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長洲太平清醮聲景研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017-01-27 13:18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聲景長洲巡游

王 爽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香港 999077)

香港長洲太平清醮聲景研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王 爽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香港 999077)

文章以香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長洲太平清醮的聲景研究為例,分析長洲太平清醮慶典最具代表性的聲音元素,以及當地聲景所蘊涵的社會歷史信息與時代特性,同時探討聲景資料對于研究香港社會變遷、文化形成與傳承的價值,并且以此研究方法為參考,擴充“聲音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路與方法。

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洲太平清醮;聲景;文化變遷;田野調查;數據庫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形式多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3年10月17日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劃分為以下幾方面: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代代傳承的文化記憶,也是社會文化身份認同的標志。香港具有眾多富有代表性并極具歷史意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泟?、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游涌、黃大仙信俗以及古琴藝術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是香港獨特文化的代表。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記載,傳統研究方式主要借助于文字、文物等實物資料,而近年來,趨于多元化的研究視角逐漸將人類社會活動的聲音景觀(聲景)(soundscape)資料,以聲音生態(sound-ecology)的概念納入研究范圍[2]。人類社會活動的聲景作為地域性、歷史性、文化性的表達,具有極高的文化遺產價值,并在文化演變、傳承的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方面,學者對聲景資料的采集整理與深入挖掘則較少。本文將以香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長洲太平清醮的聲景研究為例,分析長洲太平清醮慶典最具代表性的聲音元素,以及當地聲景所蘊涵的社會歷史信息與時代特性,同時探討聲景資料對于研究香港社會變遷、文化形成與傳承的價值,并以此研究方法為參考,擴充“聲音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路與方法。

1 長洲太平清醮及歷史

長洲位于香港島西南海域,是香港離島區中人煙最稠密的一個島嶼。小島民風淳厚,維持著濃厚的鄉村色彩。明朝時期,由于土地貧瘠,島上一般只種植雜糧。由于早期特殊的環境因素,當地居民為維持生計,轉以捕魚為業,漁業則成為當地主要的經濟命脈[3]。而隨著香港的發展步伐,長洲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如今,長洲島成為香港旅游熱點之一,并主要依靠旅游業發展當地經濟。同時,飲食業、零售業、建筑業等相關行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區內日趨興旺。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小島因舉行太平清醮而沸騰。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獨有的本土傳統節慶,雖屬于地區性祈?;顒?,但近年在政府的大力宣傳與扶持下,成為香港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每次吸引大批香港市區居民和外國游客慕名來參觀。這項傳統風俗源遠流長,究其起源,相傳清代中葉長洲島上瘟疫盛行,為求消災,居民在北帝廟前設壇祭拜,并扮成神祇游行街道,疫癥才得以消除。此后,島民為保境安民,維持每年一次的傳統舉辦太平清醮,從未間斷[4]。長洲太平清醮的內容豐富,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民俗傳統。在慶典過程中,包括迎神、走午朝、水祭、會景巡游、超幽、搶包山、送神等活動。對于游客而言,其中的飄色會景巡游及搶包山為兩大重要活動[5]。

2 太平清醮聲景的現代演變

近年,自傳統民俗活動與旅游業結合發展以來,長洲太平清醮期間的聲音景觀便處在持續的演變中。太平清醮特有的聲音生態匯聚了民間道教儀式與音樂、戲曲表演、舞獅及舞麒麟、潮州大鑼鼓、飄色會景巡游及搶包山等活動聲,以及交織其中的當地特有的人居及自然環境聲,由此構成了與長洲社會變遷關聯最為密切的聲景。

事實上,長洲太平清醮自明朝發展至今已有很大轉變。一系列以祭祀、團結社區為主的傳統活動,如今隨著對外開放而具有了更顯著的節慶色彩。以會景巡游為例,其本質為宗教儀式,巡游隊伍以神祉的神龕為首。自30年代左右,當地居民引入了飄色巡游。最初的飄色巡游由小孩身穿古裝扮演民間故事人物,站在布置成舞臺般的花車上。但時以至今,為增強與賓客的互動以及娛樂性,飄色巡游相應增加了映射時事的題材,比如扮演諷刺時弊的角色,反映時下的電視劇題材以及時政熱點,以獲得觀眾的更多共鳴。多數觀眾所關注的也并非供奉的神祇,而是更享受舞獅與巡游人物帶來的節日氣氛[6]。由此可見,會展巡游宗教意味的逐漸淡化也反映出儀式在取向、功能等方面的變遷??v觀歷年飄色題材的發展歷程,也可見現代香港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變革。

