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寫作中的文學化表現

2017-03-28 13:39殷潔
新一代 2017年2期
關鍵詞:寫作消息

殷潔

摘 要:記者在提升了自身的文學素養之后,便要對報道內容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也是一篇成功報道的關鍵之處。新聞消息如何取勝?筆者認為:一是新聞事實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二是新聞消息的寫法上要有特點,有創新,從文學中汲取養分。在這里,筆者認為從文學中的“散文化”和“故事化”的寫作手法入手,是目前消息寫作向文學中汲取養分的兩種主要的方法,用好這兩種方法可以增加消息的信息量、生動性、可讀性,增加新聞報道的閱讀美感。

關鍵詞:消息;寫作;文學化

記者在提升了自身的文學素養之后,便要對報道內容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也是一篇成功報道的關鍵之處。新聞消息如何取勝?筆者認為:一是新聞事實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二是新聞消息的寫法上要有特點,有創新,從文學中汲取養分。在這里,筆者認為從文學中的“散文化”和“故事化”的寫作手法入手,是目前消息寫作向文學中汲取養分的兩種主要的方法,用好這兩種方法可以增加消息的信息量、生動性、可讀性,增加新聞報道的閱讀美感。

一、消息寫作中“散文化”的運用

新華社前社長、著名記者穆青同志,在當時全國新聞界熱心從事改革的時候,最早提倡嘗試用散文筆法來寫新聞,主張新聞報道的形式和結構打破舊框框,破掉舊模式,突破傳統的寫作規范,要“向自由的活潑的散文式方向發展”。這些觀點引起了新聞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所謂“散文化”新聞,就是說新聞報道的形式和結構具有散文化傾向,新聞像散文化的筆觸,構造出深邃的意境,以使用白描手法,結構像散文那樣富于變化,語言像散文那樣生動凝練。

散文化的消息寫作可使消息的語言更加優美,增強報道的可讀性。這正是一篇優秀的新聞作品所需要的。語言單調枯燥,閱讀起來味同嚼蠟,讀者便會興味索然。只有優美的散文化語言才能積極表達出豐富的內容,仿佛一位老師,有聲有色的將新聞講述給讀者,使讀者在美的享受中輕松自如地獲取新聞信息。再以23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山東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為例,文章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將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前后描寫出來。文章中“這是收獲的季節”既說明了現在正是秋天,也表現出了莫言的作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句“成了!”將這篇新聞作品推向高潮,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人們的歡呼舉止與興奮心理,使人仿佛就在現場,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散文化的描寫手法更使報道情感熾烈真摯感人。就以《請過路吧 親愛的藏羚羊》中的幾段為例:“為不驚擾這些可愛的精靈,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線,鐵路夜間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燈光休眠,機器熄火;作為高原生命線的青藏公路,過往車輛在夜間停駛3個小時。這里又呈現一種遠古洪荒的寧靜,只有高原的夜風為這群母子結成的隊伍送行?!弊髡邔⒉亓缪蚺c人類和諧相處描寫的十分到位,充滿了人文關懷,同時又蘊含濃烈的情感,充分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健康向上之情、真摯自然之情、生動具體之情,以情感人,使報道產生理想的效果。在現在看來,這篇消息的時效性雖然已經很差,但是再拿出來品味還是有很強的典型性,在新聞史上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因此拿出來重點分析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新聞事實與散文的結合不在于一定要把報道寫成散文的式樣,更重要的是要借鑒散文的創作方法:散文的語言、散文的結構、散文生動的形象以及散文的注重細節描寫等等。如果要給“新聞散文式”"寫作下了一個定義的話,即反映一個事實,沒有框框,用自由、靈活的手法,渾然天成,形散神不散。

二、消息寫作中“故事化”的運用

除了散文化的描寫之外,記者還可以在報道中運用故事化的手法來報道。近年來,“新聞故事化”也成為了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中所運用的一種方式。新聞的故事化豐富了新聞內容的傳播,同時也滿足了觀眾的收視要求,在傳達政令、傳播信息、教育群眾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故事化報道契合了受眾深層次閱讀需求,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可讀性,提高了新聞傳播效果。

例如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獎作品《就業局長“潛伏”打工探揚州用工》就很好的體現了新聞的故事性。作品以講故事的形式報道了就業局長,來到揚州一家企業,隱去身份“潛伏”打工,真切體驗到這里的良好用工環境后,才放心介紹數百名老鄉來揚打工。報道的色彩非常鮮明,人物形象也十分清晰、豐滿。在報道中,記者也特別注意到了細節的描寫。比如文章詳細交代了他先后“經過一周崗位培訓”,然后“被分配到整理車間,負責打包卸運”的過程。他對揚州務工環境感受最深的就是規范:“一周工作五天,周六加班計發加班費,周五晚上工廠還開展聯誼會。八人一間宿舍,有空調、有熱水。每月10日,工廠按時發薪水,外來員工全部參加社會保險?!庇浾哌€翻閱他的“打工報告”,上面寫道:“揚州企業,合理工資吸引人,人性管理溫暖人,事業發展激勵人?!庇浾卟蹲降倪@些畫面感豐富的細節,讓讀者如臨其境,仿佛每個人都是記者,一遍遍的重溫著就業局長的“打工”經歷。

