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創設課堂生活化教學情境策略研究

2017-01-21 13:27賀超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

賀超

摘 要:新時代的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教育,這就需要教師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拓寬教學范圍,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學下,學生對于科學才能有更加真實的體驗,才會掌握更加透徹。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課堂生活化

要使學生在科學課堂上主動地建構知識,情境的創設是非常重要的,情境的創設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因此情境要是學生自己熟悉和喜歡的。只有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才能讓學生有探索新知的興趣和動為,這就需要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具體實施從五個方面分別闡述。

1 在導入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學的關鍵步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傳統的科學課堂環境過于強調了傳授知識的功能,忽視了親近生活的樂學環境對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影響。而生活化教學正是針對傳統教學的弊端,提出構建生活化的科學教學情境,這能夠拉近學生和科學知識的認知距離,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科學、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例如,《食品包裝上的信息》一節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收集家里近一周內吃過的食品包裝袋,并在課前對小組間擁有的包裝袋進行合理的調配和補充,以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類型的包裝袋。

在這節科學課中,材料都是他們熟悉的,只是以前沒有專門對它們進行研究。這樣的一種生活化的科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之前有了切身的生活體驗,拉近了學生對這堂課探究科學問題的距離,于是,在具體探究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所蘊含的科學知識時,學生就會感到更真實,更迫切,更得心應手;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本來就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激發了他們從生活中發現科學的樂趣。因此,構建生活化的科學教學情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從生活化情境中進行體驗,從體驗中促進理解科學,可以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創造一種積極的科學教學氛圍,對接下來的教學過程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情景設計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真實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對生活問題的疑惑,主動進入課堂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伴隨著思考,提高了學習效率。

2 在新知講授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經常聽到老師對學生講耍抓住課堂45分鐘,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在老師講授新知的時間內能夠集中注意力??茖W教師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跨越時空,在課堂上生動靈活地演示各種生活場景,并能根據教師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目標有極好的整合。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動態圖形的演示,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實踐內,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過程,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教學三年級下學期中的《把液體倒進水里去》一節內容時,作為教師就可以將其設計為一個魔術的形式,拿出兩個裝有100毫升透明液體的量杯,然后倒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體積,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動作,變成了一個魔術,顛覆了他們腦海中“1+1=2”的認識。學生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這樣的情景設計讓他們消除了對學習的排斥心理,讓他們覺得在生活中也能學習到知識和技能。用生活場景來導入新課,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感到熟悉,又帶出疑問,從而進入新課學習,學生會很容易進入教者的教學設計中。

3 在知識鞏固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鞏固練習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檢驗前一階段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同樣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知識鞏固階段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率,避免題海戰術,聯系生活。知識鞏固階段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充分考慮教學重難點的要求,重在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運用,提高科學應用能力。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有教育界人士不斷地提出要勇于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束縛,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也能充分反映培養和鍛煉學生自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

要學會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堂,在生活實際中去彌補自身社會生活經驗不足的問題。要學會趁著學生對課上所學習的知識還清醒時安排學生進行鞏固、夯實,主要目的就是及時地對所學內容進行動手實踐、理論記憶等,并教會學生將科學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遷移到具體生活實際場景中。

例如,在小學課堂學習完“樂音和噪音”一課后便引起了全班學生的廣泛大討論,教師可以適當地安排大家利用課余時間,走到校內廣場、操場和食堂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自己辨別不同的聲音,給這些聲音歸類,下次課的時候再組織學生討論分類情況。課后作業彈性很大,但是卻能切實地體現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組織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真理、討論真理的主要途徑,但并非唯一途徑。要改變以往那種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考試技巧的單一考核方式,變為全面的、細致的實踐測試。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不僅能夠鞏固和拓展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又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思維能力。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切實關注學生的進步,不斷創新教學途徑和手段,以增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4 在學生合作學習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合作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探巧能為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可實現同學之間的優勢互補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培養集體榮譽感和集體的凝聚力,在小學科學學習中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嘗試通過分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形式,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現實出發,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身邊熟悉的物體進行觀察、實驗和感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會了課本上的科學知識也在和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養成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5 在課后教學評價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化的教學評價要求把科學聯系生活的能力作為評價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重要指標,它是生活化科學教學的客觀要求,是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體現,也是生活化教學的整體流程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生活化科學教學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饋,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非常重視課堂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就是要貼近生活,力求再現生活畫面,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研究,課堂教學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機會。課堂是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主戰場,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應用能為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教學,而且要在教學活動實踐中更好的貫徹生活化教學的耍求,引導學生“做科學”,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參考文獻

[1]周保祥.《讓科學與生活比翼齊飛——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J].小學教學研究,2011.08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