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彝族傳統經籍的文學特征

2017-03-09 07:28王明貴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彝族句式儀式

王明貴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畢節 551700)

論彝族傳統經籍的文學特征

王明貴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畢節 551700)

從傳統的視角上看,彝族傳統經籍詩歌多而散文少,五言詩體多而雜言詩體少,有認識、教育、審美等功能;從文學人類學的角度看,還有治病、禳災、慰靈與安人的功能與作用。彝族傳統經籍創制者、傳承者和使用者往往身份合一,經常是誦而不讀、聽而不看,有的經籍在使用時才得以完成。

彝族;傳統經籍;文學特征;功能

彝族傳統經籍既是傳統信仰包括原始宗教信仰和日常民俗信仰所使用的經書,也是彝族人民在宗教信仰生活和日常民俗生活中經常接受的一種文藝形式。它的文本既是古籍、經書等比較神圣、莊嚴的傳統存在,也是通過一定的儀式載體和宣誦形式傳達給廣大彝族人民的一種活的形態。與儀式、民俗等相結合的時候,它是整個文化生態中的一部分,脫離開具體的儀式與民俗,彝族傳統經籍仍然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文本形式保存、學習、流傳。因此,彝族傳統經籍也是一種文學特征突出的文本,包括文字文獻和口碑文獻,它們都具有很強的文學特征。無論是從傳統的、主流的文學理論的視角來考察,還是從新進的文學人類學的視角來考察,彝族傳統經籍都具有突出的文學性質,值得對之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

一 詩歌體多,散文體少

無論是彝族傳統經籍,還是彝族古籍,其總體的體裁形式特征,都是詩歌體多,散文體少。詩歌作為彝族古籍、彝族傳統經籍的總體特征,貫穿了整個從古到今的彝文經籍的形式表現,包括口碑傳承的許多彝族傳統經籍,都是以詩歌的形式創制、寫作、演述和記錄下來的。

從106《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來看,除了少數散文體作品,絕大多數都詩歌體作品。這些散文體作品,主要是各種占卜書、歷算書、賬簿、譜牒、地名集、土語詞匯等,其余的絕大部分經典,都是詩歌體裁,包括十八部口碑文獻,乃至象《阿左分家》這類演出的彝劇作品,也都是以詩歌的形式傳承下來,變成了彝族獨有的詩劇。就是用彝文翻譯的漢族文學作品故事,如《唐王游地府》《太上感應篇》等等,也都是以詩歌形式來進行的。

194部《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經籍匯編·畢摩經卷》,也全部是詩歌的形式,沒有一篇散文形式的作品。

貴州是彝文古籍最多的地區,也是目前所見到的長篇彝文古籍最多的地區。號稱為“彝族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的《西南彝志》(彝語為“哎哺散呃”),洋洋三十多萬字的篇幅,全部都是詩歌形式,沒有散文形式的表達。同樣,彝族長篇歷史巨著《彝族源流》,也全部是詩歌形式。

四川的彝族古籍,包括傳承在民間的長篇敘事、抒情作品,也都是詩歌形式。如史詩《勒俄特依》《支格阿爾》,訓諭詩《瑪牧特依》,抒情長詩《我的幺表妹》《媽媽的女兒》等。在四川的畢摩經籍中,最長篇幅的《驅鬼經》也是詩歌體。從目前翻譯出版的四川畢摩經籍來看,無論是翻譯、收集在《中國彝文典籍譯叢》中公開出版的經籍,還是翻譯、發表在內部刊物《畢摩文化》《涼山彝學》等刊物上的經籍,基本上都詩歌,極少有散文體。

《〈爨文叢刻〉甲編》是國內最早公開出版的彝族古籍叢書,其中除了三部史籍和碑刻外,其它八部都彝族傳統經籍。而這八部彝族傳統經籍,除了占卜、歷算經書一類的《玄通大書》《武定羅婺夷占吉兇書》之外,其它六部也都全是詩歌體裁。

從單部出版的彝族傳統經籍的情況看,翻譯、公開出版最多的彝族傳統經籍,要數《指路經》?!兑妥濉粗嘎方洝底g集》十八部,全部都是詩歌體裁?!兑妥逯嘎穮矔べF州卷(一)》中的八部,[1也全部是詩歌體裁。其他如前所述的《滇南彝族指路經》《烏蒙彝族指路書》《指路經》等,也全部是詩歌體裁。

