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魏晉族群與階級集團的反復及對政治文化的影響

2017-03-15 20:30劉元之
知識窗·教師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魏晉階級

摘要:魏蜀吳、東漢、西晉的統治者所處的社會階級以及其政權組織模式是不同的。蜀國為高度集權政體,西晉、東吳為世家壟斷政體,曹魏是先法家寒族族群再到世家壟斷的過渡政體。他們的政權組織模式都是由其統治階級集團的性質決定的,而漢魏晉時期晉族群與階級集團的反復對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魏晉 階級 儒門豪族 寒族

在下劉元之,成都人氏,生二十世紀末,字子之,好中古史、好古文、好漢學,其所好者非為顯學,卻致力于此,其所愿者,修史也,不敢當于太史公,然無論習鑿齒、陳承祚諸人愿比之哉,慕張子之為學論,仰孫盛之不屈,尚陳寅恪之治史學,崇太史公之修史法。尚幼弱,為學之路甚長,當勉行之哉。

某對于漢魏晉族群與階級集團的反復及對政治文化的影響有如下觀點: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差異巨大。如晉室河內司馬氏,為地方豪族,服膺儒家;而魏皇室沛國譙縣曹氏則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魏晉的興亡嬗遞,不是兩姓勝敗的問題,而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寒族兩大集團的反復。

一、儒門豪族與寒族

東漢官學沒落,學術文化家學化,學術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與地緣有重大關系。例如司馬氏是河內郡的豪族,這個家族祖先為楚漢時期殷王司馬卬(元之案:卬為趙將,功封殷王,都朝歌,后漢王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于是卬入漢),而家族興起,則是東漢司馬鈞以來,世代為將軍、守、尹之職,是為武人。而懿祖父儁,官至潁川太守;父防,歷官洛陽令、京兆尹。因司馬鈞征西羌而敗死于獄中,所以司馬家便棄武從文。從司馬儁開始,司馬家完成了從武人家族向文人士族的轉變,且“博學好古”,至后來,便成為儒門階級的望族。司馬防有八子,懿為次子(元之案:所謂司馬八達蓋朗、懿、孚、馗、恂、進、通、敏。凡八子,字為伯達、仲達、叔達、季達、顯達、惠達、雅達、幼達)。

在東漢,服膺儒學是一種普遍現象,儒門豪族并非河內司馬氏一家,另有數家豪強與之相同。而司馬家相比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等相差甚遠,亦比不上家族盤根錯節的潁川鐘、荀、陳、韓、郭等家族,這些家族皆是東漢信奉儒學的名門望族。漢魏主要的士大夫,其出身大抵為地方豪族,而豪族往往便是重孝、重禮的儒門世家。與之相異的是魏統治者曹氏出身于寒族,且與閹宦有關,其出身便來自寒族階級,與豪族服膺儒學不同,曹操的思想與當政后實施的政策,即由他的階級出身所決定。曹氏尚儉,且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違者將受嚴厲的制裁。如曹植之妻身穿錦衣,被曹操登臺發現,遂以“違命”還家賜死(或與爭儲有關,崔氏亦清河崔氏之女,崔琰已死,曹操亦不想留下禍根有關,但仍可體現出曹氏尚儉)。曹操如此厲行節儉,與他出身寒族有關,但更重要的在于,與儒門豪族的奢侈風尚劃清界限,并打破儒家豪族的桎梏——漢代董子儒家思想,然后才能穩取劉氏皇位而代之。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九年(公元214年)、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曾分別下達求賢令,史稱“三令”,其中第三令的內容有“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軍,負侮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的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名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操的“三令”,旗幟分明地向世人表示了他的選官標準是唯才,而非唯德,這便是向儒家正統思想宣戰。就曹操的出身和政治地位而言,若不摒棄儒家經典教義則無以立足,更不能與儒家豪族代表人物,如袁紹之輩競爭取勝。

曹操信奉法家,所以他特別注重刑罰。因此,陳琳在討曹檄文中說“細政苛慘,科防互設”。重刑罰可以說是曹操摒棄儒術的一種必然結果,這就勢必形成了儒家豪族與寒族階級的根本對立,而這種對立最終的結局是勢力消長,政權嬗變。