組成巡游隊伍的有鑼鼓、舞獅,同時樂聲中還會交錯牧童笛隊、英式銅管樂隊等音樂元素。從飄色巡游的音樂生態中即可窺見多元音樂文化在香港共生發展的面貌。周圍熱烈的掌聲,加上夾道觀賞的觀眾隨著時事人物出場而陣陣吶喊,以及各國游客各異的語言聲,使近年的“飄色聲景”與長洲大力發展旅游業以前相去甚遠,也充分顯示出巡游活動對參與者更廣范的包容性。更為有趣的是,巡游過程中,傳統的潮州鑼鼓聲雜糅智能手機及錄影設備的快門聲,傳統文化與前沿科技因全球化的動力而相遇,更形成了標記時代特征、地域特征、文化特征的“飄色聲景”。

最具盛名的“搶包山”活動自開始舉辦以來,也有相當大的轉變,聲景更是注入了有別于以往的元素。就傳統而言,北帝廟廟旁則會筑起3座掛滿平安包的包山,在道士的主持下,由長洲居民將“幽包”(受到神靈庇護的包子)搶去。但由于不限人數,搶奪極度混亂,直至1978年發生意外事件,政府便一度禁止舉行“搶包山”活動。26年后,政府于2005年重啟搶包山的節目,不再限于長洲居民參加,但要求選手經過攀山學會的訓練。如今“搶包山”聲景生態的變化也印證了活動的發展。比賽時,司儀主持及旁述已取代了道士主持,并將活動配以節奏緊張的背景音樂,使聲景更富現代感、娛樂感以及競技感。在警察與消防員的重重把守下,長洲“搶包山”活動被賦予了現代體育賽事的規范性,更因警察嚴防時獨特的強制性口令,使其聲景具有了時政屬性。

長洲太平清醮聲景生態的變遷從另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了香港政策的調整。自90年代末期,特區政府便提出了發展旅游業的愿景。在2004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在旅游策略中開始強調購物、美食以及主題公園旅游,使旅游方案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2005年的施政報告則更進一步提出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旨在通過設計、包裝、廣告等手段,體現文化的無形價值并樹立社區及城市形象?!拔幕瘋鹘y”成為香港旅游業的強項之一,其定位排名緊隨“購物”“美食”之后。2006年,伴隨“精彩旅游年”的宣傳口號,“傳統節慶”成為“文化傳統”旅游項目的重點。此后,政府聯同旅游發展局積極發展和推廣本地傳統節慶,并于2011年推出“香港傳統文化匯”等活動。然而,在旅游業與現代化介入傳統的同時,活動的傳統核心隨之弱化,繼而引起當地居民的困惑。以長洲為例,近年的太平清醮聲景已與先前大相徑庭。如前文提及的巡游嘉年華中,多元音樂文化的展示、越來越多外國及內地游客語言的混雜、祭祀功能被娛樂取向所取代,這些變遷中的聲景元素,均標志著民間祭祀活動配合香港旅游業政策的變革而實踐的發展軌跡。

3 日常聲景──歷史遺產的鑒證與補足

除了長洲節慶活動的聲景外,長洲小島上自然環境與人居環境相結合而構筑的聲音生態,即日常生活聲景,同樣能夠梳理地區發展進程中的聲景生態脈絡,保留有別于視覺信息的歷史遺產,并從不同角度對歷史與文化研究提供信息補充與支撐,為太平清醮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與素材。

如今的長洲島已不同于往日的小漁村,島上居民的職業身份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就業環境的改變,眾多年輕人脫離了祖輩賴以生存的漁業,選擇接受教育,外出就業。于是,在平時的工作日中,長洲島的年輕人大多搭船去香港島或九龍等地工作,只留下老人與孩子在島上生活。孩童的嬉戲聲、街坊的麻將聲、時而由家中飄出錄音帶中的粵曲音樂,體現著當地淳樸的文化氣質。在透著安閑的聲景中,間或穿插幾句由遠及近的外國游人話音,使長洲日常生活的聲景被賦予了全球化影響下特定的時代意義,也記錄著長洲乃至香港的演變──由當年的小漁村發展為今日的國際都市,長洲聲景生態的變化成為城市發展歷史的縮影。因此,通過記錄這些資料,結合聲音剖析歷史,或透過歷史解讀聲音,將聲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育中,也應成為工作的重要一環。

