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會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挑戰及對策*

2017-01-30 00:56劉寶堂劉玉堂袁忠秋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
關鍵詞:思潮受眾教育

劉寶堂劉玉堂 袁忠秋

1.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沂南縣岸堤鎮中心小學,山東 沂南 276300;3.沂南縣馬牧池鄉中心小學,山東 沂南 276300

?

網絡社會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挑戰及對策*

劉寶堂1**劉玉堂2袁忠秋3

1.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沂南縣岸堤鎮中心小學,山東 沂南 276300;3.沂南縣馬牧池鄉中心小學,山東 沂南 276300

網絡社會思潮風起云涌,現實影響越來越大,正在挑戰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一是削弱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體的權威;二是爭奪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客體;三是考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教育手段。鑒于此,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一是堅守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權威;二是鞏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受眾基礎;三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網絡創新能力。

網絡社會思潮;意識形態;對策;挑戰

在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簡而言之,即是在社會范圍內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觀念體系、價值體系和信念體系的教育實踐活動。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就是要不斷增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公信力和認同度,其實質是要牢牢掌握社會意識形態的領導權。但目前,網絡社會思潮風起云涌、相互激蕩,現實影響越來越大,正在挑戰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因此,正確審視網絡社會思潮的價值,剖析其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探尋網絡時代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網絡社會思潮的價值審視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其內在的價值,網絡社會思潮也不例外。因此,正確認識網絡社會思潮的內涵及特點,厘清網絡社會思潮的價值,這是我們正確審視網絡社會思潮的基本前提。

(一)網絡社會思潮的內涵及特點

“網絡使社會思潮獲得了一個不同于現實社會的存在形式”[1]。網絡社會思潮即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之下,建立在一定的社會心理基礎之上,具有某種相應的理論形態,通過互聯網絡進行傳播、擴散的社會思潮。網絡社會思潮是現實社會思潮在虛擬網絡空間的“復制”、摹寫”,進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的形式,具有多元交互性、影響范圍廣、管控難度大等特點。

網絡社會思潮多元交互性。社會思潮與網絡媒介的結合,推動著社會思潮網絡化和網絡化社會思潮的融合。在這一過程中,“各種思潮的傳播、衍生、擴散、變異成倍增長”[2],使之呈現了空前的多樣性。與此同時,“社會思潮的相互交織、撞擊融合使得各個思潮的背景預設、價值立場以及政治態度、政策主張等日益多變、日益雜糅,各個思潮變得難以把握和有效梳理”[3]。

網絡社會思潮影響范圍廣。與傳統由點到面的單向傳播方式不同,網絡社會思潮是一種雙向傳播模式。借助互聯網絡力量,網絡社會思潮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占據網絡空間,形成強大話語權優勢。一旦網絡社會思潮有任何新的動向,無疑會成為大眾廣泛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對象。

網絡社會思潮管控難度大。由于信息發布的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手握“麥克風”,發表自身對于社會的看法,管理者也難以對網絡言論和行為逐一進行檢查。況且,網絡社會思潮中“既有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也有資本主義的腐朽觀念,甚至還有封建主義思想的殘余”[4],信息成分也較為復雜,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對網絡社會思潮管控的難度。

(二)網絡社會思潮的價值

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近幾年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來看,對于事件的成因機制與演變結果,無外乎是“成也網絡,敗也網絡”。由網絡民意匯流而成的網絡輿論,在經過網絡媒介的持續放大、推波助瀾之后,它所代表的基本輿論傾向、價值判斷,勢必會左右事件演化方向。

對于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而言,網絡社會思潮的存在發展便有著正負價值之分。符合主流意識形態進步要求的網絡社會思潮,一般都會利用網絡媒體的獨特優勢,為人們表達利益訴求、申訴個人主張、疏通公眾情緒,在引導人們形成符合社會所要求的正確價值取向的同時,也使自己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和更廣的覆蓋面。凡是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抵觸的網絡社會思潮,一般都會以特定的視角關注周圍的事件,“很容易使一些局部問題擴大為全局性問題,使一般性問題演變為政治性問題,使個人的偏激言論擴散為非理性的社會情緒,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諧”[5]。在一些突發事件中,某些非理性、非中立性的網絡社會思潮逐漸走上了“以力服人”、“以勢壓人”的道路,這即造成了事件本身的失真,也間接造成了受眾的背離。

二、網絡社會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挑戰

隨著網絡應用的推廣化和深度化,網絡社會思潮的影響日益顯現,在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同時,也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削弱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體的權威;爭奪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客體;考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手段。