二、曹、袁之爭——寒門崛起,儒門豪族的暫時衰落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一戰決定了東漢后期掌握政權的寒族與勢力巨大、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儒家豪族兩大階級的勝負。在官渡一戰中,雖然袁紹前線戰敗,回鄴不久后便病逝,但河北割據的袁氏仍然強大,曹操用了諸多計策與較強硬的軍事、政治實力,花了五年才控制住河北。而事實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東漢儒家大族的潛在勢力之大令曹操無法想象。袁紹敗了,豪族大族不得不暫時隱退。袁氏在河北統治背后的許多豪族,如審、郭、陰等成為袁氏的陪葬,但清河崔氏、潁川辛氏、鄴縣甄氏等反而投靠曹操,獲得了生息的機會。令曹操始料不及的是,其統治下的儒學豪族僅是暫時屈服于寒族建立的曹魏政權之下,他們一直在伺機而動。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征馬超,曹丕留守鄴城。曹丕留守期間,河間郡田銀、蘇伯反,幸有將軍賈信、程昱等人,方才平定。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農民起義,但實際上是儒學豪族以低調的方式重新興起于河北。袁紹敗后,三子敗家,終至家族落魄,但攻破袁氏城池,非袁氏死忠者自然投降,所以之前袁氏統治下的河北、儒學豪族們仍然基本保留了下來,僅有審配、沮授、郭圖(元之案:郭公則死后,郭家尚有旁系任職魏朝,而審、沮等皆盡落沒)為袁家陪葬,尚有清河崔氏、潁川辛氏、潁川荀氏(元之案:荀氏于曹、袁皆有勢力,從曹者荀彧、荀攸等,從袁者荀諶)等這些豪族在袁氏滅亡之后依舊保留了下來,令曹操也無可奈何。于是某些家族繼續兼并田產、剝削佃戶,最終導致蘇伯、田銀叛亂,而這場危機還導致了曹丕的信任危機——曹操開始懷疑他的能力,幸好有程昱等人相助,否則曹丕難以保住世子之位。

三、曹丕、曹植的奪嫡之爭——豪族與寒族階級的對抗

曹丕、曹植的奪嫡之爭,也可看作豪族與寒族階級的對抗。

曹丕圈子的內部有他的四友,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鑠及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宗親,外圍圈子有崔琰、徐奕、邢颙、桓階。陳群出自潁川陳氏,儒門大家陳寔(仲弓)之孫,陳紀(元方)之子,曹丕登基后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改變了曹氏的選官制度,將選官之權歸于豪族,他是豪族階級的一個代表;司馬懿出自河內司馬氏;吳質出身寒族,以文才、智慧為曹丕所重用,但在高升后并未替其階級做任何事,而是一夜暴富,開始享樂;朱鑠僅一家奴心腹爾,他與吳質兩人并不能代表寒族階級。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宗親卻是武人,不能在政治暗斗中起多大作用。崔琰,清河崔氏人,豪族代表;毛玠,出身卑寒,雖服膺儒家,奉行唯德是舉制,選官尚儉。而其余幾人完全服膺儒學,家族力量雖不算大,卻不屬于寒族階級。

曹植這邊,內外僅有丁儀、丁廙、荀惲、楊俊和一個兩邊皆有交情的弘農楊修等人,以及一群出自寒門的文人。丁儀、丁廙所處的丁氏,僅是沛國一豪強罷了,不可一提;荀惲所處的潁川荀氏、楊修所處的弘農楊氏,在當時的大豪中較為破?。ㄜ魇显谲鲝獮椴懿俦扑乐?,家族在一段時間內較為落沒),而他倆又年輕,自然沒有什么話語權;楊俊出自陳留,亦為豪族,但因受學于邊讓(兗州時為曹操所殺),出仕又晚,故人輕言微。