其他內容的彝族傳統經籍,如《祭龍經》《彝族頌畢祖經通釋》等彝文經傳統經籍,和以口碑形式記錄、翻譯、內部出版的《那坡彝族開路經》等,無一不是以詩歌體裁的形式,來表達所要傳述的內容。

有專家曾經作過統計,認為彝族傳統經籍有85%是詩歌體裁,另外15%為散文體裁。[2]這個數據與彝族傳統經籍的實際情況是基本相符的。筆者在《彝族古代文學總觀》中提出的彝族古代文學“以詩歌為主體”的觀點,也在彝族傳統經籍的詩歌體裁多、散文體裁少的實際情況中得到印證。[3]

二 五言詩句多,雜言詩句少

在彝族傳統經籍的句式特征方面,總體上又體現出五言詩句多,雜言詩句少的特征。特別是已經用古彝文寫作、抄錄和傳承的經籍,除了散文體裁的經籍之外,在以詩歌體裁為其形式特征的經籍中,五言詩句是最多的句式。

五言詩句不但是彝族經籍的主要句式,也是彝文文學的主要句式。關于這個特點,古代彝族文藝理論家們早就有總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彝族古代文藝理論家舉奢哲、阿買妮等,在他們的文藝理論中都對此有專門的研究結論。舉奢哲在《彝族詩文論》中指出:“五言占九成,其余十之一?!盵4]阿買妮在《彝語詩律論》中也指出:“詩有各種體,多為五言句。五言是常格,也有三言的,三言句不多,見于各種體。七言詩句少,各書中去找?!盵4]阿買妮沒有說五言詩句占彝語詩歌句式有多少比例,而舉奢哲則直接指出五言詩句式占了彝語文的90%。宋代文藝理論家布麥阿鈕在《論彝詩體例》中雖然他沒有直接說五言詩句是彝族詩歌的主要句式,但是卻沒有對別的三言、七言等等句式作專門的分析和理論總結,可知他也將五言句式當作了彝族詩歌句式的“常格”。直到明、清之際的彝族佚名詩歌理論家在《論彝族詩歌》中,也提出:“上下句當中,五個字之間,各有各的連,各有各的意?!盵5]從這些論述中也可以窺探到,在《論彝族詩歌》的作者的理論中,五言詩同樣是主要的分析和研究對象,可見他也將五言詩句式當成了彝語文詩歌的主流。這也印證了筆者在《彝族古代文學總觀》中提出的彝語文詩歌句式的“以五言為形式”的觀點。[3]

在主流的五言詩歌句式之外,彝族傳統經籍的句式,還有三言句式,四言句式,六言句式,七言句式,九言句式等。八言句式和十言以上句式,在成文的彝文古籍、彝族傳統經籍中是非常少見的。而在口碑文獻中,無論是彝族民間詩歌,還是彝族傳統的口頭傳承的經籍,都有一些五言之外的其它句式。但是從總體上看,即使是口頭傳承的文獻,彝族傳統口碑經籍的五言句式,也是占據了主流的句式形式,比其它句式形式要占據絕對的優勢,這在一百零六部《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中的十八部口碑文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從一百九十四部《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經籍匯編·畢摩經卷》中的情況看,則絕大多數都是五言詩句的形式,只是在大量的五言詩句形式中,在極個別的地方偶爾有一句、兩句少量的其它句式形式而已。有的翻譯成漢語的雖然不是整齊的五言句式,但是它的彝文原文卻是五言句式。

三 功能和作用復雜

在傳統彝族社會中,本來就沒有“經籍”與“文學”的概念區分,就好像漢族歷史傳統中沒有“文學”的概念,而只有“文”、“史”、“經”、“文章”等概念一樣,文學對于彝族、對于漢族都是引進的概念。但是把傳承的經籍等等作為文學作品對待,雖然沒有明確的意識和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卻是常常存在的現象。例如閱讀、傾聽、接受、傳播、想象,或者學習、演述、表達、傳承、創制,實際上很多情況下都是像文學作品的傳播和創制一樣的過程。因此,彝族傳統經籍也具有文學的功能和作用。無論是從傳統的文學理論的視野來看彝族傳統經籍,還是從文學人類學的理論視野中來看待彝族傳統經籍,它的作用和功能,都更加顯現得直接和明顯。

