果在四川總督府門前,衛兵開槍打死了集結的群眾30多人。朝廷命鐵路督辦端方調集部隊往成都去。他就帶了湖北的新軍去,然后形成了武漢地區的空虛。緊接著武漢地區的新軍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了起義。辛亥革命就是這樣發生的,兩個失誤直接導致了政治變革。

(摘自光明網2016.11.7)

猜你喜歡
清廷辛亥革命總公司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評”一體化課堂設計初探
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評價的“變”與“不變”
《辛亥革命親歷記》
淺析鴉片戰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人事專員攤上事
鴉片戰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谂c內河:鴉片戰爭期間清廷的水文調查及影響
快遞小哥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