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文化產業語境下的彝族刺繡文化傳承與創新問題研究

2017-03-09 07:28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彝族刺繡紋樣

劉 云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彝學研究院,貴州畢節 551700)

特色文化產業語境下的彝族刺繡文化傳承與創新問題研究

劉 云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彝學研究院,貴州畢節 551700)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彝族刺繡文化走出深山,步入商品市場軌道,但與此同時,受功利主義驅使,彝族刺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已經暴露出風格特征被“弱化”,內容形式被“異化”的開發亂象。在國家特色文化產業語境下,傳統文化究竟如何傳承與創新,已經成為當下彝族刺繡文化開發必須回答和解決的根本問題。

彝族;刺繡文化;傳承;創新

在國家大力扶持特色文化產業的政策背景下,彝族傳統刺繡文化(以下簡稱“彝繡文化”)產業又一次迎來繁榮發展的良好時機,但是正如各類傳統手工藝面臨的處境一樣,在市場化過程中將不可避免要面臨技藝流失與發展變異等各種現實問題。如果說技藝流失是現代化與工業化客觀環境造成,那么發展變異則是業界打著創新與時尚化旗號的人為因素所致。目前在國家實施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機遇與挑戰并存,傳統文化究竟如何傳承與創新,已經成為時下彝繡文化產業開發必須回答和亟待解決的根本問題。

一 彝繡文化的調查與整理

在現代化語境下,受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彝繡文化已經喪失其美化服飾的傳統功能,雖然旅游文化市場為其開啟了另一扇生存之門,但作為市場化了的一個產業,傳統彝繡文化已無法把握自己的存在形式和發展方向。傳統彝繡一方面由于后繼乏人面臨失傳危機,另一方面由于隨意抄襲、拼貼、張冠李戴等所謂創新設計,已經危及彝繡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傳統彝繡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從調查整理開始,否則傳統彝繡文化的發展將會成為無緣之水,無本之木。

(一)彝繡的調查

開展調查是彝繡文化保護傳承的基礎和前提,但自2011年國家頒布《非遺法》至今,各地對當地非遺的調查登記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從而造成一些彝族地區的刺繡文化未及時得到普查登記而失傳。按照《非遺法》規定,縣級文化主管部門負責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認定、記錄、建檔,并建立健全調查信息共享機制。相關部門必須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責任追究制,同時為保證調查質量和調查范圍全覆蓋,彝繡調查工作務必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將彝繡文化調查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調查工作能有效開展;二是務必組建專業調查隊伍,盡可能保證數據采集的專業水平;三是要給予調查組充足的調查時間,以保證數據采集的全面和完整性;四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采集的技術手段,建立詳實完善的彝繡文化檔案數據庫。

(二)彝繡的整理

在調查建檔的基礎上對彝繡文化開展系統整理是彝繡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工作,保護什么、傳承什么都有賴于對調查資料的認真梳理和分析,否則彝繡文化的傳承不但會失去方向,而且會走向“邪路”。鑒于彝繡文化的地域差異,對其素材的整理分析必須遵循這幾條原則:一是忠實于傳統的原則,即整理的素材必須是傳統繡品或是按照傳統工藝生產的繡品,不可以市面上出售的現代彝繡文化作整理的素材;二是堅持民族性與地域性的原則,厘清彝繡文化與其他民族刺繡的異同,挖掘提煉彝繡文化的核心技藝和文化內涵。整理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工具材料

彝繡文化屬手工制作,不同材料會生產出不同質感的刺繡文化產品,要盡可能深入細致地挖掘民間曾經使用過的各種刺繡材料。刺繡材料的整理范圍主要有這幾方面:一是諸如麻布、土布、棉布、綢緞等面料;二是絲線、開司米線、毛線等各種線材;三是花針、剪刀等各種工具;四是草紙、白紙、牛皮紙、包裝紙等剪紙材料;五是花邊、線帶、盤扣、銀泡等裝飾材料。