(一)傳統文學理論視野中彝族傳統經籍作為文學的功能和作用

傳統文學理論中,對于文學功能和作用的強調主要在三個方面,即認識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和審美的功能和作用。

1.認識的功能和作用

彝族傳統經籍無論是不是作為文學作品看待,其認識的功能和作用都是比較明顯和突出的。例如《獻酒經》中,一般都有介紹酒的來歷,特別是如何釀造酒的過程,都有記述。通常是先介紹祭祀需要有酒,而人間還沒有酒,于是知識廣博的藝人,到野外去尋找釀造酒所需要的酒曲花,用酒曲花制成酒藥,再把糧食煮熟、蒸透,用酒藥拌和熟食,將其裝在器具里,經過若干天之后,再進行釀造或者蒸瀝,酒制作成功,以之獻祭神靈,神靈保佑人類健康長壽;以之獻祭祖先,祖先保佑子孫平安康樂。這里邊對于釀造酒的知識,實際上彝族傳統社會生活中還在普遍流行,說明它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可行的生存技能。彝族傳統經籍認識的功能和作用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在傳統信仰儀式上得以體現。例如彝族喪事祭祀活動中,一般都有主祭畢摩繪制的“哪史”繪畫,懸掛在喪祭場上。這些“哪史”繪畫,大部分都介紹彝族歷史、傳說、典故,特別是與喪事祭祀活動相關的故事、傳說,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參加喪事祭祀活動的人們,傳播彝族歷史知識、風俗習慣和故事傳說,讓人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進行傳承?!澳氖贰本褪且妥鍐始澜浖械囊环N?!澳氖贰币活惤浖?,通常是由一則一則短小的史詩、傳說、故事等構成,亦文亦圖,一文一圖,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與感性的想象相結合,所以能夠達到的認識作用,效果相當明顯,容易取得成功。

2.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彝族傳統經籍的教育作用,是其固有的性質所決定的,并非把它看成文學作品才有。反過來說,作為傳統經籍,它的作用比作為文學作品看待,其教育作用更為突出。這一點,彝族古代文藝理論家舉奢哲,在討論“經書的寫法”的時候,就講得十分清楚。彝族古代有過要把一個死者的一生進行記錄,以作為經書對其一生進行總結,教育后世人的做法。這在舉奢哲的文藝理論《彝族詩文論》中有記載。舉奢哲指出:“在寫經書時,必須要抓?。哼@個死者呀,在他一生中,作的一切事。這個死者呀,在他生前呢,做過哪些事?哪些是好事?那些是壞事?無論是善事,無論是惡事,一一要敘明?!€要看這人,一直到死呀,看他做的事,善事有多少?看他做的事,惡事有多少?統統要記好。記下作經文,超度死者靈。所有過往事,一一要講清;過錯也要講,教育后世人。這樣人死后,過錯指出了,美德也說清。這樣一來呢,所有活的人,活著的人們,都會明瞭呀!人生在世時,好事要多做,壞事要少行;善事要多做,惡事決不行。所有寫經人,一定要這樣,這樣寫分明,不能任意呀,任意去編造,把假寫成真。事本該如此?!盵4]可見古代時期,彝族所寫作的經文,并非完全像今天所傳承的經籍一樣,都是人人可用的比較通用的經籍,而是有專門用于個人的經文,這種經文相當于現在流行的悼詞或者生平介紹。不過彝族的這種經文有別于悼詞和生平介紹的隱惡揚善,而是善惡事情都要記錄下來,對在生的人、后人都要有警示和教育作用,突出其真實性特點和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彝族傳統的喪事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是要為死者舉行解冤潔凈儀式,通過念誦《解冤經》,使死者生前所招致的污穢和不潔得以洗清干凈,以干凈之身與潔凈之靈與祖先團聚?!督庠┙洝分幸獢⑹龈鞣N招致污穢和不潔的原因,以及如何對這些污染進行祛除,通過對招致污穢與不潔的敘述,教育生者那些事情不能做,哪些情況會導致污染與不潔。例如有的《解冤經》特別要對死者生前所犯的淫穢事件進行禳解,哪怕這些事情在生前并沒有被人發現。[2]這一儀式及其所念誦的《解冤經》,雖然是為死者舉行,實際上也是對生者特別是參與儀式的人的教諭。

