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魚養殖行業亂象調查

2017-03-11 21:52郭天力
鳳凰周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活魚愛華水產品

郭天力

北京餐桌上五分之一的淡水魚來自天津。2016年12月中旬,原本應是銷售旺季,但天津的部分養魚場卻遲遲沒有開捕。一位養魚場負責人沮喪地說:“現在的銷量比以前減少了一半。沒有人買,魚也不敢從水里捕撈出來,只能等待市場的回暖?!?/p>

養魚者的擔憂和消費者的恐慌,源于北京超市里的“活魚下架”風波。2016年11月23日上午,細心的北京市民發現,以往超市里活蹦亂跳的魚們好像提前開了通氣會,一齊從超市的水箱里“集體大逃亡”了?;铘~都去哪兒了?這個小細節被不斷放大,引發公眾和媒體廣泛關注。

很快,一條“北京養魚場水體污染導致活魚下架”的傳言在朋友圈流傳開來,有人搜到北京正在搞淡水魚禁藥殘留檢測專項行動,因而猜測活魚商戶可能是為避免被檢測出違禁成分遭遇罰款而主動下架。

對此,北京市食藥監部門在11月23日晚上的官方微博聲稱,北京超市內活魚下架僅僅是因為超市進入供應商調整期,抑或是迎合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正常企業行為,對于傳言所稱的“檢測違禁藥品殘留導致商戶恐慌”猜測,只字未提,并且鄭重安撫消費者,北京市水產品九成抽檢合格。

就在官方表態的同時,京媒則援引卜蜂蓮花超市工作人員的說法稱,下架是官方書面通知,如果銷售活魚,將被罰款20萬。

全國多地活魚中檢測出違禁漁藥孔雀石綠的消息卻不脛而走。還有多家媒體實地踏訪證明,北京周邊的部分養魚場,垃圾環繞,藥瓶遍地,水質渾濁,有“見其池不敢食其肉”之感。

消費者對水產市場懷疑尚未打消。央視2016年12月15日《聚焦三農》節目的報道稱,農業部對水產品產地異地抽查工作中,北京市對應的檢查單位是江西省水產品檢測中心。該中心工程師從北京市采集魚肉樣本后帶回江西檢測。在2016年的兩次檢測,合格率均為100%。

農業部數據似為北京市的水產市場注入信心。中國科學院水生所一位專家向本刊記者表示,政府部門在公布合格率的時候,應該說明是哪個環節的合格率,或者說包括了哪些個環節。池塘邊的合格率并不能說明問題,而超市、零售市場以及餐館暫養池中等終端環節的檢測合格率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指標。

目前,各大超市的鮮活水產品重新擺上了貨架。表面上看起來活魚銷售已恢復,但消費者的心里仍然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對于從養殖到銷售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不懼檢測”的飛躍,大部分人仍然一頭霧水,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淡水魚養殖行業不規范發展,這一定不是活魚食用安全面臨的最后一次質疑。

“我們不吃自己養的魚”

盡管食藥監部門宣稱對水產品的檢測是多年的常規動作,但2016年,對水產品的監管力度的加碼,導致全國多地爆發出水產品下架風波。除了北京,石家莊等地超市的水箱,也一度放空了水,擺上花籃。這樣規模的整治力度,是此前多年少見的。

2016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通知,拉開了本輪整治大幕。各地在隨后的畜禽、水產品抽檢中,相繼檢測出違禁獸藥超標的問題。但因為此類檢測相對常規,檢測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北京市對外公布的信息顯示,2016年以來,全市共抽檢水產品1034個,合格率達96.62%;2015年至今,全市共抽檢水產品2661個,總體合格率95.94%。近兩年發現的問題包括無機砷、鎘、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孔雀石綠等檢測指標不合格,對不合格產品及其經營者均依法處置。

既然合格率如此之高,那么各大超市何至于下架應對專項檢測呢?京媒隨后的調查卻顯示水產品問題不容小覷。公開報道顯示,在天津多個淡水養魚場,養魚不用備案,誰承包了就可以下魚苗喂養,整個飼養過程,無人監管。魚一旦生病,養殖戶病急亂投醫,幾十畝的魚塘,有時一次就要投下去30多箱魚藥。而這些被網友稱為“靠藥催大的魚”,幾乎都流向了京津大城市。一位養殖戶更直言:“我們不吃自己養的魚?!?/p>