(一)削弱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體的權威

傳統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是采用單向度的自上而下的宣傳教育方式。在這種模式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更加側重信息的輸出,即決定傳播什么內容、內容的流向是什么,而較少考慮信息輸出的效果,即忽視“社會民眾關心的是什么,議論的是什么,滿意的是什么,不滿意的是什么”[6]。這種點對面的單向度傳播割裂了傳播媒體與受眾的良性互動,形成了以媒體為中心的話語霸權,造成了事實上的信息不對稱和話語不平等。而隨著分布式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每一個網絡節點既可以是信息源,也可以是信息接受者?;ヂ摼W時代公眾獲取渠道的變革逐漸打破了主流意識形態傳統的傳播與教育模式。借助網絡載體的力量,網絡社會思潮可以對政府政策和政府行為做出自己“深思熟慮”的評價,并提出在表面上似乎更為合理的政策主張或政治綱領。更有甚者,他們通過各種網絡信息渠道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體在教育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大范圍的發布與轉載,有意識地進行導向評論,炒作“目標事件”,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在“享受網絡帶來的話語平等權和地位轉換”[7]的基礎上,網絡社會思潮正在挑戰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體的權威優勢。

(二)爭奪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客體

客體與主體相伴而生,是主體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來說,主體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即“人民群眾”?;诠俜綑嗤院兔襟w公信力,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具有受眾基數大、涉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等特點。而作為特定階層、階級利益表達者的網絡社會思潮,要想得到廣泛傳播并對社會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傳播受眾的多寡便成為極為重要的因素。網絡社會思潮一般通過“導向、服務和教育”功能的發揮打響與主流意識形態爭奪傳播受眾的會戰。具體來講,在導向層面,網絡社會思潮的代表人物在社會的關鍵卡位點和特殊時期會通過研討會、網絡論壇等形式提出他們的主張,并利用傳播受眾的獵奇和逆反心理,試圖左右社會輿論的走向。在服務層面,網絡社會思潮載體和人物會通過“定向傳送”“給予優待”等方式關照傳播受眾的現實利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存利益,從而使網絡社會思潮的傳播更易深入人心。在教育層面,網絡社會思潮的傳播者在綜合利用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介質進行顯性教育的同時,也會借助信息的碎片化模式將明確且整體的傳播“化整為零”,進行隱性教育。

(三)考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手段

教育手段是教育主體與客體對象建立聯系的中介性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同樣,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活動亦不例外。因此,在教育內容層面,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往往宣介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其偉大實踐,鞏固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然而,目前中國“知溝”現象愈加嚴重、貧富差距日益懸殊、房價、物價不斷上漲,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理念的宣揚就會流于形式。某些網絡社會思潮也會借題發彪,在質疑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同時,闡述見解、兜售主張,傳播新的“價值參考系”。在教育方法層面,“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往往是通過各種正式組織和渠道自上而下地強制或半強制地宣傳、普及,甚至是灌輸,與大眾聯系往往不夠緊密”[8]。但網絡社會思潮往往發跡于“草野”,成長于“草宇”,與網絡大眾存在天然的聯系。在傳播方式上,“網絡社會思潮既注重集合式傳播,如開辦網站或論壇;也注重分散化傳播,如開設個人博客、微博、微信等進行貼文高頻次、批量化生產;還有的偏向對抗式傳播,即通過質疑主流意識形態或批判其他思潮觀點兜售自己的主張”[9],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方法的恰當性。

三、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

面對網絡社會思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新挑戰,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站在時代和戰略的高度,堅守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權威,鞏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受眾基礎,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網絡創新能力,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成效。

(一)堅守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權威

權威,就服從本身來說,包含著強制性的服從關系和非強制性的服從關系,其中,網絡時代強制性的服從關系已不合時宜。因此,堅守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體權威更多依賴于非強制性的服從關系,即人們的認同。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教育者的“知”、“行”便是關鍵。

