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視角下的武器裝備軍民融合科研生產綜合效率

2017-03-27 05:49張躍東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關鍵詞:分工軍民可行性

徐 佳, 張躍東

(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 北京 101416)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事關軍隊戰斗力的生成,世界各國均在持續推進軍民融合,積極吸取各方優勢資源,加強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目前,已有學者對軍民融合效率問題進行了研究,但大多數只是提出了提高軍民融合效率的對策,鮮有學者從實現機理來探討軍民融合效率問題。雅克·甘斯勒[1]提出軍民融合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估計美國防部通過軍民一體化可節省幾百億美元,超過國防部采辦費的20%;于川信[2]強調通過需求牽引來提高武器裝備軍民融合式發展效率;黎琳等[3]提出應搭建軍、民企業供需對接平臺,推動通用產業發展,實現軍地科技資源融合效率最大化;賀琨等[4]從范圍經濟的視角研究軍民融合實現機理,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軍民融合效率的對策。

絕對優勢理論(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稱為絕對成本說(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說(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是最早主張自由貿易的理論,由英國古典經濟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亞當·斯密[5]創立,即“國際分工與貿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國具有不同的絕對優勢,各個國家都應專門生產和出口其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劣勢的產品,如此每個國家都可從中獲取比本國生產更大的利益”。但絕對優勢理論無法解釋優勢方與完全劣勢方之間的交換行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AVID[6]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即一個生產者以低于另一個生產者機會成本生產一種產品的行為,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筆者運用經濟學原理,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民融合絕對優勢效率與比較優勢效率及其實現機理,探索實現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民融合綜合效率最大化的方法途徑,為我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民融合效率持續提高提供參考。

1 軍民融合絕對優勢效率及其實現機理

絕對優勢成本是指2個生產者之間生產某種產品的勞動成本的絕對差異,即一個生產者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另一個生產者。

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過程中,不同的生產企業(包括軍口企業(軍企)和民口企業(民企))生產同一種武器裝備所需的成本不同,由此便產生了成本上的絕對優勢與絕對劣勢。軍民融合是根據軍企、民企絕對優勢的不同,集中二者的優勢,融合軍、民武器裝備生產市場,為合理的勞動分工與專業化生產提供平臺,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提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效率的目的。對于生產企業,當專門研究生產其絕對成本低、具有絕對優勢的裝備時,有利于發揮生產企業的特長,實現最大的產出-投入比;對于整個武器裝備市場,若按照絕對優勢進行分工,可節約軍民資源,提高裝備生產的數量和質量,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以某通用集成裝備N(簡稱“裝備”,由分系統A、B組成)為例,分析其軍民融合絕對優勢效率及其實現機理。

在軍民分割模式下,軍企、民企分別單獨研究生產分系統A、B并自行集成;在軍民融合模式下,軍企、民企各自專注于研究生產其優勢分系統,然后將其作為生產要素進行交換并集成為裝備N。

設在武器裝備生產市場上,軍企具有生產分系統A的絕對優勢,民企具有生產分系統B的絕對優勢,當分別設定投入和產出時,如何實現軍民融合絕對優勢效率。

1)投入既定。圖1為軍企和民企生產分系統A和B的可行性邊界與軍民融合后雙方的消費可行性邊界(消費是指將分系統A、B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裝備N的集成中)。其中:QA1、QB1分別為軍民分割模式下軍企、民企生產分系統A、B的產量;QA2、QB2分別為軍民融合模式下軍企、民企生產分系統A、B的產量。

由圖1可以看出:在軍民分割模式下,軍企、民企所生產的分系統A、B都不可能超出各自的生產可行性邊界;在軍民融合模式下,由于進行了專業化分工與產品交換,軍企可專注于生產其具有絕對優勢的分系統A,民企可專注于生產其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B。若雙方按照1∶1的比例進行產品交換,無論是軍企還是民企,其消費可行性曲線都比各自的生產可行性邊界高,這就是軍民融合后所激發的絕對優勢分工效率。

圖1 絕對優勢視角下軍企、民企生產分系統A、B的可行性邊界和軍民融合后軍、民企業雙方的消費可行性邊界

2)產出既定。設軍企生產裝備A、B的單位生產成本為CA和CB,產量為QA和QB;民企的單位生產成本為CA*和CB*,產量為QA*和QB*,且雙方具備的絕對優勢不變,即CACB*,則在軍民分割與軍民融合模式下各自的裝備生產成本如表1所示。