在各種違禁藥物中,孔雀石綠一直禁而不絕。這種翠綠色的粉末狀化合物最早在上世紀30年代起,即應用在一些地區的水產養殖中,國內也有幾十年的使用歷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鳳凰周刊》,在上世紀70年代的水產養殖專業書籍中,孔雀石綠還是一種推薦藥品,治療足以讓滿池魚喪命的水霉病有奇效。但是,隨著人們對該藥認識的不斷深入,學術界認為其存在致癌風險。上世紀90年代,歐盟將孔雀石綠列為禁藥。2002年起,中國也做出明文規定,不允許該藥在食用魚的養殖中使用。但是,觀賞魚的養殖仍可使用。這一規定,為該藥的繼續生產留下一線生機。

2005年3月8日,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水產檢疫隊在渝中區西三街水產交易市場查獲600多只含有孔雀石綠的甲魚。這或是中國近年來最早曝光的一起違規添加孔雀石綠案。當年8月,本港政府部門也一連兩天在市面抽檢了29個淡水魚樣本,結果表明,25個進口淡水魚樣本中有10個含有孔雀石綠。

相比之下,內地方面對食用魚喂養中添加孔雀石綠的查處時緊時松。有業界人士介紹,2015年,中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3.5%,達6690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40%,居于世界首位?!褒嫶蟮漠a量背后,是禁藥的濫用?!?/p>

《鳳凰周刊》記者在阿里巴巴等網站搜索該藥,可以輕易地找到全國多地賣家,而且該藥價格低廉,賣主對買家把藥使用在什么地方也毫不過問。

飼養環節如此,在水產品流通環節,同樣存在問題。一位水產專家告訴本刊,捕撈魚時,魚因為使勁撞擊漁網導致受傷,如果運輸中不加預防或治療的話,魚可能運不到超市就死去了,而孔雀石綠對治療這種外傷效果明顯。所以,運輸過程,恰是使用孔雀石綠的重要環節。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近年來政府對違規使用孔雀石綠進行嚴厲打擊,明目張膽在養殖池塘中使用孔雀石綠的現象已經減少,但抗生素藥物的使用則有擴大趨勢。目前孔雀石綠的違規使用更多發生在運輸和銷售環節上,包括育苗的孵化階段、運輸階段、水產市場和超市銷售階段以及餐飲店的暫養階段。在這幾個環節上使用孔雀石綠的意愿強烈,用量大,藥物殘留量大,自然危害也最大。

由于不同種類的食用魚跨地區運輸是常態,如安徽、江西的魚除了本地消化,還運至上海、南京;江蘇鹽城的鯽魚可以遠距離運輸至重慶、甘肅、陜西;廣東化州、高州等地養殖的羅非魚,會被輾轉運至全國乃至全世界。但是魚不像水果或肉類,可以在身上貼上標簽,因此,一旦出現問題,貨源追溯往往成為難點。

違禁藥難尋替代品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獸藥典委員會委員、農業部獸藥評審委員會委員李愛華告訴《鳳凰周刊》:孔雀石綠的危害主要來自孔雀石綠本身和它的主要代謝產物隱色孔雀石綠(或稱無色孔雀石綠),二者無論在環境中還是在魚肉中存在都很穩定。其中,隱色孔雀石綠,在體內殘留的時間更長,危害更大,如果在魚卵消毒時使用,一個月后在稚魚體內仍可檢測出來;而成魚暴露于孔雀石綠之后,在其魚卵中,也可以檢測得到。

李愛華稱,由于具有良好的抗水霉、抗纖毛蟲以及殺菌作用,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孔雀石綠都是一種在水產使用非常廣泛的化學藥物,它可用于魚卵、稚魚和成魚,效果好,用量少,使用成本低,且在市場上很容易獲取,是孔雀石綠泛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孔雀石綠和其代謝產物的毒性問題,業界研究提出過不同觀點。李愛華向本刊記者介紹,雖然部分研究認為孔雀石綠在小鼠實驗中的致癌性不甚明確,缺乏孔雀石綠與任何癌癥有直接聯系的依據,認為低于0.14mg/kg的殘留水平對消費者健康和安全風險是非常低的,但是,“認為過量孔雀石綠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突變和致畸風險是普遍性的共識”。

隨著食用風險不斷被研究者證實和曝光,20世紀90年代,多國監管機構對孔雀石綠亮起了紅燈。美國和歐盟分別于1991年和1997年開始禁用孔雀石綠,規定在水產品種不得檢出孔雀石綠和隱色孔雀石綠,檢測限為2ppb(2μg/KG)。隨后,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南亞等多國,也開始出臺類似規定。2002年,中國開始禁止孔雀石綠在食品動物上使用,檢測限為(0.5~1ppb),標準比歐盟還要高。但和其他很多國家的做法一樣,在觀賞魚上使用并未禁止。

