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書心得(十一)

2017-02-08 05:44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
中國書畫 2017年11期
關鍵詞:神采書壇書風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

書為小道技雕蟲,欲探幽微累世功。

承古出新循正路,莫向虛誕問前程。

我們的祖先智力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為了交流思想而有了語言;為了把這些思想記錄下來而發明了漢字。漢字的書寫后來被稱為書法。比如現在講“中小學書法進課堂”,即是要求中小學都要開寫字課。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除地上地下的文物承載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的。我理解,熊秉明先生說“書法是中華文化核心的核心”如果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那還是有些道理的。我說上面這些常識性廢話的意思,是想道出一個觀點,即書法不能單單從藝術角度去考量;不能把書法審美簡單地歸為形式美、線條美。如果形式或線條沒有文化內涵,則與沒有生命的亂柴無異。書法是藝術,這句話只講對了一半,它同時又是寫字,而且首先是寫字。

愚以為,“流行書風”對于推動當代書法的繁榮與發展,居功甚偉。如果沒有最近三十年來的流行書風之勁吹,今日之書壇面貌很難想象是個什么樣子。最近三十年受“流行書風”浸染而成長起來的書家,已成為當今書壇的核心骨干力量,創作上碩果累累。它打破了“文革”后書壇的沉寂,大膽出新,銳意進取,使當代書壇開出時代的奇葩。我確信,這個時期中國書法的表現,將成為新時期中華文化繁榮的一部分而被載入史冊。

然而,事物都有正反兩面。

在“流行書風”盛行的同時,所謂“現代書法”借西方現代藝術理念、仿日本某些人對漢字的胡涂亂抹的雜耍手法,開始對書法進行所謂的創新。于是丑書開始泛濫于中國書壇。

丑書的理論根源,主要是將西方現代和后現代藝術理念套用在書法上。中國的書法傳統被視為保守和過時。其核心觀點有兩點。一、書法不是寫字,甚至斷言凡為實用功能寫的字都不是書法。幾千年的中國書法成果只此一句話即被完全抹去了。試想,書法史上哪位先賢的墨跡不是為實用而寫的?難道都不是書法藝術?二、書法是線條藝術、視覺藝術,因此,書法審美是唯形式的。這種不講內涵,只講形式(線條),被抽走靈魂的“書法”,必定變成支離破碎、無任何規律可循的墨痕而已。于是,那些丑書怪字成了許多大展的寵兒也就不奇怪了。

這些觀點無視漢字書法藝術與任何一種藝術的根本不同在于,漢字原本是語言符號,是為傳達交流思想而生的。如何將其藝術化,也不能毀掉承載這一藝術的根本。恰如一棵大樹,為了使它美麗,你可以修枝剪葉,但不能毀本求末將其連根拔掉。正如不能為了美容而戕害自己的生命一樣!道理十分淺顯,樹沒了根、人喪了命,徒留枯樹與僵尸,看上去還有鮮活的藝術美嗎?

文化內涵是書法作品的靈魂。古人云“神采為上,形質次之”。這里的“神采”講的即是書法的“內容”。為什么先賢的法帖,雖經千年而那些字看上去仍神采斐然?因為它們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仍然保有鮮活的生命。而在為丑書造勢的“理論家”那里則變成了“神采為零,形質唯一”。這種靠離經叛道而求標新立異的所謂創新,荒唐得連常識都不顧了!

啰唆了半天,我的結論是:書法是藝術,但又不僅僅是藝術;書法是寫字,是表達語言的一種手段,但又不僅僅是寫字。二者不可只取其一。不能將書法是藝術這一面強調得太過分了,那反而會傷害到書法藝術本身。

武春河 行書《學書心得》手稿

猜你喜歡
神采書壇書風
驚艷世界的“青花”神采
書法欣賞的審美層次芻論
展示植物朋友的“神采”
民國時期的北京書風·馬敘倫
當代書壇二十家
當代書壇二十家
當代書壇二十家
齊魯書風萬陳錫山書法展
當代書壇二十家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