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潤雅致“中國白”

2017-03-14 16:57王衛丹
文物天地 2017年1期
關鍵詞:通體折枝底徑

王衛丹

德化窯白瓷是中國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種,其制造工藝和藝術成就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景德鎮窯業獨霸天下的明清時期,瓷器向顏色釉和各種彩繪裝飾方向發展,德化窯白瓷卻以冰清玉潔的本色,鮮明濃厚的個性,在這異彩紛呈的瓷器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山東博物館收藏的德化窯白瓷數量不多,但卻涵蓋幾乎所有類型。這些藏品,是研究明清時期德化窯陶瓷手工業發展及對外傳播的重要資料,今擇其中較為精美的15件略作介紹。

一、造像

1.明德化窯白釉觀音像(圖一)

像高26.4厘米。觀音面形長圓,飽滿豐潤,神情慈祥,低首垂目,曲眉豐頰,鼻梁挺秀,發髻高束,頭戴風帽,其左手執一含苞荷花,右手置于右腿之上,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半跏趺坐于蓮臺之上。觀音左側為一站立童子,童子雙手合十,雙足半露。兩個人物均衣紋自然,通過垂拂流轉的衣褶,可領略觀音與童子的肢體形態。該器胎質細密,通體施白釉,釉色溫潤如脂。

2.清德化窯白釉觀音像(圖二)

像高22.5厘米。觀音面容清秀,杏眼垂視,直鼻小口,略作俯首,頭挽高髻,正中插如意形頭飾,呈半跏趺坐姿,左腿半曲直豎,右腿盤曲,赤裸左足由裙裾下伸出。觀音身著廣袖長衫,胸前佩戴瓔珞珠飾,搭配線條疏朗流暢的飄逸衣裙,凸顯了觀音既端莊慈祥又靈巧華美的神韻。該器胎厚質堅,色白細膩。

3.清德化窯白釉達摩像(圖三)

像高53.5厘米。達摩身披袈裟,前額寬大,鬢發卷曲,雙眉緊鎖,雙目凝視遠方,左臂橫于胸前,赤足立于浪花翻滾的海浪形底座之上,作乘風破浪、疾馳而行狀,其衣衫被海風微微拂起。通體施白釉,釉質肥厚滋潤。此像雕刻精湛細膩,衣紋飄逸流暢,頗富動感;人物塑造生動,五官緊湊,神色安然從容,體現出達摩的堅定與淡然。

二、香爐

1.明德化窯白釉獅耳香爐(圖四)

高7.3、口徑12.4、底徑11.2厘米,足部微殘。爐撇口,束頸,斜肩,鼓腹,圈足,修足不光潔,頸肩之間堆貼一對模印獅形耳,無穿孔。通體施象牙白釉,釉層較厚,釉面色澤光潤明亮,胎體潔白細膩。外底正中有戳印陰文方形款,四字篆書,字跡不清,無法釋讀。

2.明德化窯白釉獅耳香爐(圖五)

高7.3、口徑12.4、底徑11.2厘米??诓课?。爐撇口,束頸,斜肩,鼓腹,圈足,修足不光潔,頸肩之間堆貼兩模印獅形耳,獅耳鼻翼的兩端各作一圓孔互通,即由純為裝飾的獅形耳變為具有實用功能的獅形耳。白胎,釉白瑩潤,外滿釉,內壁施釉不均,內底有四個支釘痕。

三、杯

1.明德化窯白釉鶴鹿紋犀角形杯(圖六)

高7.4、口徑14、底徑5.2厘米。因其造型與裝飾仿制犀角杯而得名。杯口橢圓,作花瓣狀,侈口,斜曲腹,圈足。白胎,釉色乳白,內外滿釉。杯外壁堆貼祥瑞的動植物紋于杯的兩側,一面左上邊為折枝梅,枝干上綻開著若干花朵,右上端作一展翅飛翔的仙鶴,下部為一奔跑的梅花鹿;另一面左上邊為一株折枝梅,右上及下部均雕刻四爪龍,一只俯首,一只昂頭,怒目圓睜,張牙舞爪,十分生動逼真。

2.明德化窯白釉龍虎紋犀角形杯(圖七)

高7、口徑13.1、底徑4.8厘米。杯口橢圓,作花瓣狀,侈口,斜曲腹,圈足。白胎,通體白釉,釉色乳白,內外滿釉。杯內壁光潔無紋飾,外壁堆貼祥瑞的動植物紋于杯的兩側,一面上端左為靈芝,右為神態兇猛的龍首,下為猛虎一只;另一面上端左為靈芝,右為展翅飛翔的仙鶴,下部為一奔跑的梅花鹿,格外生機盎然。

3.明德化窯白釉梅花杯(圖八)