由此可見,曹丕的支持者,除了心腹以外,便是來自恪守儒學禮法的豪族大族;而曹植這邊則是一群年輕的寒族文人,這便又是一次儒家豪族與寒族階級勢力的消長,且來自豪族的支持直接影響了曹丕日后的執政方針。在塵埃落定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身居鄴城中樞的一群荊州寒門書生準備謀逆,為首之人魏諷為沛人,其余多是荊州人,而且基本上出于寒族,雖然這起謀逆在發生前就被陳祎告發,魏諷等人迅速被抓。但曹丕在處理此事時竟黨同伐異,擬就了一份上百人的名單,上面包括了幾乎所有的荊州派仕人。因為曹丕所依仗的乃是中原豪族諸家,若能將荊州一派勢力連根拔起,等于去除了一個“搶飯碗”的人,不僅可以穩固己黨,還能打擊楊俊等自己不喜之人,以及張泉(張繡之子)等曹操不喜之人。所以說,曹丕在后來已完全成為豪族的代表,令曹操這個寒族的代表始料不及。

四、曹魏取仕原則的轉變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西曹掾徐奕為丁議所譏罷官,丁儀成為西曹掾,與東曹掾何夔共掌選官之事。何夔字叔龍,陳郡望族,早年被袁術脅迫,后逃歸曹操,此人名氣雖大,但很少對時政發表見解,對曹丕、曹植之爭也置身事外,身處中臺,卻不顯山不露水,但起居奢侈,日食萬錢的何曾便是他的兒子。在提倡節儉的曹操麾下竟有這么個大臣,并與袁渙、毛玠等清貧之官多年相安無事,簡直無法想象。在丁儀剛任西曹掾不久,丁、何二人便被曹操召見,叮囑選官之事,何叔龍當著曹操的面提議改變唯才是舉的選官標準。史書上只記載了何夔的建議和曹操“稱善”的態度,何夔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曹操面前提議改變唯才是舉未被斥責,反而被稱善的人。稱善一詞或許有點不恰當,但不得不說曹操是默許了他的建議,口頭微微不情愿贊了兩句。史書上只記載了何夔提出建議的那段話,并未寫他是如何勸服曹操的,但他的傳記里有一句話:“太祖性嚴,櫞屬公事,往往加杖;夔常蓄毒藥,誓死不辱,是以終不見及?!笨峙麓蟮秩绱?。選官標準的改弦易張,便是向高門士紳的妥協,也使整個中樞大換水。崔琰下獄、毛玠氣死便是最好的例子。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2年),曹操第三次下令求賢,頒布《舉賢勿拘品行令》。表面上看,曹操似乎是在重復前兩次“唯才提舉”的選官標準,但細細琢磨,頗值玩味。何夔之意是選官當慎德與興功并重,甚至主張要恢復鄉舉里選。曹操在這道教令中把“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和“不仁不孝而有治國之術”相提并論,其實與何夔之意毫不相悖。他早年曾提倡“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建安八年《論吏士行能令》),如今魏國已穩固,漢室權力也基本蠶食空了,雖然天下還沒有統一,但該辦的“事”已經辦了一半,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似乎該考慮治平了。更有趣的是,曹操大喊“不仁不孝而有治國之術”,那么也就挑明了為官者是不仁不孝之徒,即便當上官,也難免被人戳脊梁骨??磥怼拔ú攀桥e”不是主流,倒像是個案,曹魏的取仕原則已在不知不覺間轉變,開始向世家大族妥協。

黃初元年,曹丕即位不久,太子四友之一,家族地位最高、當朝儒家豪族的代表人物陳群上書建議改易選官制度,提出九品中正制。這是歷史上選官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亦使之前在豪族與寒族之間徘徊的選官制度終歸豪族。陳群字長文,儒門大家陳寔之孫,陳紀之子,潁川陳氏之人,其家門生故吏、家族世交遍布天下。昔日奪嫡之時,陳群出力不少,更是組織了四十多位前家族門生的實權官吏支持曹丕,說服了許多儒族人仕拜訪曹丕,甚至還有連曹操都不一定能夠請得到的儒門大家鄭玄之子鄭小同等人。因其在奪嫡之爭中出力許多,曹丕成為太子后,便請封他為尚書、昌武亭侯,后遷尚書仆射,加侍中,徙尚書令,晉爵潁鄉侯,主導選官之事。陳群為了維護儒門豪族的利益,發明了九品中正制。

