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詩、書學習及其他

2017-02-08 05:44沈鵬
中國書畫 2017年11期
關鍵詞:境界

◇ 沈鵬

開講之前,先說點“題外話”。我先后收到兩封索字的邀請函,上面赫然寫著“紀念曾鞏同志誕生998年”“紀念李時珍同志誕辰500周年”。雖然“同志”這個詞在春秋時代就有了,但是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又將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稱為同志,不知何等意義,為“尊重”或者隨手寫來?像這類的事,不免讓人聯想到當代風氣用語不嚴,以致知識文化水平有所降低。又比如,剛才我來的時候一路看到圍墻上很大的標語,每幅十到二十多字。但每個字經制作都壓扁或拉長了,仿佛照了哈哈鏡似的。書法,乃至繪畫,古人早就說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不能隨便變形的。像這樣的事我初次遇到時,向有關方面提過意見。而且提的語氣比較重,他們也覺得應該改,但久而久之,情況并未改變,甚至更嚴重。報刊為湊合版面用電腦縮扁了、變胖了、變瘦了,也不在乎。對美的理解很重要,哪怕這個設計編輯不會書畫,也應該懂得起碼不應該叫作品變形。不要小看這樣的事,隨時隨地就在我們生活之中。如果我們平時在現實生活中都看到一些比較高水平的好作品,“近朱者赤”,大家的審美素養也都能跟著提高。但現在社會普遍存在審美意識下降的趨勢,這是令人憂心的問題所在。

沈鵬 草書自作詩中秋夜獨步 紙本 2017年

剛才進來的時候,我突然看到“經典”兩個大字,在英語里叫“classic”?!敖浀洹北緛硎且粋€歷史的存在,要經過歷史的考驗,站在歷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酌侠锨f的著作都是經典?,F代對王陽明的學術有了新的闡發,對他的“致良知”學說提出比以前可能更準確的評價,更深入認識他,這也有一個歷史的過程。我說“經典”二字能濫用?會議主持人說他感受到當代文化界的“浮躁”,比如說書畫工作者動輒“朝學執筆,暮已成家”,對于浮躁的學風,其實古人也早有這樣的批評。有的大書畫家自稱他的畫要多少年后才能被認識、書法多少年后才能被肯定,往往在當時人們并不理解。元代黃公望曾自謂其作品需五百年后方有知音。與其同為元四家的吳鎮,很少從俗賣畫,生活貧困,賣卜為生。相傳他與盛懋為鄰,盛的作品,因為畫風精巧,為世所喜,門庭若市。但從格調境界上說,吳鎮超越盛懋。經過歷史的考驗,大浪淘沙,吳被視為元代文人畫的四大家之一。近現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其“黑、厚、重、密”的筆墨風格,也是生前不為世人所理解接受,除傅雷等少數人外,絕少知音。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藝術成就卻為后人不斷地挖掘,被公認為20世紀山水畫的高峰。這樣的例子,在美術史、書法史上還有很多。對于在世的藝術家來說,地位、名氣也都是一時的、相對的,只有不斷地學習,“一息尚存要讀書”,才是應有的態度?!敖浀洹币洑v史的考驗。

其實人一輩子都在學習,也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比如我這次演講之前,要看書、想問題,這就是學習。過去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文史教授中學問最大。當別人問他最近在干什么?他總說我在備課,他很多時間都在備課,他備課的時間比他講課的時間要多很多倍。而陳寅恪先生史學上的成就那么高,一系列的著作,就是靠著他的勤奮,不斷地積累材料,不斷地梳理,逐漸建構出來的。剛出生的嬰兒,會用一種新奇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對他都是新鮮的。他在琢磨什么?比如,對戴眼鏡的人他多看一看,因為戴眼鏡的人少,他覺得很奇怪。人生出來以后就在學習,慢慢上幼兒園一直到博士后,上課以外的時間,也在學習,也要讀課外的書,還要接觸社會,讀無字的書。學習,概括說起來八個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要只把讀書看作學習,一切的社會活動都是學習。行路不是一般的旅游。徐霞客只是一般的游客嗎?他更是一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文學家。旅游是一種文化,從旅游中擴充視野、提高精神境界?,F在有人趁機吃喝玩樂,把天然美景、文物古跡都糟蹋了。行萬里路,我個人體會深入接觸大自然,還應包括接觸社會。你跟人談話,都能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哪怕他談話里有很多廢話,還有些話說得不對,你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用懷疑的眼光分析,也都會有收獲,所以學習無處不在。