3.審美功能和作用

彝族傳統經籍的審美功能,就不僅僅是像普通的文學作品的文字文本,要通過閱讀才能實現。彝族傳統經籍的使用,一般都在一定的儀式或者活動中來進行,也就是說主要是由畢摩或者主祭者念誦、朗讀或者演述,所以它必須是在動態的、有一定的人文生態的環境中來進行。因此,對于彝族傳統經籍的審美,是多重的審美。當然其中的第一個層次,是在聲音傳承的言說的意義層面,要通過畢摩或者主祭者對經籍進行誦讀,理解清楚這是哪一部經籍。由于畢摩誦經的聲音,針對不同的儀式、活動中的某一道程序,會用不同的腔調進行唱誦或者朗讀,有經驗的聽眾可以直接從畢摩的腔調中,大致了解是進行到什么程序了。例如《獻酒經》一般都在各種儀式、活動的開頭部分,畢摩在念誦時一般聲音響亮,節奏較為急促。而《喪祭經》、《喪祭大經》一般都是在其他儀式進行完一部分后,在程序的中間階段展開,由于經籍篇幅較長,所耗費的時間也長,因此畢摩在念誦時聲音較為低沉,腔調較為舒緩,節奏較為緩慢,拖腔比較常見,中途還會有休息。一般地說,一些經籍是要用固定的腔調來進行念誦或者演唱的,這種對應關系可以判斷什么聲音和腔調代表什么經籍,有經驗的聽眾可以從這些聲音與節奏中判斷其程序和內容。這是聲音的敘事。其中的第二個層次就是儀式所用犧牲品、插枝、掛圖、物品等能夠表達儀式或者活動的器物,它們一般在固定的程序中出現,因此可以從所用的犧牲、插枝、掛圖和物品,與所舉行的程序念誦經籍時的情況,判斷經籍的內容。這是物象的活態的敘事。第三個也是最直觀的層面,當然就是觀看所用經籍,特別是參與其中直接念誦或者演述經籍,這是最直接的審美。經籍的內容、所表達的意義、所傳達的情緒,特別是可以根據彝族傳統經籍的五言一句的句式特征,和彝語語法的具體情況,掌握其中的節奏、速度、聲音的宏狹緩急等,都在其中了。因此,可以說對彝族傳統經籍的審美,是一種綜合性、多層面、復合型的審美形式,不可以用文字文本審美過程中無聲的閱讀或者一般的朗誦的比較單調的審美方式來看待。

(二)文學人類學視野中彝族傳統經籍作為文學的功能和作用

在文學人類學的視野中,通過人類學的方式來研究文學,則彝族傳統經籍都可以納入彝族文學的范疇。因此,從文學人類學的視角來看待彝族傳統經籍,它的功能和作用,有治病、禳災等主要方面,還有為彝族所看重的慰靈、安人等一些作用。

1.治病的功能和作用

彝族傳統經籍的治病的功能是治病一類經籍本身所決定的性質,就是說這類經籍的產生就是為了治病的。而經籍的治病作用,則是要通過一定的測查方式、手段,偵測清楚病人所患的是什么病癥,是什么原因所導致,要通過怎樣的儀式、活動,念誦相關的經籍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同時,彝族傳統經籍不只是對發生了的病患進行治療,還有專門的預防類經籍、鎮壓類經籍,最后才是治療類經籍。這些東西很多沒有經過科學的檢驗,不能準確判斷它是科學的還是不科學的。但是,由于它在彝族傳統社會中起到過作用,不能簡單地一概否定,也不能簡單地直接肯定。

