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建設研究

2017-03-04 13:44靖波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誠信缺失表現成因

摘要:誠信的科學內涵就是誠實守信,要求社會成員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堅持誠實不欺、重諾守信的基本準則。誠信道德思想不僅在我國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對當今社會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尤其是對肩負著祖國未來建設重任的大學生來講,更是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誠信缺失;表現;成因;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30-01

引言

眾所周知,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所在,是處世的基本準則。新中國成立以后,誠信更是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p>

一、誠信的內涵

(一)“誠”的內涵?!罢\”主要是指誠于自己的本心,也就是為人誠實、待人誠懇、忠誠于事業、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等。它包括忠誠于自己和誠實地對待別人兩重涵義:一方面誠于自己之心,另一方面誠于客觀事實,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二)“信”的內涵。從《論語》中的相關條目來看,孔子特別重視“信”。他從三個方面對“信”進行了解釋。第一,言忠信。第二,言出躬必逮。第三,言忠信與行篤敬相聯系。其中,“忠信”側重動機和語言方面,“篤敬”是動機和言語所指向的具體內容,是外部行動方面?!把灾倚拧迸c“行篤敬”共同組成完美統一的誠信人格。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成因

近年來,大學生誠信缺失,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中國這一以誠信著稱的文明古國,此類現象和我國的傳統美德極不相稱。大學生之所以有誠信缺失的現象,是由于以下幾方面原因所決定的。

(一)傳統誠信教育的缺失。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黨和國家對于誠信一直大力倡導,都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整體上講,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是理性的,能夠認識到傳統文化對我們的教育產生的重大影響,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上,在措施上尚缺乏一定的細化,尤其是在如何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對青少年一代進行教育和引導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

(二)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道德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形式,是有社會的經濟關系決定的。恩格斯說過,“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情況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p>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中國的家庭教育長期以來講究的是智育為重,即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上一所好的學校,而忽視了對孩子德育的培養。對于孩子偶爾出現的一些欠規范的行為,不但沒有及時制止,反而表揚孩子聰明,會走“捷徑”,這種行為無形中助長了孩子弄虛作假、不講誠信的作風。

(四)高校誠信教育的缺失。我們教育長期存在的弊端是以傳授知識為重點,以升學為目的,稱之為應試教育。在此情況下,學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升學這一指揮棒進行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的大學生“高分低能”者居多。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大學誠信教育形式化。目前高校中的誠信教育,是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進行的,但現有的誠信教育,是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的。雖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所有的高校都開設了“兩課”,但其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理論的講授,僅在大學的第一學期開設,形式為單一的書面考試,而沒有把大學生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品質和誠信態度作為道德修養的考核標準,長期的道德修養、綜合表現,卻用一次書面考試打出分數,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二)大學誠信教育簡單化。長期以來,高校對誠信方面的教育過于簡單化,灌輸多,引導少,課內多,課外少,校內多,校外少。兩課的開設,貌似對大學生有了交代,但兩課的教學,本身就存在著問題。它沒有把學生的日常行為、道德修養、誠信精神納入到對學生的考核當中,僅憑一次書面的考核,就在學生成績單上把思想道德的分數體現出來了。

(三)大學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大學里,沒有一整套嚴密的、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來對大學生進行約束和監督,體制上的不到位,也給大學生的非誠信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某種程度上還助長了大學生的誠信缺失。

四、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新模式

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現代公民,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關鍵環節。

(一)深化誠信教育理念。誠信理念體現為充分的規則意識、強烈的效率意識、成熟的契約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及完整的自尊意識,并通過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以及社會環境來共同構建。其實質是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形態而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對傳統文化中不文明、不健康、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部分思想,進行有針對性的批判。

(二)明確誠信教育目標。為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誠信教育理念,把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我們有必要來明確誠信教育的目標。

1.以誠信教育為切入點,深化誠實守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通過誠信教育,喚起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識,自覺加強誠信建設。

(三)完善誠信教育內容。

1.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要與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才能解決精神動力和行為自制力的問題。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人,才能以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意志力抵制不誠信行為。

2.誠信做人教育。把誠信作為做人的標準,樹立“做誠信人、說誠信話、做誠信事”的觀念,在待人接物中講求信用、講求負責、信守承諾。

3.嚴謹治學教育。嚴謹為學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只有嚴謹誠實、兢兢業業、謙遜好學,才能真正成就學業,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總之,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新模式,是基于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積淀之上的,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領土可以分分合合,統治者也可以改朝換代,但永遠改不了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參考文獻:

[1]王肅:《孔子家語》

[2]中共中央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出版社,2001年版

[3]恩格斯:《反社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人民日報》,2004年3月4日版

作者簡介:靖波(1972-),男,漢族,山東聊城人,碩士學位(山大),就職于魯東大學,從事學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誠信缺失表現成因
垛田形態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視角下相對貧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高職大學生新媒體環境下誠信缺失的危害性
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研究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