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新聞傳播

2017-01-21 17:12李正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新聞傳播移動互聯網新媒體

李正

摘 要: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徹底打破了新聞傳播的時空界線,受眾幾乎完全從信息消費者轉變為信息生產者,這種角色的轉變比傳統新媒體時代更佳徹底,這也仿佛讓新聞傳播回到了誕生之初的原始狀態,即口口相傳。當然,分享信息的自由化與靈活化,也產生了諸多不可預測的問題,如信息爆炸、虛假消息、過度商業、庸俗泛濫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對新聞傳播的公共使命和公共道德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也是移動互聯網邁向未來時必須逾越的坡坎。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新聞傳播

1 回到新聞傳播的原點

回看新聞傳播發展之路,自誕生之日起,它便與人類這一群體性生物的活動密不可分。有人類學家發現,無論在非洲大草原上最隱秘的部落,還是在浩瀚太平洋上孤立遙遠的島嶼,只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對新聞的渴望與定義是基本相同的。他們交換相似的家長里短,甚至于在收集和傳遞新聞時,也會選擇特征相似的信使,這些人能夠快速翻越山丘,準確搜集信息,并娓娓動聽地向他人重述。[1]

人類這種交換信息的行為,出于求知的本能和分享的天性。通過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從而獲得生存的安全感,若想獲得更為豐富的信息,就要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因而無形之中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你告訴給他,他又說給別人,這種眾口相傳的方式,就好似今天的微信朋友圈。最早的“朋友圈”,出現在十七世紀中葉的阿拉伯世界,那時,咖啡正在流行,咖啡館便成了信息分享和傳播的中心,不同背景的人在這里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在彌漫咖啡清香的環境中自由言論,交換認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后來,有經濟頭腦的印刷商人將聽到的信息印在紙上對外兜售,這便形成了最初的媒體。

幾百年過去了,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新聞傳播也在科技的變革中不斷更新著向外傳遞信息的方式,從最早的書信到之后到電報,從廣播到發明到報業的興起,從電視到興盛到互聯網的到來……其實,每一次的重大變革,都是一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它們利用科技手段不同,但傳遞的內容和價值觀念卻從未改變。歷史學家米切爾-史蒂芬斯就曾說:“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文化中,人類交換著相似的新聞?!盵2]

當人類的歷史進入21世紀,當移動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融會貫通,當人們手持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重新回到咖啡館時,它們分享和發布的文章、圖片以及音視頻、亦或是留言及其點贊的高科技互動,其實與四百多年前咖啡館里的交流并無區別。新聞傳播從未因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化,反而有種時空輪轉的錯覺,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

2 加速對傳統媒體消解

分享信息始終是朋友或熟人見面后首現要做的事情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人對信息的需求程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商人和銀行家,他們迫切需要了解涉及自身利益的消息,如政府政策、出航天氣、物價行情等。于是,在十六世紀的歐洲威尼斯,開始有人雇傭他人去打探消息,這便是記者的前身。

早期的記者、編輯和出版人之間并無明確分工,許多人往往身兼數職。隨著新聞傳媒的不斷發展,分工日益明確,才有了專職的記者、編輯和出版家。而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的涌現,讓采編角色的分工異常模糊,一個自媒體就像是一家通訊社,一個人便可完成“采編發”的新聞生產流程。如果說,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對傳統媒體的消解,那么,移動互聯網時代便是對傳統媒體的加速消解。因為,隨時隨地的“采編發”,讓新聞再無“獨家”可言。

消解的程度還表現在時間概念上:報紙的時效性是以天為單位,今天的事件成為明天報紙上的新聞;廣播、電視的實效以小時為單位,剛才發生的事情經過非線編輯、上傳信號才能播放出去;互聯網讓時效性縮短為分秒,前一刻的事情這一刻發出去;而移動互聯網則把實效縮短為零,現在發生的事情現在就可以發送出去,而且隨時隨地,圖文音視頻形式任意選擇和組合。這種打破時空的綜合展現形式,集合了傳統媒體的所有特征。更重要的是,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從單一變成了雙向,公眾在接受信息時,不僅可以選擇接受哪些消息,還能及時評論、轉發與推薦。

