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的困境與改革

2017-03-27 00:03王一川劉芳
科教導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應試教育歷史教學困境

王一川 劉芳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從個人發展及社會發展兩個方面論述了歷史教學的重要性。簡述了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歷史教學模式及歷史教學中遇到的如教育目的不夠明確,知識銜接出現斷層,教材內容存在弊病等困境??偨Y了經驗教訓,從教材、教師及學生三個方面對歷史教學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議,最后對歷史教學進行展望。

關鍵詞 歷史教學 應試教育 困境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48

Abstrac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such as the lack of clear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faults of the knowledge convergence, the defects of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o on.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history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history teaching;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dilemma; reform

1 歷史教學的重要性

歷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更是對當下時代的一種映射。其主要問題在于不斷發現和探尋真實的過去,用事實說話,讓史料說話,讓人們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以史為鏡。歷史是延伸的,它是對文化的傳承、積累及擴展,它承載著人類文明的軌跡。足以見得,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歷史的重要地位正漸漸凸顯出來。

1.1 歷史與個人發展

歷史對于個人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個人三觀的塑造、文化素養的培養、道德品質的指導等方面。著名的法國史學家馬克·布洛赫曾說過:“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庇鴦∽骷疑勘葋喴苍f過:“歷史就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弊阋?,歷史對個人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當今社會忽略歷史教育的弊病正漸漸顯現出來。如,欲將731部隊舊址申遺作為旅游景點開發;把漢服當成和服,把漢文化當成日本的和文化;更有甚者不知端午節為何卻將其稱為粽子節……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故而,培養正確的、科學的、宏觀的歷史意識對于個人性格品德乃至三觀的塑造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歷史教學的目的應該是:通過對古今中外歷史的學習,不單單使學習者了解最基本的史實,恪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同時還應使其開闊視野、博聞強記,借鑒歷史經驗,掌握科學的分析方法,培養其良好的人文素質,從而引導其塑造正確而科學的三觀。

1.2 歷史與社會發展

歷史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其自身規律對社會發展的指引作用。

經世致用——歷史學最重要的功用。唐代的史學評論家劉知幾曾說:“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舊唐書·魏徵傳》中曾提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绷私鈿v史,從歷史中得到借鑒,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課題,而歷史的產生與記錄也恰恰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一個重要標志。

歷史是有規律可循的,從歷史發展中總結規律,從而指導現在、預測未來,是歷史唯物主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借鑒經驗,不斷地思考與反省、揚棄與創新,便是其前進和發展的動力。以我國為例,無論是經濟生活中稅收與財政政策的制定,還是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乃至國體政體的確立,無一不是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取長補短之后的最佳選擇,換言之,現在的決定都是歷史的選擇。

因此,歷史學的重要意義還表現在對社會發展的指引作用。

2 高中歷史教學困境

(1)應試教育使得歷史教學地位尷尬。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應付高考成為了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由于歷史學科在考試中所占分值較低,使其成為了不受重視的“副科”,這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另外,受文理分科影響,學習歷史的學生數量銳減。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高校在招考時,在數量、質量乃至政策傾斜上,理工類均占有絕對優勢,與此同時,在社會環境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理工類人才比文史類人才更容易就業。上述問題直接導致在高中文理分科時,理科生的數量遠遠多于文科生。甚至在有些學校,20多個平行班中只有一個文科班。因此,歷史教學的處境更顯艱難。

(2)教學觀念較為落后。長久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學刻板地遵循前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所倡導的“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的四段式教學模式。這使得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較為被動。而與此同時,我國的授課班級容量較大,這就大大弱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這樣的條件下,一旦教師掌握不好尺度,便容易出現“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這又將再次弱化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使歷史學習變得枯燥而乏味,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求知欲,從而增加歷史教學的難度。

(3)教學目的不夠明確。歷史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道德素質等,其中歷史教育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人都忽略了歷史教學本身的意義,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片面追求成績以應對考試,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忽略了其對現實的指導作用,使得歷史教育與現實生活相脫節。

(4)歷史教材缺乏趣味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行的歷史教材內容過于枯燥,在束縛教師的教學手段的同時,使得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學習方式機械呆板。大大打擊了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限制了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使教學陷入惡性循環。

在必修課程方面,新課標下的歷史教材更加傾向于專題化,將歷史分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模塊進行詮釋,彰顯了多樣性。然而,卻打亂了時間順序,使得學生在將歷史事件與時間對應上存在困難,而且每學習一本教材就需要重新捋一遍歷史年表,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時易出現混淆。在選修課程方面,歷史選修教材部分內容不易學,部分模塊存在偏、難、深等問題,影響學生的理解與應用。同時選修內容與必修內容存在較多重復,且繁雜晦澀,稍有沖突。

(5)初高中歷史教材銜接不夠。初中歷史課程較為簡單籠統,而高中歷史課程與初中相比難度大大提高,且難以有效銜接。這導致很多內容需要學生重新學習歸納,不利于學生的接受與適應。如,初中歷史課程中,只要求學生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而高中歷史則要求學生掌握從春秋到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主流文化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與著作,包括其對社會及后世的影響與評價。對于學生而言,歷史課程學習難度驟然增加,不僅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同時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易打消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另外,課程內容要求上,初高中歷史也有極大的不同,相對于初中歷史要求達到理解層次的內容所占比的10%而言,高中歷史課程中要求達到理解層次的內容高達46%,這種跳躍式的拔高并沒有得到預期收益,反而起到了拔苗助長的作用。

3 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與展望

3.1 歷史教學改革

結合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歷史教學進行改革:

(1)教材編寫更人性化。編寫教材時更加注重受教育者(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學生更易接受,更愿意主動閱讀分析。兼顧講授者(教師)的能力發揮,使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能更加順暢。注意知識的銜接,由易及難,過渡自然。歷史教學同歷史本身一樣,應該是循序漸進,不斷延伸,源遠流長的,因此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多結合實際,以此帶動學生的主動分析能力。在對選修教材的編纂方面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盡量避免與必修內容產生交叉重疊,時間順序更加清晰,使學生更易理解與接受。

(2)教師講解更側重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將歷史真實性與趣味性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緊扣教材聯系實際,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歷史活動等。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扮演引導者、啟發者的角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評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意識、參與意識等,以史為鑒。

(3)學生自身應注重歷史課程的重要意義。不能簡單地將歷史當成一門課程,不應輕視歷史對自身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學習歷史,重要的不是對歷史事件的記憶,而是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借鑒經驗、吸取教訓、繼往開來、革故鼎新,應該學史懂史,尊重歷史,從中尋找客觀規律,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與分析,幫助自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3.2 歷史教學展望

多年來,我國歷史教學始終沒有特別突出的進展,究其原因,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資源、足夠的精力、足夠的興趣去學習歷史。另外,社會上“重理輕文”的觀念也使得歷史學科的發展愈發艱難。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同時,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弊病集中體現出來。隨著“中國風”的興起,一部人已經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對傳統文化的開發與保護日趨成熟。很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很多新的歷史學相關專業,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等。很多學生受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漸漸地由被動接受歷史知識轉為主動研究歷史知識,這些都是可喜的現象。

綜上所述,雖然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歷史教育處境尷尬、發展緩慢,但是隨著社會對歷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隨著教育體制向更加人性化、開放化、多元化的模式轉變,歷史教育定將迎來春天。

參考文獻

[1] 勾正剛,張冬梅.基于史料的中學歷史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2.

猜你喜歡
應試教育歷史教學困境
跟蹤導練(一)
應試教育與新課改并非對立關系
有關中國教育命題的證偽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