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教小孩子讀中國詩詞

2017-03-24 21:20葉嘉瑩
青年與社會 2017年8期
關鍵詞:伯母讀詩體悟

2月7日,央視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16歲選手武亦姝獲得冠軍?!吨袊娫~大會》借助傳統文化獲得人們的持續關注,與此同時,古典詩詞普及的話題被再次討論。今天的微信,我們推送葉嘉瑩先生的一篇舊文,講述了她少年讀書,學習古詩詞的經歷。

我從很小還不大認字、不大懂事時就已經開始背詩了。到正式上課了,我認字漸漸多了起來,就開始背唐詩,唐詩不在正課中,正課是 “四書 ”,只是我十分喜歡背詩。在我家里不僅伯父、父親喜歡讀詩,伯母、母親也都讀詩。但是女人讀詩不像男人那樣大聲誦讀,而是低聲吟哦。

真正第一次拿著《唐詩三百首》當課本教我的是伯母。伯母受過良好的教育,她是按著《唐詩三百首》編選的順序來教的,其實她也不教什么,就是讓我背?!短圃娙偈住肥前大w裁編的,五言古詩,五言古體樂府,七言古詩,七言古體樂府,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五言樂府絕句,七言絕句,七言樂府絕句。那時我伯母并沒有給我講這些詩歌的體式,就是從第一首開始念。

不論是伯母教唐詩,還是姨母教“四書”,都不詳細講,都是讓我背誦。我覺得,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勢,讓他們多記憶、多背誦。而“五四”以后新式教學,主張小孩子不懂是不該背誦的。

我的女兒在臺灣,新式教學雖也要背誦,而背的卻是什么“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游戲。見到老師問聲早,見到同學問聲好”。

背這些有什么用處呢?我小時候,雖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誦,可是我覺得這種背誦的古典教學方式是有用處的。小孩子是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弱的時候,此時,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來,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后,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其實,按人的智能發展規律來說,中國的這種傳統教育方法才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長階段的。比如我早年背誦《論語》并不理解,但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時候,會忽然理解了《論語》中的某些話,越發體悟小時候背書真是很有道理的。

直到今日,《論語》也仍是我背誦得最熟的一本經書,這使我終生受益。我確實因為讀誦了《論語》而在性情方面有了很大的轉變,我逐漸體悟到了儒家思想中的柔順而堅韌的美德。因而改變了我以前的倔犟急躁的脾氣。這種體悟對我一生的處世為人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年齡愈大,對書中的人生哲理也就愈有更深入的體悟。此外《論語》中有一些論詩的句子,使我在學詩方面獲得了很大的啟發,直到現在,我在寫文章和講課的時候,還經常喜歡引用《論語》中的句子,這就是我在做學問和做人方面都曾經受到過《論語》影響的一個最好證明。

真正好的詩詞作品,讓人家從表面的第一層意思還可以聯想到很多層的意思。就像王國維所說的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那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獨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里所舉出的都是宋人的詞。

王國維接著說:“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蓖鯂S所說的不見得是作者的本意。但好的作品,它有很豐富的內涵,你把它背下來,很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它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以及對人生體驗的逐漸豐富,每個階段都會有更深入的體會。

我開始背張九齡的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時并不喜歡,這首詩押的是入聲韻,念起來也不好聽。而像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是我能體會的;像李商隱的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也覺得不錯,念起來也很好聽,嫦娥、銀河、燭影、屏風這些詞匯也都是我熟悉的,我就背下來,并沒有什么深的理解,后來一直也沒理會。直到 1953年,我到臺北二女中教書時,課本里選了一篇《資治通鑒》里的文章《淝水之戰》,里面寫到前秦與東晉交戰,東晉勝利了,獲得了一輛苻堅的云母車,想必是車上有云母的裝飾。

下課后我搭乘公共汽車回家,在等車時,想到剛剛講的云母車,忽然間李商隱的嫦娥詩從腦子里跑出來了:“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時距離小時念這首詩已經好幾十年,當年紀小時我只是從表面知道嫦娥的故事和屏風、燭影這些具體的物象,可這時我對這首詩就忽然有了另一種體會。因為我已經過了患難,才真正懂得了李商隱這種孤獨、寂寞、悲哀的感覺。

詩里這些豐富的內涵,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就是要把小孩記憶力強的時期利用上,讓他背誦下來,只要他記住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時都會有所體會,隨時都會有所升華。

我小時讀詩也是喜歡那些聲律好聽的、意象優美的詩句,至于那些有哲理的詩也不大懂。哲理詩寫得最好的是陶淵明,我小時沒有讀過,也不知道如果讀了會不會喜歡。陶淵明的詩是我上大學時跟我的老師顧隨先生念書時才開始讀的,顧隨先生非常喜歡陶淵明的詩,我也是從一開始就喜歡上了陶淵明,并為之傾倒。

陶淵明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詩人,同樣是哲理詩,你把陶淵明的詩與張九齡的詩做一個比較,就可以看出不一樣。張九齡是把人生的哲理用智力安排出一些形象而表達出來:“蘭葉春葳蕤”是說蘭花的葉子春天長得很茂盛;“桂華秋皎潔”是說桂樹的花開在秋天也很有光彩;“欣欣此生意 ”是說四時的每一種草木,都有它生命的力量,它都能把自己生命的力量生命力量的適當時節,都能欣欣向榮地把自己的生命表現出來,這是它本身,本身的生命,本身的光彩。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自己開花那是它本來就有的一種芬芳,自然在生命中就展示它的這種芬芳,它的芬芳不是因為你要欣賞才有的,就是我們常說的 “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這個道理其實很好,我長大了當然也都懂了。但這首詩只是把一個哲理用形象給表現出來了。

而陶淵明不是這樣,陶淵明是結合了自己的人生體會,有一分詩意的感情,他的哲理詩,寫得非常好。我們來看他的《飲酒詩》中的一首: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這首詩有他人生的體驗,有一份感覺和感情在里面,不只是由理性安排出來的形象的象征和寓托。有的詠物詞是出于理性的安排,是由思想把形象跟意思配起來的,而陶淵明不是,陶淵明真是有他生活淵明確實在那時黑暗多歧的仕途中,有過一段彷徨的日子,但是他沒有在黑暗中迷失自己。

在陶淵明的詩中,我們可以體悟到,他以知命的委順,泯沒了悲苦;他以知止的固執,超越了迷途;他以閃爍著智慧的燈火,照亮了他的四周,終于找到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靈與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棲息之所。于是陶淵明欣然地從他周圍的事物中,看到了種種可賞愛的人生妙趣,在“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之際,悠然吟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詩句。

少時讀詩,讀的是一種韻律,種下的是一顆種子。不必去問背這些詩有什么用,隨著人生的歷程轉變,這顆種子會慢慢發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開花結果,浸潤你的心田,裝點你的人生。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長階段的。小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勢,讓他們多背誦。好的作品,有很豐富的內涵,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后,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猜你喜歡
伯母讀詩體悟
動車上的端午讀詩會
郎世寧的心聲與體悟
毛奇齡《曹伯母壽》考
體悟偉大夢想 汲取創新力量
讀詩的窗口
言簡意賅
體悟書法
不一樣的體悟 2014 RFC國際雨林賽后記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如讀詩笑三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