何謂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是由當地長官及德高望重之輩對青年學士進行評議,等級分九品,依次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每一品對應一個官階,對青年的評議結果表示他是幾品人才,最終最高能榮登幾品官位,然后令其由低品官做起,步步歷練。然而所謂德高望重之輩,皆為儒家豪族之人,州郡官員的評議,也充滿門第之見,所以選官制度與方式皆由儒家豪族壟斷,寒族階級為官的機會非常小。

五、魏末寒門與儒家高門的權力角逐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叡登基,是謂魏明帝。曹叡是歷史上被詆毀得最厲害的皇帝之一,很多人都說他庸懦,導致司馬懿乘機篡權。但事實上,他可以算是一個文韜武略皆強的皇帝,被劉曄譽為“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連品人刻薄的裴松之也如是說“魏明帝一時明主”,而陸遜也感嘆他“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若非曹叡乘其父祖之陋,子盡早夭,自己也早逝,否則司馬懿定無機會。曹叡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集權且重用寒族,以遏制豪族,削權歸己,分權于眾,又絕浮華之端,服百官。而景初元年,借公孫淵反叛,將司馬懿調往遼東,遠離其治理十余年的關中??上Ь俺跞昙床∈?,僅36歲。將死前,由于劉放、孫資的蠱惑,最終廢掉曹宇等人,令司馬懿和曹爽輔政。

曹爽輔政,他所代表的其實就是寒門階級。初時,曹爽銳意改革,重寒族、抑豪族。于是,被打壓的豪族大臣皆盡投入司馬氏門下。不得不說曹爽還是太年輕,歷練太少,司馬懿辭官之后,他放松警惕、胡作非為,最終還是被司馬懿及眾豪族如高柔、盧毓、王觀等輩消滅殆盡,這便又是儒家豪族與寒門階級的一次反復。在這次反復之后,寒族并未再有實質性的斗爭。夏侯玄等人意圖廢司馬師,最終被殺,并且曹芳被廢。后來,曹髦的斗爭應該只是皇帝為了奪回皇權殺死權臣的斗爭罷了。

當然還有淮南三叛。首叛王凌出自落沒豪族世家(太原王氏之后),入仕之初便與司馬朗、賈逵為友。司馬朗為司馬懿之兄,典型豪族?!段郝浴酚涊d:“逵世為著姓,少孤家貧?!笨梢娝彩锹錄]豪族之后,不過據《三國志·賈逵傳》記載,賈逵為刺史,主張刺史及二千石以下,應具“嚴能鷹揚有督察之才”,而不主張“安靜寬仁有愷悌之德”。他奏免過許多他所考察到的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這是曹操的主張和政策,所以賈逵應該屬于典型的法家代表。故而王凌其實是夾在兩個階級中間的,他本是太原王氏之后,服膺儒學,但后來因故成為將軍,靠軍功起家而非儒學或政績,之后又成為一方軍閥式的實權人物,所以他所代表的階級是很混亂的。不過據他的遺言及《晉紀》記載,他忠于魏庭。為什么會因為忠于魏庭,然后發動軍事反叛呢?原因很簡單,忠于魏庭,他便能有機會掌權,畢竟他是一個叛離儒學正統道路的人,如果是豪族掌權,王凌也會被逐漸架空,因為他不是他們體系內部的人。儒門豪族最大的缺點就是區分自己圈子內部的人,而寒門階級則是涵蓋了服膺法家、道家乃至玄學等被豪族階級剔除的人群,故而王凌才有此一反。至于毌丘儉與諸葛誕這兩位將軍的反叛,則具有許多非階級性質的因素。毌丘儉系曹叡親信,又有擊高句麗之功,而后躍居幽州刺史,又調任鎮東將軍督揚州軍事。因天子廢立引起擁曹派不滿,擅殺大臣夏侯玄、李豐,又引起擁曹派驚慌,故而毌丘儉與將軍沛國文欽發動政變。諸葛誕則是平定毌丘儉之叛元勛,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寒族法家之人,并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飏交厚,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于257年起兵,次年即遭鎮壓。因此,后兩叛更多的是反對司馬氏篡權的斗爭,與階級傾軋關系其實不大。雖然毌丘儉、諸葛誕皆是寒族階級之人,但他們的起兵與階級關系不大,雖然可以說擁曹是為寒門階級斗爭,反司馬是對儒門豪族斗爭,然而曹芳及后來的曹髦皆無法像前三位那樣代表一個階級了,因為曹芳被廢大局已定,曹家之天下幾乎歸于豪族階級所有,故而此后階級傾軋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西晉政權的出現,表明了儒家貴族最終戰勝了非儒家的寒族。司馬晉與曹魏的政治取向與政治手段大不相同的關鍵在于統治者本身的社會階層。晉統治者是豪族階級,他們貪權愛錢,最終導致晉朝權貴恣肆,形成門閥政治,官場潰爛,然后在晉惠帝司馬衷時代發生戰亂,晉朝由此崩潰蕭條。