2.圖案紋樣

平心而論,“苛人寬己”是多數平凡人在生活中的常態。然而,遇到問題時,“修身自省”才是處理好事情的關鍵所在。

圖案紋樣是刺繡文化的形象標志和符號元素,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環境孕育出不同的紋樣圖案??傮w來看彝繡紋樣的類型與彝族傳統服飾的“六型十六式”基本成對應關系。比如涼山型刺繡紋樣因受外界影響較少而完整地保持著傳統古樸的風格,其流行紋樣蕨芨紋、太陽花紋、羊角紋、牛角紋、馬牙紋、窗格紋、石階紋、日月紋、波浪紋、漩渦紋等,均取材于自然界和涼山彝族居住的生活環境。[1]而滇黔桂等彝區刺繡因深受其他民族文化影響,其內容與形式都有了明顯的改變,其中尤以圖案和色彩的變化較大。比如烏蒙山型彝繡除了渦紋、火鐮紋、鐵鏈紋、太陽花等紋樣外,還有桃紋、杜鵑花紋、山茶花紋、虎紋、蜘蛛紋、燈籠紋等不同的紋樣;[2]112-191紅河型彝繡紋樣除了渦紋、云紋外還有龍、鳳、蝶、魚、鳥、藤、馬纓花、火紋及大量的幾何紋樣花邊圖案;[3]滇東南型刺繡以十字繡幾何圖案為主,常見的圖案有三弦花、太陽花、八角花、羊角花、蝴蝶花、樹紋等,而采用平繡針法的刺繡則以寫實性花卉為主,其中山茶花、杜鵑花、石榴花、荷花等較為常見。[4]滇西彝繡紋樣有虎頭紋、獅頭紋、龍紋、蝴蝶紋、蜘蛛紋等動物紋樣,而花卉圖案主要有山茶花、杜鵑花、石榴花、八角花、吊子花、喇叭花等;[5]楚雄型刺繡紋樣以寫實性的馬纓花為主,其次是山茶花、刀石花、蝴蝶花、云紋等,而采用挑花針法的刺繡圖案則有八角紋、四瓣紋、谷穗紋、人紋、燈籠紋、鐵鏈紋、三角紋、菱形紋等各種抽象圖案。[6]

總體來看,涼山型彝繡紋樣以線條構圖,古樸典雅,烏蒙型、楚雄型、滇西型彝繡以平繡針法為主體的寫實性花卉圖案為主,色彩比較鮮艷,而紅河型、滇東南型彝繡則以十字繡挑花類幾何圖案為主,圖案精致美觀。六型之下還有十六式甚至更多類型之分,對彝繡紋樣的整理要盡可能細化,從寫實、抽象到針法的運用,盡可能窮盡整理各地的彝繡圖案紋樣,避免一些傳統圖案紋樣的流失。

3.工藝技術

針法和工藝流程是刺繡文化的主要工藝技術,雖然各地彝繡文化從內容、形式到風格都有明顯差異,但其工藝技術卻大同小異。從工藝技術來說,彝繡文化主要有挑花、彩線繡、貼布繡、釘線繡等四種基本繡法,每一種繡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值得認真梳理。從工藝流程來看,一件彝繡文化產品一般要經過裁布、剪紙、刺繡、加工幾道程序,不過繡法不同,其工藝流程也有一定的差異。如挑花繡工藝流程為:“裁布—刺繡—加工”三個環節;彩線繡工藝流程為“剪紙—裁布—固定花樣—刺繡—加工”五個環節;貼布繡工藝流程為“剪紙—裁布—固定花樣—補繡—加工”五個環節;釘線繡流程為“裁布—盤線—釘線—加工”四個環節。由于各地刺繡所用材料不同,其刺繡技法和程序也會有所不同。另外,就針法來說,還有十字針、一字針、平針、挑針、鎖針以及滾、鎖、鑲、嵌等不同的針法和技術,因此對彝繡工藝的整理要盡可能的細化,哪怕一個細小的針法也不能忽略掉。

4.花色搭配

對于色彩的使用,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組合習慣,這種約定俗成的色彩搭配習慣,時間久了就固化成一個民族色彩審美的傳統。在諸多色彩中,由彝族漆器髹飾工藝衍生出的黑、紅、黃三色組合格調是彝族色彩審美的標志和代表,由此三色組合產生的莊重、高貴而富麗堂皇的視角效果,正是彝族色彩審美與眾不同的風格所在。雖然以此三色為主調的用色習慣目前主要流傳于大小涼山,但作為全體族群共有的代表色,不管從宗教信仰和歷史文化的角度,還是色彩組合的外在表現都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而滇川黔桂彝區五彩斑斕而各具特色的彝繡文化,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接觸而形成的區域配色傳統。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彝繡文化在色彩搭配方面始終遵循色彩對比與調和這一基本規律。比如涼山型刺繡配色主要通過黑紅黃三個色相的對比與無彩色黑與有彩色紅與黃的調和,達到色彩的統一;而滇黔桂等地的彝族刺繡用色則以對比色及互補色調和為主要方法,產生一種對比強烈、色彩艷麗的視角效果。因此對彝繡色彩的整理重點是要梳理和總結出各地彝繡文化的配色傳統,避免彝繡文化創新設計時“走調”。