關于預防疾病,包括預防各種傷害、污染、侵襲等,彝族有專門的經籍。一種情況是防毒解毒,如《防毒解毒經》《解毒經》等。一種是防范毒蛇、毒蟲或其它動物侵害的,如《防毒蛇經》《防蟲蝕經》等。一種是防止武器等傷害的,如《防矛防箭經》等。一種是防止自然災害侵襲的,如《藏人防雹經》等。一種是防止污染的,如《防污經》等。一種是防止鬼怪等的,如《防鬼蜮經》等。一種是預防疾病的,這是彝族傳統經籍中較多的一類,如《防痢疾經》《防風濕經》《用羊衛護防癩經》《防猴癆經》等。一種是把疾病、污穢等收束、斷開的,如《阻塞饞鬼經》《阻塞禍祟經》《圈麻風經》《斷污祟》《束縛鬼魂經》《斷兇詛盟經》《間隔經》《堵兇祟》《斷兇根》。[6]

關于鎮壓各種疾病、邪祟等,也有專門的經籍。如《鎮痢疾經》《鎮痘疹經》《鎮邪業經》《鎮病經》[6]等。

關于診察各種疾病的經籍,有《痢疾來源經》《死因病源》[6]等。

關于治療疾病、侵害等的經籍,是各類防治經中比較多的一類。一種關于如何配制藥物的,如《配藥書》《醫病好藥書》《雙柏彝族醫藥書》等。一種是關于如何治療疾病的,如《除狐臭經》《祛風濕經》《祛瘋經》《治病經》《祛癆經》《除猴癆經》《祛病經》等。一種是關于各種治療方法的,如《蒸療經》《吹療經》[6]等。

2.禳災的功能和作用

彝族傳統經籍有禳災、祛難的功能和作用,這是彝族傳統經籍在形成之初就賦予的特別的功能,也是彝族傳統社會亟需的作用。彝族傳統經籍的禳災、祛難,既有對自然災害的禳解,也有對人類自身的身心、靈魂等的禳解。相比較而言,對人類自身的身心、靈魂所遭受災難的禳,是彝族傳統經籍的主要方面。

關于對自然災害的禳解。彝族古代對自然災害的認識,來自生存環境所逼迫。在古代不能對自然災害的本質進行認識的時候,彝族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來判斷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然后運用人類自身當時所有的能力來進行防范、抵御、解除自然災害的侵害。其中,通過舉行一定的儀式、活動,念誦相關的經籍,來進行禳解,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在文學人類學研究的成果中,通過演出儀式劇來禳解自然災害如瘟疫、旱災等,也是其中的一種,比如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的演出,被認為是為了驅逐由于俄狄浦斯王因為與其母的亂倫而引起的瘟疫漫延的災難。[7]而關漢卿的戲劇《竇娥冤》的演出,也被認為是為了禳解因為受到冤屈的人而引起的旱災。[7]但是,彝族對于自然災害的禳解,卻比較直接。例如發生了自然災害,特別是常見的旱災的時候,就要舉行祭龍儀式,念誦《祭龍經》,進行禍害祈禱和禳解。

關于對人類自身的身心、靈魂災難的禳解。這類經籍在彝族傳統經籍中不少,可是從各個方言區所公開翻譯出版的經籍的情況看,又各不相同。在以云南省為主的中部方言區、南部方言區、東南部方言區為主的一百零六部《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中,這類經籍很少。而在《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經籍匯編·畢摩經卷》中,收錄的北部方言區的較多,南部方言區和東南部方言區的也有。例如南部方言區的有:《驅妖穢經》《驅死邪經》[6]等。東南部方言的這類經籍有:《驅村寨瘟疫經》《甩邪經》等。[6]北部方言區的有:《驅鬼經》《除穢經》[6]等等,數量十分豐富。東部方言區的有:《解除愆尤經》《禳病經》[2]等等。另外,還有《〈爨文叢刻〉甲編》中的《解冤經》。

3.慰靈與安人

慰靈,這里指的是安慰祖靈,即通過舉行三代一次的“鄙篩”,六代一次的“法麗”,九代以上一次的“尼目”大典,對已經逝世的祖先的靈魂進行有秩序的排序和安頓,告慰已經去世的祖先,并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后代。安人,這里指的是通過各種儀式、活動、典禮等,驅邪除祟,治病除污,安頓祖靈等等,達到舉行儀式、活動的主人及其親屬得到平安、康樂。