表1 軍民分割與軍民融合模式下軍企、民企的裝備生產成本

這主要是由于軍民融合促進了軍企、民企之間的專業化協作,使軍企、民企都選擇生產各自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而實現既定投入產出增多或既定產出投入減少的效果。由此也可得出如下一般性的結論:企業生產能力的強弱與其生產絕對優勢效率的高低密切相關,企業生產能力越強,其生產絕對優勢效率越高。因此,在軍民融合過程中,軍、民企業應當加強優化重組、分工協作力度,盡可能地生產各自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并持續提高優勢產品的科研生產能力,從而實現軍民融合絕對優勢效率的“杠桿增長”。

2 軍民融合比較優勢效率及其實現機理

若軍企與民企相比,在分系統A、B的科研生產上均具有絕對成本優勢,則二者可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分工協作,民企選擇生產相對劣勢較小的產品,軍企選擇生產相對優勢較大的產品,即根據“優勢中的優勢”與“劣勢中的優勢”[6],進行相應的勞動分工與專業化生產,使實際成本低于軍民分割模式下的機會成本,進而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比較優勢[7]的衡量指標為機會成本,機會成本越低,比較優勢越強。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增加生產一單位A產品,必須放棄生產另外一種產品的數量。

鑒于在產出既定、投入減少的情況下,軍民融合比較優勢效率實現機理與絕對優勢效率實現機理相同,筆者僅從投入既定產出增加的角度分析比較優勢分工效率的實現機理。設在武器裝備市場上,軍企在分系統A、B的科研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優勢,民企在分系統B的科研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如何實現軍民融合比較優勢效率。

圖2反映了軍企和民企各自生產分系統A、B的可行性邊界與軍民融合后雙方的消費可行性邊界,由圖2可以看出:

1)由于軍企在分系統A、B的科研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其生產可行性邊界位于民企生產可行性邊界的外側。

圖2 比較優勢視角下軍企和民企各自生產分系統A、B的可行性邊界與軍民融合后雙方的消費可行性邊界

由于軍民融合促進了軍、民企業的分工與協作,因此軍企生產具有絕對優勢的分系統A,民企生產劣勢相對較小的分系統B,當分系統A與B的交換比例θ∈(QA1/QB1,QA2/QB2)時,即高于民企的機會成本而低于軍企的機會成本,交換后雙方的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軍民融合促使比較優勢分工效率充分地釋放出來。如:軍企專注于分系統A的科研生產,產量為QA2;民企專注于分系統B的科研生產,產量為QB1,民企按照比例θ用QB0單位的分系統B交換軍企QA0單位的分系統A,雙方的生產均超越了各自的生產可行性邊界,使雙方有限的資源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這就是軍民融合帶來的比較優勢分工效率。

以通用裝備飛機為例,該裝備由多個分系統組成,為簡化分析,僅以發動機系統與燃油系統2個分系統為例,分析其效率的變化情況。圖3為軍民融合生產通用飛機發動機系統(A)、燃油系統(B)的比較優勢分工效率??梢钥闯觯很娖笤?種通用分系統上均具有絕對優勢,民企在燃油系統上的科研生產劣勢較小,即具有比較優勢。

表2為軍民分割和軍民融合模式下,當投入相等時2種分系統數量的變化情況。表中X為交換的燃油系統的數量,θ∈(0.5,1)。

圖3 通用飛機分系統軍民融合比較優勢分工效率

分系統軍民分割軍民融合軍民融合交換比例0.8∶1交換比例θ軍企民企軍企民企軍企民企軍企民企發動機系統4010600441660-θXθX燃油系統20200402020X40-X數量變化情況(20,-20)(-10,20)(4,0)(6,0)(20-θX,X-20)(θX-10,20-X)

由表2可以看出:采取軍民融合科研生產方式后,在控制雙方燃油系統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按照0.8∶1交換,軍企發動機系統與民企燃油系統的科研生產效率分別提高了10%和60%,顯然雙方都實現了軍民分割模式下無法實現的效率,這便是由軍民融合激發的比較優勢分工效率。

