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問題探討

2017-03-21 19:29宋建輝
湖北農業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農業企業創新人才技術創新

宋建輝

摘要: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是提高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的關鍵要素。在對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內涵加以界定的基礎上,借助實地調研資料,綜合分析了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基本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結果表明,天津市農業企業存在技術創新意識不夠、創新資金投入不足、創新人才缺乏、創新能力偏低等突出問題,直接影響了企業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天津市農業企業應通過增強技術創新意識、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完善技術創新人才引進與激勵機制、注重創新平臺建設等措施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政府部門則通過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加強科研項目資助和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訓和文化培育、知識產權保護等舉措推動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天津市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3-059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3.052

Discuss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ONG Jian-hui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s a crucial element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defining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basic status and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y on the data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existed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lack of innovative awareness, less innovative funds, insufficient innovative talents, low innovative ability and so on, which affected product quality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or enterprise. In future, Tianj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need to enhance innovative awareness, carry out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on, introduc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establish excit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innovativ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ir own innovative ability. Similarly, government should also adopt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innovativ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uch as expanding fiscal and taxation support, fun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stering innovative culture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ianjin city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隨后,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強對企業開展農業科技研發的引導扶持,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應用的主體。具體到天津市來看,天津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著重指出,大力支持農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鼓勵農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合作,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農業企業。天津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決議再次強調,要著力創新發展,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這些政策文件為天津市加快推動企業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并促進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指明了前進方向。

1 農業企業技術創新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的主體多為企業。農業企業作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上聯農民,下接市場,其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關于技術創新概念,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內涵界定。Solo[1]提出了技術創新形成的兩個條件,即新思想的來源和以后各階段的實現發展,這被認為是技術創新概念界定上的里程碑。之后,Mansfield[2]指出技術創新是從企業對新產品的構思出發,以新產品的銷售和交貨為終結的探索性活動。Freeman[3]則認為技術創新是技術的、工藝的和商業化的全過程,其導致新產品的市場實現和新技術工藝與裝備的商業化應用。國內柳御林[4]提出技術創新是指與新產品的制造、新工藝過程或設備的首次商業應用有關的技術的、設計的、制造及商業的活動。傅家驥[5]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家抓住市場的潛在盈利機會,以獲取商業利益為目標,重新組織生產條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強、效率更高和費用更低的生產經營系統,從而推出新的產品、新的生產(工藝)方法,開辟新的市場,獲得新的原料或半成品供給來源或建立企業新的組織,它是包括科技、組織、商業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動的綜合過程。綜上可知,國內外對技術創新概念表述多強調其是一種企業行為,始于創新構想、研究開發,終于市場實現或推廣應用,共同點在于技術的商業化開發應用。創新過程中,技術是核心,有時還包括組織、制度、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創新,故技術創新是包含技術和經濟行為在內的綜合創新活動。

對于農業技術創新系統來說,農業企業作為直接面向市場的創新主體處于重要地位。農業企業不僅是創新成果的研發者、獲取者、應用者,更是創新成果商業化開發的實現者、獲益者。綜合國內外技術創新概念內涵,結合農業企業發展實際,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可理解為農業及涉農相關企業綜合運用創新思維、知識、技術、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進行新組合,進而生產出新產品或提供新的服務,直至最終實現商業化開發獲取市場價值的全過程。農業企業技術創新突出強調創新的主體為農業企業,實質是農業科技成果研發并在生產經營中實現市場化應用的全過程,更是農業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

2 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概況

為強化對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情況的理解與認識,課題組于2015年8~10月,在各級農口部門支持配合下對全市農業企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問卷調查。調查過程中,發放問卷1 003份,收回有效問卷70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70.3%。

2.1 技術創新基礎條件

經過對調查問卷統計匯總分析,705家農業企業中,法定代表人學歷結構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依次為45、133、153、172、147、55人,分別占總數的6.4%、18.9%、21.7%、24.4%、20.9%、7.8%。整體而言,半數以上企業負責人學歷在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較高。主營業務方面,全市農業企業經營業務主要集中于農產品加工、畜禽養殖及加工、農業種植及加工、飼料生產、水產養殖及加工等幾大關鍵領域,另有部分企業從事農業休閑觀光、農產品物流批發、農產品進出口、農用物資生產等業務。職工數量方面,受訪農業企業合計擁有員工70 603人,平均每家企業擁有員工約100人,其中正式職工54 938人,臨時工15 665人。臨時工中60%以上來自于天津本地農民,這對農民技能提高和農業技術推廣作用明顯。資產規模方面,資產金額1 000萬元以下、1 000萬~5 000萬元、5 000萬元以上企業數量分別為322、235和148家。多數農業企業經營規模偏小,不利于技術創新活動的資金投入和創新人才集聚。技術信息獲得方面,僅18.2%的企業能夠從科研專家或農技推廣人員處獲得農業科技指導,17.6%的企業能夠從行業協會獲得科技、人才、市場、政策等外部信息??梢?,農業企業技術信息獲得渠道偏窄,農業科技交流對接平臺亟需搭建和完善。