加速消解還表現在傳統媒體的“妥協”。當移動互聯網技術登上歷史舞臺時,傳統媒體并未表現出互聯網技術到來時的那種強烈抵制態度,他們紛紛抓緊時機,緊鑼密鼓地研發具有自己品牌效應的APP,絞盡腦汁搭建公眾賬號,開發直播軟件,拉攏用戶,組建龐雜的粉絲群體,試圖在移動互聯網的疆域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每個傳統媒體機構都有了自己的二維碼,陸續組建了自己的無線事業部。移動互聯網不僅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形態,更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

3 新媒體的新問題

移動互聯網作為最新的傳媒形態,在幾乎絕對自由的言論環境中,滋生出現諸多新的問題。這種新問題的出現并不偶然,回看歷史,每次技術革新之后,都會有類似問題出現,只是這次,問題的潰爛面更大了:

首現,新聞作為公正監督的權威性降低了。因為移動互聯網的采編權和發布權轉移到了普羅大眾手中,所以媒體的把關人角色被弱化了,媒體人具有職業素養和道德標準,一篇報道的發出,要經過專業知識的積淀,優秀的寫作從來都是痛苦的產物。[3]但普羅大眾在看待一件事情時,往往熱鬧的心態大于輿論監督的心態,這種視角的轉變,無形之中造成信息的劣質化,毫無營養的信息對社會的發展并無意義。

其次,人們對于移動互聯網設備的過度依賴。移動互聯網真正做到了讓人們在移動中生活,也真正做到了移動改變生活,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下單、掃碼、分享、言論,甚至可以在移動中工作和學習。然而,人們卻忽略了移動互聯網作為科技背景下的虛擬世界屬性,在線的狀態并非真實存在,信息可以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傳輸,但人的真情實感卻無法在虛擬中相互傳達。

再次,個人信息嚴重泄漏。由于移動互聯網的許多功能需要輸入證件號碼、上傳照片、綁定手機號,甚至還要填寫其他相關信息,加之用戶對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薄弱,無節制地分享,讓人們的隱私公布于眾,成了“透明人”。雖然國家對保護互聯網用戶信息有明文法規,雖然有些功能可以加密,但海量個人信息上傳至虛擬空間,必然會為不法之徒造成可乘之機。因此可以說,大數據背后必有大隱患。

4 新舊之間看未來

2016年初,國家工信部發布最新消息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9.8億。龐大的用戶群體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中國有句俗語:“人挪活,樹挪死?!币苿踊ヂ摼W讓人們的生活真正實現了在移動中運轉前行。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跟當初PC互聯網的趨勢基本相同,侵入一個一個傳統行業的地盤,先是蠶食、后是沖擊、最后是顛覆,側面試探演變為正面競爭,正面競爭演變為全面洗劫。[4]新聞界的境遇,也是如此。

不管將來新聞傳播采取何種形式,有一點非常清楚:它不會消失。[5]但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新聞傳媒的光環變淡了,這毋庸置疑。著名新聞評論員白巖松說:“我印象很深,九十年代,很多領導都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進電視臺或做傳媒,但近幾年,這樣的情況幾乎沒有了。顯然,現在的傳媒,已經不像九十年代那么有吸引力?!盵6]

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從業者紛紛轉戰移動互聯網行業,這樣的現象足以預見“移動互聯網+新聞傳播”的未來將會是如此一番景象。無論哪種媒介,回歸新聞傳播本身,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7]當人們低著頭在方寸之間匆忙尋找未來的時候,別忘了抬起頭來看看腳下的路。

參考文獻

[1]比爾·科瓦奇,湯姆·羅森斯蒂爾.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M].劉海龍,連曉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

[2]米切爾·史蒂芬斯.新聞的歷史[M].陳繼靜,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威廉·E·布隆代兒.《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M].徐揚,譯.華夏出版社,2011年:2

[4]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VII

[5]湯姆·斯丹迪奇.從莎草紙到互聯網:社交媒體2000年[M].林華,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365

[6]白巖松.白說[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157

[7]柴靜.看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233

猜你喜歡
新聞傳播移動互聯網新媒體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