3 軍民融合綜合效率最大化及其實現途徑

軍民融合綜合效率是在軍民融合中按照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進行合理分工,共同作用為裝備科研生產帶來的效率。絕對優勢效率不是比較優勢效率的對立面,而是比較優勢效率的一種特殊情況[9],二者能夠通過分工協作促使武器裝備生產市場的消費可行性邊界向外移動。然而,二者也會產生沖突,如軍企在許多方面具有絕對優勢,若讓其科研生產所有具備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的確會產生絕對優勢效率,但也會嚴重損害比較優勢效率,反之亦然。因此協調好絕對優勢效率與比較優勢效率的關系是實現綜合效率最大化的關鍵。

設軍民雙方科研生產n種裝備,qi(i=1,2,…,n)為第i種裝備的產量,pi為第i種裝備的價格;裝備科研生產過程需m種投入要素,xj(j=1,2,…,m)為第j種要素的投入量,cj為第j種要素的成本。則裝備科研生產效率為

(1)

科研生產企業的決策應是使其最大化。對于生產2種裝備的簡單情況,

q=f(x1,x2)

,

(2)

將其轉化為求解既定產出條件下成本最小化問題,即

z(x1,x2)=min(c1x1+c2x2),

(3)

建立拉格朗日函數

L(x1,x2,λ)=c1x1+c2x2-λ[f(x1,x2)-q]

,

(4)

分別關于x1、x2和λ求偏導數,并令其為0,即

(5)

(6)

由式(6)可以看出:當成本最小化即效率最大時,邊際替代率等于要素成本比,實際上就是機會成本。此外,比較優勢效率實現過程中更能統籌兼顧軍民雙方利益,合理配置資源,更易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裝備科研生產中,應選擇相對較小的機會成本作為決策標準,堅持“比較優勢效率優先,絕對優勢效率并舉”的原則。

上述2種效率的分析是在假設無交易成本的前提下進行的,然而在現實武器裝備生產市場中,交易成本在所難免,且隨著軍民融合程度的加深,交易成本也會不斷增加,但同時生產成本卻隨著軍民融合產生的專業化分工而下降。因此,融合效率實際上就是這2種成本動態博弈的均衡。

(7)

因此,在進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時,應依據式(7)比較裝備的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做出合理選擇,充分激發軍民融合的分工效率。

具有絕對優勢即“優勢中的優勢”的軍企

應當不斷創新,尤其是應加強對國防和經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武器裝備的探索,快速孵化全新技術,實現長期絕對優勢效率[10];具有比較優勢即“劣勢中的優勢”的民企則可通過實踐中提高的方式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科研生產能力,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絕對優勢,實現綜合效率最大化。

4 結論

在信息化時代,軍隊戰斗力、社會生產力與國際競爭力之間的關系愈加緊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之間的融合程度也愈加深入。軍民融合通過模塊化分工與合作實現軍、民企業絕對優勢效率與比較優勢效率,應廣泛發動傳統軍企、民企的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力量,提高優勢科研生產能力,改善科研生產結構,動態優化,激發軍民分割模式下無法實現的潛在效率,從而實現裝備科研生產軍民融合絕對優勢效率與比較優勢效率最大化。

[1] 雅克·甘斯勒.美國國防工業轉軌[M].張連超,譯.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8:18-26.

[2] 于川信.軍民融合戰略發展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4:8.

[3] 黎琳,張遠軍.基于軍民融合的軍地企業科技資源一體化配置研究[J].國防科技,2015,10(5):11-12.

[4] 賀琨,曾立.軍民融合機理的范圍經濟解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9(5):14-16.

[5] 亞當·斯密.國富論(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28.

[6] DAVID R.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London:Macmillan&Co.Ltd,1817.

[7] 羅璞,李斌.再論比較優勢、絕對優勢與DFS模型[J].當代經濟科學,2005(1):15-17.

[8] 張維迎.經濟學原理[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64-65.

[9] 鄭裕陽.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理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10] 李翀.比較優勢與超比較優勢:論我國經濟的發展戰略[J].學術研究,2006(3):49-54.

猜你喜歡
分工軍民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新形勢下軍民融合防救體系建設探索
PKEP術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分工明確”等十四則
三張捐款收據見證軍民魚水情
淺談推進網信軍民一體化發展
美軍在武器裝備采辦領域推行軍民協同發展的主要做法及啟示(上)
從分工層次來理解消滅“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分析
某車型取消后穩定桿的可行性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