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祖國傳統節日加強民族意識提升

2017-02-04 06:44高惠娟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提升傳統文化內涵

高惠娟

摘 要:在小學校園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傳承民族文化的奠基工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傳統節日中的內涵,通過課堂教學滲透相關知識,利用環境創設氛圍,搭建班級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和家校聯系增加學生的節日情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內涵;民族情懷;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54

現在學校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就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節日教育。傳統節日的內涵十分豐富,節日形式也豐富多彩,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環境下,利用好傳統節日,剖析所具含義,揭示內在價值,弘揚民族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挖掘節日內涵

無論在教材中還是生活中,傳統節日教育的形式和環境營造,都比較欠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很多學生不了解傳統節日,不知道其中的內涵,有的因為形式上離現實生活比較遠,學生不愿意接受,所以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價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需要一線教師進行研究探索,對我國傳統節日進行深入了解,如端午節,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搜集有關端午節習俗資料,通過閱讀,深入了解包粽子、掛艾草這些活動的文化意義,并通過設計“多彩端午、走近屈原”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有深入理解。通過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學生回到兩千多年前,感受詩人為了國家上下求索、不屈探索的精神,感受詩人忠心報國,不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誦讀屈原的詩詞,詩詞中優美的詞語,富含人格魅力的語句,通過聲音震撼學生心靈,讓屈原的形象再現。這些在對當今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必將對新一代的教育產生重大影響。進行傳統文化節日教育可以作為班級特色課程,也可以作為學校校本課程,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發揮集體智慧,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并利用當地環境設計。

二、扎根課堂陣地

1.設計傳統節日展示櫥窗。把一年中的幾大節日用文字和特殊符號呈現出來,學生每天都可以入目、入腦、入心,如春節的對聯、元宵節的燈謎、端午節的劃龍舟、中秋節的賞月、重陽節的佩戴茱萸等。

2.充分利用教材元素。音樂中的民族節日,小學語文課本中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通過對王安石的《元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牧的《清明》、蘇軾的《水調歌頭》等古典詩詞的創作背景的講解,詩詞內容的分析,一方面讓學生知道節日的由來、具有的風俗習慣以及象征意義,這樣學生在誦讀、感受、體驗的過程中就能將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傳到內心世界,從而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3.要融合地方元素。有的地方建筑寺廟,有的地方爬山登高,有的集市茱萸艾葉,有的地方蘆葦葉和香米,有的地方燈籠手藝,都可以作為教育的好素材,還可以挖掘家庭中的手藝傳人,以激發傳承和弘揚。

三、體驗豐富活動

1.多姿多彩的活動主題,如春節開展“過中國年”活動,組織中隊走進社區,開展敬老孝老慰問活動,引導學生尋找、書寫、張貼對聯,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拍攝有關春節習俗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春節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走親訪友增進感情,在不同形式的活動中感受中國濃濃的年味。在重陽節,走進敬老院、福利院,開展愛老敬老教育活動,體現關懷和奉獻愛心。這些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情趣,而且潛移默化地將中華文明進行了傳承。

2.扎扎實實的活動過程。如在中秋節期間,利用國旗下講話,以“團結、團圓、團聚”為主題,通過開展金秋誦讀,體驗成長活動,共同收獲碩果。同時,利用早讀、班隊會、校本課程等時間,組織學生誦讀有關中秋的詩詞曲賦,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傳統節日的意義,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再有利用傳統文化長廊、班級黑板報、學校櫥窗、校園廣播等渠道,展示有關學生進行的中秋的活動,宣講有關中秋的典故,營造濃厚的文化氣息。

3.創新的活動形式。近年來的商家,利用節日尤其洋節日做活動,轟動效應很濃,學??梢越梃b一些設計思路,激發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利用春節和元宵節等傳統節日開辟集市,開設展覽,開啟思路,使得傳統節日歡快的氣氛增加隆重氣氛,還可以借鑒西方的洋節形式,搞中國的傳統文化設計活動。

時代在變遷,節日的內涵和意義也在發展變化,每一個節日都附著上了時代的特色。從某些角度來說,這是歷史的發展,是社會的進步,所以我們在過這些傳統節日的同時,不能一成不變,要以發展的眼光、開放的胸懷、廣闊的視野,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梢越Y合時令,組織各種類型活動,走進社會,走訪名人,走進廠礦企業,利用社會綜合實踐、班隊會平臺,大力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大量的主題探究式、親身體驗式、尋根問源式節日文化活動,引領學生了解傳統節日,過傳統節日。還可以開展體驗活動的制作燈籠、競猜燈謎、拔河健身等各種富有文化內涵的文體活動,寓教于樂。

四、對接中西傳統

對于傳統節日習俗我們要站在辯證的角度上看待,認識其價值和意義,同時我們要賦予傳統節日時代氣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不斷傳承。我們也要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吸納外來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為我所用,真正培養學生對文化的尊重、包容??梢砸龑W生通過小課題研究,通過調查探究,深入西方文化中的某一部分,了解其來由和意義價值。通過邀請專家、舉行專題講座等形式,讓西方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得以認識,還可將東西方節日進行比較,發現傳統節日的意義和價值。

傳統節日具有豐富內涵,在學校進行教育勢在必行,需要我們創新教育形式,不斷更新觀念,拓寬教育渠道,搭建體驗平臺,使傳統文化在少年兒童心里扎根,使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的精髓,立足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傳統美德,涵育民族精神,構建文明和諧社會作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曲豐娟. 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J]. 吉林教育(綜合),2016(21):146.

[2] 王寧寧.傳統節日紀念日的教育功能開發現狀及利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3):81-82.endprint

猜你喜歡
提升傳統文化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