下面,我念一首詩,這首詩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作品,題目叫《觀書》,我用我的家鄉口音來吟誦吧。詩要吟誦,才能把它的節奏、韻味體現出來,體會才更深,“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先生的吟誦,學員報以熱烈掌聲)“半畝方塘一鑒開”,“半畝方塘”,方形的,如書本狀;“一鑒開”,“鑒”, 指水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天光云影為什么能夠在一鑒里徘徊?因為水是清的,如果混濁的水就做不到。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它是靜的,它不動,你才能夠看得出來。這個“靜”我體會很重要,這是我們傳統哲學里面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傳統文化中儒、道、釋三家,都強調“靜”?!洞髮W》里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崩献诱J為“致虛極,守靜篤”,莊子強調“心齋”“坐忘”。佛家亦以戒、定、慧為三學,其中,定,就是靜中功夫。 對于靜,朱熹也提出過“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修習法,他希望通過“靜坐”“讀書”以求“虛靜”之心,以“虛靜”觀照天地萬物。他對弟子說:“窮理以虛心靜慮為本”“讀書閑暇,且靜坐……見得道理漸次分曉”(見《朱子語類》)。我查了一下英語字典,我就在想,英語里面有沒有相對我們古代的哲學中“靜”的概念,英語里靜有“quiet”“silent”等,但這些跟古代哲學里面的靜,也是有區別的??赡芤浴皊erene”比較接近,傳統哲學中“靜”的觀念,我認為最重要的在于沒有個人功利的目的來觀察世界,才能夠有遠大的思想,才能洞徹自然運化的規律,才能“悟道”。這跟我們平常所說的安靜,有沒有共同之點?有,但又不等同。

“問渠那得清如許”,這個“渠”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指水渠,二是“它”,第三人稱代詞。南方方言講“他”的時候稱“gai”,這個“gai”,就是“渠”字的吳音?!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秉c睛之筆,有了源頭活水,水才能清。這首詩,朱熹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講他對讀書的認識,全詩富有理趣,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盀橛性搭^活水來”是點睛之句,就是要不斷地讀書、思考,接觸新事物,才能夠使自己的思想活躍。書法家不要以為反正我能寫毛筆字,有了一技之長便足以傲人。

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21歲開始患有盧伽雷氏癥,當時醫生說他只能活兩年,但是他到現在已經70歲都過了,對他我非常敬佩。他一年到頭在輪椅上,不能正常言語,但能夠堅持研究,在世界的黑洞理論和量子力學理論等方面做出偉大貢獻?;艚鹫f:“保持思維活躍對我的生存至關重要。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被死亡陰影籠罩,這教會我充分利用每一分鐘?!被艚疬@樣的偉大科學家,考慮問題絕不僅是他的“專業”范圍?;蛘哒f,他以人文思想探究宇宙,必然歸結到人類命運的大問題?!秴⒖枷ⅰ纷罱粋€大標題是“霍金警告人工智能或毀滅人類”。人工智能是幫助了人類還是可能毀滅人類?它肯定幫助了人類,使得人類的科技進入了新的高度,它能夠代替人類的勞動,不僅有體力勞動,還有腦力勞動,甚至要超過人類腦力勞動,阿爾法狗(Alpha Go)就是一個重要的新動向,它的程序是人類制造出來的,但它自身也在發展,它會自我學習。但人工智能自身的發展不受人控制將來后果會怎么樣?我覺得當然我們沒到那個時候,到了那個時候會有新的理論與實踐?,F在地球面臨很多危機,比如有人說什么時候外星人需要星球,跟地球爭奪來了,當然就目前來說還沒有發現,但不等于這種憂慮就是毫無意義的杞人憂天。另外,地球本身也可能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變故,比如小星球的沖撞,大規模的傳染病,氣溫變高,冰山融化,物種大量毀滅,尤其是動物,一種動物的消滅、消亡就會有很多很多的生物鏈也遭到破壞。這些變故,有的正在發生,有的可能或者即將發生,如何面對這些,我覺得具有高度人文精神的思想家、科學家,都會將其納入自己的視野。