魏晉時期,勢力只能達到郡一級的世家大族,叫做豪右,而勢力能滲透到中央的,則可以稱之為士族或者門閥。九品中正制使得人事選拔權利逐漸蠶食了曹魏政權,皇帝無為于上,豪右憤懣于下,平民階層無依。

六、魏、蜀、吳三國政權的階級屬性

縱觀魏、蜀、吳三國及漢末最有實力的軍閥袁紹與晉朝的政治狀況,魏、蜀略同,而吳、晉及袁紹則皆盡相同。劉備雖自云漢朝的宗室,可是家早已落寞,并且是否為漢宗還有待考證,實際亦等于寒族。諸葛亮為諸葛豐的后代,是世家相傳的法家,并且《三國志》裴松之注:“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接一通已畢?!边@與曹操“擎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正相似。因此,蜀漢與曹魏施政之道相同,只是蜀漢境內無太多實力豪強,寒族和豪族互相傾軋事件很少,不似曹魏方面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元之案:僅有少量少數民族豪強,如爨習、雍闿之類。雖為豪強,但在劉備入蜀前,即遭劉焉、劉璋父子打壓,劉備入蜀之后,先后遭到法正及諸葛亮的鎮壓,也無法像魏后期與晉朝一樣豪族干政了。此外,劉備旗下還有很嚴重的益州派與荊州派之爭,不過在后來孟達逃走及李嚴罷黜之后,整體便團結了。而曹魏內部則示兗豫寒族、譙沛武人、河北及汝潁世家及荊州并州揚州少部分官僚,地域之爭早在曹操時代基本化解,韋晃一案解決并州士人,魏諷一案解決荊州士人,揚州人本來就少,所以起不了風浪,最終大權盡歸中原士人)。

蜀漢的基本國策為“收復中原、光復漢室”,然而這個偏安的國家畢竟資源實力有限,所以蜀國實施了高度的集權專治,把政治軍事權利收歸中央,地方礦產也由中央壟斷,厲行“名法之治”,打擊異己分子。如諸葛亮都是“二十杖以下親理之”,最后活活累死。唯有高度集中,才能做到社會高度同質化,從而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國力,有實力北伐,并對魏國造成巨大威脅。

吳國的情勢則大大不然,孫吳政權是由漢末江東地區的強宗大族擁戴的江東地區,是具有戰斗力之豪族,孫氏利用自己及地方豪強曲部的武力,并借助地方儒門豪族,如張、陸、朱、顧、虞等多族支持,組織起政權。所以說,孫吳政治社會的勢力基本操縱在地方豪族之手,寒門僅有部分親信元老擔當重任,并且多是中等文職或擁有少量曲部的武職。因此,孫吳與西晉施政之道又有類似之處。不過東吳與西晉不同的是,西晉統治者本身就是豪族階級,而東吳統治者則是主動將自己綁在世家大族這一階級戰線上。江東的大家族不僅占據了東吳的經濟資源,還占據了軍事資源,幾乎每個大家族都有著相當數量的私兵。擁有經濟、軍事兩大資源的大家族,就有實力向統治者要求相應的政治地位,且東吳幾大家族皆有姻親聯系,不似西晉時期幾大家族的攀比敵視。由于東吳世家基本都是本地世家,所以東吳國內一直反對北伐擴張戰略。一直執行擴張的僅僅只是孫家人、心腹武人以及北來士族,如諸葛瑾等(所以孫權在石亭擊敗曹休以后,立即聽從陸遜的建議撤軍偏安稱帝,諸葛恪在后來北伐失敗后即刻被政變殺死)。因為各種矛盾,孫氏也一直謀求限制吳會豪族,如孫權先后借暨艷、呂壹等人來懲治污蔑世家權臣,逼死陸遜、將朱據下獄等事;孫綝先后借政變、軍敗為名,處死將軍呂據、朱異;后來的孫皓也一直伺機對陸凱等人下手,可是礙于形式只得作罷。