2.2 技術創新初見成效

近年來,天津市農業企業在各級各類惠農政策扶持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下,積極開展自主研發平臺建設或與高校及科研單位合作進行技術研發,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穩步提升,相應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標準化水平也不斷提高。調查統計獲知,受訪農業企業中290家建立了專門質檢機構,328家設有專門質檢人員,兩項合計618家企業擁有質檢人員2 476人,平均每家有質檢人員4人,這樣從技術和程序上保證并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程度。技術進步同時促進了產品標準化水平提升。受訪農業企業中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市地方標準組織產品生產的分別為308、188和47家,整體標準化生產率達到了77%。這對于相當部分具有自然生命體特征的農產品生產而言,實屬不易。借助技術創新和人才引進,37.9%的企業實現了廢棄物自行處理和資源化循環利用,40.3%的企業實現了廢棄物達標排放,產品生產的安全環保標準也有所提升。伴隨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全市也涌現了諸如聚龍集團、眾品食業、夢得乳業、科潤公司、天祥水產、天隆種業、三和果蔬等一批科技主導型農業企業,有效輻射帶動了整體農業科技水平提升。

3 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突出問題

企業要發展,科技應先行,科技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而調研中發現,天津市多數農業企業由于成立時間短、規模小、起步晚,普遍存在對技術創新重視不夠、研發資金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差、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

3.1 技術創新意識不夠

農業具有生產的長效性、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因此決定了投資農業是長期行為[6]。而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往往更多看重的是眼前利益最大化,導致投資行為的短期性明顯。調研獲悉,天津市多數農業企業存在重引進、輕創新的觀念。企業負責人創新意識缺乏,投機心理嚴重,大多沒有深刻認識到技術創新是持久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他們往往認為自主創新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能取得預期效果,不愿承擔創新活動的財務支出及不確定性風險。相應的,大部分農業企業尤其中小規模企業不愿冒巨大的投資風險進行自主創新,對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多奉行用資金買入的“拿來主義”行為,對外部技術產生過度依賴,缺少自發、主動創新的意識與內在動力。由于缺乏創新意識和觀念,農業企業自然就難以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成果。

3.2 技術創新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技術創新需要投入的成本較高,創新過程中的科技人員引進與培訓、儀器設備購置、技術研發與測試、商業推廣等各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前期科研資金。而天津市農業企業多為民營中小規模企業,整體經濟實力不強,有限資金更多被用于生產經營。即使部分企業有研發資金投入,其資金更多來源于政府科技、農業部門以科研項目形式資助,自有資金投入很少,且主要用于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項目。調研獲知,僅有55.7%的受訪農業企業常年有較為穩定的研發人員配備和研發資金投入,平均每家企業研發經費投入225萬元。抽樣測算,研發經費占企業銷售收入比重僅在2%左右,遠低于國外具有較強競爭力企業5%以上的比例標準。另外,44.3%的農業企業則基本沒有研發資金投入,更無專門研發機構,明顯缺乏開展技術創新的物質條件和技術積累。

3.3 技術創新人才缺乏

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資源的競爭。掌握高新技術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農業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7]。天津市受訪農業企業中,僅有393家設有專職研發人員合計3 384人,平均每家企業8.6人,尚不及企業員工總人數的10%;其余312家目前暫未專職研發人員,企業也只是從事簡單農產品生產或初加工?,F有企業研發人員也多以低學歷、低職稱層次年輕人才為主,碩士以上高學歷、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多選擇高校、科研單位任職,更加劇了農業企業技術人才短缺。在制約企業發展內在問題調查中,分別有30.9%、42.4%的企業反映缺乏優秀研發人才和高素質技術工人,可見支撐企業創新的人力資源儲備明顯不足。另外,農業企業對于研發人員的激勵手段也較為單一,主要采取崗位技能工資方式,很少采用進修深造、技術入股等先進方式,難以從多方面滿足研發人員的現實需求,自然也難以激發起他們開展基礎前沿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4 技術創新能力偏低