我最近在報紙上還看到另外一條信息,就是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人的壽命可以大大延續。人能長壽到什么程度?人能長壽到100歲、200歲。用什么技術?用納米技術。納米是非常細微的物質,一納米相當于一毫米的百萬分之一,通過納米技術,人能長壽。研究人長壽好不好?當然好,造福于人類。但是整個人類將來的命運怎么樣?《參考消息》又有一個大標題:“霍金警告人類百年內要逃離地球”。地球的各種危機很多很多,而且越來越嚴重,這種嚴重性超出我們事先所能夠知道的范圍,而且發展速度非???。所謂逃離地球,并不是說全世界60億人一塊“大搬家”逃到另外一個星球上去,而是在外星球建立人的生存據點,保持“人”這個物種的延續繁殖。理論上推想,浩瀚宇宙里別的星球上可能還有高等生物,但畢竟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我們目前知道的,還就是地球上的人類。人類是偉大宇宙的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我們要敬畏地球、珍惜地球上的生物?;艚鹫f:“我認為人類不走向太空就沒有未來?!碑斎灰灿腥苏f,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候呢,而且機器人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亞洲人工智能每年產生1.8萬億到3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我覺得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尤其像愛因斯坦、霍金一類非常杰出的大科學家,他們的思想不會停留在那些“具體學科”上面,他們要研究思考的必然關系到人類的命運、關系到未來,這是思維的偉大。平庸的人就沒有這些思考了,反正個人只要長壽就好。有許多人,他求我寫字,總是要求寫一個“?!弊?,或者一個“壽”字,我沒有說個人不要長壽、幸福,但是人的思想境界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面。時下媒體宣傳也向這個層面靠攏,今年年初,書法家寫“聞雞起舞”,遠不如“大吉(‘雞’)大利”受歡迎。難道“聞雞起舞”的危機感過時了?

朋友們在書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希望談談如何進一步提高。一個書法家,如果只停留在書寫的技術層面,就成為古人所說的“匠”,“寫字匠”。最近我重新翻看黑格爾的《美學》,他否定藝術僅僅是技術的問題,強調要有一個高的意境、高的境界。讀書就是讓我們獲得高境界的可以說最重要的途徑??墒菍Υ?,也不是所有人能正確認識?!疤熳又赜⒑?,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原來讀書讀到最后,還是為了升官發財。陳獨秀憤慨地說,中國人的骨頭都燒成灰,撒在空中,最后都是升官發財?!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民族的劣根性,不知還要經歷多少年代才能連根拔除。

馮友蘭認為人生境界方面表現為四種不同的層次,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順著人的本能;功利境界則有世俗的功名利祿的追求;道德境界就是以社會道德為追求,“正其義,不謀其利”;天地境界就是人的境界與天地打成一片,參贊天地之化育。這幾種境界是否還有互相滲透,有中間地帶?讀書是樂事,指的是精神層面,與感官刺激無關。欣賞藝術通過眼耳感官,進入精神層面,不是生理刺激,嗅覺、味覺、觸覺都與藝術美無關。蘇東坡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因為讀很多書,有了憂患意識,對人生境界有了更高的追求。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果真為個人功利嗎?當思想境界到了一定高度就這樣做。文天祥《正氣歌序》里所說他住的監獄,又臟、又陰暗,“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有各種各樣的氣,但他說他內心有正氣,有浩然之氣,可以抵御這些惡氣,于是寫了《正氣歌》,令各種邪氣和疾病都不能侵犯。所以,古人說的“讀書養氣”,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最重要的是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然后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萬事萬物。