5.文化精神

刺繡工藝品文化傳承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一些圖案和色彩的元素上面。比如彝繡文化普遍使用的渦紋,就蘊含陰陽、八卦、虎眼、月亮、吉祥等多重寓意。又如在常見的圖案中,杜鵑花象征美麗純潔,羊角紋象征吉祥安康,太陽花代表太陽崇拜,虎紋代表虎圖騰,桃心象征長壽,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等等。歷史上有些圖案還是身份地位的標志,如鶴、鵑、鷹分別是君、臣、師的化身,有些圖案的使用還有男女之別,而一些特殊符號,如蜘蛛紋等還有歷史典故等等。在色彩運用上,彝族有尚黑、愛紅、喜黃的傳統,比如在審美上以黑為貴,所以各地彝族服飾、刺繡喜歡以黑、藍等深色布料為底;愛紅,以杜鵑、山茶等紅花為美,所以各地彝繡幾乎以紅色為主調;喜黃,黃代表土地,土地滋生萬物,色彩搭配喜歡用黃色來調和;其它色彩則作為點綴。當然滇黔桂等地彝繡文化在紋樣和色彩組合上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因此在搜集整理刺繡時要認真加以梳理和總結。

二 彝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根據唯物辯證法,傳承與創新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傳承就是保護,創新就是納新,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反之亦然。因此在彝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上,必須把握一個原則,既不可因循守舊,也不可標新立異,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可不變,也不可亂變。那么彝繡文化究竟該傳承什么?又該如何創新呢?

(一)彝繡文化的傳承

彝繡工藝包含材料、工具、圖案紋樣、色彩運用、工藝技術、產品設計等各個方面,因此在傳承上要分清主次,把握重點,不能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1.代表性文化符號的傳承

刺繡的主要功能雖是審美,但不是所有圖案紋樣都是隨意采擷而來,有些圖案源于民族的宗教與精神文化信仰,有的雖然來自日常生活,但經過幾百年的流傳,已經約定俗成為民族的審美符號。這些符號不但是彝族傳統服飾的標志特征,而且也是彝繡文化的核心。比如羊角紋與虎眼紋源于彝族早期的圖騰崇拜,渦紋、四方八角紋則蘊含著宇宙、八卦等文化信息,而最具代表性的馬纓花,即杜鵑花,不僅是美麗、純潔的代表,而且還涉及彝族的禮俗文化,火紋則是彝族火塘文化和火崇拜的象征,而常見的火鐮紋、鐵鏈紋、盤繩紋、窗格紋則與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它們已由最初的純裝飾符號演變成了廣大彝族喜聞樂見的吉祥符號。而各地流行的圖案紋樣,同樣承載著當地的傳統文化信息,雖然不是整個彝族通用的符號,但仍然要加以保護和傳承。比如涼山的石階紋、蕨芨紋、牛角紋、螃蟹紋,烏蒙山的桃紋、宮籠紋等。另外,由不同紋樣巧妙組合成的一些代表性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適合紋樣等,也要作為一組符號加以保護和傳承。要盡可能挖掘一些不為外界知曉的符號元素,沒有這些民族性元素符號的支持,彝繡工藝的創新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標志性色彩文化的傳承

彝繡文化類型較多,色彩搭配風格各異,但是各型刺繡都有其標志性的色彩組合形式,比如涼山以黑、紅、黃組合為主調,滇、黔、桂彝族則普遍以紅色為主調,搭配青、藍、黃、白、綠等,配色相對靈活,不過不同地區的彝繡在色彩搭配上還是有一定的習慣和規律,比如烏蒙型刺繡就根據刺繡類型來定色彩組合,貼布繡慣用白底、紅花、黑莖、藍葉組合形式,彩繡則喜用黑底、紅花、藍葉+黃白勾邊的組合形式,挑花(十字繡)則以白底、紅花+藍、綠等組合形式,褲腳花一般只用黑白兩色組合。[2]112-191雖然刺繡色彩較之刺繡符號在運用上有較大自由,但是作為一些帶有民族和地方標志性的色彩及其組合習慣,也是彝繡文化的特征所在,在傳承創新上也是不能忽視的。

3.工藝技術的傳承

傳統彝繡文化是全手工技術,其工藝從剪紙、裁布、刺繡到加工產品有一系列的流程,每一個流程都是復雜的技術活,光針法就有挑、滾、鑲、繡、嵌、鎖、釘、盤等各種縫繡技術。雖然規?;拇汤C產業主要要靠機器生產,但是有些加工技術是機器做不到的,仍然要靠手工來完成。況且手工刺繡也是必須繼續傳承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彝繡文化的創新