所謂“知”,即夯實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理論積淀。在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具有“共同信仰”性質的主流意識形態。因此,重新解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和官方文本是學好“本領”,做好“行”的前提。在學“本領”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改變心態,即變“權威”的信仰為“信仰”的權威,追本溯源,挖掘出更細膩、更具解說力、穿透力的理論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經典的和后來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官方文本的發展脈絡和內在聯系”[10],在特定時境中實現對其的科學整體把握,理解其鮮活生命力之所在。所謂“行”,即做好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理論宣揚。目前,“在大多數普通民眾的認知常識中,提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更多的是對其基礎常識的記憶”[10]。因此,要想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真正“內化于心”,我們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的話語符號和表現形態轉化為“群眾耳熟能詳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普遍認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實”[11],并利用“理論探討”、“新聞專題”等途徑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論宣介與民眾實踐相結合,積極回應民眾的利益訴求,并將其納入到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話語體系中,真正實現與現實社會大眾利益的有機契合。

(二)鞏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受眾基礎

“人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2]。那么,對于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來說,鞏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受眾基礎,就是要在“意識形態必須從物質實踐來解釋”[13]的馬克思主義框架內,加強對受眾利益的保障來進行維系。

具體來說,首先,廓清大眾對于社會發展認知誤區。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出現了環境污染愈加惡化、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房價物價不斷上漲等較為嚴峻的社會問題。此類問題的存在是發展中的正?,F象,但有些網絡社會思潮卻別有用心的夸大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放大這些社會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達消解民眾對黨和政府的向心力之目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我國最大的實際,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因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的特殊問題并不是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失敗。恰恰相反,發展中的難題必須依靠發展來解決,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奮發有為。其次,“老百姓對意識形態的認同和追隨很多時候需要對其利益的保障來維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很現實的生存利益”[10]。因此,要將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切實外化于行動?!包h和政府要有禮、有理、有據、有步驟地正確協調和處理利益矛盾和沖突,使利益受損一方得到符合法律和民意的補償。切忌和杜絕以維護集體、社會和國家利益為表面借口實則為了更大程度上實現某些特權者利益的同時侵犯弱勢社會成員個體利益的事件發生,如果發生,則嚴肅處理給民眾以合理、值得信服的交待。只有這樣,意識形態教育才能落到實處”[14]。

(三)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網絡創新能力

網絡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若要達到預期效果,須借助網絡的優勢,即是在遵循互聯網既定范式的基礎上,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表達和傳播。

具體來說,在傳播方式上,一方面,應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觀念,弱化帶有強制性的“灌輸”方式,加強傳播媒體與受眾的良性互動,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主流意識形態的理性權威。另一方面,應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斗爭相結合的原則,在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倡導文明風氣的同時,加強輿論斗爭,從而使民眾澄清模糊認識、劃清是非界限、確立行為示范,以達優化社會輿論環境之目的。其次,在內容表達上,應是鮮活和實在的信息。在網絡時代,任何一種理論要想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就必須“知天氣、接地氣”、“求人氣”。換句話說,就是要將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符號“移風易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對接網民的日常生活實際,同時,再輔之“肯定”或“否定”、“有機”或“無機”等多種形式,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生活化教育。此外,由于虛擬空間是現實社會的映射,其必然會進行類似于現實社會的群體分化。在此過程中,“主體話語權的變化以及主體本身的變化”[7]會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產生特定的影響。因此,借助網絡平臺,積極構建適合不同群體需求的意識形態教育話語體系,既可以及時點化因“變”而起的社會輿情,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引導更多主體積極投身到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踐中,壯大于當下。

[1]方付建.論網絡時代的社會思潮[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2012(1):66-69.

[2]李玉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互聯網多樣化社會思潮[J].武警學院學報,2008(9).

[3]解松,夏寧.社會思潮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J].理論探索,2008(5).

[4]李孝純.劃清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J].紅旗文稿,2010(2):31.

[5]張曉永,孟德花.試論網絡思潮的預測和引導[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2(2):1-4.

[6]戴媛,姚飛.基于網絡輿情安全的信息挖掘及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實踐研究,2008(6).林錦峰.論社會思潮的預測和疏導.現代哲學,2007(2).

[7]方付建.網絡時代社會思潮發展動向研究[J].電子政務,2015(8):44-50.

[8]汪勇.社會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及應對[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99-101.

[9]方付建.網絡社會思潮的發展動向與引導策略[N].光明日報,2015-7-30(016).

[10]王愛玲.網絡媒介下提升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3-107.

[11]張首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范[N].光明日報,2016-3-30(013).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大衛·麥克里蘭.意識形態.孔兆正,蔣龍翔,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6.

[14]關海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1.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習近平網絡安全思想及其路徑研究》(CX2016B515)。

G

A

1006-0049-(2017)10-0010-03

**作者簡介:劉寶堂(1990-),男,漢族,山東沂南人,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潮受眾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題解教育『三問』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維新思潮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