在現在普遍流行的文學人類學著作中,還沒有文學“慰靈”的研究成果,也沒有專門的文學“安人”的理論。但是,文學的治療作用、禳災功能等等,所起到的實際功效,其目的還是“安人”,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文學人類研究成果所證實的存在。至于文學的“慰靈”,無疑是因為彝族傳統經籍的性質所決定,也就是說,是通過以文學人類學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彝族傳統經籍,把彝族傳統經籍用文學人類學的眼光來看待和研究時,發現的一個重要的事實。這也是基于彝族傳統社會中,萬物有靈的觀念十分濃厚,祖先崇拜是彝族傳統宗教信仰的核心和基礎,而祖先崇拜必然形成的祖靈信仰,需要同一祖先的后代對祖先的亡靈進行安撫、告慰、安頓等,這些重要的事務是彝族傳統信仰的特別是祖先崇拜的主要任務。不對祖先的亡靈進行安頓、撫慰,祖靈會對后人產生不利的影響,后人或者會發生疾病、災難,嚴重者還會死亡、暴斃等。

在舉行各種安頓代表祖先的靈牌、竹子、草木、毛發,以及祖靈筒、祖靈桶等靈物時,都有一些經籍需要念誦。特別是舉行大型的“尼目”祭祖大典時,一個畢摩顯然無法完成這樣大型儀式,需要多個畢摩合作完成。[8]所使用的經書,也是數量相當的多。關于招靈、安靈與慰靈,也有專門的經籍。如《寧蒗彝族安靈經》《慰死經》《益博安慰經》[6]《招魂慰魂經》《招魂經》(其中有《慰魂》《安魂》等篇章)等。[2]這些經籍,是配合相應的儀式、活動而使用,特別是要有祖靈的替代物如竹子靈牌、松樹靈牌等,以及盛裝這些祖靈的篾籮、祖靈桶,使用一些犧牲、物品,程序繁雜,耗時較長,儀式莊重,牽涉面廣,特別是“尼目”祭祖大典,所耗犧牲眾多,耗資也特別巨大。

彝族對靈魂的重視程度,比其他民族為更甚。一個突出的表現形式是,在人還沒有死亡的時候,就可以給年老的長輩“活送靈”——即老人還沒有逝世,就為他們舉行一般只有在去世多年以后才能舉行的“送靈”儀式。認為“活送靈不折壽,還會長壽,活送靈是好兒子為父母該做的事,也是老人和孩子都高興的事?!盵9]

關于安人的議題,如前所述,所有一切儀式、活動及其使用的經籍,其始終不渝的目標,就是為了安頓人類的身心與靈魂,因此這是一個十分寬泛的命題,它是整個彝族傳統經籍及其功能和作用的集中的體現。

[1]陳長友.彝族指路叢書·貴州卷(一)[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1.

[2]王繼超,余海.彝族傳統信仰文獻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0:203,67-71,222-223.

[3]王明貴.彝族古代文學總觀[J].民族文學研究,1999(3):84-90,86.

[4]舉奢哲,阿買妮,等.彝族詩文論[M].康健,王子堯,王冶新,何積全,翻譯整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8,63-64,18-21.

[5]布麥阿鈕. 論彝詩體例[M].康健,王子堯,王冶新,何積全,翻譯整理.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8.

[6]黃建明,巴莫阿依.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經籍匯編:畢摩經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303-305,1-7,419-425.

[7]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98-311,312-313.

[8]朱崇先.彝族祭祖大典儀式與經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88-91.

[9]張純德,龍倮貴,朱琚元.彝族原始宗教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244.

[責任編輯龍倮貴]

On the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Yi Traditional Classics Literary

WANG Ming-gui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Guizhou,551700,China)

From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the Poetry is more and the prose is less in Yi traditional classics, five-character poetry is more and miscellaneous words poetry is less, which has cognitive function, educational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Yi traditional classics has curative fuction, the fuction of driving away the disaster, the fuction o comforting the soul,and so on. The creator of Yi traditional classics, the heritage and the user are often the identity unity, they often chan without reading, listen without looking, some classics are completed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Yi ; Yi traditional classic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C952

A

1008-9128(2017)02-0019-05

10.13963/j.cnki.hhuxb.2017.02.005

2017-01-0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譯與研究(16XMZ005)

王明貴(1966-),男(彝族),貴州納雍人,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彝學。

猜你喜歡
彝族句式儀式
彝族海菜腔
十歲成長儀式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儀式感重要嗎?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一……就……”句式偏誤研究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見考點
Talking strategies
特殊句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