細節描寫,是消息具有故事化最直接也最貼切的方法,因為細節的描寫是新聞中最生動、最傳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2008年第893期的《華北電力報》上有一則新聞,在細節選擇上很是講究,新聞主題為“暗訪”,重點報道張家口供電公司組織的對基層供電所是否優質服務的暗訪活動。新聞選擇了下面3個細節:在路邊,暗訪組向一位正在澆地的大嫂說明情況,請她配合一下工作,給供電所打報修電話假報修。大嫂的態度非常鮮明:“你們整人呢!誰幫你們打電話啊……”事兒沒辦成還挨了頓數落。車開出四五里以后,他們找到了覺悟比較高的村主任,要他拿我們的手機給供電所打個電話。村主任挺講原則:“供電所?好著哩!幾個孩子忙里忙外,咱就別添麻煩了……”車又開出十幾里,暗訪組在另一個村子找到了一位大娘,再次請大娘給供電所打“報修電話”,大娘笑了:“不用打!不用打!電工就在村子里,給機井上裝表呢!”

這篇報道,人們認為應出場的供電所人員一個未出,讀完這3個細節,可供電所的形象卻躍然紙上??吹贸?,作者在細節選擇上的功夫,雖然只有短短3個小細節,卻代表了方方面面的意見,真是匠心獨具的一篇好新聞。受眾仿佛就像看一場電影一樣,畫面感十足,在津津有味的閱讀中完成了新聞中信息的獲取,不覺得枯燥,反而生動活潑。

故事化新聞就是通過故事情節來激活新聞,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引人、以情逗人,給人以情節之美。那種精彩的新聞故事情節所留下的絕妙印象,那種情感的大幅度翻轉,那種刺激的經久不滅,那位平凡人的不平凡命運,那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都會令新聞故事的受眾激動不已。

在消息寫作中汲取文學養分固然是好的,但是凡事都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優點也同樣會給新聞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因此,消息寫作在文學手法的運用方面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要符合消息寫作的基本原則。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是客觀事實的反應,事實永遠是第一性的。因此消息在運用文學手法時一定要注意符合消息真實性的原則。借鑒散文化、故事化的手法寫新聞時應把握住這個基本原則,不能任由散文化、故事化的發揮。我們必須在堅持真實性、時效性的基礎上再追求散文化的形式,必須始終注意把新聞價值放在第一位,新聞必須以傳播信息為己任。在這些基礎上追求適當的表現形式以達到形式和內容的和諧完美統一。在向散文化、故事化的學習中需要把握一個“度”,只能適度,不能過度。反之,易使消息寫作失真,失去了新聞的本質特征。比如在一些新聞報道中,記者為了博得受眾的眼球,便過分強調報道的寫作技巧,全部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而成,從而忽略了新聞事件本身的閃光點,使得整個消息讀起來油膩龐雜,失去了新聞該有的簡潔明了。所以要在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客觀、公正性的前提下,運用好散文化的寫作手法,把握好“度”最為關鍵。

(二)根據事件性質準確判斷。雖然消息的寫作中運用文學性可使消息更具有美感和可讀性,但是就一些特殊的新聞事件來說,要不要運用這些文體,必須視情況而定,并不是所有的消息寫作都可以運用文學手法。比如黨的方針政策的發布、對于特殊群體的報道、國家的災難性報道、嚴肅的法制案例等,就必須嚴格按照5個W和一個H要素來報道,如果運用了一些文學化的手法,則會使報道失真,減少報道的真實性。比如在馬加爵涉嫌殺人一案的報道中,新聞紙媒將本應沉重的話題演變成一場全民狂歡的真人秀,將一個嚴肅的法制案例變成了一個可笑的娛樂新聞。因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使消息寫作具有文學性色彩所應注意的一個大的問題。但是,記者要有意識地對一些重大事件的報道運用這種既傳播信息又提升新聞報道可讀性和信息量的寫作方法,從根本培養一種文學化的新聞寫作習慣。

猜你喜歡
寫作消息
一張圖看5G消息
試論中專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
中國古代與現當代語境下的語文寫作教育觀比較研究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寫作教學策略初探
消息
消息
消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