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閉幕式上的講話

2017-03-24 18:57易進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7年2期
關鍵詞:教材解讀學生發展閱讀教學

易進

[摘 要]這次教學觀摩活動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值得進一步研究。在閱讀教學方面,要關注學生初步的書面語知識儲備、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要給學生一定的經驗基礎;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給學生充裕的學習時間,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并給予指導;同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準研的解讀和合理利用。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青年老師;觀摩活動;閱讀教學;學生發展;教材解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4-0002-03

首先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跟在座的老師進行交流,因為我是在北師大工作的,有的時候說大學的老師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像剛才鄭老師她就能深刻地體會到每一個作課的老師和背后的團隊經歷了很多的思考,付出了很多的辛勞,才能給我們呈現了16節那么精彩的課。因為聽課過程中有點評的任務,所以我會注意抓每一節課里頭的問題。但當我回過頭來整理自己思路的時候,發現這16節課其實有非常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每一節課里,都有一些引發我進一步研究、學習的亮點。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先看《動物的休眠》這一課,我們不僅要看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設計。邵老師在教學目標中明確地提到,要引導學生學會從課文當中提取信息,通過教師結構化的呈現,讓他們能把提取出來的、比較零散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結構把它組織起來,作為對蝙蝠休眠習慣的一個表述,這是對課文信息提取出來之后對課文的結構進行一個梳理和表達。這個是比較符合我們的所說的閱讀性的過程。

(其他單節課的點評,略)

下面,我想說一下這兩天聽課時我想到的一些問題。陳先云理事長在第一天的開幕辭中也提到了,要從學理方面去研究語文教學的相關問題,所以,我今天也整理了幾個問題想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一、怎樣看閱讀教學和閱讀教學的內容

這是一個寫一本書都可以寫出來的話題,我想簡單地從閱讀的心理模式、閱讀心理的理論角度來講。我們假定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或者要培養一個將來能獨立閱讀的終身學習者,如果我們把目標立在這兒的話,我們就要來看閱讀者要具備哪些要素。

(一)初步的書面語知識儲備

學生不識字,沒有詞匯,怎樣能進行閱讀呢?我們的閱讀是要把書面符號與閱讀者自身的閱讀經驗進行聯系,去理解書面符號傳達的意義的一個過程。那首先對書面符號相關的知識體系要有了解,學字、學詞、學句式、學篇章結構的特點、學文體特點,這些都屬于知識的一個部分。在小學階段學習的過程中,你要給學生一些儲備之后,將來學生才能閱讀更多的東西。

(二)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

在這次聽課中,像《魯濱孫漂流記》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呈現了梗概,我們怎樣讀梗概,在讀的過程中怎樣一邊讀一邊去思考,整理閱讀的收獲。在《黃山奇松》一課中,在讀的過程中怎樣根據篇章結構的特點,通過一個結構圖來把握全文內容。當然這個結構圖,在補充材料中如果有兩個分點或者四個分點的文章,那么學生對結構圖的理解會更充分一些。這些屬于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就我的觀察來說,我們在語文教學當中,關于這部分的教學,其實還不是很充分,而且相當一部分教師可能對這種讀書策略、讀書方法不太了解。如,批注式閱讀,我們知道“不動筆墨不讀書”??墒?,往下追問一下,我們批注什么?我們在什么地方做批注?我們要做讀書筆記,我們記什么?其實,像教師們在上課當中提到的,比如思維導圖、結構圖,就意味著我們在讀完一篇文章以后,怎樣來做記錄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回顧文章的內容、感受它的順序等。我希望大家可以去閱讀一些偏重閱讀心理的書,了解系統的閱讀策略、方法,并在教學中有所體現。比如,今天最后一節課的教學(楊坤老師執教的《臨死前的嚴監生》)中,讓學生在讀中猜想,提問質疑,并根據上下文判斷一下課文后面的內容可能會解決什么問題,這就是一個閱讀的過程和方法。