受訪農業企業由于創新資金投入不足、創新人才緊缺、技術設備落后,導致自主創新組織機構不夠健全,相應產品技術研發和更新能力不足,產品檔次偏低。據調查,312家農業企業既無獨立研發機構,也無獨立研發人員;176家雖未設立獨立研發機構,但有少部分研發人員。兩項合計高達69.2%的受訪農業企業研發基礎薄弱,研發能力偏低?,F實中,農業企業受人力、物力、財力所限,業務運營多處于產品生產階段,自然缺乏足夠的成果積累進行技術創新。另外,技術創新不只是單一的技術活動,而是整個企業的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全面協同的系統化創新活動[8]。而天津市現行農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往往僅重視到了創新資源要素投入,忽視了創新管理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激勵機制的健全,最終導致技術創新活動整體實施和產出能力偏低。

4 天津市農業企業提升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措施

科技是加快農業企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而提升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前提。天津市農業企業要把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從自身做起加大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投入力度,提高產品加工層次和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4.1 培養和增強技術創新意識

缺乏創新意識是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的根本動因,沒有思想觀念的創新就難以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天津市農業企業要想從根本上做大做強,首先應具備科技創新意識,充分利用自身對產業發展情況與市場信息的敏感程度,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合作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活動,努力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農業企業具體可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與戰略,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實現長遠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企業還可以通過開展或參加展覽會、座談會、報告會等形式宣傳和提倡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觀念,共同培育和打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與氛圍。另外,推動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基本前提還在于企業家的創新意識與行為。企業家作為技術創新行為的主要決策者、戰略實施者,應從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主動加強自然科學知識、工程技術成果、社會科學理論的學習和積累,逐步將創新意識、創新思想轉化和落實為實實在在的具體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推動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4.2 突出開展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

同全國其他省區一樣,天津市農業技術創新人才、實驗室及科研設備也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資源明顯不足。而農業企業一味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提升科技水平也面臨諸多困難與障礙,故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成為現實情況下的可行選擇。事實上,農業企業位居產業發展一線,能以市場為導向把握農業科技發展的新方向,同時又具有資金優勢,善于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則擁有農業科技創新所必須的理論知識、創新團隊、科研平臺和信息優勢[9]。產學研合作有助于雙方優勢互補,實現彼此創新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使企業突破自身條件限制,縮短技術創新周期,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利用。合作形式上,企業可考慮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實驗室、研發中心等科研機構;企業還可單獨投資自建研發機構,邀請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作為技術依托或指導單位。企業依托生產優勢成為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成果中試基地、產業化示范基地、教育培訓基地,而高校、科研院所則依靠人才技術優勢成為企業的技術依托和人才培養與培訓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關鍵是找到各方彼此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結合點,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開發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收益分享機制來保障。

4.3 完善技術創新人才引進與激勵機制

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佳,與當前農業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短缺有直接關系。而人才是農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基礎,沒有足夠優秀與合適的人才,創新活動就無從開展。農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特點建立人才需求計劃,引進高級人才,重點做好吸引人、用對人和培養人這幾個人力資源活動環節[10]。尤其在市場競爭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著力遴選、培養和造就善于把握技術前沿、勇于開拓創新的科技領軍人才。同時,企業也應注意邀請相關專家為科技人員提供現場知識與技能培訓,從整體上提升研發團隊的創新能力。而在引進并組建人才隊伍基礎上,企業還應進一步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從多方面滿足技術創新人才的現實需求。一方面,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生活條件,最大化滿足他們基本生存需求,使其安心從事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努力為科研人員提供學習培訓、進修深造、職位晉升等多樣化個人發展機會。有條件的話,還可通過技術入股、股份分紅等利益共享方式,調動科研人員開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4.4 注重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在強調創新驅動發展時代,天津市農業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逐步完善創新基礎條件平臺,通過載體建設夯實創新能力與水平。根據發展需要,農業企業應著重加強種質資源庫、資源圃、科研實驗室、組培實驗室、試驗基地、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基礎科研平臺建設與改善,相應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從硬件方面為應用型科技成果產出提供必要條件支撐。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還可考慮申報建立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提高技術創新的工程化、配套化和成熟度,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同時,從技術成果應用角度,農業企業還應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試基地、科技園區、產業化基地等示范平臺建設,及時將科研成果以產品更新換代、工藝革新形式推向市場,實現技術的商業化開發。