1.市場創新

傳統彝繡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服飾,但在現代化語境下,傳統彝繡文化的生存已舉步維艱,要讓彝繡文化長久傳承下去,就必須另辟蹊徑,將這門古老的刺繡技藝通過創新設計引入現代工藝市場,通過轉型升級和市場拓展來謀求生機。一是進一步拓展服飾、餐具、茶具、坐具、床上用品、燈具、玩具、扇子等日用品市場;二是開發諸如政務、商務、節慶、禮俗等方面的禮品;三是擴大刺繡產品在旅游文化產品中的市場份額;四是開發諸如刺繡畫、掛毯、掛件、屏風、住宅、酒店、辦公室、公共場所等環境裝飾產品市場;五是創新設計高端刺繡藝術品、收藏品等等。通過市場創新,拓展彝繡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空間。[7-8]

2.圖案色彩文化的創新

紋樣圖案是彝繡文化的標志性特征,也是彝繡文化的遺傳因子,彝繡文化傳承的核心任務就是對遺傳有彝族文化基因的元素符號進行保護。那種隨意篡改彝繡文化符號,導致彝繡文化特征盡失,連繡品的民族屬性都無法識別的所謂創新是十分有害的。但是如果一味墨守成規,不準對傳統符號作任何改動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應該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彝繡文化符號的創新問題,要始終遵循不可不變,也不可亂變的改良原則,改良后的彝繡文化符號依然要具備彝繡文化風格,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就是彝繡文化。

至于彝繡文化的創新,一是要以平面構成理論為指導,“遵循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協調,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的法則”,“以各種基本形和骨骼為基礎,不斷變化圖案的組合方式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9]174二是在保留各地彝繡色彩文化風格的基礎上,創新色彩的組合搭配方式,尤其要適時吸收流行色以提升刺繡的時代感;三是將傳統圖案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增加時尚性,以擴大彝繡文化的受眾群體;四是根據不同消費群體需要,分層設計彝繡文化產品,即原生態、大眾化、時尚前衛等不同層次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群體消費需求,甚至可滿足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刺繡產品。

3.工藝技術的創新

在產業化、規?;a的背景下,彝繡文化的傳承除了要保留傳統工藝外,為提高刺繡品質和培育刺繡品牌,還要在工藝技術的創新上下功夫,首先是產品設計技術的創新,即從產品的設計、制圖、刺繡到加工提升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其次是創新工藝制作技術,將刺繡與不同的材質相結合,如刺繡與皮革、草編、金屬、玻璃、塑料、木料等的組合工藝;三是進一步挖掘傳統刺繡工藝技術,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結合起來,創造出既有傳統工藝特質,又有現代工藝韻味的刺繡產品。[9]173

三 結論

開發是把雙刃劍,特色文化產業開發在給彝繡文化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為彝繡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帶來新的挑戰。作為市場化了的彝繡文化產業,傳統自給自足、口傳心授的傳承模式已難以為繼,受功利主義驅使,加上很多人對創新與時尚化認識的不足,彝繡文化有可能在“他者化”、“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此,正確認識彝繡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認真梳理、提煉其文化內涵和形式,弄明白傳什么、如何傳的問題,才能維系彝繡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1]蘇小燕.涼山彝族服飾文化與工藝[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12.

[2]陳長友,王繼超.彝族美術[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

[3]石嵩山.中國彝族服飾[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0:82-109.

[4]肖青.石林阿著底村彝族刺繡工藝調查報告[J].民族藝術研究,2005(3).

[5]羅之芳.大理彝族服飾[M].北京:中國文藝出版社,2009:120-121

[6]申琳.關于彝族服飾刺繡紋樣的調查與思考[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3).

[7]張中波.文化產業語境中民間工藝產業的細分市場[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2).

[8]楊柳.云南石林(撒尼人)傳統刺繡圖案的研究與應用[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3).

[9]楊瑞婷.淺談彝繡的傳承和時尚化設計[J].名作欣賞,2015(11)

[責任編輯龍倮貴]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Yi Embroidery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LIU Yun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Guizhou 551700,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kes Yi embroidery out of the mountains, into the commodity market track but at the same time, driven by utilitarianism,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Yi embroidery culture have been exposed development chaos of which style features are "weakened", the content form is " alienated ".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ies, how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that the Yi embroidery culture development must answer and solve.

Yi; embroidery cultur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C953

A

1008-9128(2017)02-0024-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2.006

2016-07-05

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彝學研究中心科研項目:特色文化產業政策背景下的彝族刺繡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YXJDY1602)

劉云(1967-),男(彝族),貴州赫章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彝族文化。

猜你喜歡
彝族刺繡紋樣
彝族海菜腔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瓷上蓮 歷代瓷器上的蓮花紋樣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清新唯美的刺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