相比于吳蜀,魏國階級性質雖然和蜀國相似,但魏國畢竟面積龐大,內部情況也要復雜得多。曹魏內部既有掌握軍事政治權力的譙沛寒族,又有壟斷社會資源與輿論導向的汝潁世家,因而曹操在魏國建立后不得不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

袁紹是漢末儒家豪族的代表人物,其實力深厚是非儒家的寒族代表人物曹操所能比擬的。然而,袁紹“繁禮多儀”“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注引《傅子》)。作為一個階級來說,儒家豪族是與寒族出身的曹氏相對立的。官渡一戰,曹氏勝,袁氏敗,儒家豪族階級不得不暫時隱忍屈辱,但乘機恢復的想法從未放棄。袁紹的失敗只表明儒家豪族暫時受到了挫折,他們在后面通過司馬懿父子之手,終于把政權奪回到了自己的手上。

后世評價晉朝,大多相同:“得國不正,立國不正?!彼抉R懿的堅忍陰毒,遠非漢末同時儒家迂緩無能之士所能比擬。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可見其本性之殘忍,手腕之毒辣?!妒勒f新語》寫道:“東晉王導、溫嶠往見明帝,明帝問溫嶠:‘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司馬懿父子的堅忍陰毒,連子孫也感到羞恥,以至于懷疑晉祚能否長久保持下去。漢末儒門衰敗,曹操等寒族士人迅速掌權,令儒門豪族不快,他們亟須一個能夠對付這些寒門人士并且能夠承擔非議之人。于是,司馬懿應運而出,擊垮了寒族,承擔了所有的非議。所以說,司馬懿父子可以說是儒門豪族在歷史非議前的擋箭牌,所有的指責都朝向他們,而后方掌權的儒家也在腐朽著司馬氏獲得的天下。故西晉短短51年的在位史,不僅是因為后人所說的司馬懿身前品行問題導致子孫悲劇,更多的應該是儒門豪族需要一個人來幫助他們恢復地位,而在恢復地位之后,因為這塊擋箭牌已經布滿污穢,愛惜羽毛的儒生們便鄙夷地舍棄了為他們階級打天下的家族??梢哉f,司馬懿身前飛龍在天,死后亢龍有悔。他也應該想不到,愛干凈的儒生們會那么迅速地腐蝕和拋棄了他的王朝。以前,某一直以為司馬懿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現在看來,他其實就是一個被利用,且利用完之后被拋棄的悲劇玩偶。

七、結語

綜上所述,魏晉統治者分屬于兩個不同的階級。魏統治者的社會階級為寒族,非儒家。與之相近的是蜀國的統治者的社會階級。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為服膺儒學的豪族,與之相同的是東漢、孫吳統治者的社會階級,以及袁紹。東漢、袁紹、孫吳、西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是相承的。魏、蜀的出現與滅亡,反映了豪族儒門統治的動搖與穩定。社會階級的不同,決定了魏、 蜀與東漢、袁紹、孫吳、西晉不同的政治特征。

因此,三國并非簡單的三個國家之意,而是指涉三種政權組織模式,以及其附著的文化經濟模式。蜀國為高度集權政體,東吳為世家壟斷政體,而魏國是于兩大階級中尋找平衡點而產生的政治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64.

[4]劉義慶.世說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田余慶.東晉門閥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田家炳中學高三10班學生)

猜你喜歡
魏晉階級
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磚反映的絲路文化
醫學專業“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總結與思考
魏晉風骨養萬世
還原真實
接愛與流變:《大堰河—我的保姆》
魏晉時期奴婢使用問題初探
論周立波《暴風驟雨》中階級倫理的建構
馬克思的個人、階級和人類關系探析
魏晉名士嵇康和阮籍簡評
現代性的身體話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