5 政府推動天津市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的對策

農業企業需要在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下才更有動力進行技術創新活動,未來發展才更有活力和持久力。而政府作為為天津市農業企業營造良好技術創新環境的主體之一,應從多方面努力改進和提升創新環境,不斷培育健康規范的市場機制,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加以引導和扶持。

5.1 加大財稅扶持力度

由于農業技術創新成果多具有公共性、正外部性特征,天津市與區縣農業及科技部門應以公共投資形式加大對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財政扶持。資金扶持從過往單純鼓勵生產規模擴大,向引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轉變,重點用于企業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體系建立等方面。對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還可考慮給予技術改造項目貸款貼息,引導企業建立自主研發機構,提高創新水平。政府部門還可考慮對研發并獲鑒定的新產品當年投入批量生產、新獲批實施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新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農業企業,分別給予不同額度的財政獎勵[11]。另外,市與區縣稅務部門應徹底全面落實包括農業企業在內的企業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稅收政策,借助稅收優惠引導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海關部門還可依據有關規定對農業企業直接用于科技開發所進口的儀器、設備、試劑和技術資料給予免征增值稅、減免關稅優惠。

5.2 加強科研項目扶持和成果轉化力度

政府部門作為農業技術創新活動資金投入主體之一,市與區縣農業、科技部門可考慮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專門鼓勵引導農業企業參與或主持科技重大專項、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高新技術產業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科研項目,并以貼息、無償資助方式支持開展具體科技創新活動[10]。同時,注重項目資金監管與審計監督,確保資金完全用于企業研發活動;完善項目動態考核評價體系,重點關注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實用性。在科研項目扶持基礎上,政府農業、科技部門則應緊緊圍繞天津市農業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通過舉辦產學研交流會、項目發布會、合作對接會等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活動,全面持續深入推進農業企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家級科研院校及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天津農學院等本地科研院校的深度科技合作,實現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融合。政府部門應積極搭建并切實發揮技術成果轉讓平臺作用,對公共財政支持下科研院校形成的技術成果建立科學的輸出制度,明確研究者的收益分享比例,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技術主管部門還應加快建立農業技術創新信息網絡,發揮網絡平臺技術發布、信息交流、資源共享職能,促進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

5.3 注重技術創新人才培訓與創新文化培育

一方面,在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農業企業持續發展壯大離不開農村創新創業人才的補充與支撐。農業部門應依托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農技推廣體系資源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通過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等項目,不斷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力度,切實增強農民的實用技能水平,為農業企業持續發展做好人才技能保障。主管部門還可考慮通過減免學雜費、給予直接財政補貼或社保補貼方式吸引優秀技術創新人才流向農業企業[12]。另一方面,農業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有賴于人們思想文化觀念的轉變。故政府部門應廣泛借助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切實加大對農業企業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活動、優秀科技工作者創新事跡的典型宣傳與報道,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創新的文化氛圍和價值理念。

5.4 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針對當前農業技術市場化程度偏低、市場不規范問題,農業、工商、專利、司法等部門應密切配合,完善相應的農業科技成果保護機制,對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技術轉化、技術推廣、技術轉移提供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細化規范具體內容條款,明確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及利益分享機制,提高骨干團隊和主要發明人受益比例。加大農業科技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對侵害農業知識產權行為給予相應行政處罰,探索實施懲罰性侵權賠償制度或者將侵權行為納入社會信用記錄的具體實施辦法。必要時追究侵權者的刑事責任,讓侵權者付出代價,使其不敢輕易侵權。這樣,農業企業在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下才更有動力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從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SOLO C. Innovation in the capitalist process:a critique of the schumpeterian theor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1,65:417-428.

[2] MANSFIELD M.Industri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M].New York:W.W. Norton,1968.

[3] 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Cambridge:MIT Press,1982.

[4] 柳御林.技術創新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

[5] 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6] 杜金沛.廣東農業企業科技創新的困境及其政策扶持的機遇與挑戰[J].廣東農業科學,2010(12):223-226.

[7] 陳奇榕,翁伯琦,黃華弟.增強福建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對策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8(4):50-54.

[8] MEYER-KRAHMER F,REGER G.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lessons for technology policy in Europe[J].Research Policy,1999,28(7):751-776.

[9] 李萬君,李艷軍.農業企業科技創新的模式、風險、問題及對策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7-12.

[10] 王志丹,西愛琴.新時期提升我國農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4(9):16-17.

[11] 張晟澤.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路徑探析[J].江蘇農村經濟,2013(12):67-68.

[12] 蔣月萌.仿生視角下的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機理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猜你喜歡
農業企業創新人才技術創新
深化云南農墾企業改革的思考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