讀書,不僅要讀中國的書,還要讀西方的書。舊體詩要懂得格律,但不是說懂得格律就能寫出好詩。讀書之外,還要了解自然、了解人生,“功夫在詩外”。希望大家讀詩、理解詩。朱光潛先生不是專業詩人,但作為美學家對詩的理解非常深刻。他的《詩論》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著名詩論。德國的大哲學家黑格爾也寫詩,他對詩歌有著經典的論述。他說:“詩,語言的藝術,是把造型藝術和音樂這兩個極端,在一個更高的階段上,在精神內在領域本身里,結合于它本身所形成的統一整體?!蓖瑫r黑格爾還提出詩歌在反映心靈、反映人的精神上的意義。他說“詩的首要任務就在于使人認識到精神生活中各種力量”,“詩的表現還有一個更高的任務,那就是詩不僅使心靈從情感中解放出來,而且就在情感本身里獲得解放”。黑格爾的論述,與中國古人的論斷一致。古人認為詩言志,“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大序》)。古人論詩,常用“情”“志”“意”“心”等字,這些字在特定的情況下解釋有區別,但有大體相同的方面。我希望大家要懂得詩、理解詩、愛好詩。詩與書法融通起來于藝術、于人生都有很大的益處。

詩,重要的是抒情。詩者,情之所至,袁子才說:“詩以道性情。性情有厚薄,詩境有淺深?!鼻楦械氖惆l是詩歌的第一要義,沒有情感,堆砌辭藻,即便符合平仄法度,也不成佳篇。即便是敘事的古風長篇,抒情仍然是其最重要的特質。比如說杜甫的《三吏》《三別》,堪稱一代“詩史”,當時國家戰亂,人民疾苦,作為詩人的杜甫,不是用散文記錄歷史,而是運用詩的語言,寓抒情于敘事,于敘事中敘情,寄托他對下層庶民深沉的情感。白居易的《長恨歌》寫唐明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是敘事詩,大量運用比興手法,抒情還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抒情是詩歌的靈魂,古今中外的詩人,無一不是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敏感的心靈世界,這是所有詩人的共性。

寫詩,題材無論大小。我從報上看到“引力波”后寫了一首詩。引力波在天體物理學里是重要的現象。我在中學讀書,唯一有過一次不及格的就是物理學,但是后來我對于天體物理、理論物理的常識感興趣?;艚鸬摹稌r間簡史》真不好懂,但它能促進我的想象力、促進我思考。兩個黑洞相當于62個太陽碰撞,經過14億光年到達地球。光的速度一秒鐘圍繞地球七周半,相當于62個太陽的黑洞碰撞后的引力波傳到地球,這是一個偉大的天體物理現象,能夠被地球人發現。我做了一首詩—不知道為什么,我平常喜歡舊體詩的,怎么寫了一首新詩,是否與題材有關?后來有一個朋友給我寫信,把我贊揚得不得了。他說你這首詩比物理學的專家還要高、還要深。我能做到嗎?我永遠也做不到,但是我在懂得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在無邊黑暗的宇宙當中引發了,好像就在眼前,非常非常偉大,我們常說的對大自然對宇宙的敬畏心理,我在這樣一種心態上寫這首詩。我對物理學的知識比不上一般學生,但是可以發揮想象力,用詩的意境來表達。有一些小事也可以寫詩,比如說有次我把眼鏡放在床上一不小心壓垮,著急了,我可不能離開眼鏡。這是一件小事,也可以寫詩?!白蛞剐纳窈嗡?,無辜目鏡損容儀??v橫扭曲情難忍,撲朔迷離景大奇。視力蒼茫贏懶惰,功夫深淺決雄雌。且將閑雜束高閣,斗室行空獨運思?!睋p壞了眼鏡,影響視力(其實不影響我讀書寫字),我就索性貪懶,什么事不做,不讀書。有些書并無價值,不如束之高閣,發揮奇思異想,比讀那些淺薄平庸的書籍好得多。

詩的題材有別,但是詩的意境,不因此分別高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談意境,有“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之分,他認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是“有我之境”。也許前一例的“我”比較內向,后一例則相對外現?!坝形摇焙汀盁o我”,不能斷然分開,景與情互相觀照成“意境”?!耙饩场倍?,總的來說,就是主客觀的統一,是心靈在自然界的映射,是主觀精神和自然交融在一起,像石濤說的那樣“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王國維還有另外的話,他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那么不是否定了剛才說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區別嗎?