(三)要給學生一定的經驗基礎

之所以“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是帶著自己的經驗去讀《王子復仇記》的。對《紅樓夢》也是一樣的,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視角能看到不同的東西。這意味著什么呢?就是說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有和這個閱讀材料相關的經驗,比如說對關系的理解、人物特點的理解。對我們小學來講,特別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把孩子們引向一些可能目前只有在書本里才能感受到的經驗,比如神話、科普知識、歷史故事等。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初步感受到文本當中可能涉及的題材。以后再遇到同類型的文章的時候,學生會有一個心理預期,會知道要怎樣去閱讀這種類型的文章,所以經驗基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之前大家會經常討論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人文性的問題。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很多關于人世間的主題,是我們語文課才教給學生的,其他課可能很難覆蓋到。劉緒源先生寫過一本書叫《兒童文學的三個母題》,就提到兒童文學作品當中有三個母題:一個是愛的母題,一個是自然的母題,一個是頑童的母題。其實,這些母題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在思品課里,不能從心靈的層面,不能從仰望星空的層面給孩子們這種主題的經驗,但是語文課是可以的。因此,對這些真的可以反映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精神世界等主題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大膽地讓孩子去感受。在這個積累的基礎上,孩子未來接觸到這類主題的時候,就會影響到孩子的閱讀品位,讓他們更愿意去選擇這類比較高尚的主題文本來閱讀。另外,通過教師的指導,他們也知道這類文體的作品應該怎樣閱讀。從培養獨立閱讀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在這幾天的課中,我發現有好幾篇文藝性說明文的內容。在這里,有一個可以追問的話題,即關于閱讀教學教什么的話題——我們為什么要引導孩子們去體會文藝性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和寫作手法等。這是我們的教師把它作為一個目標提出來的。實際上,我個人認為,如果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講,我們是不是可以往前走一點,比如,科學小品文,它是要講科學道理的,文中包含著科學知識同,因此我們要借助這樣的文本,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豐富他們的閱讀經驗,這可能是達到的初級的目標。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不同的文體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期待。面對不同文體的時候,其實我們是有不同的讀法的。如果說是一個科學小品文,我可能比較關注的是紀實性。在讀它的時候,我的目的是從中找出科學的道理,當然我也可以去研究它是怎么寫的,關注它的吸引力。如小說類的,我們會抓人物形象。其實,是讓學生把閱讀策略和文體關聯起來。我們前面說到的書面語的知識和閱讀策略之間并不是割裂的。當我們講知識的時候,要從學生用這種知識來干什么的角度去想想。

這兩年可能又有一個傾向,就是學了寫法就要轉化為自己去寫,我不是特別贊同。我覺得像名家名篇的寫法,讓小學生仿照那樣的寫法去寫,不僅把作品本身的品位拉低了,也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如作家。事實上,學生是不可能寫成那樣的。因此,教學這種類型的文章,我經常說還不如讓學生仰望星空,讓孩子有點距離去賞析、感受,甚至帶出同類的文章,讓孩子去感受主題。所以,教給學生文體寫法的用意,我們可以從怎樣培養孩子更好地閱讀的角度去想。這是第一個方面,關于閱讀教學的內容層面。

二、語文教學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一)關注學生

關注學生具體來說有這幾個角度,大家可以去考慮。一個是我們在上課前可以多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剛才也提到,在這次觀摩活動中,雖然教師有課前10分鐘的時間去熟悉學生,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用力過猛,花了太多的時間去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其實,我們給課前10分鐘的用意是讓大家更好地跟學生熟絡起來,了解學生說話的口音、表達的積極性、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興趣點等,不一定也不應該用來“上課”。教師應該和學生聯絡感情,包括把教師對課堂常規的要求告知學生,讓學生能夠知道怎么樣來配合。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教師才需要去關聯學生與本課學習內容有關的已有經驗,寫作、閱讀都是這樣。我們教一篇課文之前,先讓學生聊一聊,比如說看課題,你有沒有讀過類似的書?有沒有接觸過類似的事物?寫作也是一樣的,比如說我們都是寫人,之前我們有沒有寫過人呢?之前我們寫人的要求是什么?我們怎么寫的?現在我們又怎樣去寫?在借班上課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上課有關的任務,在正式上課過程中呈現出來,讓學生表現出已知的狀態。這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教師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起點,順學而教;二是對學生學習有好處。有意義的學習是教的東西與學生原來經驗建立聯系,教師上課要讓學生知道本課內容與之前學習的東西有什么關系。

(二)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裕的學習時間,教師要考慮好指導語,讓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

這次比賽,有很多課是能讓學生完全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的。如,教學《魯濱孫漂流記》,我們能看到學生自己讀梗概部分,分小組整理片段部分;教學《窮人》,教師兩次讓學生自己閱讀,一次是讀第一部分,整理環境描寫,然后思考環境描寫對應怎樣的心情。從學生反應看,學生是真正在讀書?!杜R死前的嚴監生》這一課,學生真的在讀在想,整理自己的思路。在表達課里,要將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去寫、去改。只有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才能保證學生學有所獲。在實踐當中,還有一點需要考慮的是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怎樣讓更多的學生在語文課上能有學習的經驗。這個必須靠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小組交流方式。畢竟能起來回答問題的只有少數學生,我們在課堂上是要給予學生讀書和練筆的時間。