不過孔雀石綠被禁用之后,在包括歐洲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水產品檢測中,仍然會不時地發現一些孔雀石綠殘留樣品。李愛華告訴本刊,2016年上半年,約20噸越南水產品被禁止進入美國,就是因為被查出有孔雀石綠殘留。在巴西和智利等南美國家,違規使用孔雀石綠的情況也時有發生。2002~2006年之間,出自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水產品中,都有被檢測出孔雀石綠或其代謝產物的情況。

另一方面,由于水霉病等屬于養殖魚類常見病,而市場又沒有在效果和成本上能與孔雀石綠相媲美的藥品可供使用,也一定程度促成了孔雀石綠的泛濫。

李愛華透露,要研發出在抗真菌的效果上和價格上都可以和孔雀石綠相媲美,而且不存在特殊毒性的替代品的確有難度?,F有的化學物質庫中是否存在尚未發現的此類物質不得而知,而要對現有的藥物進行結構改造或尋找新的化合物,在技術上又存在很大難度,研制費用也必定非常昂貴。

李愛華稱,雖然中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嚴格的魚藥研制規范,但是由于與國際上類似的原因,魚藥生產企業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研發新的產品,特別是化學藥物和消毒劑。更多的企業選擇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向市場推出所謂的“非藥品”,以逃避監管。而這也造成了國內市場上“非藥品”的數量遠遠多于正規藥品的現象。

“這種中國特色必將制約國內魚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崩類廴A說,目前,學術界已經發現了有些中藥制劑和中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是由于其使用劑量相對較大,因此,如果在池塘的養殖階段使用,其使用成本必然較大,不能增加養魚者的使用意愿。但是在其他需要使用抗水霉藥物的環節,如在育苗環節、運輸環節以及在水產市場和餐館的暫養池使用,由于水體小,因此用藥量也小,使用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在李愛華看來,一味地依靠監督檢查來杜絕孔雀石綠的濫用其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向市場推出有效的替代品,才是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手段支持科研院所和企業優先研發非養殖環節專用的、無高風險的抗水霉藥物。

“活魚下架”事件背后的行業升級難題

北京活魚下架、天津部分養魚場濫用藥劑等事件曝光后,就職于四川一家水產公司的業界專家吳宗文表示,散戶養殖正面臨監管的嚴重考問,未來,這一行業將進入巨頭拼殺的時代。行業龍頭介入漁業資源整合,通過規?;脑靵硖嵘a市場的管理水平。

“水產養殖比起豬、雞等畜禽養殖,專業度更高,行業痛點更多,而且業內龍頭企業少,這也正是市場空間所在?!眳亲谖恼f。

“多年前,我們就注意到養殖戶小而散,政府監管難問題?!眳亲谖南颉而P凰周刊》介紹,他所在公司的養魚池與普通養魚池完全不同,采用了很多科技手段實現水質監控、病害預防和健康捕撈。每個魚塘面積較大,可達數百畝。利用5%-10%的面積設立蓄水池,用來接納汛期來水,通過凈化、沉淀處理后,打開閘門,將處理后的水放入養魚池。養魚池底部設有連通器,用來定期清理池底淤泥,保證池底清潔。他們還在魚塘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電池組發的電供應給制氧機,保證制氧機24小時供氧。同時,養魚池內還設置有電化水設施,用來給水體物理除菌。

“很多養殖戶之所以大量給魚塘用藥,相當大的原因是因為水太臟了。有的養魚場池底淤泥可達半人多深,為了節省成本一兩年都不清淤,只能用更多藥物來消毒,魚得病的幾率也大大增加。最終的結果是喂的藥越多魚的品質越上不去,魚賣不上價,更沒有資金整治魚塘,然后又喂更多的藥保證不死魚,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眳亲谖恼f,小養殖戶抗擊市場風險弱,規?;B殖的趨勢不可避免。

一位小養魚戶說,他的養魚場沒有濫用魚藥,很想讓消費者知道他在超市里買的魚是他養的,但是他沒法在活蹦亂跳的魚身上貼上標簽?!磅r紅農產品將來也應該形成品牌化。一旦形成品牌化,發生問題可以追溯?!边@位農戶表示。

“從面源污染到點源污染,從池塘的底部、中部到表層的污染源都清除了,水體干凈了,魚得病幾率就小得多了,現代化的捕撈器具也可以保證捕魚的時候減少魚的身體傷害?!眳亲谖姆Q,不要說孔雀石綠這種禁藥用不著,就是風險小的魚藥也能少用了。而科技養殖之后,鮮活水產的品牌化路徑才能逐漸清晰起來。

猜你喜歡
活魚愛華水產品
野花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湖北省2016年9月水產品塘邊價格
山東威海水產品批發市場近期價格
湖北省水產品塘邊價格
難忘的“得莫利”
活魚當成死魚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