比如我有一首詩《夜游黃浦江》:“十里洋場夜未央,樓船來往織梭忙。驕陽消息尋何處?散入吳淞七彩光”?!笆镅髨鲆刮囱搿?,上海素被稱為十里洋場,“夜未央”,就是還沒到晚上12點,也快到了吧!“樓船來往織梭忙”,指黃浦江上華美的船只來回穿梭?!膀滉栂ず翁??散入吳淞七彩光”,那個時候霓虹燈鋪天蓋地,異彩閃爍,太陽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隱入黃浦江(吳淞江為入??冢├锶チ?。這首詩觸景生情,信手拈來,我覺得有景、有情,有色彩、時空,有想象力。就是太陽到哪里去了,太陽到吳淞江里去了。還有一次我在京郊住了幾天,那邊有一個竹叢內藏著大群黃雀,在那里進進出出,嘰嘰喳喳,我就要看到底在哪兒??床灰?,很深,我也很好奇,得一首詩:“竹叢黃雀聲聲噪,拂面楊花人意鬧。好雨疏風一夜間,山村圍著余芬繞?!睏罨ㄎ乙幌蚝軈挓?,因為我有支氣管病?!叭艘怍[”是從宋人“紅杏枝頭春意鬧”受到啟發,不說楊花惱人,卻說人意鬧,似有詼諧?!昂糜晔栾L一夜間”,有空間、有時間。我自己感覺最得意的是末句“山村圍著余芬繞”,度過一夜風雨,空氣清新芬芳,此句原為“余芬圍著山村繞”,后將“余芬”與“山村”倒置。山村在動,山村會動嗎?詩中此時此地可以動起來,提升意境之美。全詩有動靜、空間、時間,色彩、聲音,還有“人意鬧”??偟膩碚f,寫詩要有比較精細的觀察,還不能缺少想象。

再說點有關評論的問題。優秀的評論,影響當代,以至后世,有的成了經典。因為深入藝術的本質,個性中見共性,針對某件具體作品、某個作家,而沒有陷入局限性、片面性。好的評論應當是嚴肅的,與人為善,對作者負責與對讀者負責相一致。好的評論也應當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包括專業水平。原則性不失包容性,包容不是“包攬一切”,原則絕非“棍棒相加”。馬克思說的“懷疑一切”,可貴在為真理而斗爭的批判精神。那種一見到“懷疑”二字便與“邪惡”與無理的“叛逆”混同起來,可能是不加分析地“維護傳統”在作祟。我體會馬克思的本意是要人們對一切現存的結論,經過獨立思考加以取舍,肯定或否定,當然在這中間還有許多數不清的中間環節,絕不能簡單化。所謂“一切”,應該沒有禁區,不設框架,純粹站在學術立場。有人指出評論不能從私人恩怨出發。我想,端正了真正的學術立場,幾乎無所謂私人恩怨。唯有追求真理是共同的目標。歌德說:“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造出來的,我們也就盡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照和欣賞?!?/p>

由此可見培養獨立人格的重要。一方面,我們的評論存在低俗和不負責任的現象;另一方面,更缺乏獨立的批判精神。這同全社會風氣有關,同時也不能否認我們還缺少個人對社會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八枷胱杂伞背缟腥烁癃毩⑿?,也必然要求“兼容并包”。

審美的多樣性與書法傳統的多元化具有一致性?!疤麑W”與“碑學”都是傳統的重要支流。經書、陶文、竹木簡等各種形態的書藝,都是中國書法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足資借鑒。傳統是歷史積淀,它屬于昨天,延續到今天。每個時代都在前代基礎上增損補缺,也有的創造一時不被認可,但從長遠來看具備涵蓋歷史的超前意識。傳統不限于某家某派(比如崇帖抑碑或相反),不能陷于單線思維。書法評論要從藝術本體出發,具備整體的史論視野。