4 聲景數據庫──聲景研究與保護

為了讓公眾能更深入地了解長洲太平清醮的聲景信息,并為香港的重要民間傳統活動保存永久性的聲畫資料,香港大學音樂系以田野調查、口述歷史研究等方式,對長洲太平清醮期間的聲景及圖像進行了多媒體形式的錄制與整理,并對活動的籌辦組織及居住當地的長者進行訪談,記錄居民對長洲聲音歷史的回憶[7]。

早于太平清醮慶典,從2009年3月起,香港大學音樂系便開始了對長洲島日常聲景的錄制與分析,主要通過采集非節慶期的島上聲音元素,了解當地居民的日常行為及他們所歷經的生活變遷。在同年5月正值太平清醮期間,研究者跟隨慶典日程,將幾天內的祭祀、巡游、戲曲表演、舞獅等活動進行了圖像、聲音及文字的完整記錄。此外,研究者還通過對當地居民以及太平清醮行政組織──值理會人員的采訪,記錄了更為翔實的口述歷史資料。整個研究項目以多方面紀實為依據,揭示了隨著時代及旅游政策的改變,長洲傳統宗教儀式產生的變遷,以及對當地商業發展、居民生活、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影響。研究成果經后期整理與制作,已形成多媒體資料數據庫,并以電子地圖地名及活動時間表的雙重檢索方式,向公眾提供了脈絡清晰的視頻、音頻及圖片共778個文件資料。在查閱過程中,網上參觀者可參閱電子地圖,點擊地圖上所標注的地標,在顯示地名及實地照片后,可通過繼續點擊“詳情”(details),跳轉至影音文件頁面,可詳細瀏覽與該地標相關的聲音及圖像文件,以及錄制該資料的準確時間和活動內容描述。數據庫的建立在展現香港獨特文化風貌、記載集體回憶的同時,也為今后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與研究提供了詳盡的材料。

5 結束語

在聲景生態的視野下,對香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洲太平清醮進行研究,具有創新性、典型性與示范性。目前,以聲景為切入點進行歷史文化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聲音文化遺產”的保護、留存,仍有許多工作需要開展。但就交叉學科的發展趨勢來講,將聲景研究融入文化研究的視野,即通過對聲景的探索與分析研究社會歷史變遷與文化淵源,更能夠全面、系統地實現對歷史與文化的保護。這種跨學科的創新研究更是拓展學科領域、深化學科體系的有效途徑。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UNESCO)[EB/OL].(2003-10-17)[2016-12-10].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en/convention.

[2]孟子厚,安翔,丁雪.聲音生態的史料方法與北京的聲音[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1-18.

[3]蔡志祥.香港長洲島的神廟、社區與族群關系[M]//鄭振滿,陳春聲.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354-355.

[4]長洲鄉事委員會太平清醮包山節特刊小組編輯.玄天上帝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節會景巡游特刊[M].香港:長洲鄉事委員會,2009.

[5]香港旅游發展局.香港傳統文化匯[EB/OL].[2016-12-10].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china/ see-do/events-festivals/highlight-events/culturalcelebrations.jsp?page=1.

[6]梁寶珊.傳統再造:“長洲太平清醮”與“中環廟會”[EB/OL].[2016-12-10].http://www.ln.edu.hk/ mcsln/8th_issue/feature_03.shtml.

[7]香港大學.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節:香港聲景研究[EB/OL]. [2016-12-10].http://www.soh.hku.hk/hksounds/ SoundScape/History.html.

Protecting the Soundscape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oundscape of Cheung Chau Bun Festival

WANG Shuang
(Chinese Academy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999077,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evaluate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of Cheung Chau Bun Festival -an item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rom a sonic perspective. This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by examin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onic elements of the festival, focuses on their histor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brings light to the significance of sound in studying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This research also gives insights to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approach of soundscape protec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heung Chau Bun Festival;soundscape;cultural transformation;field study;database

G112

A

王爽(1986-),女,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音樂文化。E- mail:swang5@hku.hk.

猜你喜歡
聲景長洲巡游
社區公共空間聲景設計原理初探*
“龍馬”巡游
贊船工
跟淘氣章魚巡游世界遺產
大連海逸長洲居住區景觀設計探索與實踐
當代城市聲景研究進展
《白噪音》中后現代聲景的死亡倫理思考
農機裝備巡游展 有創意更有深意
長洲水利樞紐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檢測與預警系統”
太平清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