高9.4、口徑11.8、底徑6.6厘米。杯侈口,呈橢圓形,斜曲腹,尖圜底,底足以鏤空六枝梅花枝干圍成座架托住杯體。白胎,釉色乳白,內外滿釉。杯內壁光潔無紋飾,外壁兩側各貼一折枝梅花、折枝蘭花。

4.明德化窯白釉獸首單把杯(圖九)

高3.3、口徑7、足徑3.1厘米。杯敞口,折沿,圓唇,鼓腹,平底,圈足外撇。杯側飾一把,上有模印獸面紋。杯通體白釉,素面無紋,內外滿釉,釉色乳白,把及圈足微殘。

5.清德化窯白釉鶴鹿紋犀角形杯(圖十)

高5.6、口徑9.4、底徑3.5厘米。杯口橢圓,作花瓣狀,侈口,斜曲腹,圈足。白胎,底足無釉,余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青。杯內壁光潔無紋,外壁堆貼折枝梅花、鹿等祥瑞的動植物紋于杯的兩側。

四、瓶

1.明德化窯白釉雙獸耳筒瓶(圖十一)

高37.4、口徑7.5、腹徑11厘米。瓶撇口,束頸,端肩,肩下對稱堆貼兩獸耳,器體由肩往下逐漸內斂,釉下刻劃纏枝花紋,圈足。通體施乳白釉,釉面光亮瑩潤,足沿露胎,胎質細膩堅實,胎體厚重??诓课?。

2.明德化窯白釉雙獸耳筒瓶(圖十二)

高27.7、口徑6.2、腹徑11.5厘米,足徑8.5厘米。瓶撇口,束頸,端肩,細長腹,腹部飾對稱雙獸耳,通體施白釉,口部微殘。

3.明德化窯白釉筒瓶(圖十三)

高28、口徑5.8、足徑9厘米。瓶敞口,束頸,圓肩,肩部有一圈弦紋,細長腹,腹部有暗刻花紋,刀法自然流暢。通體施白釉。

4.清德化窯白釉象耳瓶(圖十四)

高34.2、口徑9.5、腹徑15、底徑9厘米。瓶寬口,微外撇,長頸,鼓腹,圈足,略呈膽式,頸部飾對稱雙象耳。通體施白釉,釉面瑩潤,腹部括弧連方開光,內細線刻劃花草圖案,刀法自然流暢,圈足底無釉。

五、洗

1.清德化窯白釉揪葉式洗(圖十五)

高3.1、長12厘米,洗呈揪葉形,淺腹,底下承以不規則六足。通體施白釉,內壁光素無紋飾,外壁清晰可見其葉脈,底堆貼盛開的梅花。此洗是根據葉子的形態,采取借鑒與抽象手法,以簡練灑脫的線條構造成立體形式,具有較高觀賞價值。

六、小結

縱觀上述館藏德化窯白瓷,結合明清時期文獻記載以及目前國內見諸發表的德化窯紀年器物,得到如下認識:

1.藝術價值。館藏德化窯白瓷從器形來看品類繁多,包括了日用器杯、洗,陳設用器香爐、瓶,宗教藝術瓷觀音像、達摩像等;從胎釉來看如脂似玉,胎體細柔堅致,釉面潔凈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呈色溫潤雅致;在裝飾技法上更是匠心獨具,將堆貼、模印、刻劃、鏤空等技法與各類器物完美地結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2.時代判定。以往對德化窯白瓷的年代劃分,除了造型和裝飾不同,主要是依據其釉色的變化:明代德化白瓷釉中微微閃紅,呈“豬油白”色,清代德化窯白瓷色澤是釉層微微閃青。通過對館藏德化窯白瓷的初步分析,不難發現這種說法很有局限性。首先,德化窯白瓷釉色十分豐富,按照傳統說法,有象牙白、豬油白、青白等,這些釉色明清時期都有,可能是基于窯爐燒成環境不確定性造成的;其次,胎釉色度和色差很難量化和數據化,每個人對胎釉的直觀判斷也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簡單以釉色作為斷代的依據。

3.宗教背景。館藏德化窯觀音像及達摩像等形象的創作,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明清時代,處于封建社會發展的后期,佛教道教盛行,各類宗教造像需要量大增。與金、銀、銅一類金屬造像價格昂貴相比,瓷質造像經濟節約,又美觀大方,深受大眾喜愛。因此,德化窯瓷質造像產品數量迅速增加。除此之外,藏白瓷香爐等器物,都是為適應宗教活動而制作的。

猜你喜歡
通體折枝底徑
痛風
通體結冰的球
江蘇省無錫市城南遺址甕棺墓葬發掘簡報
大型卷筒繩槽底徑測量方法淺析
一種能準確高效檢測齒轂槽底徑的檢具
臨潁縣固廂墓地M15發掘簡報
金縷衣
中國沉香基地及通體結香技術
稿林折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