評論者要善于與人在平等立場交流。評論的主體性不排斥包容性,它與文藝的多元化并行不悖。當前書法的評論中,時見“丑書”二字,使用概念不很清晰?!俺蟆迸c“美”對立,在生活與藝術中,都要看在何等意義上使用。美學中的“美”不等于漂亮,藝術借視覺、聽覺傳遞,無關嗅覺、味覺、觸覺。借助形式而非即形式本身。憑著缺乏理性為基礎的直覺判別美丑,必定缺少科學分析。把自己不喜歡的作品統統打入“丑書”行列,并不是科學的認真態度。在舞臺上,“俊扮”未必因其“俊”而掩蓋內在的“丑”,“丑扮”也不因為臉上畫的道,而理所當然的丑,可能更凸現了美的本質。美與丑都是從美學意義上區分的。書法誠然離不開書內的基本功夫,但最受重視的還是出于自然、發乎內心。顯露造作、爭奇斗艷,表現出格調低下?!把鄹呤值汀北恢肛煘樽砸暩叨鍪值拖?,從另一角度,此等眼力并非真高,有了真正的眼力,“手”也會跟上去?!笆指摺倍哿Φ拖?,達不到高境界。張懷瓘說“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相對“眼高手低”,張說的“心”相當于“眼”,而“眼”則相當于“手”,本意相同。趙之謙則極而言之:“書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績學大儒,必具神秀,故書以不學書,不能書者為最工?!闭媸强跹灾?!此處“三歲稚子”尚不能握管,“績學大儒”也未必一定以書家揚名,但一個天生赤子之心,一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由此達到共同境界。相對于有些書家,以一技之長自詡,甜膩浮華,劍拔弩張,奪人眼珠于藝術之外,還不如“不學書、不能書”,反倒“最工”。從深層的意義來說,詩人與其他從藝者,又何嘗不是如此!書家一旦成為專業,便有了從本質上失去自我的危險,成為筆墨的“奴隸”。這是一種“異化”的現象?!洞笃芭脊P》的作者楊賓說“愈矜持愈見其丑”,因為矯揉造作而失去了天然之趣,這才是真正的丑,它與美的追求背道而馳。

美學意義上涉及“丑”,一定要厘清概念。上述楊賓說的“丑”,既指作者品性,同時指作品格調,顯然與真美相對立。傅山著名的“四寧四毋”中的“寧丑毋媚”,則直指一個“媚”字?!懊摹迸c“俗”不可分,或者說是“俗”之一種。歷來論書,特別是宋代文人進入書畫領域,最反對一個“俗”字。蘇軾、黃庭堅、米芾都曾發表激烈的言論,貶斥俗書,說百事可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黃庭堅)。韓拙《山水純全集》謂“作畫之病者眾矣,惟俗病最大”“動作無規,亂推取逸”“詐偽老筆,本非自然”??傊?,無論書畫,都反對俗,俗便失卻自然,失卻真意。不過,《山水純全集》所論畫人物的粗俗,又與對象的身份相混,“貴純雅而幽閑。其隱居傲逸之士,當與村居耕叟漁父輩,體貌不同”。論者思想至此大受局限?!八住敝咐L畫格調,畫中人物的下層勞動者舊時被稱為“俗人”,不能以此界定藝術之“俗”。畫上有些“雅人”也未必真雅。書法不同于繪畫,書法的形式美即是內容。從這一點來說,書法之為藝術也是更為純粹的。

書法評論倘一定要引入“丑”字,要從美學意義上確立標準,為此當然先要確立“美”的標準。米芾《海岳名言》,批評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繼之又說“柳與歐為丑怪惡札祖”。論點前后不一,缺乏認真分析,在我們崇尚科學的時代,不足為訓。

注:此文系沈鵬先生于2017年5月17日上午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國學修養與書法·第四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干高研班”授課實錄。經沈鵬先生審閱補充,耀文星記錄整理。

猜你喜歡
境界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品“境界”
對付小偷的境界
愛情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兩個字
愛的境界
慎獨的境界
養生的最高境界
境界
境界不高
“人師”的境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