(三)要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體現學習的過程性,讓學生能有所發展

如,《新發現》一課是學生直接觀察,接著馬上寫,然后教師給予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自己寫是什么狀態,經過教師指導和范文的引領之后又是什么程度。再如,教學《動物的休眠》一課,一開始學生的回答是比較零散的。教師通過將學生的答案進行排列,分類擺放,引導學生能有組織、有結構地表達出來?!稖蕰r的登陸表演》一課,詞語教學時一開始學生讀得不到位。通過示范,學生就掌握了。

這兩天聽課我特別開心,坐得離孩子特別近,讓我看到孩子們的可愛,他們在課堂上真的會自己在學。當學生已經能達到教師的要求后,我們應該怎么繼續引領學生呢?這需要教師把握。有幾個思路可以參照。一是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比如將不同的文本放在一起,或者是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看看有沒有共性,引導學生將分散的理解連接起來,在對比當中找相同點和差異之處,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二是條理化,找出分散的東西的線索,讓學生按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也可以用概念圖、思維導圖、示意圖、演一演來再現。三是還可以引導學生再往深走。怎么走呢?就是鑒賞和評論。批判性閱讀的能力,閱讀鑒賞能力表現在哪呢?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做出一些判斷。比如,他覺得好,他覺得不好,他覺得喜歡還是不喜歡。但是,教師不能停留在這兒,要讓學生去闡述他的理由:你說你喜歡誰?那你要說為什么喜歡他,標準是什么。引導學生去反省自己的評判標準,這個可以走得更遠一些。學生論證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這樣,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把他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四是積累和應用,包括剛剛說的表演、復述等這些方式也可以在課堂上去做。好詞好句,包括好段落的積累,完全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嘗試著去積累下來。從閱讀的角度來講,學生已經理解得很到位的時候,就讓他們充分去交流,在交流當中互相激發,豐富他們體驗,感受不同的理解視角。這個涉及怎么樣從學生的角度,特別是當學生表現得特別優秀的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一些處理的。

三、對教材的準確解讀和合理利用

這些年我們都主張開發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還要超越教材。我想在這里強調一點,我們超越也好,二次開發也好,前提是我們對教材、對文本的本身有準確的把握。就像剛才說到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你首先要知道哈姆雷特是誰,你要知道這個作品當中哈姆雷特他的經歷是什么,他的角色、身份是什么。那你的“一千個”在哪兒?我覺得他是好人壞人,我對這個人物的評判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教學也是一樣,我們首先要了解教材。過去講的備教材還是很重要的,畢竟教材本身它是由很多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在一定科學依據的基礎上編寫出來,所以不要完全拋開教材本身的要求。

最后一個想說一下關于教學目標,就是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和落實方面,可能需要關注的,目標本身要具體。我們知道,從寫作的角度來講,寫人要抓他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來刻畫。課堂教學中,可不可以再具體一點呢?寫什么樣的人,要寫她的神態和怎樣的神態等。目標要具有可檢測性。如,閱讀教學中的識字目標,我們可從可操作、可檢測的角度看一下,這些生字學生是在課文中會讀,還是放到新的語境當中他會讀,要具體考慮它的可檢測性。另外一個是教學目標的落實,就是怎么樣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的主要環節,不要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其實,這次的展示課中,有些課設計得特別好、特別集中,體現了集中、聚焦的目標設計特點。比如,《敲門聲響起》,教師從始到終都貫穿的一點,就是要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完整。但是,是說事情還是整個故事呢?這個表述大家可以再想想,我個人認為是把事件講清楚、講完整。這兩年有人提“板塊設計”,就是設計的教學環節要相對集中,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過渡能體現出學習的目標、內容的轉換,體現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過程。在這次聽課當中,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受是,教師的指導語還需要更加清晰、準確,要求明確。有些教師上課的時候,他的設計和上課讓學生做的事兒不太一樣,說明教師的指導語不準確。指導語要根據重點目標,圍繞目標來逐漸延伸,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他要干什么。假如覺得自己的語言表達挺清晰的,那么課堂上直接說就好了;假如說你不能清楚地表達出來,就要先設計一下。

最后,我想還是要感謝上課的老師和他們背后的團隊,同時也感謝在座的各位,堅持了兩天半,還這么專注地在這邊學習,也希望我們能夠把這次活動的經驗和中間發現的問題,帶回到實踐當中,嘗試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一種更好的語文教學方法。謝謝各位。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教材解讀學生發展閱讀教學
教學反思的四個著眼點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