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愛”滲透的群文閱讀教學

2017-02-14 18:27齊育輝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17年11期
關鍵詞:群文筆者文本

齊育輝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美德。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愛的滲透,不僅能“潤物細無聲”般滲透愛的文化,還能將課內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能力。在面對教材中以“愛”為主題的資源時,教師要如何利用才能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呢?在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多閱讀,多整合,在閱讀中學習閱讀

“群文閱讀”課堂,將多篇以“愛”為主題的課文聚集起來,既規避了因閱讀內容分散而不夠深化主題的問題,又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因此教師需通過主題或課內外整合,將精選好的“愛”文本有目的地進行組合,并按一定的結構、順序進行排列,讓學生在反復、多層次閱讀中發展自己的觀點,使閱讀達到最佳的效果。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中有七篇關于“父母之愛”的課文,筆者先將課文羅列出來,讓學生自由整合。按內容分:學生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斗笠》《剝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整合為“母愛”一組;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鞋匠的兒子》整合為“父愛”一組。按形式分:學生將《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斗笠》《鞋匠的兒子》《剝豆》歸為慈愛;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歸為嚴愛……接著根據學生的閱讀體驗,在整合閱讀中筆者讓學生感受不同愛的方式:母親偏慈愛,甚至寵愛;父親多含蓄,言少卻深藏愛意。有時表現形式不同,但出發點都一樣——愛。之后結合父母的情況去用心體驗,使學生學會理解和尊重父母之愛。在思考中,學生慢慢學會了閱讀,還感知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最后,筆者把同為“父母之愛”的書推薦到課堂:胡適的《我的母親》、冰心的《荷葉母親》、郭明義的《父愛如春》等,讓學生互相換著看,交換中他們分享閱讀感受,比較書中愛的不同表現形式,口中談論的都是滿滿的愛……

重組信息的閱讀方式使學生與多個文本進行碰撞交融,以此開展的“愛”閱讀通過整合的形式存在于學生大腦之中,進行了有效的滲透,又能讓學生從全局把握同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反復閱讀,把握特性,快速重組。

二、多質疑,多比較,在閱讀中發現閱讀

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方式固定,學生已摸清了教師的意圖,等著教師的提問、啟發,質疑能力得不到發展。群文閱讀,可引導學生將多篇同主題文本視作一個整體,讓學生比較此類文章的相同與不同點,在質疑中提出有遷移性、碰撞性的問題,通過再閱讀,將幾篇文章串聯一起,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閱讀潛能與興趣。

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有關動物母愛的《母雞》和《麻雀》都講述了“媽媽”對“孩子”的庇護,學生雖對這兩種動物的母性有認知,但所有動物都是這樣的嗎?可見單讀這兩篇是不夠的,還需結合課外文章來加深學生的體會。筆者結合了多個感人的故事:《馬哈魚》中大馬哈魚為了哺育小馬哈魚把自己的身體給它們作食物,直到尸沉大海;《老?!防锩娴睦夏概榱私o小牛討水喝被鞭打,以死抗爭……當故事出示以后,學生有的默不作聲了,有的輕聲討論起來,有的回想起父母關愛自己的事。在學生將這些文本視為一個整體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第一次比較:學生大致肯定動物都具有母性的本能,無論是哺乳動物、魚類還是鳥類。

第二次比較:學生發現這些故事有個相同點——動物媽媽都是用生命來保護自己的孩子,可歌可泣。這時質疑就來了——為什么文章都是用“以死相拼”的方式來歌頌動物的母愛呢?難道它們平時相處就不能體現母愛嗎?

第三次比較:學生發現其實我們也一樣,都只關注了“大愛”,但父母平時的點滴付出也很多,我們忽略了身邊平凡的愛。

這樣的連鎖反應,在不斷比較中愈演愈烈,學生表現出久違的熱情,不斷地閱讀、探索和發現。課堂中也許提出的問題多過答案,但學生都主動把自己的觀點拿出來分享,有討論,有爭論,使課堂充滿了樂趣。

三、多了解,多嘗試,在閱讀中使用閱讀

哪些閱讀方法能更好地提高群文閱讀的功效呢?教師可以選擇默讀、速讀、瀏覽、跳讀,特別是可以選擇一些有思考的閱讀方式——歸類讀、對比讀、反向讀、享受讀、研究讀等。對此有關“愛”的文本詞句,往往更容易讀出精彩。

在教學《學會看病》一文時,筆者引導學生重點朗讀母親一系列的矛盾心理:“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薄皶r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薄暗业男倪€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边@讓學生從矛盾、糾結中感受母親看似“冷漠”的做法,實則是為了盡一位做母親的職責——磨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之后將《地震中的父與子》《剝豆》《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一系列文本一起出示,筆者先讓學生自行選擇瀏覽、掃讀、略讀、跳讀等方式快速畫出文中細致刻畫之處。接下來學生再運用歸類性閱讀將細節描寫快速分為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他們邊歸類,邊做上記號予以區分。最后筆者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式閱讀、批判式閱讀和研究式閱讀說說什么情況下哪種細節描寫更能讓人印象深刻,你喜歡用哪種,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嘗試運用其他閱讀方法找到證據,說明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對細節描寫有了深刻的印象,將“愛”的表現形式記錄在腦海中,又不斷地收獲了各種閱讀方法,一舉多得。

閱讀方式多樣,因此可在執教前讓學生了解瀏覽、掃讀、跳讀、歸類性閱讀、比較式閱讀、休閑式閱讀、探究式閱讀等各種閱讀方式,讓學生自主嘗試,有目的地運用。

四、多挖掘,多實踐,在閱讀中找到閱讀

文本源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文本”。此時的“愛”只停留在文字層面已無法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引導學生多挖掘身邊的“文本”,如有關“愛”的新聞報道、真人真事等,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就在身邊。

在“愛”為主題的群文教學后,筆者隨即選擇一個契合點讓學生進行實踐:“平時你看到母親的艱辛了嗎?”學生都低著頭,若有所思的樣子,讓筆者心中泛起陣陣暖意,接下來筆者讓學生回憶母親的工作環境,教室安靜了下來……那是漫長的等待,是感激、慚愧各種矛盾的交織。最后筆者又布置特殊的作業——回家再仔細看看父母的臉龐、雙手……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轉化為文字永遠保存下來。學生的小練筆,字寫得端端正正,一筆一畫,“皺紋”“疲憊”“彎著”……一個個詞躍然紙上,這正是對學生感恩之心的喚起。在體驗中,學生自然感悟到父母工作的艱辛,明白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從內心喚起了對父母的感激、崇敬和報答之情。

挖掘課外文本,如《三字經》《弟子規》《道德經》《論語》《孝經》……群文閱讀之后需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從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出門說一聲、進門打招呼、分別說再見、感激說謝謝、犯錯說抱歉……把這些當成特殊的作業,每完成一樣打一個勾。

閱讀文本,無論是課內的、課外的,一本的、多本的,無論是出于何種教學目的,最終都要回歸到生活?!皭邸苯逃娜何膩碓从谏?,同樣應在生活中挖掘,去實踐,才能讓效果不期而至,才能讓群文閱讀放射它的光芒。

將有關“愛”為題材的文本整合后進行群文閱讀,是傳承“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為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機會和可能。長期滲透必將在學生心中如蠶吐絲、蜂釀蜜般沉淀出對“愛”的感悟,對閱讀的熱愛。

猜你喜歡
群文筆者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老師,別走……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